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47)
2023(13182)
2022(10831)
2021(10434)
2020(8304)
2019(18634)
2018(18607)
2017(32761)
2016(19008)
2015(21529)
2014(21544)
2013(19731)
2012(18252)
2011(16557)
2010(17247)
2009(15602)
2008(15494)
2007(14367)
2006(12686)
2005(11719)
作者
(49007)
(40727)
(40557)
(38625)
(25865)
(19396)
(18762)
(15656)
(15628)
(14838)
(13875)
(13740)
(13232)
(12910)
(12580)
(12531)
(12268)
(12092)
(11928)
(11620)
(10513)
(9952)
(9597)
(9546)
(9513)
(9158)
(9040)
(8990)
(8192)
(8109)
学科
(58944)
经济(58839)
管理(57495)
(50170)
(44090)
企业(44090)
中国(24801)
教育(24683)
方法(18818)
(18675)
技术(18578)
(17826)
理论(16701)
(16596)
业经(16289)
地方(15488)
数学(14773)
数学方法(14489)
(14058)
教学(13065)
技术管理(12351)
(12301)
银行(12281)
(12067)
(11767)
(11720)
金融(11716)
(10964)
农业(10958)
财务(10933)
机构
大学(253746)
学院(247931)
(89905)
管理(87952)
经济(87429)
研究(85818)
理学(73956)
理学院(72911)
管理学(71528)
管理学院(70982)
中国(61339)
(55509)
科学(49201)
(47078)
(45028)
师范(44730)
(42342)
(41519)
教育(39764)
中心(38838)
研究所(36812)
师范大学(36400)
北京(36113)
财经(35423)
(33743)
(31937)
(31839)
技术(31169)
(30939)
业大(29769)
基金
项目(156548)
研究(128489)
科学(125821)
基金(107684)
(91054)
国家(90070)
社会(79069)
科学基金(77893)
社会科(74476)
社会科学(74460)
教育(67613)
(64530)
基金项目(55891)
编号(55795)
(55062)
成果(49782)
自然(45582)
自然科(44500)
自然科学(44492)
自然科学基金(43705)
课题(42997)
资助(41326)
(37764)
重点(37049)
(36186)
(35833)
(35299)
(35209)
创新(34230)
项目编号(34128)
期刊
(108628)
经济(108628)
研究(89710)
教育(72560)
中国(69380)
(38992)
管理(36696)
学报(32332)
科学(30625)
(29052)
大学(27496)
技术(27245)
(23584)
金融(23584)
学学(22553)
农业(19462)
职业(18927)
财经(17679)
业经(17661)
图书(16283)
经济研究(16055)
(15375)
(14830)
论坛(14830)
科技(13205)
问题(12817)
技术教育(12143)
职业技术(12143)
职业技术教育(12143)
书馆(12015)
共检索到407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玉佳  李越  
1920年,哈佛大学在美国率先突破传统的博士培养类型限制,创立了彰显实践性特色的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为美国教育领域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教育博士学位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哈佛大学结合实际对教育领域两种博士学位制度从目标定位、课程设计及实践安排进行了变革与创新,创建了特色鲜明的教育领导博士学位和教育哲学博士学位项目。哈佛大学两种学位制度对我国研究和实践取向的适度分化,学科兼容、师资互济的新型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及处理好两种学位共性与差异性关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云鹏  
2010年秋季,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首创"教育领导博士"学位,其目的是为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的教育领导者。"教育领导博士"学位在培养目标、过程设计、课程组合和评价考核等方面都有创新之举,这对我国如何实施教育博士培养有所启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靳冬欢  吴丹  刘利  方毅  
介绍了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探索形成的与阶段性成果挂钩的、多种评阅方式相结合的博士学位论文分级评阅制度,总结分析了评阅制度实施四年来的成效,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包水梅  
对哈佛大学教育领域哲学博士学位项目的设置及其实施方案进行了研究,指出跨学科性、问题导向性是该学位项目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哈佛大学教育领域哲学博士学位项目的设置对我国的启示:我国要避免以教育学博士学位的标准设计与实施教育博士项目;跨学科培养是博士生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魏玉梅  豆永杰  
对哈佛大学教育领导博士学位的课程方案进行了分析,指出该课程方案的特点表现为:课程目标定位清晰,突显专业性与应用性;课程结构模块化,体现协调性与关联性;课程学习群组化,重视主体性与社会性;课程内容职业化,强调实践性与实效性。分析了哈佛大学教育领导博士学位的课程方案对提升我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课程质量的启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晓娟  
