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07)
- 2023(17098)
- 2022(14164)
- 2021(13054)
- 2020(10933)
- 2019(24932)
- 2018(24465)
- 2017(46631)
- 2016(24806)
- 2015(27671)
- 2014(27650)
- 2013(27451)
- 2012(25035)
- 2011(22177)
- 2010(22620)
- 2009(21028)
- 2008(21054)
- 2007(18720)
- 2006(16686)
- 2005(15414)
- 学科
- 济(126216)
- 经济(126107)
- 业(98585)
- 管理(93254)
- 企(89052)
- 企业(89052)
- 方法(47709)
- 数学(38127)
- 数学方法(37757)
- 财(36314)
- 业经(35022)
- 农(32215)
- 中国(30745)
- 地方(28590)
- 务(26884)
- 财务(26823)
- 财务管理(26773)
- 企业财务(25291)
- 农业(23206)
- 制(22913)
- 技术(20862)
- 和(19466)
- 理论(19072)
- 策(18937)
- 学(18900)
- 划(18763)
- 贸(18342)
- 贸易(18326)
- 银(17831)
- 银行(17819)
- 机构
- 学院(354793)
- 大学(347286)
- 济(158602)
- 经济(155607)
- 管理(145420)
- 理学(122704)
- 理学院(121491)
- 管理学(119986)
- 管理学院(119281)
- 研究(113902)
- 中国(93312)
- 财(76975)
- 京(72822)
- 科学(63833)
- 财经(59086)
- 江(56129)
- 所(55892)
- 中心(53768)
- 经(53410)
- 农(51697)
- 研究所(49213)
- 经济学(48095)
- 北京(45970)
- 业大(45662)
- 州(44158)
- 财经大学(43283)
- 经济学院(42963)
- 范(42293)
- 师范(41922)
- 院(41216)
- 基金
- 项目(223742)
- 科学(179393)
- 研究(168407)
- 基金(163713)
- 家(139618)
- 国家(138354)
- 科学基金(122503)
- 社会(110293)
- 社会科(104869)
- 社会科学(104842)
- 省(88655)
- 基金项目(86579)
- 自然(77070)
- 教育(76925)
- 自然科(75362)
- 自然科学(75347)
- 自然科学基金(74050)
- 划(72279)
- 编号(67750)
- 资助(66310)
- 成果(53343)
- 发(52264)
- 重点(49818)
- 部(49759)
- 创(49102)
- 课题(46388)
- 国家社会(45895)
- 创新(45200)
- 教育部(43729)
- 人文(43519)
- 期刊
- 济(189460)
- 经济(189460)
- 研究(109151)
- 中国(74175)
- 财(67943)
- 管理(62700)
- 农(47349)
- 科学(44424)
- 学报(42499)
- 融(36410)
- 金融(36410)
- 技术(36363)
- 大学(34678)
- 教育(33287)
- 学学(32883)
- 农业(32429)
- 业经(30850)
- 财经(30809)
- 经济研究(29674)
- 经(26653)
- 问题(23721)
- 技术经济(21592)
- 会计(21342)
- 业(20683)
- 财会(20486)
- 现代(17939)
- 世界(17933)
- 贸(17675)
- 商业(17278)
- 统计(16765)
共检索到557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曾雪云
在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下,既要重视会计信息的(外部)决策有用性,也要重视会计的(内部)管理职能。会计理论与会计的制度体系,应立足于内部管理,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并以企业长远发展和价值创造为首要目标。会计对价值运动进行过程控制和管理赋能,是比对外报告财务信息更为基础的职能。这是由我国以财政部门为主导的会计管理体制、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体系、以大股东控制为特征的公司治理结构决定的,也是当前新技术下财务组织变革所要求的。因此,建议基于会计的对内管理职能编制"会计管理报告",并与"通用会计报告"并重,形成多层次的报告体系,以促使管理层"向内看",优化资源配置,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础。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先治
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管理会计的保驾护航。管理会计通过经营决策会计系统和管理控制会计系统,支持着企业经营决策的高质量和管理控制的高质量,促使企业经济保持着可持续增长、高效益发展和风险可控。企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要求管理会计不断发展完善,从而将经营决策会计发展完善为产品经营决策会计、商品经营决策会计、资产经营决策会计和资本经营决策会计;将管理控制会计发展完善为战略管理会计、预算管理会计、报告分析管理会计、业绩评价管理会计与责任管理会计。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叶康涛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企业也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文本分析方法,文章构建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内涵,并指出中国企业在高质量发展方面还存在若干不足。当前会计业绩评价存在的若干缺陷,包括不够微观、不够宏观、不够及时、不够长期等,制约了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此,文章提出改进会计业绩评价的若干建议:通过要求企业报告更加微观、更加及时的财务信息,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和外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通过要求企业报告更加宏观、更加长期的财务信息,有助于引导企业从整个生态圈系统和更加长期主义视野进行管理决策,从而促进中国企业成为更加负责任、更加可持续的经济主体。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叶康涛
我国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已经从过去的数量扩张模式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模式。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文章从会计如何影响三大市场(即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会计如何影响企业内部的价值创造活动,以及会计与可持续发展和新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等角度,讨论了会计在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蕊
高质量经济发展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的理念,即在创新引领下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要求。与此相适应的企业战略经营目标应定位于: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创新为引领,以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为关键,谋求协调与和谐的、可持续的高质量经营业绩,从而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这种战略目标的定位要求企业在经营业绩评价中应具有高质量的创新观、价值观、利益观和效率观。评价的重点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的完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企业间的联动(企业的影响力及敏感性),利益共享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原伟鹏 孙慧
文章基于200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样本,采用双重固定效应和中介模型,从时空异质性、协同性和传导机制视角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我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内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作用存在时空异质性和协同交互效应。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市场化水平起中介桥梁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闫爱青
