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88)
- 2023(6519)
- 2022(5315)
- 2021(4703)
- 2020(3620)
- 2019(8317)
- 2018(8067)
- 2017(14754)
- 2016(8121)
- 2015(8898)
- 2014(9089)
- 2013(9101)
- 2012(8870)
- 2011(8269)
- 2010(8457)
- 2009(7691)
- 2008(7620)
- 2007(6934)
- 2006(6410)
- 2005(6094)
- 学科
- 济(40624)
- 经济(40591)
- 业(19301)
- 管理(18914)
- 地方(16931)
- 中国(15604)
- 企(13058)
- 企业(13058)
- 农(12674)
- 业经(10384)
- 地方经济(9687)
- 发(8993)
- 方法(8907)
- 农业(8883)
- 融(8122)
- 金融(8122)
- 银(7872)
- 银行(7851)
- 行(7758)
- 学(7432)
- 数学(7406)
- 数学方法(7243)
- 环境(6917)
- 制(6892)
- 贸(6836)
- 贸易(6826)
- 发展(6708)
- 展(6686)
- 易(6498)
- 技术(6221)
- 机构
- 学院(119572)
- 大学(115502)
- 研究(48516)
- 济(48159)
- 经济(47018)
- 管理(39275)
- 中国(36637)
- 理学(32121)
- 理学院(31648)
- 管理学(30947)
- 科学(30926)
- 管理学院(30731)
- 京(26329)
- 所(26006)
- 农(25389)
- 研究所(23367)
- 财(22068)
- 中心(21245)
- 江(20124)
- 农业(19724)
- 业大(18626)
- 范(17847)
- 师范(17624)
- 北京(17370)
- 院(17340)
- 省(17171)
- 州(16879)
- 财经(16176)
- 科学院(15282)
- 技术(15203)
- 基金
- 项目(74034)
- 科学(57070)
- 研究(54324)
- 基金(50105)
- 家(44353)
- 国家(43911)
- 科学基金(36326)
- 社会(33107)
- 省(31787)
- 社会科(31384)
- 社会科学(31376)
- 划(25990)
- 基金项目(25641)
- 教育(24187)
- 发(23255)
- 自然(22470)
- 编号(22357)
- 自然科(21895)
- 自然科学(21887)
- 自然科学基金(21453)
- 资助(20810)
- 发展(18645)
- 成果(18603)
- 展(18291)
- 课题(17337)
- 重点(17205)
- 创(15351)
- 部(14799)
- 创新(14385)
- 年(14076)
共检索到203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巧娟 徐忠义 蔡威 杨绍青 张建志 江正强
研究伞枝犁头霉D1利用蔗糖生产α-酮戊二酸的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1)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蔗糖40g/L,NaNO31g/L,KH2PO41.36g/L,MgSO4.7H2O 0.2g/L,FeSO4.7H2O 0.01g/L,NaCl 2g/L,玉米浆0.5g/L,CaCO340g/L,叶酸2g/L。2)最佳培养条件为:250mL摇瓶装液25%,培养温度37℃和转速200r/min。在此条件下培养84h,伞枝犁头霉产α-酮戊二酸量最大达14.0g/L,产酸速率为0.17g/(L.h),对蔗糖的转化率为34.9%。伞枝犁头霉D1能够有效利用蔗糖发酵产α-酮戊二酸,具有较好的科研价值和工业应...
关键词:
伞枝犁头霉 α-酮戊二酸 蔗糖 发酵条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文化 钟秋平 陈文学
为探明以甘蔗糖蜜为原料发酵合成茁霉多糖(Pullulan)的过程,采用Logisticequation模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对Pullulan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建立出芽短梗霉MM生长、Pullulan合成和底物(糖蜜)消耗相关的动力学模型参数,阐述Pullulan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出芽短梗霉MM发酵进程中前期菌体生长速度较快,72h后生长趋于稳定期,其茁霉多糖的合成随菌体的生长不断上升,到132h时多糖达到最高,为4.078g/L.基于Logisticequation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得到了描述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和模型参数.该模型反...
