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35)
- 2023(12777)
- 2022(10950)
- 2021(10546)
- 2020(9193)
- 2019(21410)
- 2018(21228)
- 2017(41253)
- 2016(22745)
- 2015(25629)
- 2014(25891)
- 2013(25588)
- 2012(23365)
- 2011(20734)
- 2010(20889)
- 2009(19484)
- 2008(20017)
- 2007(17843)
- 2006(15382)
- 2005(13698)
- 学科
- 济(87531)
- 经济(87444)
- 管理(77344)
- 业(72931)
- 企(62460)
- 企业(62460)
- 方法(45178)
- 数学(39754)
- 数学方法(39257)
- 财(32723)
- 农(24447)
- 务(22974)
- 财务(22908)
- 财务管理(22859)
- 企业财务(21600)
- 中国(20783)
- 制(18919)
- 业经(18636)
- 贸(16958)
- 贸易(16953)
- 学(16759)
- 易(16522)
- 农业(16141)
- 地方(16007)
- 策(15087)
- 银(14919)
- 银行(14890)
- 理论(14104)
- 和(13854)
- 行(13703)
- 机构
- 学院(316976)
- 大学(314631)
- 管理(130821)
- 济(129597)
- 经济(126741)
- 理学(111240)
- 理学院(110137)
- 管理学(108402)
- 管理学院(107762)
- 研究(96667)
- 中国(78350)
- 财(67877)
- 京(64707)
- 科学(57392)
- 财经(51833)
- 江(49192)
- 农(48435)
- 所(48251)
- 中心(47816)
- 经(46841)
- 业大(44334)
- 研究所(42855)
- 北京(40232)
- 州(38663)
- 经济学(38537)
- 财经大学(38270)
- 农业(38012)
- 范(37921)
- 师范(37544)
- 经济学院(34867)
- 基金
- 项目(204839)
- 科学(161943)
- 研究(150751)
- 基金(149542)
- 家(128384)
- 国家(127302)
- 科学基金(111142)
- 社会(94326)
- 社会科(89565)
- 社会科学(89535)
- 省(80091)
- 基金项目(79307)
- 自然(73292)
- 自然科(71621)
- 自然科学(71602)
- 教育(70655)
- 自然科学基金(70362)
- 划(67141)
- 编号(62648)
- 资助(62446)
- 成果(50999)
- 部(46306)
- 重点(45438)
- 发(42609)
- 创(42545)
- 课题(42006)
- 教育部(40111)
- 科研(40022)
- 创新(39747)
- 人文(39410)
- 期刊
- 济(140558)
- 经济(140558)
- 研究(89664)
- 财(60193)
- 中国(59827)
- 管理(49660)
- 学报(43863)
- 农(42230)
- 科学(41419)
- 大学(34050)
- 融(32284)
- 金融(32284)
- 学学(32092)
- 技术(29354)
- 教育(29267)
- 农业(28161)
- 财经(25909)
- 业经(22864)
- 经(22017)
- 经济研究(21782)
- 会计(20162)
- 财会(19261)
- 问题(18271)
- 业(16722)
- 技术经济(16378)
- 理论(15615)
- 统计(15545)
- 版(15052)
- 贸(14890)
- 图书(14729)
共检索到4723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全华
分类转移盈余是盈余管理研究领域的新话题,结合证监会要求的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要求,我国上市公司的分类盈余管理有更强烈的动机,但由于其隐蔽性和低成本性而难以察觉。本文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了在配合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境下,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方式及其经济后果,讨论了分类盈余管理如何识别的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全华
分类转移盈余是盈余管理研究领域的新话题,结合证监会要求的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要求,我国上市公司的分类盈余管理有更强烈的动机,但由于其隐蔽性和低成本性而难以察觉。本文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了在配合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境下,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方式及其经济后果,讨论了分类盈余管理如何识别的问题。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高雨 闫绪奇
基于中国证监会要求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制度背景,实证考察了上市公司分类转移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相关监管政策尽管强调了核心利润的重要性,但却引发了上市公司通过非经常性盈余进行分类转移的盈余管理行为,即将一些经常性费用类项目划分为非经常性损失,或将非经常性收益划分为经常性收益。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政策出台后盈利公司具有明显的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动机与表现特征。
关键词:
分类转移 盈余管理 政策监管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翟淑萍 甦叶 袁克丽
文章以2013-2018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分析师实地调研对企业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提高分析师实地调研强度、提升其对业绩信息挖掘的深度可以有效抑制企业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当调研信息质量较高时,分析师实地调研对企业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影响机理的检验证实,分析师实地调研通过缓解管理层的迎合动机以及发挥直接与间接的监督效应对企业分类转移盈余管理产生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师实地调研对企业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治理效应在董事会独立性较低和外部审计质量较差的企业更明显;分析师特征异质性检验发现,非关联分析师和专业能力较强的分析师实地调研更能对企业分类转移盈余管理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雪梅 陈娇娇
基于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视角,以2007~2016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控股股东是否会通过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方式增加核心盈余。研究发现,面临强烈的资金需求及质权人的监督,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前会进行向上分类转移盈余管理以体现盈利能力的持续性,而且核心盈余的增加使得股价有了显著提升,控股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获得大规模的质押融资。本文研究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以外的第三种盈余管理方式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关系,为质权人、监管层和审计师监督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股权质押 分类转移盈余管理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星辰 姜英兵
