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49)
2023(10992)
2022(8981)
2021(8108)
2020(6955)
2019(15363)
2018(15115)
2017(28763)
2016(15349)
2015(17167)
2014(16210)
2013(16082)
2012(14701)
2011(12822)
2010(13329)
2009(12445)
2008(12807)
2007(11531)
2006(10229)
2005(9400)
作者
(43566)
(36584)
(36513)
(33921)
(23518)
(17159)
(16254)
(13888)
(13782)
(13242)
(12542)
(12473)
(11938)
(11666)
(11207)
(10899)
(10813)
(10767)
(10653)
(10471)
(9123)
(8947)
(8794)
(8497)
(8276)
(8169)
(8087)
(7909)
(7424)
(7174)
学科
(80359)
(75446)
企业(75446)
(63885)
经济(63802)
管理(63130)
业经(27708)
方法(25579)
(23549)
(22361)
技术(20026)
(18710)
财务(18693)
财务管理(18681)
企业财务(17668)
数学(17341)
数学方法(17131)
农业(16587)
中国(16253)
(15285)
理论(14201)
(13876)
技术管理(13574)
(13513)
(13148)
企业经济(12411)
经营(12001)
(11254)
(11159)
贸易(11147)
机构
学院(220247)
大学(214583)
管理(91624)
(90617)
经济(88792)
理学(78288)
理学院(77493)
管理学(76425)
管理学院(75994)
研究(69014)
中国(55810)
(44996)
(43418)
科学(42042)
(37441)
(35917)
(34625)
财经(33831)
中心(31696)
研究所(31194)
业大(30983)
(30637)
农业(29348)
(27924)
北京(27835)
(26453)
师范(26188)
商学(26176)
经济学(26138)
商学院(25954)
基金
项目(144257)
科学(116608)
研究(107494)
基金(105544)
(91539)
国家(90658)
科学基金(80000)
社会(69775)
社会科(66150)
社会科学(66133)
(58720)
基金项目(56411)
自然(51446)
自然科(50383)
自然科学(50372)
自然科学基金(49575)
教育(47660)
(47599)
编号(43019)
资助(40496)
(37217)
(35628)
成果(34072)
创新(33677)
重点(32662)
(31721)
(31100)
课题(29111)
国家社会(28843)
(28676)
期刊
(106445)
经济(106445)
研究(63384)
中国(46103)
管理(40417)
(37405)
(34902)
科学(31139)
学报(30055)
农业(24003)
大学(23487)
学学(22114)
技术(21660)
教育(21556)
业经(19950)
(19595)
金融(19595)
财经(17008)
经济研究(16212)
(15919)
(14842)
技术经济(13908)
问题(13129)
科技(12365)
现代(11972)
图书(11682)
财会(11580)
商业(11356)
(10472)
世界(10468)
共检索到337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彦  于苗  何会文  
会展企业作为一种提供专业性服务的组织,其服务创新能力不仅关乎自身的绩效与可持续发展,而且关乎其所服务行业的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对中国会展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与集聚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第一,会展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由顾客驱动创新能力、营销驱动创新能力和技术驱动创新能力三个维度构成,它们对企业创新绩效和整体绩效都有不同程度的直接影响。第二,中国会展企业按照其服务创新能力的异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营销创新为主、顾客创新为辅的企业,多集聚于广州和厦门;二是以技术创新为主、营销创新为辅的企业,多集聚于北京;三是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婷   陈健生  
从企业集聚行为视角出发,利用2010~2019年全国284个城市面板数据,探讨地方品质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品质对城市创新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缓解内生性及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企业集聚在地方品质驱动城市创新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地方品质能够通过吸引企业集聚来影响城市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大城市以及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小城市和非中心城市的地方品质对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因此,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应大力推进地方品质建设,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发挥集聚经济的创新能力,促进城市创新能力提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永生  
人才集聚是人才集中流动的过程和结果,实现了人才动态配置、组合、再配置、再组合,达到一定程度会形成人才高地,产生人才集聚效应。企业集聚人才须防止人才流失和避免人才集聚陷阱。可以通过充分利用收入因素、精神因素和管理因素分别以政府主导、企业主导或个人主导型模式实现企业人才集聚,并强化对人才的教育培训开发、人才流失的防范、引进和激励人才。人才集聚的创新,包括采取以个人主导型为主的复合型人才集聚模式、立足本地人才和防止人才浪费。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文亮  冯军政  
动态市场竞争条件下,持续创新是竞争优势持久性的唯一来源,持续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持续发展的稳定性。通过对持续创新及持续创新能力的评述,从创新理论、能力理论综合的角度研究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相关问题。从市场导向的角度出发,提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概念,讨论持续创新能力的结构,并分析持续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逻辑,最后探讨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主要特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晓苗  
企业微创新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涌现出的一种新的创新模式,但目前对其内涵、特征等基本问题的探讨较为感性粗糙,同时缺乏从系统、动态视角出发对企业微创新价值实现机理的深入把握。基于现有微创新理论与企业实践成果,本文对企业微创新内涵、特征做了系统性归纳界定,从过程视角出发对企业微创新价值实现机理做了概括,并借助"企业微创新火箭模型"对机理进行了直观描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晋盛武  陈焱  陈建东  
文章研究了日本企业特有的研发结构及其创新特征,分析了日本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社会之间三个层次上的研发关系,并对企业复杂的研发联系进行了结构性的梳理,研究表明日本企业的研发结构具有多方面的创新优势,值得我国企业借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雷宏振  韩娜娜  
