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04)
- 2023(14329)
- 2022(12454)
- 2021(11903)
- 2020(9661)
- 2019(22302)
- 2018(22334)
- 2017(43468)
- 2016(23582)
- 2015(26403)
- 2014(26275)
- 2013(26001)
- 2012(23903)
- 2011(21729)
- 2010(21872)
- 2009(19983)
- 2008(19439)
- 2007(17368)
- 2006(15621)
- 2005(13550)
- 学科
- 济(95434)
- 经济(95333)
- 业(71529)
- 管理(63872)
- 农(51350)
- 企(49630)
- 企业(49630)
- 方法(38255)
- 农业(34099)
- 数学(33053)
- 数学方法(32647)
- 业经(25707)
- 中国(25590)
- 地方(23010)
- 财(22602)
- 学(18893)
- 制(18722)
- 策(17749)
- 贸(16739)
- 贸易(16730)
- 易(16261)
- 技术(14816)
- 发(14803)
- 环境(14451)
- 理论(14341)
- 和(13951)
- 银(13839)
- 银行(13806)
- 划(13568)
- 行(13191)
- 机构
- 学院(332598)
- 大学(329361)
- 管理(135036)
- 济(134343)
- 经济(131279)
- 理学(117294)
- 理学院(116026)
- 管理学(114197)
- 管理学院(113573)
- 研究(112361)
- 中国(84567)
- 京(69641)
- 科学(68524)
- 农(67916)
- 财(59871)
- 所(55300)
- 业大(53655)
- 中心(51939)
- 农业(51658)
- 研究所(50185)
- 江(49677)
- 财经(47313)
- 范(45171)
- 师范(44879)
- 北京(43538)
- 经(43115)
- 院(40401)
- 州(40110)
- 经济学(37650)
- 经济管理(36859)
- 基金
- 项目(226966)
- 科学(179214)
- 研究(170918)
- 基金(164160)
- 家(141638)
- 国家(140345)
- 科学基金(121072)
- 社会(107508)
- 社会科(101495)
- 社会科学(101469)
- 省(89168)
- 基金项目(88020)
- 自然(77468)
- 教育(76750)
- 自然科(75606)
- 自然科学(75592)
- 自然科学基金(74233)
- 划(74064)
- 编号(72220)
- 资助(66088)
- 成果(58702)
- 部(50230)
- 重点(49915)
- 发(49618)
- 课题(48599)
- 创(46713)
- 国家社会(43380)
- 创新(43374)
- 教育部(42841)
- 人文(42606)
- 期刊
- 济(155531)
- 经济(155531)
- 研究(98485)
- 农(70096)
- 中国(65204)
- 学报(50054)
- 科学(48245)
- 农业(47709)
- 管理(45784)
- 财(42199)
- 大学(38990)
- 教育(37410)
- 学学(36838)
- 融(31992)
- 金融(31992)
- 业经(30418)
- 技术(27858)
- 业(21987)
- 财经(21700)
- 经济研究(21570)
- 问题(21348)
- 经(18343)
- 图书(17595)
- 版(17153)
- 科技(16273)
- 现代(16163)
- 技术经济(16099)
- 理论(16028)
- 农业经济(15512)
- 农村(15363)
共检索到491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孔维东 陈云辉 钟京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村特色风貌的保护与传承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但是,当前农村社区空间设计忽视人民的根本需求,社区空间建设未发挥当地资源的优势,社区空间日趋同质化,地方特色缺失,农村文化无法传承。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居住空间、公共空间与绿化空间三方面提出空间营造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
地方特色 传承 空间营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超 张戈 宿裕
通过原住民参与为特色,力求得出以技术层次为主的传统规划方法以外的村镇文化传承策略。在认清现阶段规划编制制式对文化传承力度的实效性以及原住民对村镇文化提供固有优势的同时,借助公众参与的启示以及日本以村民参与为特点的农村规划方法论,寻求村镇文化传承更有效的途径。提出以"原住民参与型"及"原住民自主型"为特色的规划编制策略探寻的文化传承新方法。对原住民在规划编制中角色的转变、参与深度、对原真性的保持以及文化传承评价标准提出了新的观点。
关键词:
原真性 村镇文化 原住民参与 文化传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丽洁 马士宾 聂蕊 方丽
丰富的历史文化所形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传统不仅是农村建设中应该重视、保护的对象,更是发挥农村地域特色优势的重要资源。基于对文化传统的传承,文章提出了新农村住区建设中从住区规划到住宅建设若干具体的传承策略。同时指出设计师在设计中应突出保护意识,在深入调查与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特色设计。
关键词:
新农村 住区 文化传统 传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薛颖 权东计 张园林 杨扩
从农村社区重构角度出发,以关中地区为例,通过对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体系及文化活动的总结,对比目前农村社区的公共空间及传统文化状况,分析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保护及文化传承在农村社区重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变迁的动力机制;探究如何在社区重构过程中保护其传统的公共空间及文化,建设人文气息浓厚的农村社区,为农村社区重构及城市社区发展提供借鉴,实现能够安放"乡愁"的城镇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菁 白雪 袁心平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人群体的养老环境和需求品质发生了改变,为了迎合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养老文化,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应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实情的参与式养老社区模式。结合当前的新农村建设热潮,利用乡村的优美自然生态环境资源,我们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规划和设计,为农村参与式养老社区发展提供指导。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江 董芙志 林伟华 赵继龙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部分新型农村社区的空间发展出现了地域营建体系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生态人居环境遭受破坏、农民对发展前景的迷茫以及自我认知的缺失等。原型思维模式以研究群体深层认知结构为主旨,将新型农村社区的空间发展置于村民群体传承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之中,并从空间实态原型、空间设计原型和空间认知原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有助于促进农村转型和社会稳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敏 李先逵
