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43)
2023(9638)
2022(7701)
2021(7249)
2020(5822)
2019(12970)
2018(12817)
2017(24462)
2016(12967)
2015(14314)
2014(14233)
2013(14296)
2012(13114)
2011(11629)
2010(12021)
2009(11569)
2008(11643)
2007(10929)
2006(9843)
2005(9040)
作者
(36404)
(30787)
(30605)
(28680)
(19438)
(14759)
(13712)
(11858)
(11639)
(11178)
(10498)
(10289)
(9892)
(9707)
(9466)
(9109)
(8978)
(8899)
(8881)
(8672)
(7709)
(7637)
(7507)
(7265)
(7093)
(6994)
(6829)
(6816)
(6237)
(6104)
学科
(78006)
(62311)
经济(62231)
(61396)
企业(61396)
管理(50009)
(44987)
农业(30158)
业经(27337)
方法(21895)
(20543)
中国(15879)
(15575)
财务(15558)
财务管理(15547)
技术(14976)
数学(14695)
企业财务(14671)
数学方法(14628)
地方(13961)
(13937)
(13731)
(11864)
(11857)
(11590)
理论(10612)
企业经济(10401)
农业经济(10250)
(9937)
贸易(9929)
机构
学院(193554)
大学(182744)
(85989)
经济(84538)
管理(80390)
理学(68697)
理学院(68018)
管理学(67315)
管理学院(66946)
研究(59622)
中国(49901)
(46278)
(38006)
(37669)
农业(34795)
科学(33537)
(32081)
业大(31534)
财经(29466)
(29140)
中心(28820)
(26592)
研究所(25772)
(25005)
经济管理(24803)
经济学(24668)
北京(23032)
(22644)
师范(22496)
经济学院(22289)
基金
项目(122283)
科学(98037)
研究(96111)
基金(88157)
(74451)
国家(73550)
科学基金(65144)
社会(63937)
社会科(59985)
社会科学(59967)
(50671)
基金项目(47528)
教育(41628)
编号(40915)
(39172)
自然(39083)
自然科(38175)
自然科学(38166)
自然科学基金(37552)
资助(33319)
(32266)
成果(31455)
(28825)
(28581)
(27530)
(27228)
课题(26723)
重点(26403)
(26321)
国家社会(25999)
期刊
(111630)
经济(111630)
研究(55480)
(51497)
中国(41850)
农业(34692)
管理(31939)
(31918)
科学(25983)
业经(25881)
学报(23926)
大学(20143)
(19888)
金融(19888)
技术(19330)
学学(19213)
(17995)
教育(17445)
问题(14927)
财经(14840)
经济研究(14603)
农村(13852)
(13852)
农业经济(13740)
(12938)
技术经济(12376)
世界(12065)
经济问题(10714)
现代(10440)
(10299)
共检索到302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П.А.列圖諾夫  張盛学  
提纲1.伟大共产主义建设改造的影响扩大到苏联的许多地理地带,并包括着谷物经济的草原带、乌克兰伏尔加河流域和伏尔加河左岸的干燥草原,伏尔加河和乌拉河下游的北部荒漠及中亚的南部荒漠。2.在草原带,伏尔加河及德聂泊河水利建筑物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将与斯大林营造防护林计划的改造作用相结合。实行了这些措施之后,将减弱干旱风和旱灾对农业的影响,改变草原地区的水文条件。在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田地上,将利用当地的和伏尔加河的逕流建立一些保障丰收的可靠地区;并创造主要作物高额的和稳定的丰收条件。巨大水电站的电力,将使耕耘、打谷以及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村镇的经常工作等各种农业工作能够电气化。农业电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汤礼莎   龙花楼   周贵鹏   戈大专   杨嘉艺  
梳理中国农业地理学的研究进程,明晰农业地理学研究的主题变化,探讨各时期农业地理学研究发展的特征,总结其取得的经验和成就,对于推动中国农业地理学研究发展、满足农业生产与乡村现代化需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论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对比分析法分析中国农业地理学研究的阶段特征。研究发现:(1)从农业地理学研究历程看,大致可以将农业地理学研究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历史记述时期、农业集体化时期、改革发展时期和现代变革时期;(2)从中国现代农业地理学研究的领域来看,主要涉及4个研究领域,分别是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农业与乡村地理综合研究;(3)未来农业地理学研究将围绕气候变化、城乡融合、自适应韧性和数字化技术等主题展开,并运用到发展决策实践中。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龙花楼  张英男  刘彦随  李裕瑞  王介勇  
文章回顾农业与乡村地理学的学科传承与发展,分析面向国家战略与学科发展的相关研究进展、重点领域及取得的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梳理有关科技成果转化与实践应用、科研成果的国际化与国际合作研究进展。未来中国农业与乡村地理学研究应与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相呼应,着眼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创新发展乡村地域系统与城乡融合系统理论,服务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个战略的有效衔接、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并为有效防范和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做出反思,为"后疫情"时代的农业与乡村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总体上,未来农业与乡村地理学要围绕专业研究,突出基础理论创新、技术方法研发、重大战略决策支撑,推进专业研究全球化与学术交流国际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鄧靜中  
去年九月苏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了非常重要的决议:"进一步发展苏联的措施",此项决义是为了要在最近两三年达到农业的急剧增长——发展养畜业,扩大马铃薯和蔬菜的生产,提高业物、技术作物和油料作物的收获率。这就必须以食品来扩大封人民生活的保证,以原料供应轻工业,而轻工业反过来又能以一切的大宗消费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程建平  
一位在美国留学的朋友告诉笔者,他一个美国同学经批准到一个农场去当了农民。我对这"经批准"三个字感到新鲜,听完介绍眼睛才为之一亮。原来,美国的农村早已实现工厂化、自动化、现代化生产方式,社会化程度极高。农民坐在电脑控制室里,看着飞机把种子播下去,瞅着庄稼在社会化服务中日增月长。美国的农民,实际是由一个个设计师、控制师、规划师组成,没有相当素养是干不好的。所以,非得"经批准"才能录用。在美国,科技高度发达,农业不再是弱质产业,农民是人心所向、众人推崇的好职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В.П.李多夫  Е.М.尼科拉耶夫斯卡婭  楊郁華  