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民营企业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产权保护是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与保障,其对于民营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民营企业在产权保护层面却面临法律制度不健全、市场化改革不彻底、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融资环境收紧等诸多困境。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健全内部机制、优化法治环境、构建创新体制、加强司法保护等路径对民营企业的产权加以保护,是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反言之,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是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的目标所在。
关键词:
民营经济 高质量发展 民营企业 产权保护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钛博
近年来,大陆和港澳两地不断探讨税务征收管理的协作模式,为大湾区的税务经营创造了有利的营商环境。然而在“一国两制三管辖区”大背景下,以及当前数字经济所具有的流动性、高效性和虚拟性等特性,致使现有大湾区的企业所得税协同管理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区域数字经济的融合与创新。本文结合大湾区的具体发展现状,从区域税收政策、企业经济发展特点和涉税信息获取三个层面,探讨了大湾区的企业所得税协同机制优化策略,以期促进大湾区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大湾区 企业所得税 税收协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旭
数字经济发展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数字经济对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备受学界关注。基于数字经济与流通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特征,本文选取智慧城市建设政策作为数字经济的代理变量,在多维度理论剖析数字经济影响流通业发展内在机制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及其实现路径。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推动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相比非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提高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0.0371%-0.0516%;智慧城市能够通过强化经济增长、提升劳动生产率以及互联网普及等途径实现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三种机制下数字经济对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分别为0.0814%、0.0140%和0.0514%。据此,本文提出应努力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由试点到全国的推广,强化数字经济与流通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以数字赋能智慧流通、清洁流通和高效流通。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邵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和管理提升,培育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探索形成了一批企业管理创新成果。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忠禹
去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我国广大企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迎难而上,扎实工作,企业管理创新取得了新成绩,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全面部署了2019年的经济工作,对企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围绕本次大会"深入推进管理创新,加快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我谈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精益生产方式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忠禹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贯彻落实
关键词:
提升管理水平 一带一路
[期刊] 改革
[作者]
余东华 王梅娟
数字经济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企业家精神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二者都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关键动能。将企业家精神纳入产业发展分析框架,从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契约精神三个维度,探讨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和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2007—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和上市公司数据,测算数字经济指数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数字经济、企业家精神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通过改善技术效率显著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契约精神是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制,现阶段企业家创业精神的促进作用大于创新精神和契约精神。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低生产率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提升作用更大,数字经济的普惠性特征开始显现。由收敛模型检验可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收敛性客观存在,数字经济已成为促进其区域收敛的“加速器”。数字经济时代,更需要激发和培育企业家精神,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企业家精神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升银 吴代彬 任泽娟
文章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构建了经济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了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归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间演进特征和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上成绩斐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各省份经济质量发展水平均有明显的增长,但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差异显著;空间分异明显,呈典型的“地带性”和“梯度性”分布特征;呈现显著的全局正空间自相关性,局部空间集聚模式以“高-高”和“低-低”集聚为主;海拔高度、科技水平、公共物品供给、经济水平、工业化水平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效应,政府规制没有显著影响;空间效应的影响表现为东部地区最大、东北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再次之、西部地区最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秉镰 秦文晋
基于2000—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借助标准差椭圆、Dagum基尼系数、Moran’s I指数等多种空间统计方法揭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地区差距和空间相关性,并进一步使用Kernel密度估计和空间Markov链考察其动态演进特征。研究结果发现:(1)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空间分布整体表现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2)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差距和空间相关性,地区间差距的贡献率最大,多数省份位于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3)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存在"多极分化"现象,八大地区发展水平表现出"两极分化"特征。(4)不考虑空间因素,低水平省份向上转移的概率大于中高、高水平省份的转移概率;考虑空间因素时,与高水平省份为邻,能够提升低水平省份向上转移的概率,低水平"邻居"抑制低水平省份向更高层级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