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
2023(193)
2022(165)
2021(191)
2020(116)
2019(270)
2018(199)
2017(341)
2016(185)
2015(214)
2014(204)
2013(179)
2012(185)
2011(184)
2010(193)
2009(161)
2008(179)
2007(123)
2006(128)
2005(107)
作者
(488)
(416)
(400)
(395)
(260)
(228)
(175)
(163)
(143)
(143)
(137)
(134)
(132)
(130)
(129)
(127)
(127)
(125)
(121)
(115)
(114)
(114)
(114)
(106)
(103)
(96)
(95)
(95)
(92)
(89)
学科
(698)
经济(696)
中国(465)
(276)
管理(245)
(220)
问题(215)
教育(209)
(202)
(197)
企业(197)
(194)
地方(194)
(187)
贸易(186)
(182)
(178)
理论(163)
土地(157)
方法(154)
环境(136)
(135)
(133)
研究(131)
农业(130)
(129)
建设(125)
业经(124)
地方经济(124)
(121)
机构
大学(2909)
学院(2714)
研究(1138)
(1080)
经济(1041)
中国(799)
管理(786)
(666)
理学(642)
理学院(631)
管理学(620)
管理学院(615)
科学(610)
(565)
师范(564)
(534)
(498)
研究所(475)
师范大学(465)
教育(458)
(453)
北京(452)
中心(431)
财经(381)
研究院(375)
(356)
(346)
社会(344)
经济学(341)
(310)
基金
项目(1725)
科学(1383)
研究(1371)
基金(1260)
(1078)
国家(1061)
社会(996)
社会科(930)
社会科学(929)
科学基金(888)
教育(630)
基金项目(588)
编号(584)
(573)
成果(550)
(536)
资助(466)
中国(450)
自然(436)
自然科(425)
自然科学(425)
(422)
自然科学基金(418)
国家社会(417)
课题(412)
(403)
(398)
教育部(378)
重点(367)
项目编号(365)
期刊
(1562)
经济(1562)
研究(1247)
中国(683)
教育(616)
学报(524)
大学(443)
科学(400)
(394)
学学(379)
(360)
管理(298)
财经(259)
国际(251)
社会(240)
(234)
农业(223)
(221)
(214)
金融(214)
图书(209)
经济研究(190)
社会科(186)
社会科学(186)
(178)
问题(170)
技术(168)
业经(167)
书馆(162)
图书馆(162)
共检索到4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郑建明  王迎春  
汉成帝命刘向、刘歆等人校书,历20年而有《别录》、《七略》问世,奠定了我国古典目录学发展的基础。若从汉代算起,目录学发展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研究目录学的著作历代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健  
大学附属学校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也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与大学合作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大学附属学校的发展历程,解读大学附属学校声誉的历史基因,揭示当代大学与中小学的关系构建反映了大学、中小学与所在城市发展之间的互惠本质。本文尝试用一个包含附属学校发展主要因素的分析模型,对当前国内涉及各类附属学校合作办学机制的演化规律进行归纳,并提出当代大学对外合作办学正在从单一的隶属模型转向隶属模型、嵌入模型与契约模型同时并存的新格局,大学资源与大学文化对基础教育的影响正在从天然的发生机
[期刊] 征信  [作者] 时明生  
征信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经过历史上长期的孕育、成长与发展,在当前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大环境下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征信文化的内涵与历史渊源、征信文化发展的历史比较分析与启示、我国征信文化建设的发展实践与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从不断丰富创建内涵、拓宽征信文化边界、征信文化建设的传承与创新、以征信文化理念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等方面提出推进我国征信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凡略   何可  
从历史长河中汲取智慧,探索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上,如何将传统农耕文明与生态低碳理念相结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生态低碳农业的发展应遵循四大原则:一是探寻粮食生产与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平衡之道;二是追求共同富裕与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协同之道;三是赓续农耕文明和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传承之道;四是谱写尊重自然与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保护之道。未来应构筑生态低碳农业技术发展与应用协同机制,完善生态低碳农业的市场融合与价值实现途径,建立农耕技艺与生态低碳农业融合传承体系,形成自然资源与生态低碳农业协调发展框架。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兹恒  
中国图书馆学有优良的学术传统和丰富的历史资源,它们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图书馆学的重要精神财富。文章分析了如何发掘和利用中国古代的图书馆学术资源,提出要弘扬中国图书馆学经世济民的价值取向、调查研究的方法取向、应用研究为主的研究取向和系统、整体的思维取向等优良学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融合西方图书馆学的成果,使当代中国的图书馆学研究既符合世界潮流,又具有中国的“魂”和“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书光  