关键词:
甘蔗糖蜜 茁霉多糖 数学模型 发酵动力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石岗 颜方贵 宋维平
从腐烂苹果、青椒等材料分离得到一株葡萄糖酸杆菌 (Gluconobactersp .)A6 可将葡萄糖转化为 2 ,5 二酮基 D 葡萄糖酸。该菌的发酵条件研究表明 ,在含质量浓度 2 5 %葡萄糖的玉米浆碳酸钙培养基中 ,2 8℃发酵 7d可生成 2 ,5 二酮基 D 葡萄糖酸钙 172 0mg/mL ,转化率为摩尔比 5 2 0 5。在耐糖性方面高于国内同类报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倩 王喜平 闫巧娟 江正强
筛选得到一株高产凝乳酶的菌株F518,鉴定为微孢根霉。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微孢根霉F518液体发酵产凝乳酶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发酵产酶的最适碳源为酒糟,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培养基最适初始pH为5.0。在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下30℃培养72h,微孢根霉F518产凝乳酶活性最高,达到1 001SU/mL。微孢根霉F518在凝乳酶生产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微孢根霉 凝乳酶 液体发酵 优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林丽云 王义强 马国辉 吴腾飞
以经过蒸汽爆破预处理后的杨木为原料,利用戊糖乳杆菌突变株进行同步糖化发酵。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的乳酸含量,对酶解温度、酶解p H、纤维素酶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对发酵温度、发酵p H、接种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再通过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发现,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40℃,发酵p H为5.7,接种量为6%,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5 FPU/g,乳酸产量为9.42 g/L,产酸量提高了83.62%。利用价格低廉且来源广泛的杨木发酵生产乳酸,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关键词:
杨木 同步糖化发酵 乳酸 优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智杰 张巧毅 赵柔 王常贵 林元山
以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接种量、转速、时间为单一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因素中筛选显著性因素,对筛选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探究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量、p H、葡萄糖质量分数和酵母膏质量分数是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显著性因素;在接种量9%、pH 5.7、葡萄糖质量分数4%、酵母膏质量分数1%、时间7 d、温度28℃、转速170 r/min的条件下,茯苓胞内多糖的含量为(5.82±0.18) g/L,生物量为(14.63±0.21) g/L,分别为未优化前的1.6倍和2.0倍。与常规栽培相比,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松材消耗,且茯苓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成本低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智杰 张巧毅 赵柔 王常贵 林元山
以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接种量、转速、时间为单一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因素中筛选显著性因素,对筛选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探究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量、p H、葡萄糖质量分数和酵母膏质量分数是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显著性因素;在接种量9%、pH 5.7、葡萄糖质量分数4%、酵母膏质量分数1%、时间7 d、温度28℃、转速170 r/min的条件下,茯苓胞内多糖的含量为(5.82±0.18) g/L,生物量为(14.63±0.21) g/L,分别为未优化前的1.6倍和2.0倍。与常规栽培相比,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松材消耗,且茯苓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成本低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洪志 王惠 韩梅 肖亦农 杨谦 韩晓日
以稻草粉与麦麸为主料,对影响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C-08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的营养因素和环境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秸秆粉和麸皮为2∶4最适合产酶;铵态氮适合C-08产CMCase,NO3-利于产Xylanase,其中NH4NO3最好;料水比1∶2,适合C-08产CMCase,1∶2.5适合产Xylanase;稻草粉粒度40~100目时,适合C-08产CMCase,此范围外适合产Xylanase;pH值为4时,适合C-08产酶;孢子接种量为7.5×107孢子.mL-1时,适合C-08产酶;低于28℃时适合C-08产酶;最适发酵时间为72h。该菌株在以上...
