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17)
2023(8145)
2022(7096)
2021(6612)
2020(6106)
2019(13961)
2018(13720)
2017(27079)
2016(14964)
2015(16882)
2014(17502)
2013(17523)
2012(16302)
2011(14658)
2010(14891)
2009(14159)
2008(14741)
2007(13366)
2006(11216)
2005(10261)
作者
(45196)
(38084)
(37764)
(36328)
(24150)
(18315)
(17623)
(14894)
(14111)
(13790)
(12893)
(12847)
(12010)
(11978)
(11939)
(11904)
(11885)
(11356)
(10985)
(10733)
(9621)
(9407)
(9331)
(8604)
(8581)
(8517)
(8501)
(8494)
(7704)
(7590)
学科
(59015)
经济(58958)
(45440)
管理(43033)
(35564)
企业(35564)
方法(32090)
数学(28553)
数学方法(28280)
(20242)
中国(16108)
(15406)
(14708)
(14564)
财务(14539)
财务管理(14499)
企业财务(13574)
(13218)
(12639)
银行(12613)
(11608)
(11417)
贸易(11412)
(11114)
(11048)
保险(10954)
业经(10942)
(10783)
金融(10781)
地方(10149)
机构
大学(220503)
学院(219494)
(87607)
经济(85584)
管理(83564)
理学(71353)
研究(70796)
理学院(70561)
管理学(69237)
管理学院(68831)
中国(58737)
(47181)
(46551)
科学(45061)
(40044)
(37614)
财经(36430)
业大(34425)
中心(34393)
(33758)
研究所(33735)
(32810)
农业(31947)
北京(29309)
经济学(27247)
财经大学(26972)
(26798)
(26104)
师范(25769)
经济学院(24879)
基金
项目(141856)
科学(110084)
基金(103314)
研究(99475)
(90777)
国家(90053)
科学基金(76238)
社会(61874)
社会科(58599)
社会科学(58581)
(55159)
基金项目(54868)
自然(51328)
自然科(50139)
自然科学(50120)
自然科学基金(49260)
(46896)
教育(46213)
资助(43828)
编号(40138)
成果(33151)
重点(32313)
(31997)
(29001)
(28761)
科研(28301)
(27487)
课题(27342)
教育部(27022)
创新(27021)
期刊
(91062)
经济(91062)
研究(63299)
(41653)
中国(41370)
学报(37665)
(34703)
科学(32425)
大学(27669)
管理(27500)
学学(26330)
(24732)
金融(24732)
农业(22932)
技术(18312)
财经(18215)
教育(17263)
会计(15581)
(15362)
经济研究(14713)
业经(13880)
财会(13713)
(12590)
问题(12298)
(12109)
技术经济(11352)
理论(11257)
统计(11118)
实践(10279)
(10279)
共检索到323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晓艳  
会计风险有来自于会计系统内部的会计风险,也有来自于会计系统外部的会计风险,对于来自会计系统外部的市场风险和环境风险,是客观的,企业完全不可控制的,在这里不做讨论。会计系统内部的会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和行为风险,会计系统固有风险是客观不可控制的,但对会计风险的产生是至关重要的。会计行为风险是主观可控制的,是产生会计风险的直接原因。所以,本文从会计系统内部主观、客观两方面分析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因素——产生会计固有风险 1.会计准则上,产生会计固有风险的因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方蕾  粟芳  
本文以各国银行业为研究单位,利用OLS和FGLS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系统性风险的因素;并以次贷危机为典型事件,基于危机组和无危机组的Oaxaca-Blinder模型分析了各种成因的贡献度。研究发现:一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是内外因共同影响的结果,内因为主;监管者应承担主要责任;较低的监管资本、资产过于分散化均不合理,而严格执行不合理的监管措施则错上加错。消费者是第二推手;低储蓄率、低信用环境和低金融意识是不利因素。银行机构相对责任最小,保持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合理控制衍生品的交易量是有利于因素。外因中,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并提高银行开放度也是有利因素。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海珍  程相娟  李妍  王俏  向悦  
历史上几乎每一次金融危机都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每次危机爆发之后都有大量学者对金融危机的成因进行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结论。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系统考察金融危机成因的研究结论,归纳金融危机爆发的共识性关键成因,总结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一般机理过程,探究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共性核心风险源。本文选择时间跨度为1978-2017年间的,被Elsevier、JSTOR、SSRN、Springer、ProQuest、中国知网(CNKI)等文献数据库收录的有关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成因的194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研究结果显示,第一,现有文献共包括8个金融危机爆发的共识性关键成因:金融创新过度、外部监管体制的失效、全球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发展弊端、资本主义体制的矛盾、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失效和投资者情绪。第二,关键成因的构成观点中有54. 84%的观点与"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直接相关,这些观点涵盖了系统性金融风险成因机理演化框架的宏观政策、中观市场机制以及微观个体行为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资产价格泡沫为核心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成因机理演化框架"。第三,金融创新不仅是系统性金融风险最关键的成因,同样在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过程中也最为重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方蕾  粟芳  
本文以各国银行业为研究单位,利用OLS和FGLS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系统性风险的因素;并以次贷危机为典型事件,基于危机组和无危机组的Oaxaca-Blinder模型分析了各种成因的贡献度。研究发现:一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是内外因共同影响的结果,内因为主;监管者应承担主要责任;较低的监管资本、资产过于分散化均不合理,而严格执行不合理的监管措施则错上加错。消费者是第二推手;低储蓄率、低信用环境和低金融意识是不利因素。银行机构相对责任最小,保持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合理控制衍生品的交易量是有利于因素。外因中,保持经济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书华  高宇璇  
