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48)
- 2023(12301)
- 2022(9824)
- 2021(9269)
- 2020(7664)
- 2019(17976)
- 2018(17661)
- 2017(32627)
- 2016(17810)
- 2015(19964)
- 2014(20099)
- 2013(19053)
- 2012(16781)
- 2011(14741)
- 2010(15657)
- 2009(14980)
- 2008(14782)
- 2007(12851)
- 2006(11499)
- 2005(10777)
- 学科
- 企(76804)
- 企业(76804)
- 业(73874)
- 济(68102)
- 经济(68006)
- 管理(66722)
- 方法(32167)
- 财(28897)
- 融(26481)
- 金融(26480)
- 数学(24427)
- 银(24412)
- 银行(24399)
- 业经(24258)
- 数学方法(23835)
- 中国(23720)
- 行(23443)
- 务(22779)
- 财务(22741)
- 财务管理(22713)
- 企业财务(21406)
- 制(20319)
- 理论(19925)
- 技术(15767)
- 体(15392)
- 农(14281)
- 和(13163)
- 策(13020)
- 体制(12992)
- 划(12646)
- 机构
- 学院(241050)
- 大学(233556)
- 管理(95128)
- 济(94810)
- 经济(92631)
- 理学(80482)
- 理学院(79730)
- 管理学(78227)
- 管理学院(77764)
- 研究(70965)
- 中国(63576)
- 财(53205)
- 京(48523)
- 财经(39861)
- 科学(39531)
- 江(39469)
- 经(35800)
- 中心(35057)
- 所(34533)
- 州(31742)
- 北京(30999)
- 研究所(30151)
- 农(29790)
- 范(29569)
- 师范(29260)
- 财经大学(29241)
- 业大(29197)
- 经济学(28616)
- 技术(28380)
- 商学(27652)
- 基金
- 项目(149144)
- 科学(118270)
- 研究(115084)
- 基金(105727)
- 家(89521)
- 国家(88619)
- 科学基金(78929)
- 社会(71202)
- 社会科(67593)
- 社会科学(67573)
- 省(61803)
- 教育(57044)
- 基金项目(54687)
- 划(49954)
- 自然(49907)
- 自然科(48905)
- 自然科学(48894)
- 编号(48607)
- 自然科学基金(48057)
- 资助(44395)
- 成果(39791)
- 课题(35051)
- 创(34090)
- 重点(34031)
- 部(32516)
- 创新(31544)
- 发(31203)
- 项目编号(31112)
- 性(30174)
- 制(29395)
- 期刊
- 济(108344)
- 经济(108344)
- 研究(74517)
- 中国(56388)
- 财(50142)
- 管理(43052)
- 教育(38387)
- 融(36175)
- 金融(36175)
- 学报(28890)
- 技术(28329)
- 科学(28117)
- 农(26063)
- 大学(23901)
- 学学(22164)
- 财经(20798)
- 会计(17913)
- 经(17832)
- 业经(17724)
- 经济研究(16929)
- 财会(16841)
- 农业(16449)
- 职业(13877)
- 技术经济(13392)
- 统计(12561)
- 问题(12482)
- 策(12098)
- 通讯(11250)
- 会通(11213)
- 现代(11064)
共检索到383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姚莉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如何适应区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财务技能型人才,通过深化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结合的形式来推进会计专业群建设应该是一个较好的途径。要以会计专业群建设为基础,完善"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课程体系,组建由行、企、校共同参与的"混编"师资团队,创建共享、开放、互动的教学资源库,优化集成、共享、开放、创新的实训体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邵清东 苏兆河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的内涵及其基本特性,对物流管理专业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运行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对运行的总体目标和建设机制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蓉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我院金融与证券专业于2006年1月开始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本文对该专业在"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考核方法等一系列改革探索进行了介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奎武 边巍 孙铁波
根据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的服务域,确定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确立专业群"校企融合五对接"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一线五岗,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通过与企业的全方位对接,学校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学校为企业输送大批优秀人才,企业为培养学生提供资源和实践就业岗位,从而达到校企共同育人的目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赖华清 杨桂府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切入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实现工学结合,必须构建适合这一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课程体系、教学计划、考核评价体系、管理机制等方面与之相匹配。在深入研究高职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模具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探讨了高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模式的方法和效果,阐述了对工学结合模式实践的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模具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包华林 刘良华
构建工学结合人才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职学院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了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校企深度融合、全程职业模拟"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情况。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职业模拟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凤云
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其基本特点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具有职工和学生双重身份,教学与工作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因此,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完善实习实训条件,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志伟
"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校企共同全程与全面参与。本文认为师资队伍的"双师"要求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是"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关键,制度、文化和机制建设则是校企长效运行机制建设的保证。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长效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怡民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以工学结合为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本文介绍了以"岗位需求导向,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做于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漱清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由于会计工作具有较强技术性与保密性的特点,使得会计类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异常艰难。本文针对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建设改革,提出政行校企共建"会计一站式服务中心",作为"会计孵化器",构建"4444工学结合"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登宏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类型,决定着人才培养必须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为核心,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重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根据工学结合教学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保障工学结合课程实施为依据,推动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只有如此,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学校与企业双赢的校企合作之路,构筑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平台。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俭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绩。结合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际,阐述了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慧
为了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职业技能竞赛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本文结合会计技能竞赛和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等多方入手,实现"课赛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高职 会计专业 课赛融合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佘德琴 顾绘 孙正国 沈建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园艺业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最为活跃的产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应用型园艺业人才。在"前校后园,校岗直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利用学校与园区深度合作平台,把人才培养的部分环节和内容放到园区,利用园区的生产性资源进行人才培养,并且把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构建基于生产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打造"双师"队伍、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举措,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扎实的首岗胜任能力、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