斯大林改造自然计划,向整个科学界提出了许多崭新的任务。因而,必须重新考虑综合地理考察的方向和方法论,使综合地理考察奉行这个方针:不仅要研究现象(客体),还要研究种种过程。地理学者的任务,除了要对现象的空间分布状况,加以描述(确认)以外,还应该阐明个别现象以及整个自然综合体的发展途径与泉源。要达到这个要求,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对于处在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的种种过程本身,以及对于这些过程的发展结果,不仅要研究出它们的性质上的特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段义孚  志丞  左一鸥  
人文主义地理学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时欧美正涌动着人文主义思潮,它带动了对逻辑实证主义知识体系进行批判的一系列理论的出现,人文主义地理学就是其一。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和现象学,段义孚和雷尔夫(Edward Relph)、布蒂默(Anne Buttimer)、莱(David Ley)、赛明思(Marvyn Samuels)和恩特里金(Nicholas Entrikin)等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代表人物。1976年段义孚发表了《人文主义地理学》一文,1978年这些学者一起出版了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第一部论文集《人文主义地理学》。人文主义地理学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协调社会科学与人之间的关系,容纳知性(understanding) 与智慧(wisdom),客观(objectivity)与主观(subjectivity)以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其主要任务是发展方法论,并深刻理解人类在世界所处的地位。本文各部分都渗透着这个主题。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社会批判立足点是伦理和道德。它强调人们对自然、对世界的感悟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这种感悟力。第一,地理学关注不同地方的差异,地方之间的差异体现在各个地方特点的差异上。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受到地方,各种感受的综合形成了地方感;第二,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上往往是把强权加在自然之上,从而扭曲了自然的本来形态。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将提升人类的道德;第三,想象力是一种对世界的感悟能力,文化则是想象力的产物。人类在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时也会陷入怪圈。本文最后指出,人文主义地理学者必须能够把握大量的事实,同时洞悉人类对自然感悟的复杂与精妙。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崎正义 ,谭慕蕙  
前言笔者在大学期间专攻地理学。以后又立即进入建设省计划局(当时是建设院总务局)从事区域规划工作十三年有余。后来转到国土地理院,主要是为区域规划、国土开发、保护搞地图绘制工作,已达十七年之久。现在,工作于(财)日本地图中心,兼作国土厅国土审议会的特别委员,并同三全综(第三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重新评价的工作也有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焕成  
一、乡村与乡村地理学乡村也称农村。由于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和人口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农村不仅从事农业,而且还从事非农业,因此称乡村更合适。乡村是指城市以外的广大地区,也称非城市化地区。乡村是介于城市之间、构成独立行政单元的地区。从这个概念出发,乡村应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地域单元。它既包括乡村居民点、又包括居民点所管辖的周围地区。所以,乡村的完整概念,应是以居民点为中心、与周围地区相联系的区域综合体,也称乡村地域系统。在我国,乡村的范围一般是指县城以下的广大地区,包括乡镇、村庄及其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立三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农民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力量”,农民问题也就成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而农业又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苏  
如何梳理人文主义地理学与其他流派间的关系?其中蕴含着怎样的规律?人文主义地理学自产生伊始,就与其他流派不断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背后有两方面的机制:其一,人文主义地理学内部需不断平衡个体与整体、主观与客观等思想的张力,形成“钟摆思维”(2);其二,对此张力的平衡与其他流派的冲融关系并行,令其自身不断演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宪铎  
伟大的理论伟大的实践李宪铎祖国的统一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是中华民族的夙愿,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以后,祖国的统一就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隋心  
一个具有伟大人格的人尽管已经走远了,但人们还是会常常想起他、念叨他,从他光辉的一生中感悟人格的力量。曾经,北京三里河财政部那灰色的大楼里,就有这样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即便今日提起,依然让人心潮澎湃。这就是老部长吴波。他的精神深深铭刻在全体财政人的心里,成为我们今天前行的力量。历史是昨天的往事,今天是明天的历史。今天,我们学习吴波老部长的崇高品德、优良作风和伟大人格,就是要学习他伟大精神彰显的当代价值。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党员领导干部面临着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汉屏  
伟大的理论永存江西财经大学财政税务系主任、教授刘汉屏一代伟人已逝,但他的理论永存。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着他在长期国家财政经济管理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财政思想,这一思想内容翔实,新颖独到,涉及面广泛,形成的历史阶段复杂。总的来说,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П.Н.斯捷潘諾夫  吟如  
列宁和斯大林曾多次指出,在研讨苏维埃建设的经济问题时,有研究高等技术的必要。1931年,斯大林在其"论经济工作人员底任务"一文中写道:"已经是,而且早已经是面向技术的时候了。已经是抛弃那种过时的不干预技术的旧口号,而要自己成为专门家,成为谙通事情者,成为完全內行的时候了。"苏维埃经济地理学家完全有责任来研究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方面。全俄电气化计划和历届斯大林五年计划,就是经济与技术以及与地理概念有机结合的鲜明例证——例如,对苏维埃经济发展基础的经济——技术与经济——地理的按区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