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97)
- 2023(10357)
- 2022(8970)
- 2021(8240)
- 2020(7072)
- 2019(16490)
- 2018(16122)
- 2017(31856)
- 2016(17412)
- 2015(19822)
- 2014(20395)
- 2013(20493)
- 2012(19370)
- 2011(17868)
- 2010(18489)
- 2009(17462)
- 2008(17768)
- 2007(16172)
- 2006(14457)
- 2005(13208)
- 学科
- 济(92361)
- 经济(92296)
- 管理(51279)
- 业(48400)
- 企(38724)
- 企业(38724)
- 方法(34674)
- 数学(30827)
- 数学方法(30535)
- 财(22526)
- 农(21977)
- 地方(21845)
- 中国(20905)
- 学(18147)
- 业经(16643)
- 制(15687)
- 贸(14943)
- 贸易(14936)
- 易(14432)
- 农业(14377)
- 务(14110)
- 地方经济(14110)
- 财务(14077)
- 财务管理(14042)
- 企业财务(13106)
- 银(13099)
- 银行(13075)
- 融(12378)
- 金融(12376)
- 策(12336)
- 机构
- 学院(264081)
- 大学(261679)
- 济(121416)
- 经济(118950)
- 管理(99140)
- 研究(92044)
- 理学(84114)
- 理学院(83202)
- 管理学(81919)
- 管理学院(81412)
- 中国(71323)
- 财(58726)
- 京(54149)
- 科学(53504)
- 所(48219)
- 财经(44842)
- 农(42837)
- 研究所(42768)
- 江(42145)
- 中心(41863)
- 经(40155)
- 经济学(38012)
- 业大(35858)
- 北京(34431)
- 经济学院(33931)
- 农业(33509)
- 范(33067)
- 师范(32803)
- 州(32615)
- 财经大学(32446)
- 基金
- 项目(160085)
- 科学(125154)
- 研究(118953)
- 基金(115010)
- 家(98644)
- 国家(97797)
- 科学基金(83206)
- 社会(75837)
- 社会科(71906)
- 社会科学(71884)
- 省(62641)
- 基金项目(59772)
- 教育(54387)
- 划(52102)
- 自然(51876)
- 自然科(50616)
- 自然科学(50597)
- 自然科学基金(49711)
- 编号(48941)
- 资助(48864)
- 成果(41585)
- 部(36302)
- 重点(36108)
- 发(35989)
- 课题(34199)
- 创(32193)
- 性(31477)
- 教育部(31156)
- 国家社会(30845)
- 人文(30523)
- 期刊
- 济(143207)
- 经济(143207)
- 研究(83966)
- 中国(50459)
- 财(49385)
- 农(38949)
- 学报(36705)
- 管理(35849)
- 科学(34332)
- 大学(27707)
- 融(27428)
- 金融(27428)
- 学学(26275)
- 农业(25644)
- 经济研究(23820)
- 财经(23254)
- 教育(23025)
- 技术(22889)
- 业经(21159)
- 经(19986)
- 问题(18605)
- 贸(15429)
- 会计(15344)
- 技术经济(15300)
- 统计(14131)
- 国际(13211)
- 业(13184)
- 世界(13053)
- 财会(13032)
- 理论(12669)
共检索到412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王柱
本文认为,会计政策选择对财务报表的各种使用者具有经济后果。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使得企业内部管理者可以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来损害外部投资者利益。在经济后果范围内将信息披露问题,利用博弈理论在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进行分析非常重要。研究发现,在存在不利经济后果时,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负面效果使得博弈双方走入了"囚徒的困境"。
关键词:
会计政策选择 经济后果 冲突 博弈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龚光明 李晚金
会计政策是用以指导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编制的一系列原则、程序和方法。会计政策的选用 ,密切联系着选用者的财政 (财务 )利益。本文以美国石油天然气会计政策选择为例 ,分析理论逻辑与经济后果在宏观会计政策选择上的作用 ,并就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
会计政策 选择 理论逻辑 经济后果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赵世君
按照财务管理学中的股票定价模型和有效市场理论的观点,不引起现金流量变化的会计政策的采用与变更,理应不影响公司股票的价值和市场参与者,如管理层和投资者的关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美国准则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许多事件,资本市场中的诸多案例都从不同侧面有力证实会计政策的采用与变更具有强烈的经济后果。本文从经济后果的现象入手,进而剖析经济后果形成的原因,并最终讨论了经济后果对会计准则,尤其是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的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一贞 夏冰
企业会计政策实质上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制度安排。其经济后果指企业会计报告将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行为,从而可能损害部分相关者的利益。企业会计政策的政治成本主要包括寻租成本、税费管制成本和社会契约成本,会计政策将导致社会资源控制权向制定政策者转移。
关键词:
企业 会计准则 会计政策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张家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毕茜 彭珏
本文在归纳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购买法及权益结合法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从会计经济后果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企业合并 经济后果 购买法 权益结合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崔学刚 岳虹
会计不仅仅是经济计量的工具,而且是作为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制度或机制之一,是经济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的工具,因此,会计政策选择与执行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后果。会计政策经济后果是指会计政策的选择对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或企业价值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华泰财产保险公司兴衰案中会计政策经济后果及其产生路径的分析,揭示了会计政策经济后果的基本作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为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准则制定、决策者对会计信息的利用以及监管法规的完善分别提供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
会计政策 经济后果 产生路径 应对策略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本波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戚晓红 吴辉
在会计准则的目标制定方面目前有两种观点存在,一个是“信息中立”、另一个是“经济后果”。“经济后果”观点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会计的认识,会计信息不是绝对中立的。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将带来新的经济后果。本文讨论资产减值准则、企业合并准则、无形资产准则、借款费用准则带来的经济后果。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虹雁 刘强
本文在考察了新准则下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政策的基本执行情况后,从商誉减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和及时性两方面对商誉减值会计经济后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准则时期披露商誉减值的公司数较旧准则时期出现了明显的增幅且新准则时期的商誉减值较旧准则时期的商誉摊销具有显著的增量价值相关性,商誉后续计量的会计政策变更有效地鼓励了上市公司主动披露其私有信息,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但是新准则时期上市公司每年计提的商誉减值额波动率非常高,通过处置子公司注销商誉减值准备的上市公司也越来越多,且商誉减值的计提时点要显著滞后于股票收益率降低的时点,延期计提的时点可能为两期。因此,建议准则应强化披露商誉减值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商誉减值 价值相关性 及时性 经济后果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孙聪
企业合并中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历来备受争议,国内外相关的政策准则也在不断变迁。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悄然兴起,我们更应对国内外企业合并方法具备充分和清醒的认识。本文从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会计处理出发,分析不同合并方法造成的不同经济后果,并尝试在相关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
企业合并 购买法 权益结合法 经济后果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王琳 张爱红 徐文钦
商誉可以划分为正商誉和负商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当子公司几乎已全部为母公司所拥有(通常为97%),且没有大量流通在外的债券或优先股时,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报送的报表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郑艳秋 屈玉
本文对会计稳健性的积极和消极作用以及与其他信息质量原则的关系等进行了系统阐述,从融资、投资、盈余、财务报告的角度分析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
会计稳健性 经济后果 财务报告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马文超 吴君民
2007年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存货发出成本核算后进先出方法。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存货政策的选择不会对投资报酬率产生影响,除非其涉及税收现金流的变化;企业存货政策的选择更多地与债务契约、资产投资特征等的影响相关。本文将债务契约、资产投资特征、行业等作为控制变量,实证考察存货政策变更与市场异常收益的关系,结论与现有解释并不一致。准则中存货政策的设定是否要依赖于"机械性假说"下减少企业利润调节手段的设想?或许还有更多符合我国体制特征的因素能够解释存货政策选择的动机。
关键词:
企业 会计准则 存货政策 后进先出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