通过对四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副所长姚建年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所长江桂斌研究员、国家纳米中心首席科学家江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汪寿阳研究员的访谈,总结了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及方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希伟  
近代关于博士学位制度的探索始于清末。民国初期博士学位制度设计集中体现在《学位令(草案)》与《博士会规程(草案)》中。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教育部与立法院先后形成多版《学位授予法(草案)》,尤其是后者曾拟制专门的《博士学位授予法(草案)》,但考试院与教育部之间的权力博弈导致博士学位制度悬而不决。南京国民政府中后期行政院、教育部与考试院针对《博士学位评定会组织法》与《博士学位考试细则》进行多次协商并逐渐取得共识,中央研究院力主"大学博士"与考试院的"国家博士"主张构成难以调和的新矛盾。考试院负责或参与博士学位事宜不仅违反相关法律而且违背教育规律,成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博士学位制度探索失败的根本原因。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渭  张文修  
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是博士学位质量的集中体现。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制度不仅对于控制博士学位质量有重要作用,而且也影响着博士生培养的全过程。作者从博士生培养的角度,分析目前评审制度存在的问题,探索改进与完善博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制度与方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小洲  倪好  
培养社会创业者是创业社会的时代需求,也是高校的新使命。作为社会创业教育的发源地,哈佛大学通过开发融合性社会创业教育课程、多元体验学习平台、协作型创业教育共同体等策略成为全球高校社会创业教育的标杆。我国高校应提高对社会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探索社会创业教育的发展路径,推动社会创业教育与有关学科专业融合,优化社会创业教育组织与外部支撑体系,通过培养社会创业人才推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恬恬  舒霞玉  
哈佛大学高等教育硕士学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及专业实习等内容,它注重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和课程选修系统的完善性,注重师资队伍学科背景的多元化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注重专业实习方案的可执行性,注重发挥多元化社群成员互动的价值。这对我国完善高等教育学硕士培养方案、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启示,包括加紧设立高等教育专业硕士学位,重视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和前沿性,构建跨校和跨院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将多元化学科背景纳为教师招聘的重要指标以及结合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做好人才培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包水梅  
基于美国教育改革对开拓型领导的迫切需要,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于2009年率先宣布设置学制为3年的、全日制的、基于实践的"教育领导博士"学位,旨在培养能够实现教育体制成功变革的开拓型的领导者,希望他们改变教育改革被动低效的局面,最终恢复人们对美国教育系统的信任。文章对该学位计划创设的背景、来自校内外的资源支持,以及在使命与目标、招生录取、导师指导、课程设置与实习规定等方面的创新的制度设计与培养模式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绿绮  
在分析学位论文实名评审所产生弊端的基础上,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提出了博士学位论文隐名评审制度和论文评价指标及量化标准,经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提出了隐名评审制度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钦晓  
20世纪90年代以降,英国博士学位面临国际竞争力降低、学生毕业时间延长以及学位获得者专业技能匮乏等问题。对此,自2001年始英国设立了新制博士学位,在专业设置上不但强调学生知识的拓宽和加深,而且还为学生提供多样性技能培养;在培养模式方面重视学术研究和课程教学两条主线的相互交织、共同促进;在监督评估方面形成了相对规范的模式,逐步加强了监督力度,其学术要求也有了一定提升。新制博士学位为英国研究生教育注入了活力,也为置身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我国博士教育提供了借鉴:增加博士学位授予类型,适度扩大博士招生规模,严格博士学位培养质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存荣  金善锟  沈培华  
清华大学助教博士生制度的实践与探索杨存荣金善锟沈培华博士生兼任助教(含教学助理TA、科研助理RA和管理助理MA)称为助教博士生。自1989年试点,1990年起全面试行以来,助教博士生制度在清华大学已走过六年历程。经过不断探索和改进,清华大学助教博士...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晓阳  郭晶  
数字学术作为一种新的科研范式,日益受到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的重视,大学图书馆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总结大学图书馆开展数字学术服务的实践做法,重点以哈佛大学开展的培训项目"数字学术基础(FDS)"工作坊为案例,梳理和分析了哈佛大学组织开展数字学术培训项目的构建机制与具体内容,以期为国内大学图书馆推动数字学术服务提供参考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