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92)
- 2023(10173)
- 2022(8374)
- 2021(7646)
- 2020(6350)
- 2019(14810)
- 2018(14200)
- 2017(27669)
- 2016(14460)
- 2015(16603)
- 2014(16055)
- 2013(16481)
- 2012(15784)
- 2011(14528)
- 2010(14435)
- 2009(13510)
- 2008(13014)
- 2007(11296)
- 2006(10229)
- 2005(9580)
- 学科
- 济(92410)
- 经济(92338)
- 管理(37293)
- 方法(36997)
- 业(35691)
- 数学(34318)
- 数学方法(34199)
- 企(26150)
- 企业(26150)
- 中国(22827)
- 贸(19339)
- 贸易(19330)
- 地方(19164)
- 易(18853)
- 农(18300)
- 财(17705)
- 学(14584)
- 业经(14436)
- 地方经济(13228)
- 出(13192)
- 制(12980)
- 农业(12712)
- 融(12378)
- 金融(12378)
- 环境(11408)
- 银(11312)
- 银行(11303)
- 行(10978)
- 发(9971)
- 体(9956)
- 机构
- 大学(221624)
- 学院(216926)
- 济(116732)
- 经济(115165)
- 研究(83270)
- 管理(81249)
- 理学(69843)
- 理学院(69081)
- 管理学(68373)
- 管理学院(67962)
- 中国(65674)
- 财(51176)
- 京(46065)
- 科学(43656)
- 财经(41095)
- 所(40994)
- 经济学(40468)
- 经(37762)
- 研究所(36907)
- 经济学院(36588)
- 中心(36269)
- 财经大学(30794)
- 江(30605)
- 农(30193)
- 院(29850)
- 北京(29661)
- 范(26478)
- 师范(26288)
- 业大(25708)
- 科学院(24868)
- 基金
- 项目(140430)
- 科学(113554)
- 基金(108698)
- 研究(103326)
- 家(94179)
- 国家(93553)
- 科学基金(80398)
- 社会(73124)
- 社会科(69813)
- 社会科学(69799)
- 基金项目(56016)
- 省(48497)
- 自然(48103)
- 自然科(47025)
- 自然科学(47015)
- 自然科学基金(46269)
- 教育(45719)
- 资助(45549)
- 划(42000)
- 编号(37281)
- 部(34423)
- 国家社会(33196)
- 重点(31972)
- 发(31699)
- 成果(30794)
- 中国(30780)
- 教育部(30495)
- 人文(28879)
- 创(28314)
- 大学(27261)
- 期刊
- 济(126944)
- 经济(126944)
- 研究(74815)
- 中国(39511)
- 财(37694)
- 管理(30451)
- 科学(29075)
- 学报(28667)
- 农(26462)
- 经济研究(23564)
- 融(23269)
- 金融(23269)
- 大学(22976)
- 财经(22414)
- 学学(21805)
- 经(19454)
- 贸(18765)
- 农业(18176)
- 问题(17515)
- 国际(16726)
- 技术(16681)
- 世界(16057)
- 业经(15377)
- 教育(13630)
- 技术经济(13015)
- 统计(12635)
- 业(11043)
- 策(10594)
- 经济问题(10303)
- 决策(9700)
共检索到338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丁一兵 张弘媛
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2000—2014年的国际投入产出数据,应用王直等(2015)的总贸易核算法,对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进行测算,并应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深入分析了伙伴国经济特征和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中国双边贸易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影响。结果显示:伙伴国的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对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经济制度安排方面,制度距离在中国对欧盟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中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OFDI方面,中国对除欧盟以外的其他国家的直接投资能够显著地提高中国的出口国内增加值。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耿伟 杨晓亮
互联网与国际贸易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文章拓展了Hulten等(2006)模型,构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来考察互联网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互联网显著地促进了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提升。在考虑不同指标测算方法、样本选择偏差和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影响渠道分析表明,降低企业成本和推动企业研发创新是互联网促进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提升的两个重要渠道,并且后者的中介效应更大。此外,异质性分析显示,相较于加工贸易和混合贸易企业,互联网对一般贸易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提升的促进作用最大;而且互联网对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差异化产品生产企业和高技术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提升的促进作用也较为明显。文章的研究结论为中国"互联网+"的应用推广和出口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小帆 马弘
出口国内增加值比重是衡量一个开放经济体产业和贸易升级的重要指标。中国作为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出口国内增加值比重却仍处于世界中低水平。本文建立两阶段生产的李嘉图模型,利用跨国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管制会抑制一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比重。其影响机制在于服务业FDI管制会抑制服务业自身的发展,促使国内生产者直接进口国外服务中间品或进口服务密集度高的制造业中间品,由此降低了出口国内增加值比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虹 徐阳
文章基于1998~2006年WTO、WITS关税数据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WIOD),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与倍差法考察了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间品关税下降会使行业及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上升,而最终品关税下降会导致行业及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下降。整体上,贸易自由化促进了行业及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上升。(2)贸易自由化对不同研发密集度与进口中间品规模的行业具有异质性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军 陈磊
本文通过引入马氏距离法来测度文化异质性,在Anderson和van Wincoop(2003)的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具有微观理论基础的扩展引力模型,并使用Baier和Bergstand(2009)一阶泰勒近似的方法来控制多边阻力,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文化异质性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1)文化因素是中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异质性对中国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向贸易伙伴国的出口随着文化差异的增加而显著减少;(2)相对于高收入贸易伙伴国,向低收入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受文化异质性的影响相对更强;(3)文化异质性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产品差异。文化异质性对初级产品的出口抑制作用较大,对...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魏友岳 刘洪铎
本文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因素纳入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首先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19952014年中国对全球贸易伙伴的出口贸易数据,将中国的出口增长分解为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并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扩展边际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但对集约边际的影响则不确定。上述发现在替换计量回归方法以及划分子样本估计等情形下均是稳健的。本文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在于:一方面,为相关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经验证据;另一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扩展边际 集约边际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魏友岳 刘洪铎