基于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年9月至2013年5月的日对数收益率,文章构建了各上市商业银行间系统性风险相依结构的时变SJC-Copula-GARCH模型,通过对各上市商业银行日对数收益率波动性的GARCH计量,拟合了各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时变SJC-Copula联合分布。分析结果证实了银行间系统性风险相依结构的动态时变特征,银行间系统性风险的联合概率分布存在着一定的非对称性,但时变的动态相依结构随着时间延展而减弱,非对称的时变相依结构对于银行间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晓朴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一个最热门话题。然而,系统性金融风险既不是一个新概念,也不是一个新问题。本文从系统性风险的含义、演进过程、成因、监管等角度出发,对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框架性的研究。本文认为,从人类对金融危机的认知历程看,系统性风险概念的强化和应用将极大深化人类对金融危机的认知。这一转变使金融危机从一个突发的风险事件,演变为一个监管机构可以日常持续监控的对象,使得人们有可能通过关注和评估系统性风险的严重程度动态评估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进而采取应对之策。这将具有里程碑意义。然而,系统性风险监管知难行更难,将会经历一个不断试错...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陶艳珍  
近年来,随着金融全球化和日益复杂化,我国资本市场风险性日益突出,防范并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探讨方向。本文从金融文化视角分析系统性风险成因,突出地表现在信用文化缺失、风险意识淡漠、虚实文化不清三个方面。要从根本上防范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必须构建新型金融文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上尧  王胜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历了一段影子银行迅速发展的时期,而中国影子银行的融资规模在近十年内也增长了接近十倍,这是否暗示着中国影子银行发展背后可能隐藏着足以引致危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为理解与测算上述风险,本文构建了可以刻画中国影子银行结构与挤兑危机事件的DSGE模型。基于估计后的理论模型,本文运用冲击历史方差分解方法考察了影子银行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同时结合非线性的银行危机模拟方法测算了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以及检验影子银行监管政策的风险防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银行部门间的金融创新冲击是导致影子银行迅猛发展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积聚的根本原因;在上述冲击驱动下,中国从2007年开始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并于2011年与2013年到达峰值,分别对应了两次"钱荒"事件。随着2014年影子银行监管的不断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迅速下降,并在2017年降至较低水平。本文反事实的政策模拟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影子银行监管在风险管控方面的效力,但监管政策的实施会导致资源错配、降低长期产出水平。本文基于实际数据的反事实测算结果显示,在上述历史峰值时点,监管政策每降低10%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将导致长期产出减少0.18%左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范小云  
本文首先分析全球金融结构变革下的系统性风险特点,然后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系统性风险模型,并分别以东亚危机和阿根廷危机为例,对模型加以经验验证,以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危机为例,探讨控制系统性风险的一种可行方法,最后对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做出基本判断。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叙果  蔡则祥  
中国客观存在严重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但却没有转化为金融危机,形成了令西方世界困惑的“中国之谜”,“谜底”就是中国有效的隐性政府担保机制。本文系统分析了政府担保机制发挥作用的原理,指出该机制的局限性,也提出了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基础的担保机制的修正思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清华  姜玉东  
运用边际预期损失(MES)方法,通过DCC-GARCH模型和非参数估计计算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边际预期损失,并结合资产规模和杠杆率等因素度量各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资产规模、杠杆率和边际期望损失都是决定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但我国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总体表现为:规模越大的银行,系统性风险也越大,即大型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最大,股份制商业银行次之,城市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最小。此外,三类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随时间呈不同的变化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全凤  
上海股市投资系统性风险统计分析赵全凤1993年12月20日,在年终分红临近之际,上海股市到出现了狂泻暴跌,直落上指计11789点,买为历史中罕见,股民们称它为"黑色星期一",给上海股市笼罩了一片浓郁的阴影。现今沪市虽有所小幅反弹回升,但仍处于一种不稳...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强国令  王梦月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处于积累易发期,如何正确把握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现状,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当前亟需探讨的重要课题。论文从非金融企业高杠杆风险、影子银行引发不良贷款、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和融资风险等角度,分析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和根源,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谢坤  夏琦  谭中明  
论文分析影响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宏观、中观、微观因素,构建省域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指标预警区间,建立风险测度模型。通过对31个省市的实证分析认为,3个省市处于低金融风险,28个省市处于金融基本安全状态,且区域金融风险呈现由西部到中部再到东部地区依次上升的态势。最后论文提出了防范省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对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研妮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开放度的不断增加,国内外的冲击加大了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压力。本文依据相关文献以及中国现实,建立了一套测定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指数值。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中国的实际,探讨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指数应用于货币政策制定的作用机制,为货币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