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77)
- 2023(9451)
- 2022(7917)
- 2021(7563)
- 2020(6400)
- 2019(14538)
- 2018(14514)
- 2017(26769)
- 2016(14774)
- 2015(16822)
- 2014(16406)
- 2013(15626)
- 2012(14078)
- 2011(12707)
- 2010(13279)
- 2009(12037)
- 2008(11921)
- 2007(11049)
- 2006(9423)
- 2005(8566)
- 学科
- 济(52380)
- 经济(52335)
- 管理(44614)
- 业(42900)
- 企(37964)
- 企业(37964)
- 方法(24025)
- 数学(20351)
- 数学方法(19731)
- 技术(16992)
- 中国(15759)
- 农(14039)
- 理论(13783)
- 业经(13144)
- 财(12090)
- 技术管理(11960)
- 教育(11952)
- 制(11916)
- 学(10409)
- 教学(10158)
- 地方(9754)
- 银(9393)
- 银行(9366)
- 贸(9165)
- 贸易(9155)
- 农业(9030)
- 行(8889)
- 易(8880)
- 融(8495)
- 金融(8494)
- 机构
- 学院(199136)
- 大学(197009)
- 管理(75820)
- 济(74044)
- 经济(71963)
- 研究(64933)
- 理学(64374)
- 理学院(63635)
- 管理学(62056)
- 管理学院(61685)
- 中国(48304)
- 京(42614)
- 科学(38851)
- 财(34241)
- 江(32666)
- 所(32278)
- 中心(29945)
- 研究所(28754)
- 农(28449)
- 范(28310)
- 师范(28052)
- 业大(27592)
- 北京(27466)
- 州(26627)
- 财经(26420)
- 技术(25609)
- 院(24249)
- 经(23750)
- 师范大学(21948)
- 农业(21828)
- 基金
- 项目(127757)
- 科学(100441)
- 研究(97569)
- 基金(88250)
- 家(76059)
- 国家(75355)
- 科学基金(65464)
- 社会(58592)
- 社会科(55421)
- 社会科学(55406)
- 省(53994)
- 教育(48668)
- 基金项目(45909)
- 划(44208)
- 自然(42059)
- 编号(41676)
- 自然科(41211)
- 自然科学(41202)
- 自然科学基金(40453)
- 资助(36369)
- 成果(34225)
- 创(32442)
- 课题(30879)
- 重点(29306)
- 创新(29269)
- 发(27211)
- 部(26966)
- 项目编号(25345)
- 年(25264)
- 大学(24788)
共检索到311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学飞
本文从博士生培养模式的演变考察了法、英、德、美四国的博士生教育 ,并对影响各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因素、各国博士生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进而就法、英、德、美四国博士生教育对中国博士生教育发展的启示作了阐述
关键词:
博士生培养模式 传统 创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董泽芳
时代发展对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我国当前博士生创新能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了现行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反映在培养观念相对滞后、培养目标存在偏颇、培养主体规范不够、培养对象选淘不严、培养方式缺陷甚多、培养评价忽视创新等方面。加强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必须改革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包括树立以人为本的培养观念、突出创新能力为重的培养目标、构建能有效激发创新的导师队伍、改革对培养对象的选淘制度、改进现存的培养方式、完善有效激励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
博士生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申继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魏丽娜 武建鑫
校企联合培养是高校与产业界强化合作关系的重要方式,在国家创新体系和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回顾美国合作教育历史、分析产业发展需求及梳理其政产学研体系的基础上,从培养主体角度提炼出美国校企联合博士生培养项目的三种类型,即政府主导、高校主导和企业(行业)协会主导,从培养方案角度归纳出三类培养模式,即协同式、合作式和分段式。总体而言,美国聚焦关键产业领域,依托产业研究中心和重大科技平台,通过多渠道且可持续的资金来源,出台政策规范并保障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的有效运行。借鉴美国校企联合博士生培养项目经验,建议推动校企联合培养项目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强化校企联合培养项目的灵活性与规范性、激发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项目的积极性,进而全面提升我国博士生联合培养的质量和有效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方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家最高学历教育,直接关系着“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提高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反思了多年培养实践,提出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模式是由思想品德、业务理论、实践能力三个方面组成。通过本模式的方式方法教育培养博士研究生可能达到提高质量之目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邓光平
澳大利亚专业博士生教育在20余年的持续改革与创新中,经历了学术主导的"课程学习+学位论文"模式、职业导向的"P/W/U三维协作"模式、以及职业性与研究性并重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导向"模式,共三代各具特色的发展阶段。澳大利亚专业博士生培养模式的某些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晓娟
通过对四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副所长姚建年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所长江桂斌研究员、国家纳米中心首席科学家江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汪寿阳研究员的访谈,总结了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及方法。
关键词:
博士生 创新能力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裴旭 张少华 张淑林 陈伟
认为"校所结合"联合培养研究生是赋予洪堡教育理念时代内涵的需要,是适应教育与科技发展趋势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借鉴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成功发展模式的需要,是促进优质教育和科研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的需要。结合中国科技大学"校所结合"的典型案例,对大学与科研机构在研究生教育层面开展实质性合作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校所结合 创新 研究生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钟世镇 徐达传 刘大庸
探索人体解剖学跨学科培养博士生模式钟世镇徐达传刘大庸科学发展的规律,既是高度分化又是高度综合。学科的发展总是走向边缘、走向交叉,不断出现新兴学科。近期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设置和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选规定中,充分表达了鼓励学科间横向联合,促进新兴学科发展的导...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天助
博士职业选择趋向多元化,使博士生教育面临一些挑战。聚焦"学生成功"是应对挑战的新转向。界定"学生成功"不再是传统习惯上以获得学位证书为依据,而是综合考量学生的教育结果与教育经验获取。因此,"学生成功"的要素、衡量标准、促进举措将是多元化、系统性的。麦吉尔大学认识到博士生教育存在的弊端,丰富"学生成功"内涵,聚焦学生可转移技能与健康,继而制定了"学生成功综合模式"。该模式内含学术、福利与学生生活、职业与专业发展三个方面,并凸显一些实施成效。"学生成功"是博士生教育的新旨趣所在,对我国博士生教育有重要启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唐卫东 阚茹
本文通过对创新的三个特点和博士学位论文三个创新点的分析,提出了博士学位论文创新的两个根源,博士学位论文创新评价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和培养博士生创新能力的两点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平
博士生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博士生培养目标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系统性的特定培养程式。这种特定培养程式是一个拥有众多构成要素并依照一定方式联系起来的系统,主要包括:生源选拔、课程学习与考核、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等。本论文围绕"博士生培养模式"这个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黎
中美研究型博士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马黎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为了保证质量,对培养对象在课程教学、科学研究、论文撰写及答辩、社会实践等诸环节采用的特定的培养方式的总和。它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密切相关。一般说来,特定国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晓娟 吴志功
从博士生招生、培养方式、导师指导、论文答辩等多个培养环节分析了法国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特点,并阐述了对我国博士生培养的启示。
关键词:
法国 博士生教育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甲刚
从价值取向上看,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必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调整的新要求,有利于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我国从博士生教育大国向博士生教育强国的转变。从路径选择来看,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应立足于中国特殊国情,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从未来走向来看,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将趋于目标多样化、选拔灵活性、课程规范性和过程开放性等。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培养模式 改革 构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