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
2023(135)
2022(95)
2021(113)
2020(114)
2019(253)
2018(256)
2017(393)
2016(217)
2015(192)
2014(247)
2013(201)
2012(169)
2011(123)
2010(150)
2009(102)
2008(98)
2007(53)
2006(68)
2005(48)
作者
(357)
(329)
(323)
(313)
(194)
(159)
(144)
(140)
(140)
(121)
(120)
(112)
(110)
(109)
(109)
(107)
(103)
(91)
(91)
(87)
(86)
(84)
(83)
(81)
(80)
(77)
(77)
(75)
(75)
(73)
学科
教学(542)
理论(525)
学法(437)
教学法(437)
学理(412)
学理论(412)
教育(338)
(311)
经济(311)
中国(307)
(229)
学校(216)
政治(206)
研究(200)
管理(169)
经济学(159)
主义(158)
高等(149)
技术(145)
职业(144)
(137)
总论(132)
职业技术(131)
研究生(130)
技术学校(122)
高等职业(121)
(119)
(119)
马克(119)
马克思(119)
机构
学院(2147)
大学(1731)
职业(937)
技术(828)
职业技术(724)
技术学院(703)
研究(674)
教育(504)
(500)
经济(484)
(427)
(426)
师范(421)
(405)
科学(402)
中国(398)
(370)
管理(338)
师范大学(326)
(303)
研究所(270)
理学(262)
北京(260)
(258)
中心(255)
理学院(255)
管理学(240)
管理学院(234)
(223)
经济学(223)
基金
研究(1332)
项目(1226)
教育(986)
科学(878)
编号(789)
(732)
课题(668)
(667)
成果(665)
(533)
社会(531)
基金(504)
社会科(481)
社会科学(480)
(425)
(415)
规划(415)
(394)
项目编号(393)
研究成果(391)
主持(381)
(381)
教学(379)
重点(374)
年度(372)
主持人(370)
(370)
(365)
国家(363)
(362)
期刊
教育(1559)
中国(989)
研究(822)
职业(735)
(647)
经济(647)
技术(591)
技术教育(521)
职业技术(521)
职业技术教育(521)
高等(305)
(281)
论坛(281)
职教(245)
高等教育(242)
(192)
学报(186)
大学(184)
经济研究(168)
农业(155)
教研(148)
高教(148)
管理(145)
成人(132)
成人教育(132)
(128)
(128)
学学(125)
(125)
图书(123)
共检索到3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孙爱武  
"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是黄炎培先生最为著名的职业教育理念,对当代中国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借鉴传承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应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确立"做学合一"的引领地位,在人才培养模式中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做学合一"提供实现途径,在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中为"做学合一"提供制度保证,在"双师"队伍建设中为"做学合一"提供师资支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敬忠  刘娟  李玉梅  龚利  王树远  邵念念  
涉农高校社会科学人才培养面临办学定位不清晰、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体系不健全、培养方式不接地、学科影响力不大、专业吸引力不强等共性问题和挑战。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全面开展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首创性地构建出并实践了彰显涉农高校特点与特色的"六位一体"社会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将政治方向、专业传统、"三农"特色、道器结合、行动育人、国际视野六个方面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回应了涉农高校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困境。该体系变特色为优势,变差异为优异,显著提高了中国农业大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声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广泛的传播效应,有力地回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为我国涉农高校面向新文科建设的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敬忠  刘娟  李玉梅  龚利  王树远  邵念念  
涉农高校社会科学人才培养面临办学定位不清晰、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体系不健全、培养方式不接地、学科影响力不大、专业吸引力不强等共性问题和挑战。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全面开展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首创性地构建出并实践了彰显涉农高校特点与特色的"六位一体"社会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将政治方向、专业传统、"三农"特色、道器结合、行动育人、国际视野六个方面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回应了涉农高校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困境。该体系变特色为优势,变差异为优异,显著提高了中国农业大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声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广泛的传播效应,有力地回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为我国涉农高校面向新文科建设的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左惟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2日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根本任务""两个标准""三项基础性工作",并对广大青年提出了"四点希望",讲话透彻阐释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命题,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使命责任,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基本遵循。东南大学党委把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怀恩  原梅生  
高等教育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其内涵就是要坚持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对于一所大学特别是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学来说,其大学特色更多的是依托地方特色确定自己的办学特色,依托地方经济寻找培养人才的切入点,依托地方文化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毕明生  
高职"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做"为中心,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着力培养学生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通过产学一体化平台,积极推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与全面互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乃芳  
当前,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高度集中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千校一面”的状况被完全打破,“建设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建设这所大学”,已成为摆在每一所大学面前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同时,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客观上要求大学办出特色,培养的人才富有个性,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模具”。笔者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例,通过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对特色人才培养进行了阐释,并就特色人才培养问题进行思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利群  
文章介绍了深职院艺术设计学院借助深圳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契机,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例,详细阐述了近四年通过参与大运会各项文化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项目、自主接触社会,突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融"教、学、做"为一体,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拓宽师生的视野,全力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覃川  
经过30年的积极探索,我国高职院校和职业教育在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理论传授与实践操作难以平衡,对学生合理的内在发展需要重视不足等突出问题。在此背景下,"学教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与途径。"学教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育者,要通过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整合教育教学内容,改革教育教学过程,改进评价方式等具体措施,将该人才培养模式自觉运用到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毅  潘绍来  马斌  王亚鹏  仲岑然  沈志平  李波  朱建军  周建  
针对高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忽视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选择和创新性培养、忽视学生学习过程质量的现状,作为具有百年职教办学传统的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研究和传承我国近代职业教育奠基人、学校创办人张謇先生以"知行并进"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思想,强化"学做合一",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知行并进,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并探索出了各具专业群特色的人才培养有效实践形式。创新了政校企合作机制,搭建了政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研究提出了"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公共基础课程开发理念,构建了"双基导向"的高职课程新体系,创新了"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质量评价机制,明显提高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竞争实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贾虹  苏益南  桂德怀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普遍将人力资源开发活动的焦点转移到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创新创业人才成为新的国际竞争指标。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仍偏重于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培育,限制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步伐。对此,应树立"学做创"联贯的新型人才培养观,建立起双重驱动、评价激励等有效机制,探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谭向勇  
中国高等教育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也在加速,对高等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北京高等院校林立,其中不乏中外知名的综合性、研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孔德兰  周建松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制订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梳理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处理好高教性与职教性的关系、专业和学科及课程的关系、专业的自身定位问题等逻辑前提;要回答好四个重要问题,即办什么样的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在此基础上,提出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坚持的原则,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体系应包括的课程类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夕美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而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实践。青岛滨海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学做合一"的思想为指导,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多重层级"模块式课程体系,而每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都由相关外贸业务项目导入、真题假做、课外实训三个模块构成,突出能力培养。同时,按照"以实务、案例、问题、流程为主"设计课程实训教学内容,构建"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课内实训、校内实训室实训、顶岗实习与综合性毕业设计环节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国际贸易岗位操作能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宁滨  
坚持发展定位差异化,占领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制高点,产出重大原创性成果。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提升资政育人能力,努力做好思想库和智囊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