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56)
- 2023(13720)
- 2022(11149)
- 2021(10377)
- 2020(8513)
- 2019(19416)
- 2018(19452)
- 2017(35562)
- 2016(19552)
- 2015(22014)
- 2014(22234)
- 2013(21707)
- 2012(20147)
- 2011(18551)
- 2010(18870)
- 2009(17695)
- 2008(17663)
- 2007(15799)
- 2006(14763)
- 2005(14007)
- 学科
- 济(96861)
- 经济(96761)
- 管理(51778)
- 业(44966)
- 企(35167)
- 企业(35167)
- 方法(30374)
- 中国(29939)
- 数学(26466)
- 数学方法(26256)
- 农(23688)
- 财(23388)
- 地方(22814)
- 贸(20514)
- 贸易(20499)
- 制(20494)
- 业经(20260)
- 易(19988)
- 学(19538)
- 银(16202)
- 银行(16178)
- 体(15854)
- 融(15582)
- 金融(15575)
- 农业(15455)
- 行(15432)
- 地方经济(13991)
- 发(13485)
- 出(13467)
- 环境(12776)
- 机构
- 大学(279042)
- 学院(276345)
- 济(129032)
- 经济(126571)
- 研究(107075)
- 管理(96273)
- 中国(84802)
- 理学(79825)
- 理学院(78883)
- 管理学(77705)
- 管理学院(77172)
- 财(64556)
- 京(61024)
- 科学(59146)
- 所(54913)
- 研究所(48550)
- 财经(48219)
- 中心(47595)
- 江(45190)
- 经(43657)
- 农(43395)
- 经济学(42459)
- 北京(39812)
- 院(38345)
- 经济学院(37928)
- 范(37577)
- 师范(37193)
- 财经大学(35210)
- 州(34836)
- 业大(34554)
- 基金
- 项目(168906)
- 科学(132774)
- 研究(128544)
- 基金(122645)
- 家(106950)
- 国家(106085)
- 科学基金(89237)
- 社会(84296)
- 社会科(79941)
- 社会科学(79925)
- 省(63226)
- 基金项目(62196)
- 教育(58845)
- 划(53301)
- 自然(52379)
- 自然科(51181)
- 自然科学(51162)
- 编号(50882)
- 资助(50706)
- 自然科学基金(50278)
- 成果(44459)
- 重点(38818)
- 部(38765)
- 发(38142)
- 课题(37314)
- 国家社会(36893)
- 中国(34150)
- 创(33973)
- 性(33969)
- 教育部(33717)
- 期刊
- 济(155969)
- 经济(155969)
- 研究(98862)
- 中国(67504)
- 财(53402)
- 学报(41157)
- 农(41071)
- 管理(39350)
- 科学(37575)
- 教育(35646)
- 融(32258)
- 金融(32258)
- 大学(32093)
- 学学(29511)
- 农业(26953)
- 经济研究(26938)
- 财经(25916)
- 技术(24651)
- 经(22644)
- 业经(21409)
- 问题(20908)
- 贸(20075)
- 国际(18280)
- 世界(17135)
- 会计(15407)
- 业(14902)
- 技术经济(14330)
- 图书(13752)
- 统计(13302)
- 版(12849)
共检索到466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丹舟
2006年初财政部颁布了39个新会计准则,对我国的会计准则作了较大改革。围绕这次会计的深化改革,本文在对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实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中国经济全球化有效地促进新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而新会计准则体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会计改革 中国经济全球化 新会计准则体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玉 张霞 张承良
2006年2月由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向着国际趋同迈出了一大步。因此,关于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问题研究成为了一个热点,本文对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正面和负面经济后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会计准则 国际趋同 经济后果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夏文贤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松年
世界经济的发展早已打破国界,经济已走向全球化。面对世界经济的急速变化,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最终走向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2005年,欧盟27个成员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等国约有7000家上市公司均遵循IFRSs编制财务报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2009年进行了改组,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2010年,IFRSs和美国GAAP之间的主要差异基本消失。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2010年又发布了《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泉军 张政伟
新准则发布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引发了某些人士的担忧。针对这些担忧,本文分析后认为公允价值的适度运用不会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债务重组不会被滥用、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关键词:
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债务重组 减值准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德汉
在爆发了一系列会计舞弊案之后,美国开始重新审视其长期奉行的以规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并过渡到采用原则基础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新生的中国会计准则实际上也面临着类似的困惑,当前的务实之举就是如何从美国导向变异中得到启示,独立分析中国会计目前面临的客观环境,植根在市场经济发育初期的历史阶段,会计准则的模式应该实事求是地走以规则为主导,并富有适度“弹性”和“柔性”的路子。
关键词:
会计准则 导向选择 模式抉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范慧川
2006年初,财政部完成了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或修订工作,构建起一套"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能够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对其他企业则鼓励执行。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徐全华
资产应如何计价是会计准则制定中最重要的问题,涉及到应如何定义资产和对资产进行分类,进而确定合适的计量模式进行计价。受决策有用性观点的影响,准则的制定在信息观和计量观之间进行了权衡,在历史成本优先的前提下,大量引入公允价值,这对信息使用者理解资产信息产生了影响,本文阐述了如何理解和掌握计量观下资产信息的变化,以期为学习新会计准则提供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萍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与中国国情相适应,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从而基本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新会计准则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全面确立了为报告使用者做出科学决策提供相关、真实、可靠、公允会计信息的企业财务报告目标,既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也兼顾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会计习惯。这套会计准则体系建立实施后,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可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可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
关键词:
会计准则 体系 特点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路晓燕
文章就我国新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扩大公允价值运用范围这一事件,基于会计准则制定和监管机构在新旧会计准则过渡时期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从会计信息的需求与供给的角度,分析会计信息披露各方对公允价值运用的态度,探讨新会计准则体系下初步运用公允价值的经济后果。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马永义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我国2000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引入的新的一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业内人士通常将其称为"第十三项原则"。与以往相比,在我国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更加强调和注重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在《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中将其纳入"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体系之中,在部分具体会计准则的确认、计量或披露环节更加提倡并强调该原则的运用。本文拟就新会计准则体系下对该原则的运用作一疏理和剖析,以帮助读者加深对该原则实质内涵的理解,进而在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更加充分地运用该原则来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悦东海
我国2006年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在诸多具体会计准则中都以资产负债观为基础,从而使会计确认、计量的方法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资产负债观下,利润表成为资产负债表的附属产物。按照资产负债观理念,真正的利润本质上是净资产的增加,真正的亏损本质上是净资产的减少。因此企业财富的增加,不应单纯关注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强
一、公允价值适度运用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等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会计准则,纷纷将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甚至是首选的计量属性加以运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计量属性来说,公允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代表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公允价值在1998年出现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会计准则中,后因实际运行中出现很多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而在2001年修订后的准则中被限制使用。新准则不仅在基本准则中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而且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17项具体准则中均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从而成为本次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新民
文章首先回顾了从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行业会计制度、改革开放初期引进外资背景下的企业会计制度到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确立的历史进程。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企业会计准则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征,即与国际会计准则逐渐趋同、母公司报表和合并报表同时披露、以历史成本为主兼顾公允价值。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逐步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与国际规则趋同的、较为完备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使得相关领域工作者的会计思维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但现行会计准则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未处理好会计准则制定与会计目标之间关系、部分准则产生了不利的经济后果、未很好地建立会计信息分析方法体系等等。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论对中国会计准则改革和会计信息服务实体经济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