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14)
2023(5152)
2022(4711)
2021(4427)
2020(4126)
2019(9924)
2018(9743)
2017(19209)
2016(10758)
2015(12451)
2014(12883)
2013(12896)
2012(12089)
2011(10822)
2010(11087)
2009(10465)
2008(11079)
2007(10039)
2006(8390)
2005(7543)
作者
(31884)
(26950)
(26911)
(25814)
(16999)
(12867)
(12471)
(10621)
(9941)
(9682)
(8981)
(8938)
(8783)
(8453)
(8367)
(8300)
(8296)
(7971)
(7794)
(7703)
(6933)
(6670)
(6552)
(6174)
(6086)
(6047)
(6034)
(5988)
(5511)
(5462)
学科
(44378)
经济(44328)
管理(32625)
(31496)
(25743)
企业(25743)
方法(24445)
数学(21735)
数学方法(21577)
(15338)
(12332)
(11122)
财务(11107)
财务管理(11076)
(10540)
企业财务(10290)
中国(9636)
(8813)
贸易(8810)
(8549)
业经(8126)
农业(8083)
(8066)
地方(8057)
(6939)
(6799)
银行(6779)
理论(6598)
(6059)
(5915)
机构
大学(160086)
学院(160002)
(64634)
经济(63204)
管理(62734)
理学(54549)
理学院(53908)
管理学(52965)
管理学院(52678)
研究(49466)
中国(38526)
(33506)
(33101)
科学(31128)
(28820)
(26370)
财经(25977)
(24759)
业大(24651)
中心(24049)
研究所(23478)
(23267)
农业(22941)
北京(20566)
(20005)
师范(19792)
经济学(19553)
(19262)
财经大学(18894)
经济学院(17881)
基金
项目(101744)
科学(79277)
基金(73658)
研究(73257)
(63744)
国家(63199)
科学基金(53904)
社会(45383)
社会科(42922)
社会科学(42904)
基金项目(39993)
(39977)
自然(35725)
自然科(34903)
自然科学(34891)
教育(34684)
自然科学基金(34311)
(33597)
编号(31017)
资助(30588)
成果(25690)
(23460)
重点(22777)
(21061)
(20594)
课题(20481)
科研(20232)
教育部(19944)
大学(19575)
人文(19481)
期刊
(67954)
经济(67954)
研究(43489)
(31247)
中国(29112)
学报(25338)
(24869)
科学(22423)
管理(19511)
大学(18580)
学学(17598)
农业(16438)
教育(14286)
会计(13381)
财经(13133)
技术(13008)
(12686)
金融(12686)
业经(11206)
(11062)
财会(10846)
经济研究(10781)
问题(9555)
(9123)
(8939)
技术经济(8575)
理论(8103)
商业(7783)
统计(7662)
通讯(7414)
共检索到230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冠众  
本文分析了会计人员造假的四种心理的成因,认为会计造假无一不是在企业主要领导的默许或授意下进行的。因此。要治理会计造假,关键是要企业主要领导带头打假。由此,本文推断:随着党风建设、政府职能转变和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信息质量必将越来越高。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仇俊林  李宇飞  
一、会计造假的主体分析会计造假主体是指会计造假的策划、组织、指挥、参与和具体实施者,也就是假账的"涉案人"和后果承担者。假账是会计人员直接制造的,但造假既需要综合知识、做假技巧、胆量,更需要适宜的环境和背景,因而一般绝不是一个会计人员能完成的,会计造假主体应包括炮制假账和相关违法乱纪活动的主谋、共谋和执行者。准确界定会计造假主体对追究造假责任、杜绝造假行为十分重要。值得注意的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颖  
造假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企业会计造假行为的动机主要是企业自身利益的驱动 ,企业管理者的政治动机等六个方面。可以从企业治理结构和造假风险两个方面提出治理的对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智  梁国萍  
本文对会计造假从供需双方和委托代理两角度进行分析,分别建立静态博弈和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找到纳什均衡,并通过对其均衡条件的分析找出导致会计造假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邢瑞宇  
现代经济生活中,企业为达到不同的目的人为进行会计报表造假,调整报表利润,使报表反映的错误信息误导各类决策者,从而导致各个市场行为主体乃至国家相关决策机构被误导而制订出错误决策,破坏了市场运行机制,文章从会计造假的表现形式、造假原因分析、避免会计造假的的对策三个方面重点关注了会计报表造假,强调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重视社会舆论监督。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杨春然  
安然事件是公司经营失败的结果,为了掩盖这种失败,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具有欺诈性的会计方法。这些欺诈性的会计方法有使用备考利润,以掩盖公司的真实的经营业绩;利用特殊目的实体,掩盖债务和不良资产,实施利润欺诈;按市计价法操纵利润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韩文明  
根据搜集的1994年—2004年造假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中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个体和群体特征进行多个层面的统计分析,并对下一步规范和治理中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行为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茜  
"股市有风险,入市要谨慎"。在商业活动如此发达的今天,股市风险不仅是指股票价格由于投资者心理变化,或者基本面信息的变化而引起的波动风险,还包括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数字真实性的风险。通过多年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琳  
本文试图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从社会作用力、认知失调作用、群体行为力量三个方面,对当前会计人员的造假行为产生的社会心理原因予以分析,进而提出应对措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程安林  梁芬莲  黎军  
运用经济学的理性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原理、博弈理论、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会计造假的深层机理予以经济学分析和解释,会计造假主体出于其实体追求效用最大而对社会产生着负面影响,这正是进行会计造假违法性分析并用于会计监管制度安排研究的原则。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新玲  黎鹏  
一、博弈双方非合作的统计造假博弈模型在统计管理中,上级统计机关与下级统计数据填报单位二者实际上是处于信息非对称的状况,上级统计机关并不能及时、准确且完全地了解数据填报单位的行为,按照标准的委托——代理分析范式,上级统计机关作为委托人,而填报单位作为代理人,代理人了解自己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竺素娥  
本文在定义会计造假的经济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会计造假需求和供给的分析,认为造成我国会计造假现象泛滥的原因是从制度上存在着对会计造假的强烈需求和供给源。本文的结论是:降低造假的预期收益和提高预期成本,是抑制会计造假行为的根本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邱正山  
会计造假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 ,属于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 ,会计行为模式主要取决于该行为所可能产生的经济后果 ,如果会计造假能够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 ,其经济行为必然选择违法。只有加大违法的处罚力度和监管力度 ,使会计造假的期望收益为负时 ,才能真正遏制会计造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