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34)
2023(3725)
2022(3099)
2021(3022)
2020(2443)
2019(5902)
2018(5420)
2017(9957)
2016(5381)
2015(5880)
2014(5872)
2013(5743)
2012(5223)
2011(4595)
2010(4756)
2009(4552)
2008(5085)
2007(4452)
2006(3905)
2005(3617)
作者
(14360)
(12075)
(11818)
(11576)
(7821)
(5779)
(5394)
(4735)
(4486)
(4410)
(4162)
(4013)
(3882)
(3777)
(3773)
(3702)
(3473)
(3447)
(3389)
(3296)
(3141)
(3043)
(2815)
(2770)
(2651)
(2603)
(2578)
(2489)
(2394)
(2382)
学科
(19981)
经济(19953)
(15724)
管理(15166)
(13046)
企业(13046)
(11091)
贸易(11089)
(10979)
(10703)
(10470)
方法(9216)
出口(7699)
出口贸易(7699)
(7699)
(7189)
数学(7187)
数学方法(7102)
(6714)
财务(6712)
财务管理(6698)
(6385)
企业财务(6142)
中国(5284)
理论(5007)
业经(4581)
农业(4507)
会计(3686)
财政(3516)
(3401)
机构
学院(76830)
大学(76693)
(33201)
经济(32562)
管理(28040)
理学(23995)
理学院(23784)
研究(23635)
管理学(23439)
管理学院(23321)
(20577)
中国(19563)
(16362)
财经(15104)
(13551)
科学(13417)
(11979)
(11888)
经济学(11279)
财经大学(10959)
中心(10658)
北京(10575)
经济学院(10268)
业大(10236)
研究所(10196)
(9790)
(9401)
(9329)
师范(9281)
(9173)
基金
项目(47525)
科学(37062)
研究(36419)
基金(34722)
(30177)
国家(29917)
科学基金(25248)
社会(23575)
社会科(22364)
社会科学(22361)
基金项目(17927)
(17748)
教育(16707)
自然(15109)
编号(14770)
自然科(14718)
自然科学(14715)
(14538)
自然科学基金(14486)
资助(14464)
成果(12489)
(10951)
重点(10874)
(10472)
国家社会(10095)
课题(10054)
教育部(9766)
(9737)
人文(9470)
科研(9401)
期刊
(36923)
经济(36923)
研究(24506)
(20660)
中国(14368)
学报(11815)
会计(10652)
科学(10173)
大学(9855)
学学(9355)
管理(8711)
(8351)
财经(7834)
教育(7801)
财会(7151)
(6836)
(6691)
经济研究(6325)
业经(6281)
林业(5990)
(5884)
金融(5884)
问题(5875)
农业(5217)
国际(5132)
技术(5089)
通讯(4807)
会通(4793)
(4630)
(4314)
共检索到1205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良华  张昉  
由于会计研究者所处环境、研究视角、方法运用等存在差异,会计理论学派出现了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描述的"丛林现象"。文章对"管理理论丛林"产生的背景和正确涵义、会计理论是否存在丛林及其形成原因、走出会计丛林困境的途径进行了探析,并试图从一个理论层面来论证从价值管理计量视角构建新会计范式是否具有生命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亚光  
1961年孔茨提出了"管理理论丛林"的概念,并认为应该走出这个丛林。如今各种新型组织层出不穷,类似于"管理理论丛林",组织理论也形成了"组织理论丛林"现象。文章提出了"组织理论丛林"这一概念,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系统梳理了企业组织的主要类型,揭示了"组织理论丛林"现象并基于不同研究视角将组织理论分成了机械学派、结构学派、社会学派、功能学派、生物学派和生态学派六个主要学派,介绍了不同学派包含的组织类型,最后对组织理论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设想。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高良谋  张媛媛  
最初提出管理理论"统一"命题的是美国管理学家孔茨,而缘由则是他对管理学研究中出现"管理理论丛林"现象的发现和思考。关于管理理论走入丛林状态的成因,本文从管理学的前提、管理学的人性假设以及管理理论的可证实性这三方面进行了剖析,并对管理理论"丛林"界定的准确性给予反思,进而探讨了管理理论如何走出或者说摆脱这种丛林状态走向统一的三种主要途径。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颜基义  
类似于生物世界,信息生态世界的演变和进化也同样遵循复制、变异与选择(或淘汰)这三种基本机制。本文首先对信息生态世界的这三种机制进行了描述,接着出于语义信息在演进中的特殊意义,给出一种定义,使得每一个信息都是唯一的动态个体,借助于这一点能够更清晰地描述信息生态的演进过程。同时,还进一步分析了信息演化的动态特点,诸如语义信息"惊讶"的作用、信息对通讯的需求等,并以微信为例,说明交流的有效性在信息演化中的巨大作用。本文的第二部分强调指出研究信息进化或信息生态的意义。首先,在Shannon信息理论中所"丢失"了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陈华  
在企业“为何”存在和企业“如何”运行这两个问题上,现代企业理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说,导致了当前的理论丛林状态。马克斯·韦伯的官僚科层思想为同时解释这两个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新韦伯主义以决策规则为唯一的核心概念,赋予其唯一的定义,并在各派观点上提出了统一的假设,最终建立了基于决策规则的企业理论,是韦伯的科层效率思想在企业理论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扩展。新韦伯主义企业理论只是结束现代企业理论丛林状态的一种尝试,有助于解释创新型企业的问题,但并不能包容企业理论所有的重要方面,特别是企业规模问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余菁  
国有企业,是一个内涵丰富而难以精确定义的概念。这为关于国有企业行为的形形色色的理论解释,提供了大行于世并形成理论丛林的肥沃土壤。本文的出发点是,分析国有企业问题时,研究者总是将具体的企业问题嵌套在一个既定的时代与环境背景中来进行考察,不同的研究对象对应的是有着不同现实意义的问题,其研究也将各自指向大相径庭的结论。基于上述思想,作者紧扣20世纪国有企业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三个中心议题——目标、绩效与治理,梳理和归纳各种代表性的理论观点,用以作为对复杂的国有企业行为的一个综合分析框架。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国栋  