本文利用2009—2015年我国非金融行业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基于股权激励契约要素角度研究股权激励对高管分类转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激励会促进高管进行分类转移;相比于股票期权激励,实行限制性股票激励的高管分类转移程度更强;作为股权激励方案中的时间约束要素,股权激励有效期并不能有效抑制高管的分类转移行为,相反,激励有效期越长,高管的分类转移程度越强。
关键词:
股权激励 分类转移 激励模式 激励有效期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宣杰 张盛俊 高新宇 张玉兰
文章以2013—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实证研究了业绩型股权激励与分类转移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股权激励业绩目标的内容中包含"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这一条件时,企业更有动机进行分类转移;业绩目标设定越高,越有可能进行分类转移。同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会抑制业绩型股权激励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现金股利在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股权激励 盈余管理 内部控制 现金股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炳红
现行会计准则没有对研发活动信息披露进行明确规定,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在研究阶段划分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一些企业巧妙利用法律灰色地带违规披露研发活动财务信息实施盈余管理,这加大了外部审计监督管理难度。本文选取华力创通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利用经验识别法辨别公司是否实施盈余管理行为,通过整合公司财务数据识别公司利用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实施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及盈余管理引发的不良影响。最后本文提出制止公司借助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实施盈余管理的建议,旨在加强对公司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方式的监管,确保公司研发活动顺利
关键词:
研发支出 会计政策 资本化 盈余管理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秧秧
2014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新政为企业实施盈余管理带来机会。A股市场出现相对密集的会计政策同步调整,主流年限平均法变更为加速折旧方式。这与此前折旧政策变更几乎一致地延长使用年限、摊薄费用从而提升业绩的情况形成鲜明反差。本文以A股市场折旧会计政策变更公告为线索,发现计税折旧新政下企业调低当期业绩、"储蓄"未来期间盈余的证据。针对此,本文提出增强会计政策变更核查、改进信息披露内涵以及严处业绩操控个案的监管建议。
关键词:
加速折旧 税收政策 会计变更 盈余管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关健 段澄梦
文章以2011-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对比分析发生和未发生CEO变更公司的盈余管理差异,探讨CEO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净效应"。结果表明,发生CEO变更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高于未发生CEO变更的公司。进一步研究发现,当CEO与董事长同时变更、CEO继任者为外部继任者或公司股权性质为非国有时,CEO变更导致的盈余管理程度更高;董事会会议次数与股权制衡度对CEO变更导致的盈余管理有一定抑制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关健 段澄梦
文章以2011-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对比分析发生和未发生CEO变更公司的盈余管理差异,探讨CEO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净效应"。结果表明,发生CEO变更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高于未发生CEO变更的公司。进一步研究发现,当CEO与董事长同时变更、CEO继任者为外部继任者或公司股权性质为非国有时,CEO变更导致的盈余管理程度更高;董事会会议次数与股权制衡度对CEO变更导致的盈余管理有一定抑制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关健 段澄梦
文章以2011-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对比分析发生和未发生CEO变更公司的盈余管理差异,探讨CEO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净效应"。结果表明,发生CEO变更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高于未发生CEO变更的公司。进一步研究发现,当CEO与董事长同时变更、CEO继任者为外部继任者或公司股权性质为非国有时,CEO变更导致的盈余管理程度更高;董事会会议次数与股权制衡度对CEO变更导致的盈余管理有一定抑制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程富 王福胜
以粉饰或掩盖公司真实经济业绩为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针对以往研究缺乏对中国上市公司分类转移行为的关注,文章选取2007-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考察了管理层利用线上项目与线下项目之间的分类转移调整公司盈余结构的行为。研究发现:(1)管理层会将经营费用向下转移至营业外支出或将营业外收入向上转移至营业收入,以调增公司的核心盈余;(2)管理层会利用线上项目与线下项目之间的分类转移实现营业利润增长和避免营业利润为负;(3)管理层利用线上项目与线下项目之间的分类转移调增核心盈余的程度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大而减少,随着审...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肖海莲 周美华
本文考察了企业的R&D支出资本化VS费用化决策是否并且怎样影响企业通过R&D决策来调节盈余。运用《企业会计准则》(2006)前后的企业R&D支出数据,研究发现R&D支出费用化的企业会从事真实R&D交易活动的盈余管理,削减R&D支出来达到盈余标准。R&D支出有条件资本化的企业不仅从事真实R&D交易活动的盈余管理,削减R&D支出,而且还会从事应计项盈余管理,削减R&D支出中的费用化部分,这说明R&D支出的会计选择会影响随后的盈余管理决策。本文的研究发现表明会计准则的变更会导致企业盈余管理方式的变化。
关键词:
R&D 资本化 费用化 盈余管理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赵立彬 张秋生
本文利用2008-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换股并购的相关数据,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换股并购活动中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发现:(1)收购方并购前一年存在显著的正向盈余管理行为;(2)收购方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有关,两者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3)收购方并购前一年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并购后公司业绩下降越大;(4)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并购绩效越差。本文研究结果意味着,公司并购前的盈余管理在并购后反转,对并购后绩效表现不佳具有一定解释力度。
关键词:
盈余管理 股份支付 并购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