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26)
2023(12252)
2022(10557)
2021(10092)
2020(8876)
2019(20591)
2018(20315)
2017(37728)
2016(21736)
2015(25367)
2014(25780)
2013(24346)
2012(22091)
2011(19756)
2010(19772)
2009(17367)
2008(17553)
2007(15600)
2006(12896)
2005(11277)
作者
(59551)
(49594)
(49514)
(47584)
(31370)
(23962)
(22999)
(19718)
(18972)
(17980)
(16952)
(16643)
(16050)
(15605)
(15422)
(15387)
(15363)
(14931)
(14464)
(14187)
(12644)
(12321)
(12184)
(11540)
(11289)
(11249)
(11033)
(10939)
(10190)
(10092)
学科
(74977)
经济(74901)
管理(57993)
(52831)
(43733)
企业(43733)
方法(40704)
数学(36575)
数学方法(36057)
(23851)
中国(22393)
(20006)
理论(16370)
(16260)
(16143)
财务(16098)
教育(16072)
财务管理(16054)
企业财务(15065)
业经(14898)
地方(14067)
(13928)
(13824)
贸易(13821)
(13433)
农业(13116)
教学(12764)
技术(12230)
(11422)
环境(10707)
机构
学院(292995)
大学(292494)
管理(109006)
(108536)
经济(105794)
理学(94681)
理学院(93580)
管理学(91498)
管理学院(90962)
研究(90233)
中国(64512)
(60211)
科学(56448)
(53746)
(49128)
(46103)
业大(45760)
(45035)
中心(43399)
财经(42177)
(42113)
师范(41687)
研究所(40646)
农业(38810)
(38148)
技术(37929)
北京(37014)
(35968)
经济学(32993)
(32703)
基金
项目(197890)
科学(154829)
研究(148125)
基金(138910)
(119814)
国家(118720)
科学基金(102407)
社会(88937)
社会科(84158)
社会科学(84130)
(82107)
教育(76660)
基金项目(74328)
(68453)
自然(67187)
自然科(65683)
自然科学(65661)
自然科学基金(64497)
编号(63560)
资助(57251)
成果(51754)
课题(46084)
重点(45563)
(44584)
(41907)
(41782)
大学(39574)
创新(38862)
科研(38827)
教育部(38785)
期刊
(111151)
经济(111151)
研究(81447)
中国(65668)
教育(55988)
(47268)
学报(46521)
(41772)
科学(39478)
管理(36628)
大学(35880)
技术(33385)
学学(32778)
农业(28617)
财经(20917)
(20180)
金融(20180)
职业(19931)
业经(17868)
(17844)
经济研究(17206)
会计(17092)
图书(16751)
财会(15837)
(15797)
(15174)
问题(14650)
技术经济(13784)
统计(13624)
(13436)
共检索到425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敏  
毕业生就业、提升学校的整体就业率,不仅是制约大学生人生规划的重要因素,也关系着高校自身的发展。但相比一线大城市,地方高校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2013年,河南省的高校毕业生达51.4万人,总数再创新高,但同时也被称为最难就业季。尽管河南省多措并举,想尽办法破解这一难题,采取通过各种平台组织多种形式的招聘会、后期加强帮扶、实施专门项目等措施,该年度河南省应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仍只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程翠凤  卢新国  
我国高校在扩招之后,毕业生人数猛增,但社会就业岗位却未有明显增加,而社会对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人才则提出了高标准的全新要求,致使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地方工科院校在全国高校中所占比重较高,一般都设有会计学专业。与综合性大学及财经院校相比,地方工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一般不占优势,没有竞争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持续发展,地方工科院校必须转变办学理念,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刘玉  张涛  
本文以2014年上海市高职院校420名会计专业应届就业的毕业生为样本,实证考察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基本教育教学工作与职业能力证书、就业之间的关系。由此提出以会计上岗证为核心,加大实习实训力度,实施"分层、分类、分批"的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施雨丹  郑桂卿  
当前,选择留在澳门读书成为澳门高中毕业生求学的主体,去中国台湾地区读书的学生数量已超过内地,保送成为澳门高中毕业生选择内地读书的主要方式。本论文以跨境升学研究的推拉力理论为基础,运用访谈法对澳门高中毕业生选择升学流向地区和推拉力因素进行了分析。社会文化环境成为影响学生升学选择的重要因素,表现出年轻群体新的价值取向。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袁建华  朱世开  
受各种因素影响,会计专业毕业生面临着不断增大的就业压力,了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与就业期望,可以为日后指导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意见及建议。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研究山东农业大学2015届会计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与就业期望,结果表明:调查对象就业意向与实际就业单位排序基本一致,但对不同行业的选择比例有较大差别;择业时所看重的因素,工资排第一位,其次是发展空间;预期的工资水平与其实际工资水平相差较大。这说明大学生择业更趋向于务实性和功利性,更多追求物质待遇和发展前景,而较少考虑专业对口问题。并且工资期望较高,这不利于顺利就业。在分析调查结果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田利军  梁丁玲  朱瑞  
随着高考扩招的逐年深入,招生人数由1977年的27万增长到2012年的685万,录取比例由4.7%增长到75%。"精英教育"早已经变为"大众化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虽然近几年初次就业率有所回升,但2012年又降到70%,其中会计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只有65%。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多学生牺牲自己职业理想、专业、特长暂时就业于明显低于自己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临时岗位或非理想岗位上。勉强就业的结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殷治平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高度渗透,在给企业生存环境、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带来深刻变化同时,对会计人才的信息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一直是我国会计人才发展的薄弱环节。本文根据从多家网站手工收集到的500条2014年4-5月间招聘信息进行能力需求分析发现,会计专业毕业生必须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财务软件(主要是中型财务软件)以及税务软件才能胜任当前阶段用人单位的信息化能力需求,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乐观开朗、独立向上、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个性特征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于洪霞  