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注重伦理约束、强调和谐统一与稳定、以人为本以及刚健有为等明显的官僚性和支撑性文化特征,这些特征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守成与合作创新活动,有利于渐进式创新,但不利于突变式创新和个体创新能力的激发,因此,需要进行文化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池仁勇  郭元源  汤临佳  
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是浙江省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区域内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概念,描绘了其空间分布与主要特征,提出了浙江省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发展周期判断,最后提出了提升浙江省中小企业创新网络功能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石惠敏  李强  
采用2010~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以企业周边高校特征作为创新氛围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创新氛围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氛围与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正相关,表现为企业周边高校数量越多、质量越高,则企业创新产出越多、创新效率越高,而且创新氛围的这种积极作用在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更加明显。此外,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低的地区,创新氛围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表明创新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正式制度的不足。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海霞  郭宏宝  
本文通过对企业创新内涵、特征及我国企业创新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当前支持企业创新的财税政策存在重过程、轻结果,重支出、轻税收,重典型、轻环境等不足之处。本文认为,财税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要坚持市场主导原则,把有利于营造公平的企业创新环境作为支持企业创新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并提出有关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宛群超  袁凌  
基于2004~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省域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利用空间Tobit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空间集聚、企业家精神及其交互作用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以及空间集聚与企业家精神交叉因子的优化配置效应。结果表明:①两阶段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全域空间自相关,但技术转换创新活动存在"以邻为壑"现象;②空间集聚对两阶段创新效率均产生了明显的杠杆效应,企业家精神对创新效率产生了异质性影响,空间集聚与企业家精神对技术转换效率产生了显著的互补效应,但对技术转化效率的影响不明显;③以空间集聚与企业家精神交叉因子为门槛变量,企业家精神对技术转换效率和技术转化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反N型演化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休宁  戴振  
建立在合作创新基础上的创新优势是产业集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合作创新可以降低创新成本,有利于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有利于获取隐形知识和分担创新风险。集聚中的企业合作关系主要包括水平合作垂直合作,这两种关系都有利于企业的创新。产业集聚的制度环境为企业间的合作创新提供了保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梁永福  张立婷  
为探讨产业集聚与市场竞争是如何在企业创新中共同发生作用的,基于CSMAR国泰安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市场竞争在产业集聚影响企业创新产出路径中的调节效应,并以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案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市场竞争对产业集聚激励企业创新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且仅存在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国有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会削弱产业集聚的创新推动效果。在考虑行业与企业异质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与产业集聚的交互效应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为此提出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和加快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等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向杰   林晓鹏  
产学研合作能够产生创新要素集聚效应,对企业创新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2012—2020年制造业联合发明专利申请数据,利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产学研合作对企业的创新质量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稳健。机制分析发现,产学研合作通过创新人才集聚和创新资本集聚提升企业创新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非省会城市,省会城市产学研合作对创新人才、创新资本集聚效应提升作用更显著;高技术行业对于创新人才集聚效应较强,对创新资本集聚效应的影响低于非高技术行业。研究结论对制造业等实体企业如何开展高质量创新活动及政府部门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如玉   卓则良  
创新效率的提升是企业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数字经济时代下,通过虚拟集聚赋能企业创新效率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及其所在城市数据,实证分析了虚拟集聚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虚拟集聚的深化能够正向促进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虚拟集聚可以通过管理成本降低的规模效应、企业间技术溢出的合作效应促进企业创新效率提升;行业市场竞争可以正向调节虚拟集聚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虚拟集聚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效应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和国有企业中更明显。基于企业微观层面和政府补贴宏观层面的拓展研究发现,企业高管股权激励、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政府补贴的背景有利于增强虚拟集聚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正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