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59)
2023(7937)
2022(6664)
2021(6184)
2020(4803)
2019(10782)
2018(10655)
2017(19516)
2016(10823)
2015(12290)
2014(12393)
2013(12166)
2012(12091)
2011(11101)
2010(11473)
2009(10745)
2008(10730)
2007(10031)
2006(9158)
2005(8634)
作者
(33800)
(28333)
(28232)
(26461)
(18238)
(13761)
(12807)
(11019)
(10832)
(10377)
(9809)
(9658)
(9273)
(9251)
(8984)
(8472)
(8464)
(8433)
(8240)
(8148)
(7334)
(7142)
(6964)
(6663)
(6481)
(6375)
(6350)
(6294)
(6047)
(5701)
学科
(49639)
经济(49583)
管理(28279)
(26845)
(20851)
企业(20851)
地方(18283)
中国(18150)
(15050)
方法(13473)
业经(13444)
(10892)
农业(10440)
地方经济(10117)
(9992)
数学(9740)
数学方法(9524)
(9474)
金融(9471)
(9393)
银行(9371)
(9202)
(9177)
(9019)
贸易(9008)
(8611)
理论(8606)
环境(8568)
(8528)
(8408)
机构
学院(160687)
大学(158730)
研究(61957)
(61501)
经济(59949)
管理(54594)
中国(47503)
理学(45056)
理学院(44340)
管理学(43313)
管理学院(43011)
科学(39230)
(36805)
(33049)
(30672)
研究所(29507)
(28486)
中心(27861)
(27225)
(25425)
师范(25167)
业大(24385)
北京(24298)
农业(23610)
(22490)
(22345)
(21621)
财经(21222)
师范大学(19956)
技术(18980)
基金
项目(98263)
科学(75589)
研究(72941)
基金(67078)
(59071)
国家(58425)
科学基金(48323)
社会(45049)
社会科(42401)
社会科学(42392)
(40329)
基金项目(34737)
(33372)
教育(33144)
编号(30597)
自然(29719)
自然科(28938)
自然科学(28929)
自然科学基金(28390)
资助(27394)
(27335)
成果(26738)
课题(22696)
重点(22522)
发展(21997)
(21609)
(20423)
(19849)
(18697)
(18461)
期刊
(84781)
经济(84781)
研究(53233)
中国(42120)
(30836)
学报(28599)
科学(25716)
教育(25686)
管理(23056)
大学(21601)
(20979)
农业(20969)
学学(20089)
(18109)
金融(18109)
业经(16250)
技术(14287)
经济研究(12293)
问题(10992)
(10907)
财经(10860)
图书(9987)
(9483)
(8796)
(8430)
科技(8375)
(8223)
论坛(8223)
国际(8202)
(8116)
共检索到2722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向玉  
阐述了苗族议榔、侗族款约、苗侗民族谚语、村规民约在林业保护中的作用,以及苗侗传统民族法文化在现代林业保护中的作用和意义。黔东南地区杉木被明清统治阶级发现后拉开了采伐的序幕,但过度采伐导致了林业资源的枯竭,也使苗侗地区的民众生活陷入困境。在反思林木的采伐、管护方式中,苗侗民族的林业保护习俗也逐渐形成。从最初的苗族议榔、侗族款约来保护林木,到后来条款化、体系化的林业习惯法;再加上精炼的民族谚语和改革开放后的村规民约,都集中反映了苗侗民族对林业的重视,这些优秀的民族法文化至今在林业保护、发展中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杨昌斌  
从苗侗民族民间文化面临的危机、苗侗民族文艺特色馆藏建设的战略意义、高校图书馆苗侗民族文艺特色馆藏建设的总体设想等3方面对主题进行论述,旨在对整个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运芳  
从1929年私立明德中学诞生之日起,明德中学80年的历程表明,学校始终都在传承民族文化中得以形成和发展,深厚的中华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底蕴赋予了明德中学特有的气质;发展民族教育的十大举措促成了学校由二级一等完全中学到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再到昆明市中心城区优质民族中学的一步步发展,从中也总结出了成功办学的七条经验。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然  
<正>法文化为作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秩序与合作、和谐生活所持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趋向的总和,既是法学教育能够持续的重要基础,也是法学教育持续开展的重要目的。在实施法学教育过程中,如何传承与发展法文化,关系到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法治建设的发展方向,值得进一步探索。由宋知远撰著的《法学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研究》一书,将法学教育改革与法律人才创新培养统筹起来,以法文化的传承发展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实现法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以法文化传承发展为契机,探索推动现代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继而提升法律人才综合素养的路径,具有一定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高小琦  
民族民间文化在中国蕴藏量之丰富,曾为世界所瞩目。如今在现代文化的夹击下却成了弱小的文化:辉煌六百年的昆曲后继乏人;传统工艺美术处境艰难;木刻、剪纸、扎灯等手工艺面临失传……丰富的民间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或被吞噬,或在吞噬中挣扎而赢得新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图书馆有着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博文  
旅游、教育与文化的互动发展日益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从挖掘、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入手,建设旅游文化学科专业,促进旅游、教育与文化的互动发展,从而突出旅游教育的民族文化特色,是高等旅游教育特色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办学战略创新的突破口。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马文静  
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依赖于教育,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的唯一途径。多元文化整合教育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要树立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念,通过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多元文化课程体系、培养师资队伍和实施多样化的教育手段,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德钊  
藏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发展藏民族文化,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体现民族教育特色、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内地西藏班(校)办学的特殊性和藏民族文化的特征,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对传承藏民族文化、促进藏班校发展的基本经验作了概括和阐述。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正彪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已经引起了全人类的普遍关注。虽然民族文化知识进校园与通过学校教育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致的,但此项工作的落实还必须通过立法的途径才可得到全面的实施。具体的事例说明:立法手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学校教育中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创建于1985年,前身为上海石化企业所属小学,1997年属地化改革后改为现名。学校目前由南北两个校区组成,北校区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南校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艳萍  
随着我国农业、工业的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的蓬勃兴起,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也不断加速,与这一进程同步的是民族文化的演进——传统文化元素的弱化、削减和现代文化因素强化的过程。二者是现代化进程中两个重要的因素,只有从城镇化推进的规律出发,深化对民族地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努力发掘、利用、提升多样化的民族文化资源,有效利用城镇的各种优势资源,加快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才能尽早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普丽春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兄弟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形成了大量独特的文化。其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本民族存在的基础,既是其先民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少数民族生存、认同、发展的重要标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命题。教育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形式。因此,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应肩负起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汪光焘  
2007年6月9日—11日,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同发起召开了‘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本刊以特稿形式刊出两位部长和一位外籍专家的发言,以飨读者。本刊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敏  张晓莉  
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推进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也是推动从文化资源点状保护传承利用到聚落组团和带状发展的新功能载体。我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取得进展,但也存在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互动不足等难题。结合正在建设的五个国家文化公园特征,通过归纳总结世界运河遗产保护和国家公园建设经验,从“三个层次”“四类主体”“四种关系”和“三种模式”搭建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框架和思路,提出了筛选协调发展重点区域、培育区域文化特色城镇、推动产业耦合和创新驱动、完善跨区域协调体制机制的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丽芳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是传统生态文化的精髓,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就是要深刻认识传统生态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高效低耗地利用资源,营造自然与人文相和谐的环境,促进农业生态转型,调控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