海派教育学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命运紧密相连,他们勇立潮头,持续倡导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教育学理论探索;与时俱进,深入透析“中外”、“古今”关系的教育学核心论题;扎根实践,不断挖掘教育学变革创新的源头活水;高瞻远瞩,着力夯实教育学学科发展传承的深厚基础。70年来,以华东师范大学为重镇的海派教育学人竭力进行理论探索和学脉传承,正在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融入当代世界教育潮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占昌  陈立文  杜凤霞  尹志军  
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着重研究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并以各种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为手段,为现实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决策方法,寻求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本文从技术经济学科的初步形成阶段、发展停滞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和深入发展阶段等四个阶段入手,对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整理,并且通过对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研究方向、目前检索到的1054篇博士学位论文、各高校精品课程网站进行了研究,对技术经济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技术经济学课程的建设现状、技术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姚远  任羽中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高校形成了一批极具时代特色又体现民族精神的建筑群,是重要的红色文物,是新中国集体记忆的具体物质载体。这批历史建筑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传统,体现了歌颂民族独立和人民胜利的文化自信,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是重要的"当代遗产"。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晶  张子靖  
中国企业管理理论领域从不同视角发展的企业软实力理论,体现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企业文化意识"、"品牌情结"和"和谐观"。软实力理论的这一发展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重视软性资源的"资源观",以及软实力理论本身与资源基础理论相契合的结果,是中国传统与现代管理思想相结合的一个典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小娟  王桢  
传统轴线是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的集中反映,论文以兰州为例,基于特殊的带状城市格局和发展模式,探讨了利用交融的理念使传统轴线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得以传承与发展的新思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创建于1985年,前身为上海石化企业所属小学,1997年属地化改革后改为现名。学校目前由南北两个校区组成,北校区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南校区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国栋  巴登尼玛  
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同时它对民族个体有着重要的教化与培育功能。通过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内部构成与关系,以及它所面临的传承与发展困境,得出人才是制约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瓶颈,而这一问题要靠校园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先发展来解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乐天  王凤芹  李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基本元素和珍贵结晶。习近平同志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因为中国和世界需要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也是因为中华文化能够为当今的中国和世界贡献特有的生存智慧和发展能量,既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醒,也是根植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自强。
[期刊] 改革  [作者] 谢辛  
推动科学发展,人才是关键;转变发展方式,人才是核心。人才文化的历史进程,折射人才开发的内在规律。用历史眼光解读人才,汲取"传统人才"和"现代人才"的营养。用市场理论解读人才,促进"资源优先"到"人才优先"的嬗变。用发展观点解读人才,实现"以人为本"向"以用为本"的跨越。用国际视野解读人才,从"强国人才"的成功经验探寻"人才强国"的路径方法。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廷新  
江苏是"小热昏"艺术的发源地。"小热昏"的省外传承路径是由苏州到上海再到浙江,由此形成了海派和浙派"小热昏";其省内传承路径是由苏州到无锡再到常州,然后有了苏帮、锡帮和常帮"小热昏"支系。从时间顺序来看,江苏"小热昏"的第一代艺人是赵阿福,第二代艺人为陈长生,第三代艺人有陈国安、周阿根、蔡济世等。目前,江苏"小热昏"已延续了六代,共有近百名传承人,其中以常州"小热昏"的人数最多,影响最大,无锡次之,苏州的"小热昏"已基本消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