关键词:
绿色木霉 纤维素酶 半纤维素酶 固体发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柳洪良 具红光 全炳武 吴明根 杨洪岩 崔宗均
为有效利用废弃甘蔗渣,以微生物发酵来加快其转化,将甘蔗渣的起始含糖质量分数设置为2%、3%、4%、5%、6%和7%,以接种乳酸菌复合系LBC-8作为接菌组,接种灭菌培养基作为对照组,研究了不同起始含糖质量分数的甘蔗渣在这2种情况下发酵参数的变化及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接菌组pH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在发酵20 d后,起始糖质量分数越高的处理,pH越低,最低为3.3;接菌组在糖质量分数为5%以上时产乳酸明显,气味酸香,质地松软,感官品质较好;含糖质量分数为5%时可溶性糖、粗蛋白、粗纤维和粗灰分质量分数分别为1.93%、2.26%、41.10%和4.43%。而对照组产丁酸明显,产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倩 黎继烈 王卫 郭璐 朱晓媛
对重组毕赤酵母发酵产青霉素G酰化酶(PGA)的培养条件进行探讨。依据基础盐摇瓶发酵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接种量、甘油浓度、pH以及诱导过程中氨水浓度、甲醇浓度等因素对PGA表达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进行因素组合优化。结果与意义:最佳发酵条件为:甘油浓度40 g/L、氨水浓度0.1%、甲醇浓度1.0%、pH 5.6、接种量10%,在此条件下PGA酶活力达到8 680±12 U/L。本实验结果对下一步利用发酵罐进行重组毕赤酵母扩大培养有借鉴作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荆丽珍 王宝维 龙芳羽 岳斌 张名爱 张倩
为了确定鹅源草酸青霉产果胶酶发酵的最佳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以鹅源草酸青霉为研究菌株,通过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裂解酶(PL)、果胶酯酶(PE)的测定,研究了培养基组成(碳源、氮源、无机盐)及不同发酵条件(接种量、温度、pH和发酵时间)对草酸青霉产果胶酶活力的影响,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草酸青霉发酵生产果胶酶不同组分的最佳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1)以葡萄糖为碳源可以诱导PG、PL、PE产生(p<0.001),每15g基础培养基中葡萄糖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1.2g,1.5g,1.5g;(NH4)2SO4对PG、PE、PL产生有明显刺激作用(p<0.001),每15g基础培养基适宜...
关键词:
鹅源草酸青霉 果胶酶 发酵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建 袁玲 黄建国
【目的】优化寡雄腐霉(Pythium oligandrum)发酵条件,为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寡雄腐霉的发酵参数及优化组合,并利用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离体烟叶和盆栽烟苗验证发酵液的生防效应。【结果】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寡雄腐霉菌丝生物量持续增加,但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制作用增加至峰值后降低。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和光照等条件下,寡雄腐霉的生物量越大,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制作用愈强,二者的相关系数r=0.77**(n=16)。以黄豆饼粉为培养原料,初始pH值6.0、培养温度30℃、持续光照培养6 d所得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柴萍萍 韦贇 江正强 李里特 日下部功
为获得最佳产酶配方,同时获得高活力的β-甘露聚糖酶,经碳源、氮源、碳氮质量比、初始pH和培养温度5个单因素发酵条件的优化,得到芽孢杆菌WY45发酵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发酵培养条件:以4g/L魔芋精粉为碳源,1.33g/L大豆蛋白胨为氮源,碳氮质量比为4/1,初始pH5.5,50℃培养时间96h。此条件下,β甘露聚糖酶活性最高可达2800U/mL。
关键词:
芽孢杆菌 β-甘露聚糖酶 发酵 魔芋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姮 李婵娟 洪玉枝
从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到1株具有木聚糖酶活性的考克氏菌(Kocuria sp.Mn22),用单交法研究了不同单因素对该菌株产木聚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水不溶性和醇不溶性木聚糖诱导该菌株比水不溶性木聚糖诱导产酶量高;较低浓度的Tween 80对该菌株产木聚糖酶具有诱导作用,而高浓度的Tween 80会抑制木聚糖酶的产生;Triton X-100具有抑制作用。对考克氏菌液体发酵条件的正交试验表明:以水不溶性和醇不溶性木聚糖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pH 8.5,Tween 80添加量为0.2%,发酵68 h后,菌株的最高酶活力可达到148.7 IU/mL。
关键词:
考克氏菌 液体发酵 正交试验 木聚糖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艳 刘长江 薛景珍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L-乳酸高产菌株HT的最适发酵培养基为:麦根4%、磷酸氢二钾0.5%、硫酸铵0.5%、豆饼粉0.5%、玉米淀粉水解糖5%、碳酸钙5%、pH值为6.5;通过变温培养试验确定其最适的生长温度为28℃,最适的发酵温度为46℃;采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进行L-乳酸发酵,HT菌株在第4天就到达了发酵终点,L-乳酸产量为40.19g.L-1,对糖的转化率为92.6%。
关键词:
L-乳酸 菌种选育 发酵条件 培养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