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97)
- 2023(16457)
- 2022(13634)
- 2021(12785)
- 2020(10644)
- 2019(24396)
- 2018(24048)
- 2017(46680)
- 2016(25176)
- 2015(28339)
- 2014(28077)
- 2013(27388)
- 2012(24732)
- 2011(21906)
- 2010(21888)
- 2009(20606)
- 2008(19849)
- 2007(17333)
- 2006(15346)
- 2005(13906)
- 学科
- 济(94288)
- 经济(94175)
- 管理(73064)
- 业(72030)
- 企(63589)
- 企业(63589)
- 方法(41394)
- 数学(35198)
- 数学方法(34825)
- 银(34774)
- 银行(34627)
- 行(32929)
- 融(31964)
- 金融(31962)
- 中国(31793)
- 财(30431)
- 制(26960)
- 农(25152)
- 业经(25111)
- 务(22082)
- 财务(22005)
- 财务管理(21967)
- 企业财务(20811)
- 地方(20323)
- 学(19325)
- 贸(18215)
- 贸易(18196)
- 易(17734)
- 理论(17516)
- 农业(17080)
- 机构
- 学院(340082)
- 大学(339435)
- 济(134609)
- 管理(134339)
- 经济(131527)
- 理学(115098)
- 理学院(113930)
- 管理学(112008)
- 管理学院(111425)
- 研究(110013)
- 中国(95032)
- 京(71968)
- 财(68385)
- 科学(65616)
- 所(54519)
- 财经(53541)
- 中心(53010)
- 农(51650)
- 江(50268)
- 研究所(48916)
- 经(48437)
- 业大(47305)
- 北京(45528)
- 范(43085)
- 师范(42683)
- 州(42219)
- 经济学(40534)
- 农业(40339)
- 财经大学(39909)
- 院(39866)
- 基金
- 项目(226502)
- 科学(177698)
- 研究(169123)
- 基金(163770)
- 家(140686)
- 国家(139467)
- 科学基金(120786)
- 社会(105687)
- 社会科(100256)
- 社会科学(100230)
- 省(88355)
- 基金项目(86908)
- 自然(77579)
- 教育(77441)
- 自然科(75786)
- 自然科学(75767)
- 自然科学基金(74396)
- 划(73628)
- 编号(70678)
- 资助(67413)
- 成果(57750)
- 重点(50434)
- 部(49630)
- 发(47941)
- 课题(47821)
- 创(47325)
- 项目编号(44548)
- 创新(44083)
- 科研(43283)
- 教育部(43182)
共检索到518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宇峰 王奇波
本文主要研究会计国际化视野下的国有银行改制上市与金融稳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认为,在转型期的国有银行改制上市过程中,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将会带来损益的剧烈波动。在中国特殊的银行信用制度下,银行系统会将很小的经济波动或者银行支付危机放大,最终极有可能酿成金融的剧烈震荡。因此,在国有银行改制上市过程中,应充分研究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慎重地做出相关决策,将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之内。
关键词:
公允价值 国有银行 改制上市 金融稳定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咸月 何光辉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国有银行出现了民营化的国际趋势。国际经验表明:银行改革在强调效率的同时还要顾及金融稳定,而且建立和完善银行业相关制度比单纯解决所有权问题更为重要;此外,战略引资要防止金融主权失控风险。中国国有银行改革应借鉴国际经验,提高效率和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
关键词:
国有银行 民营化 效率 金融稳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荣 崔琳琳
鉴于全球金融危机所暴露出的影子银行体系两面性,国际主要市场国家正在积极开展监管改革,改善传统微观审慎金融监管与宏观调控体系,以期在发挥影子银行体系资金融通系统重要性作用的同时,克服其对全球金融体系和各国金融稳定运行的系统性风险。本文探讨了危机后国际社会影子银行监管改革进展和政策设计,为我国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监管和实现金融体系稳定提出有益启示。
关键词:
金融稳定 影子银行 国际监管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丽娜 王亮
在金融全球化的环境下,我国银行业的大门将向世界全面开启。要与外资银行相抗衡,国有银行必须克服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它应该从改革产权制度、改善组织架构、进行多元化经营、健全内控制度、提高创新供给能力等五个方面进行完善,从而不断增强我国国有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国有银行 国际竞争力 金融全球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肖丽 叶蜀君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许多国家出现了银行倒闭的现象,再次警示了保持银行稳定对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与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在金融开放背景下,要根据新变化、新因素、新形势理解银行稳定的内涵。银行稳定指金融开放背景下,银行业具有持续的清偿能力,既能抵御和控制来自银行内部的风险,又能在面临外部危机传染与信息迅速传播扩散时,适时调整,避免和防范银行危机发生,保持正常运行与发展的状态。银行稳定并不是静止和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动态、发展的特征;银行稳定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强调银行稳定运行的同时,也要重视银行的运营效率。此外,为更好地理解银行稳定问题,还要认清银行危机、...
