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46)
2023(11172)
2022(9458)
2021(8641)
2020(7515)
2019(17351)
2018(17302)
2017(33112)
2016(18605)
2015(21279)
2014(21810)
2013(21497)
2012(20082)
2011(17888)
2010(18630)
2009(17416)
2008(18092)
2007(16912)
2006(14896)
2005(13823)
作者
(54999)
(46336)
(45903)
(43988)
(29569)
(22223)
(21186)
(17994)
(17162)
(16988)
(15629)
(15571)
(14937)
(14763)
(14440)
(14392)
(14086)
(13653)
(13601)
(13264)
(11636)
(11591)
(11370)
(10716)
(10546)
(10379)
(10330)
(10261)
(9470)
(9424)
学科
(81607)
(80651)
经济(80543)
(72753)
企业(72753)
管理(67516)
方法(36412)
(28967)
数学(27887)
(27813)
数学方法(27545)
业经(27192)
(20701)
财务(20669)
财务管理(20625)
农业(20338)
中国(19628)
企业财务(19457)
(18033)
理论(17972)
技术(17548)
(15642)
(14851)
贸易(14844)
(14441)
(14387)
地方(14149)
(13930)
(12947)
(12883)
机构
学院(278256)
大学(270917)
(113463)
经济(110959)
管理(107641)
理学(90814)
理学院(89888)
管理学(88484)
管理学院(87968)
研究(87164)
中国(69854)
(57457)
(55499)
科学(52523)
(50391)
(46510)
(45645)
财经(43148)
中心(41178)
研究所(40471)
业大(40423)
农业(39461)
(38695)
(36865)
北京(36649)
(34500)
师范(34179)
经济学(33626)
财经大学(31101)
技术(31031)
基金
项目(168321)
科学(131236)
研究(127915)
基金(117844)
(100532)
国家(99516)
科学基金(85843)
社会(78046)
社会科(73723)
社会科学(73700)
(69780)
基金项目(62373)
教育(60222)
(56238)
编号(54675)
自然(54579)
自然科(53278)
自然科学(53261)
自然科学基金(52339)
资助(48655)
成果(44450)
课题(38088)
(37936)
(37934)
重点(37802)
(36962)
(36922)
创新(34556)
(33137)
项目编号(32954)
期刊
(136490)
经济(136490)
研究(83085)
中国(58237)
(48694)
(47767)
管理(43225)
学报(38892)
科学(35965)
教育(34789)
农业(32091)
大学(29596)
技术(28837)
学学(27664)
(26577)
金融(26577)
业经(25291)
财经(22053)
经济研究(20037)
(19534)
(19092)
问题(18253)
技术经济(16793)
财会(15443)
(14452)
商业(14071)
现代(13655)
(13026)
世界(12910)
会计(12850)
共检索到430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云峰  于景洋  
会展管理与策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会展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出发点,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构建会展行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丽霞  
随着我国会展业的高速发展,会展人才也越来越变得紧缺。而会展人才紧缺与我国会展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会展高等教育和会展职业培训是我国会展人才培养两大主要形式,本文从我国会展高等教育以及会展职业培训两方面分析了会展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并且结合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提出了应该科学规划会展教育的区域分布、明确专业定位、建立合作办学模式等改进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德江  
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各类人才培养中规模最大的一类。为了提高这一类人才的培养质量,首先需要研究和解决培养定位问题。一、人才培养的分类和定位人才培养的分类和定位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前提。学校办教育,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然后再搞清如何来培养,这是教育的两个基本问题。前者要解决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高等学校的定位问题,并由此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质量标准;后者要解决教育教学的方式和培养途径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玲  
随着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从国际会展业蓬勃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来看,还是从入世后中国会展业所面临的激烈竞争来分析,我国开展会展高等教育都是前景广阔且迫在眉睫的。人才培养与教育是促进行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为会展业培养专业人才已成为教育界义不容辞的重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刚  
企业技能操作人才队伍建设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任务。面对新形势,打造一支素质强、业务精、作风硬的技能操作人才队伍,对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造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从组织保障、培训平台、舆论导向、外部动力、内部支撑等五个方面就技能操作人才培养进行了探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郑丹  
广告会展经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缺乏充裕的人才供给和科学的培养体系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提出了高职广告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的路径:明晰培养目标,确立规格定位;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创新培养方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沈友娣  
新的世纪对会计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的会计人才在知识面、业务功底及能力上存在的问题 ,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表率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天培  王东强  
中国会展业发展的"第四次浪潮"已经到来,一些学者和实践者开始关注会展人才培养问题,取得了大量卓越成果,基于会展产业链可细分为会展产业内链和外链,结合应用型高校的特点,指出会展人才培养应突出基础理论教学、校本特色、地域特色、产学结合,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孟磊  
本文分析了电力企业的特点,介绍了在电力企业中开展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情况,结合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管理的实践和成效,进行了探讨与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为加快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吕金梅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词语。创新创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大学生是创新创业队伍中的生力军,是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来源。技术创新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而人才是一切创新的源泉,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现代高校在发展转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要审时度势,把握机遇,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培养手段,以全面提高毕业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培育出基于社会需求的、创新意识强、复合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崔玉祥  刘颖楠  石华敏  艾红  
目前,我国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是工程人才培养大国,却远不是人才培养强国,人才质量难以满足需要。在瑞士洛桑发布的"世界竞争力报告"中,我国"合格的工程师"的数量和总体质量在参加排名的55个国家中仅列位第48。合格工程科技人才的短缺已经不能满足我国走"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因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的工程科技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首要任务。按照高等工程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要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常晓茗  
随着高职教育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职毕业生的质量评价还没有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如何来量化还没有科学有效的依据。明确建设高职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的价值,探析高职人才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应对策略,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曾冬梅  黄国勋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是一种局部性的改革,而应当是一件具有全校性、全面性、全程性、全局性、全员性的整体改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段丽华  
产业样态的嬗变促使人才培养需求发生变化,也凸显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僵化、滞后的短板,倒逼地方高校从注重"需求拉动"转向注重"供给侧推动"。地方高校凭借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产学互动中积累的后发优势,从产教深度融合着眼,从制度创新入手,通过组织、技术、资源等人才培养机制构成要素的结构性优化,提升新业态人才培养的适配性、灵活性和人才供给的质量与效率,构建起主动应对人才需求变化的自适应系统,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可行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