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82)
- 2023(8411)
- 2022(6861)
- 2021(6192)
- 2020(5505)
- 2019(12518)
- 2018(12156)
- 2017(24309)
- 2016(13035)
- 2015(14753)
- 2014(14438)
- 2013(14850)
- 2012(13379)
- 2011(11516)
- 2010(11819)
- 2009(11427)
- 2008(12323)
- 2007(11023)
- 2006(9609)
- 2005(8958)
- 学科
- 业(85356)
- 企(81416)
- 企业(81416)
- 济(68775)
- 经济(68702)
- 管理(64243)
- 方法(36996)
- 财(31350)
- 数学(29166)
- 数学方法(29089)
- 务(27133)
- 财务(27130)
- 财务管理(27098)
- 业经(26079)
- 企业财务(25735)
- 农(20845)
- 农业(16036)
- 技术(15965)
- 制(13899)
- 策(13295)
- 划(13110)
- 企业经济(12371)
- 经营(12143)
- 中国(11949)
- 体(11593)
- 和(11498)
- 理论(11143)
- 技术管理(10708)
- 体制(10532)
- 贸(10084)
- 机构
- 学院(199733)
- 大学(191838)
- 济(92330)
- 经济(91028)
- 管理(88975)
- 理学(77017)
- 理学院(76514)
- 管理学(75963)
- 管理学院(75603)
- 研究(51070)
- 财(49449)
- 中国(46349)
- 财经(38714)
- 京(37771)
- 经(35092)
- 江(30418)
- 农(28712)
- 财经大学(28440)
- 商学(28232)
- 经济学(28161)
- 商学院(28038)
- 经济学院(25779)
- 科学(25576)
- 经济管理(25152)
- 业大(24747)
- 中心(24507)
- 所(24498)
- 州(23549)
- 北京(23146)
- 农业(22448)
- 基金
- 项目(121553)
- 科学(99358)
- 基金(92813)
- 研究(91457)
- 家(77342)
- 国家(76608)
- 科学基金(70316)
- 社会(62528)
- 社会科(59639)
- 社会科学(59626)
- 基金项目(49168)
- 省(47497)
- 自然(44655)
- 自然科(43745)
- 自然科学(43738)
- 自然科学基金(43125)
- 教育(41520)
- 资助(38697)
- 划(37360)
- 编号(35710)
- 业(32606)
- 创(29111)
- 部(28706)
- 成果(27184)
- 国家社会(26213)
- 创新(26201)
- 人文(26179)
- 重点(26025)
- 教育部(25801)
- 制(25656)
- 期刊
- 济(101003)
- 经济(101003)
- 研究(56619)
- 财(48934)
- 管理(38055)
- 中国(32251)
- 农(26057)
- 科学(22047)
- 财经(20877)
- 融(20266)
- 金融(20266)
- 学报(20242)
- 技术(19094)
- 会计(18924)
- 业经(18293)
- 农业(18104)
- 财会(17999)
- 经(17751)
- 大学(17306)
- 学学(16983)
- 经济研究(16002)
- 技术经济(14047)
- 问题(13225)
- 业(12904)
- 通讯(12265)
- 会通(12258)
- 商业(10839)
- 现代(10673)
- 贸(10555)
- 世界(10416)
共检索到294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叶康涛 孙苇杭
现有关于会计信息化经济后果的研究主要关注ERP系统,而现实中大部分公司仍在使用相对简单的会计核算软件。本文利用企业纳税申报表信息,首次大样本实证分析了非上市公司中会计软件应用情况及其对生产率的影响。我们发现75%的非上市公司采用了功能不等的各类会计软件,但其中仅有6%为ERP。控制其他因素后,采用会计软件的企业生产率显著高于未采用会计软件的企业,且会计软件性能与生产率显著正相关。企业会计信息利用能力和增长机会强化了这一效应。本文采取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工具变量回归等方法缓解内生性问题。本文有助于更全面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后果,并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新争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克服“生产率悖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基于2010—2021年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水平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U型关系,数字化转型初期存在“生产率悖论”。机制检验表明,创新策略选择和要素配置效率是导致数字化转型与全要素生产率U型关系的内生性根源,转型初期,数字化会降低企业的实质性创新水平和要素配置效率进而导致“生产率悖论”。拓展分析表明,较高的专业化和内部控制质量可以帮助企业及早摆脱“生产率悖论”区间,而当资本密集度过高或过低时,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递减性更加显著。因此如何合理地选择创新策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优化要素配置结构、强化专业化分工、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企业克服数字化转型中的“生产率悖论”至关重要。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率悖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任胜钢 郑晶晶 刘东华 陈晓红
本文利用中国首次大规模的市场型环境规制——2007年SO_2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排污权交易制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检验"波特假说"在中国是否成立。基于省份和地级市层面数据的预评估,本文发现,试点地区的SO_2减排和经济增长显著高于非试点地区,排污权交易制度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三重差分法、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排污权交易制度显著提高了试点地区的上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年度效应滞后两年后逐年递增。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排污权交易制度主要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两条途径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从企业所有制类型看,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对排污权交易制度更加敏感;从环境执法力度看,环境执法力度越高的地区排污权交易制度对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越大。本文的发现为中国在环境治理领域进一步推行市场型环境规制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巫景飞 王泽昊 倪中新
数字化已成为当下企业最重要的战略,但数字化能否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尚存争议。基于上市公司及其一级控股子公司与数字化相关的无形资产投入、专利、软件著作权数量和年报词频等数据,构建包含投入、成果、关注度三维度的数字化水平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测度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字化水平。然后,检验企业数字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与机制。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总体数字化水平波动上升,呈现国有企业快于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快于中西部地区,信息技术行业快于其他行业;数字化通过提升企业内部沟通效率、增强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大客户依赖以及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等四项机制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于非国有性质、强竞争行业以及东部地区的企业,数字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数字化 熵值法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金环 于立宏 徐扬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约束等政策背景下,将绿色金融创新政策纳入高质量发展分析框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的准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绿色金融创新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的设立显著抑制了企业生产率提升。进一步地,该政策对生产率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非重污染企业,而重污染企业在政策倒逼下形成了超过遵循制度成本的“补偿性收益”。机制检验发现,绿色金融引致的信贷资源错配效应与策略性政策套利行为是试验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降低的关键诱因,而金融市场化水平的提升、要素市场扭曲的改善则有助于缓解绿色金融的负向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完善中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温湖炜 钟启明
基于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利用智慧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数字基础设施的生产率悖论不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促进研发创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是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路径。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更加依赖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支撑效应,而服务业企业主要通过自身商业模式创新而对数字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较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钟宁桦