自孔茨提出管理理论丛林之后,管理学界就面临着如何走出丛林的问题。回顾管理思想百年演变历程可以发现,管理理论的分化遵循着三条逻辑脉络:一是理论聚焦之分析层次的推移;二是理论建构所依据之人性假设的变迁;三是后现代管理思潮所引起的理论范式分化。寻求各理论流派的整合路径以获得对管理知识的基本认同是管理学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管理思想史上曾出现系统论、权变论与过程论三种整合尝试,但均因未触及根本性的问题而失败,未来的管理学需要从价值层面对诸多管理理论进行逻辑梳理和哲学整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汉民  
青岛的全国之最可以说是名牌最多。青啤、海尔、海信、澳柯玛、双星、即发六大名牌全国驰名,此外还有青岛港务局、颐中烟草、青岛碱业等优势企业……是中国民族工业名牌战略的实施、形成衍生了今日青岛名牌丛林。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镠富  胡等金  
[目的/意义]识别专利丛林是专利风险识别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文章从产业链视角出发,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识别特定产业的专利丛林,对企业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实现自由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LDA模型对技术领域专利信息进行主题划分,运用关联分析对主题与产业技术链进行映射,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产业链的专利丛林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结论]以美国焊接机器人领域的专利为数据源,识别了产业链上的专利丛林。结合专利风险特点与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智信资产管理研究院/编著定价:89.00元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正在日趋成熟,分业的界限已通过跨界联动打破,而产业链的重构也在混战中逐步清晰。从2013年整个资管行业以非标投资为主,到2014年开始积极主动介入资本市场,并在本轮牛市中崭露头角,资管行业的快速成长带来的惊喜无限。预计未来资管行业也将引领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燕华  
学科的发展绝对不是该学科现有系统内部的单一生长,它需要突破原有的知识边界与学科壁垒,借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多学科研究方法,排除学科发展的自我束缚,不断催生学科新的增长点。迈向开放时代的高等教育更需要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进入、交融与转换。多学科研究方法并非高等教育研究的"独特",它主要体现为一种研究方式。中国语境下的问题意识仍是学科研究的源泉,超越学科情结的高等教育研究能更清晰地反思与改良理论体系,进而在多学科、跨学科、超学科背景与视野下彰显高等教育研究的价值与方向,推动高等教育的原创研究和深度研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贾亚男  刁承泰  袁道先  
岩溶水文系统的开放性和脆弱性,使其很容易受到人类不合理活动的深刻影响,造成水质的持续恶化。对比研究埋藏型岩溶垄脊槽谷区岩溶水质变化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可以看出,研究区水质20年来的变化以及水质的空间变异与土地利用有很大的相关性;其中集约化的农业耕作、炸石填土增加土地面积、利用落水洞排放污水和独特的微型稻田水位控制设施对岩溶地下水水质产生显著影响;这也表明人类活动已经对该区水文地球化学产生了区域性的重大影响。面对区域岩溶水质恶化的趋势,通过土地整理,保护岩溶水质是迫切需要关注的工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芸  朱瑞博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创新带动就业、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融资渠道窄,贷款困难是制约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甚至是危及其生存的关键瓶颈。越来越严峻的专利网和专利丛林等专利滥用现象,已成为小微企业专利融资的新挑战。在专利丛林背景下,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需要从系统性和体制性的矛盾入手,建立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相适应、与自主创新的需求相适应、与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相适应的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构建多利益主体协调整合的长效机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耿玉清  余新晓  孙向阳  陈峻崎  姚永刚  
为探讨油松林土壤健康经营措施,该文对北京市八达岭低山区油松和灌丛林土壤的发生层厚度、物理性质、有机质和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林的凋落物层为4.0 cm,高出灌丛林地96.30%;油松林土壤的物理性质如粘粒、总孔隙度以及持水性能低于灌丛,但差异不显著;在0~5 cm的土层中,油松林土壤的pH值低于灌丛0.3个单位,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指标分别比灌丛土壤低31.86%、34.38%、22.28%、24.56%和22.86%,其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采用0~5 cm和0~20 cm土层厚度,比较油松和灌丛林土壤肥力指标的差异,所得结果不尽一致.研究认为,油松林能形成较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应博  何丰  
疫苗作为新冠疫情防控的最关键手段之一,已在各国抗疫中发挥积极影响。疫苗研发、生产、注射意愿以及全球分配的公平性与可及性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关注。分析全球治理改革中,疫苗作为一种全球公共产品的创新治理问题,讨论疫苗产业发展特征与创新规律演化,剖析西方国家疫苗产业创新治理困境以及"竞争丛林"逻辑,阐释中国行动方案及对全球治理改革的贡献。最终提出疫苗产业创新治理机制对推动全球治理改革的政策含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