重庆这座以山城、江城著称的城市,有其特有的山地环境特征,也有其特有的历史文化积淀。重庆乡村聚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受到种种因素影响,原有的特色聚落与文化正不断受到冲击与挑战,已丧失曾有的文化内涵。通过分析研究,提出重庆乡村聚落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策略,即:尊崇地理环境,选址科学;优化聚落形态,凝聚活力;传承建筑风貌,彰显品质;经营田园景观,回归意趣。通过体系化的建设以提升、发展现有乡村聚落,从而使乡村聚落文化与品质得以展现。
关键词:
乡村聚落 文化传承 发展策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雪锋 李爽 王淼峰
传统治理我国农村环境的局限性日益凸显,"社区营造"作为一种系统性的建设模式,其提倡的处理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公益与私益多重矛盾的理念值得借鉴。引入"社区营造"理念,构建"人文地产景"五位一体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新模式,有助于破解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难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艳丽
当前,农村地区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农村地区特色旅游发展迎来的新的发展契机。面对新机遇,农村地区特色旅游发展一定要把握好基本取向,将扶贫富民、环境保护、发展特色民俗文化、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创新发展作为基本取向。紧紧围绕带动农民增产增收这一核心命题,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推动部门联动,科学合理开发现有农村特色旅游资源,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进而实现农村地区特色旅游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地区 特色旅游 发展取向 实施策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丽娟 徐顽强
参与式治理是新型农村社区实现善治的重要模式,居民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参与式治理的受益者、供给者和推动者本应占据核心地位,然而受居民自身、政府和社区居委会、社区治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却鲜有参与社区治理的行为,突出表现为对社区治理的"无意参与"、"无力参与"和"无路参与",导致政府社区治理成本高而效率低,居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群体事件时有发生。在新型农村社区这一特殊场域实现参与式治理,必须从居民的视角和立场出发,以立足于居民的切实需求、重视民间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以及吸取城市社区相关先进经验等方面来安排适合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仝晓晓 井渌
生态康养小镇是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新型实践平台与重要载体,但在其开发建设中对地产模式的过度依赖造成了康养空间普遍缺乏对抗变化的综合应对能力,导致乡村生态资源不同程度地流失。文章以推动乡村生态环境和康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目标,从生态康养小镇的韧性空间构成出发,通过营造模糊空间、可变空间、协作空间、留白空间等弹性空间,结合集约高效的多功能适老化康养建筑及附属服务设施设计,实现多功能农业、多样化康养和地域文化特色体验等多重服务价值,以此提升康养小镇应对乡村未来发展变化的动态平衡能力,保障乡村生态系统和康养全产业链的平衡。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江敏 张佳泋 郝婧男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充分发挥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对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强大的精神引领作用,发展乡村非遗旅游是实现传统文化活态性保护、乡村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该文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与地方认同理论,运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构建了乡村非遗旅游活态传承空间生产中主体地方认同“六维循环”生成机制,同时明确了乡村非遗旅游活态传承空间生产中主体地方认同生成的基础条件和生成表现,为乡村非遗的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提供了参考。研究发现地方认同是基于空间内部形成的人地关系的特殊表达,贯穿了整个乡村非遗旅游空间生产全过程。乡村非遗旅游活态传承空间生产涵盖了物理空间、文化空间、社会空间,是乡村非遗旅游活态传承主体地方认同生成的基础条件,而认知内容、情感倾向、行为意向是乡村非遗主体地方认同的生成表现。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宏玉
目前,赫哲语传承正遭遇赫哲族传统文化支撑基础的退化与丧失、家庭教育中赫哲族语言传承的缺失、学校教育以主流文化为主、赫哲族人口的"稀释效应"、赫哲人语言观念的开放等现实困境。学校是人类文化和语言的最主要传承场,应该通过自身的辐射作用,带动家庭和社区的语言传承,以达到发挥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三者的合力,实现以教育促进赫哲族语言的传承。
关键词:
赫哲族 赫哲语 传承 教育策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黄胜
教育是文化传承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水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尤其要注重教育的特殊作用,要努力构建水族文化传承的长效教育机制。为此,要积极贯彻落实有关民族文化教育政策;要加强水族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大力实施水汉双语教学;要大力开展水族文化进校园的教育活动;还应建立水族文化教育基地和研究基地。
关键词:
水族 民族文化 传承 民族教育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丁嘉仪 肖旺群
为了解决传统常州梳篦装饰样式缺乏创意、生产企业品牌营销策略与时代脱节等问题,对常州梳篦的装饰艺术以及加工工艺特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了常州梳篦存在的艺术审美价值,就当前生产企业在宣传、销售渠道以及品牌展示空间设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实地调研与分析,提出了现代常州梳篦产业传承与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
工业设计 常州梳篦 艺术审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