本文使用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研究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实际学历与工作所需学历的匹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总体来说,样本中约有57%的高校毕业生工作所需学历与自身学历相符,在剩余毕业生中,向上错配和向下错配的比例相当,不能认为存在过度教育。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学校类型和学科门类等是影响学历匹配情况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专业不匹配和学历不匹配同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本文认为提高教育质量和调整学科结构是改善学历错配情况的有效措施。研究还表明,各影响因素对向上错配和向下错配的作用具有非对称性,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考虑到这种差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侯红英  林青  
高技能的会计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它不仅是专业技术应用和创新的基础,也是职业生涯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会计职业素养是会计职业和会计工作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会计从业者在职业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会计综合能力和综合品质的总和。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从业者的能力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职业素养却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影响会计工作质量乃至会计行业的重要因素。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典型误区分析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从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校内外多方联动共同进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思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燕  
会计职业能力和素质是通过对会计理论结构、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原理、会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角色扮演和作用发挥等的深入掌握和理解取得的。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与素质,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岗位需求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以能力为本位改变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孔德兰  邵月花  沈建锋  
本文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职业可持续发展情况为例,调研分析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职业发展状况,检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性;深入探索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会计专业内涵与特色,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义华  徐继燕  
就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对全国500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企业认同程度,提出了全面提升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对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郑艳洁  
一是高校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其一,会计教学目标不明确。会计教学的目标确立是会计教学设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高校会计教育关注的重点,而我国的会计教育十分注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的传授,明显与社会对会计人员的实际操作需求不匹配。目前,我国高校的会计教学都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将书本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的学习会计理论知识,教师常常忽略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巧妙地运用实际操作中,学生在学习会计知识时,只能对会计分录进行文字的描述;当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赴霞  
通过调查分析,明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企业要求。在此基础上,以能力为本位构建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会计专业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并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核纳入教学中,开设ERP课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巍  周建平  郭本禹  
职业可能自我的良性发展直接关乎大学生群体的职业发展、自我实现与社会化进程,也直接影响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决策。本研究尝试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采用叙事访谈法,探讨了来自4所高校的6名优秀毕业生职业可能自我的本土化特征,并尝试用华人本土心理学理论和自我同一性状态理论诠释相关访谈材料。结果显示:处于家族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大学生群体就业现状呈现两极分化特征,人情社会与逐渐固化的社会阶层加剧了中国大学生职业可能自我的失衡与凝固。最后,文章针对高校、家庭教育与大学生本人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应对上述困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