关键词:
金融开放 银行稳定 内涵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董瑾杰
文章是作者2017年研究成果的续作,延续了前作的布局,针对同业非标的监管效果(发展情况)和监管套利以及同业非标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监管效果方面,文章运用图表和面板分析法以同业非标资产、同业负债(含同业存单)为突破口评估了同业非标的监管效果。监管套利方面,文章运用会计还原法、流程图分析法、数据比较法分别从利益驱动、运作模式和收益率成本率三个角度验证套利事实。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方面,文章通过脉冲响应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实证分析了同业非标的影响。研究表明:监管虽然控制了股权及其他投资的增速,但是影子银行还是通过小银行和同业存单实现了发展,监管套利模式变得更加复杂,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菲雅 蒋若凡 陈泽明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行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一个新的重要节点。在"一带一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之下,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迎来了崭新的机会。通过采集2012—2016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人员国际化、业务国际化以及利润国际化三方面出发构建了一套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的三级指标评价体系,估算出四大银行的国际化发展指数,并对它们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以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进而尝试提出四大银行未来国际化发展战略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朱孟楠 曹春玉
本文基于央行应对银行挤兑、卖出储备干预外汇市场维持固定汇率的理论模型,提出货币国际化、金融稳定和外汇储备需求规模变动的实证检验假设,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回归发现,与外汇储备的进口交易需求相比,当前金融稳定动机更能解释处于动态转变过程中的外汇储备规模需求;一国货币国际化程度越高,出于金融稳定动机的储备规模需求越小;非国际货币发行国家和地区的储备规模在1993-2001年经历了从进口交易需求到金融稳定需求的转型;国际货币发行国家和地区的储备规模则主要由金融稳定因素驱动。金融危机前后,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金融稳定驱动因素更加明显。因此,适度规模的外汇储备有助于金融稳定,金融稳定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经济实力增长有助于顺利实施货币国际化进程。而货币高度国际化后,将会逐步减少外汇储备的金融稳定需求。
关键词:
货币国际化 金融稳定 储备需求 固定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金雪军 陈哲
本文以1980—2016年世界主要国际货币为研究对象,从对内币值和对外币值两个层面探究了货币国际化对币值稳定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货币国际化对于币值稳定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但对于对内币值稳定与对外币值稳定的影响却存在差异;在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中,银行业规模越大的国家,其币值波动也越大;相对于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能更好地缓和货币国际化所带来的外部冲击,从而缓和币值波动。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之所以能缓和币值波动,是因为资本市场高流动性,而不是更大的规模。此外,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国际化 币值稳定 金融结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殷醒民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但是金融所包括的范围又是非常广泛的,诸如金融体系、金融制度、金融秩序等。如果从金融稳定的角度分析,那末货币的稳定应该是一国金融稳定的基础。 1997年7月以来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促使经济学家从经济理论上来重新思考金融稳定问题,对金融危机原因的诸多解释如国际投机家的炒作、金融政策的失误、经济结构的失衡等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东南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司振强 张连发 王丽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国际金融接轨已成为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金融会计的国际化也日趋明显。金融会计的国际化突破了传统会计理论的束缚,改变了传统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内容和结构,特别是公允价值和新资产减值准备方法的应用,必将会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和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会计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并对金融会计国际化给我国商业银行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鄢德春
国家开发银行成立15年来,不断探索和深化开发性金融实践,在我国金融稳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从最初的政策性银行转变为商业银行后,如何发挥其对金融稳定的作用值得关注。本文从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转型后的市场定位、业务模式和市场化方式入手,分析了其在逆经济周期调节、培育市场、金融创新与合作等方面对金融稳定的作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淼
一、金融市场准入的相关概念和内容市场准入是指一国的监管当局对拟设立的金融机构采取限制性的措施,是各国对外资银行进入的资格要求和其他限制,是对外资银行进行监管的第一道屏障。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对外资银行进入本国市场都有控制,只是控制程度不同。大多数发达国家及一些自由贸易区和避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荣峰
随着各国经济的日趋开放,妨碍资本流动的制度及技术性因素的逐步消除,全球范围内的资本流动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际资本流动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会带来资产价格泡沫、货币替代、资本外逃、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等一系列风险效应,从而对一国银行业的稳定性造成冲击。本文揭示这些风险效应与银行稳定之间的内在机理,并给予实证检验。
关键词:
国际资本流动 风险效应 银行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