本文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因素纳入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首先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1995~2014年中国对全球贸易伙伴的出口贸易数据,将中国的出口增长分解为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并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扩展边际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但对集约边际的影响则不确定。上述发现在替换计量回归方法以及划分子样本估计等情形下均是稳健的。本文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在于:一方面,为相关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经验证据;另一方面,则为思考如何应对内部的不确定性风险以确保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这一议题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扩展边际 集约边际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胜旗 毛其淋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下游最终品市场已基本上实现了充分竞争,但上游行业的垄断程度依然居高不下。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系统地研究了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上游垄断显著降低了下游企业出口DVAR,其中对一般贸易企业和本土企业出口DVAR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加工贸易企业和外资企业。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成本加成下降和研发创新弱化是上游垄断降低下游企业出口DVAR的可能渠道。此外,本文基于中国加入WTO所引发的大范围关税减免这一事实,进一步检验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在上游垄断与下游企业出口DVAR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有利于缓解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出口DVAR的抑制作用。上述结论意味着,打破制造业上游垄断与进一步推进贸易自由化改革,对于提升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和提高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营营 白东北 高煜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海关匹配数据,文章系统考察了技术市场发展这一重要科技体制改革如何影响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研究发现:技术市场发展会显著促进企业出口DVAR的提高,这一结论在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同时,从地区划分看,技术市场发展对东部企业出口DVAR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中西部企业;从行业要素密集度看,相对于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出口DVAR受到技术市场发展的正向影响更大。传导机制检验表明,技术市场发展会通过成本加成渠道和相对价格渠道促进企业出口DVAR的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市场发展对企业出口DVAR的促进作用,并未以牺牲企业参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为代价,更多地是通过引发企业贸易方式的结构转变为具体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胜旗 毛其淋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下游最终品市场已基本上实现了充分竞争,但上游行业的垄断程度依然居高不下。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系统地研究了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上游垄断显著降低了下游企业出口DVAR,其中对一般贸易企业和本土企业出口DVAR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加工贸易企业和外资企业。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成本加成下降和研发创新弱化是上游垄断降低下游企业出口DVAR的可能渠道。此外,本文基于中国加入WTO所引发的大范围关税减免这一事实,进一步检验了中间品贸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继勇 王保双 蒋艳萍
文章从出口国内附加值的角度对中国异质性企业的工资决定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提升在统计和经济意义上都可以显著促进中国出口企业工资水平的提高,其弹性系数为3.6%;企业异质性特征对企业工资水平存在显著影响,但其影响会因企业所有制类型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有关工资增长的动态研究显示,出口国内附加值与工资增长率正相关,劳动生产率、资本密集度等对工资增长率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而企业规模则抑制了样本企业工资增长率的提高。因此,中国出口企业更应注重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提升,而不仅仅是出口规模的扩张,且中国出口企业还需结合自身的异质性特征来调整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进而实现产品国际竞争力...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杨康 马文秀
将环境条款纳入贸易协定有益于全球环境治理,但可能会影响出口产品质量。在构建理论模型阐述环境条款深度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基于2000—2017年中国签署生效的12个贸易协定和出口到22个协定伙伴国产品层面的数据,实证考察了环境条款深度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环境条款深度对出口产品质量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协定伙伴国环境规制水平越高,该抑制作用越强。异质性分析表明:环境条款深度对污染密集型产品质量的抑制作用最强,且随时间推移减幅最大;环境条款深度对环境产品质量的抑制作用最弱,且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并在贸易协定生效3年后减弱至不再显著;抑制作用随平均产品质量提升呈倒“U”型变化趋势。环境条款深度通过增加环境合规成本和提高平均生产率影响出口产品质量,且成本效应大于技术效应。研究结论对中国参与国际绿色规则制定和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杨康 马文秀
将环境条款纳入贸易协定有益于全球环境治理,但可能会影响出口产品质量。在构建理论模型阐述环境条款深度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基于2000—2017年中国签署生效的12个贸易协定和出口到22个协定伙伴国产品层面的数据,实证考察了环境条款深度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环境条款深度对出口产品质量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协定伙伴国环境规制水平越高,该抑制作用越强。异质性分析表明:环境条款深度对污染密集型产品质量的抑制作用最强,且随时间推移减幅最大;环境条款深度对环境产品质量的抑制作用最弱,且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并在贸易协定生效3年后减弱至不再显著;抑制作用随平均产品质量提升呈倒“U”型变化趋势。环境条款深度通过增加环境合规成本和提高平均生产率影响出口产品质量,且成本效应大于技术效应。研究结论对中国参与国际绿色规则制定和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郭晶 刘菲菲
文章对Upward(2013)的出口国内增加值测度方法进行修正,使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测度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结果表明: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呈上升趋势;高技术含量产业、加工贸易企业、外资企业和大型企业等出口国内增加值低于其他类型但提升明显。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提升既来自于FdI等外部因素拉动,也来自于服务投入等内部高端要素的推动。因此,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政策要进一步促进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并着力实现向内部高端要素的动力机制转换。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雅 刘希成
文章使用2006年~2008年我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我国上市公司公开数据,对样本公司的会计盈余及经济增加值的价值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总体看来,经济增加值在价值相关性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明显优于会计盈余的特性。文章分析了对股票价格的解释力不理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会计盈余 经济增加值 价值相关性 比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