基于全国12个城市1268家企业的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公司治理结构对于员工福利和企业绩效的影响。根据企业在16个约束经理人行为的治理结构上的表现,文章构建了一个公司治理指数。员工福利是以小时工资、养老保险覆盖率和其他一系列的指标来度量的。基准回归显示,治理结构好的企业不仅利润率高,而且提供给了员工更好的福利。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显示:为了追求个人短期内的利益,经理人会削减各类员工的福利以及培训支出,这损害了企业的利润率;而好的公司治理能够约束经理人,调整他们在员工福利上的决策,使其符合股东的利益。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员工福利 企业绩效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吴军 陈丽萍
本文对20072015年2 232家上市公司和发债非上市公司的平衡样本研究后发现:中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总体来看金融资产配置比例适度且风险可控,对非金融企业充分利用资金、增加收益、调结构、降杠杆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上市公司金融资产配置提高对降杠杆具有正面作用,且其金融化行为特征基本上都为"盈余效应"或"盈余效应"和"替代效应"共存;而非上市公司金融资产配置提高对降低杠杆率存在负面影响,且其金融化行为特征基本上都为"替代效应"。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曾海舰 林灵
本文利用上市公司持股银行数据考察我国企业如何谋求融资便利。本文发现融资约束程度最高的企业持股银行的意愿最强,融资约束程度最低的企业持股银行的意愿最弱;持股非上市银行使企业获得更多外部债务融资,其融资约束得到有效缓解,而持股上市银行并不存在类似效应。本文同时发现持股非上市银行对企业的绩效和盈利能力并没有实质性提升,说明企业出于解决融资困难而进行的持股银行行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社会资源有效配置。
关键词:
融资约束 负债 持股非上市银行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张静婷 王春晖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发展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业以促进制造业生产率提升成为关键问题。鉴于国外成熟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有溢出效应,文章借助2009~2019年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的提高显著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在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并且生产成本降低、人力资本积累以及促进国内生产性服务业正向发展是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影响企业生产率的中间渠道。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对企业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效果因生产性服务进口类型、企业类型、制度环境的不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进一步的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对生产率水平居中的企业影响程度最大。文章研究结论对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郑宝红 张兆国
本文以我国2008年新所得税税法的实施为外生事件,以2002-2015年深沪两市A股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Difference-in-Differences(DID)法,考察了企业所得税率降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所得税率降低会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这种提高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缓解融资约束、增加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四条路径来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所得税率降低当年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最大,此后逐年递减;产生的累积效应逐年递增,到2014年趋于平稳。本文为研究减税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对于政府应如何实施税收政策以及通过何种路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明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经济的发展转型离不开政府的干预和调控,而在财政收入方面,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核心体现是政府对企业税收征管力度的控制。政府对企业的税收征管力度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转型。本文利用断点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税收征管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借以揭示政府税收政策在促进企业生产转型中所发挥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会对企业发展产生负向影响,降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即由国税征收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比由地税征收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低了3%左右。由此,笔者认为,中央政府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应当综合考虑利弊,在加强税收征管的同时应通过财政支出和补贴等手段弥补征税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政府在调节经济发展中"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促进企业发展转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明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经济的发展转型离不开政府的干预和调控,而在财政收入方面,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核心体现是政府对企业税收征管力度的控制。政府对企业的税收征管力度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转型。本文利用断点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税收征管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借以揭示政府税收政策在促进企业生产转型中所发挥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会对企业发展产生负向影响,降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即由国税征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熊汝懿
本文以四川省2004年至2007年非上市国企的数据为样本,对其房地产持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非上市国企的房地产持有量远低于上市企业,但其房地产持有率却远高于上市企业;非上市国有企业未通过债务融资来持有房地产,与已有文献对上市企业的研究结论相反;非上市国企的房地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企业将经营房地产获得的收入用于偿还长期债务。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邓宏 尹斯斯 马如飞
近年来,通过城市群规划重构区域发展格局,释放企业发展新动能,已成为国内外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文章基于2015—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研究发现:(1)大湾区规划显著提高了区域内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相比之下,大湾区规划更大程度提升了外资及其他企业、中心城市企业和传统制造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3)从机制分析来看,大湾区规划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人力资本集聚来促进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文章丰富了区域政策效应的研究,为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和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技术创新如何驱动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上市公司专利数据的证据
土地资源配置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研究——来自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融资策略、金融摩擦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商帮文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数字普惠金融能影响长江经济带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吗?——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数字金融如何赋能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文化上市企业的证据
产融结合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吗——来自上市公司参股非上市银行的证据
增值税税率下调、融资约束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理论模型与上市公司实证证据
产能利用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来自制造业上市企业的证据
房价上涨、房地产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上市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