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19)
2023(9180)
2022(8382)
2021(7922)
2020(6703)
2019(15521)
2018(15575)
2017(29940)
2016(16514)
2015(18543)
2014(18517)
2013(18231)
2012(16724)
2011(14726)
2010(14428)
2009(13043)
2008(12452)
2007(10539)
2006(8971)
2005(7594)
作者
(48444)
(40133)
(39860)
(37869)
(25631)
(19366)
(18026)
(15969)
(15366)
(14242)
(13865)
(13481)
(12734)
(12478)
(12370)
(12298)
(12249)
(12093)
(11476)
(11374)
(10222)
(9647)
(9636)
(9052)
(8958)
(8924)
(8917)
(8739)
(8102)
(8063)
学科
(60867)
经济(60801)
管理(45294)
(43374)
(36748)
企业(36748)
方法(30513)
数学(26452)
数学方法(26129)
(16111)
(15642)
中国(14666)
(14276)
业经(13398)
地方(13201)
理论(10919)
(10574)
农业(10521)
(10499)
贸易(10494)
技术(10286)
(10168)
环境(9954)
(9542)
财务(9485)
财务管理(9471)
(9328)
企业财务(8974)
教育(8896)
(8666)
机构
大学(229859)
学院(227406)
管理(92743)
(82545)
理学(81577)
理学院(80645)
经济(80588)
管理学(79057)
管理学院(78677)
研究(75169)
中国(52703)
科学(51176)
(49354)
(40103)
业大(39174)
(38332)
研究所(35679)
(35667)
中心(33425)
农业(31807)
(31616)
北京(30745)
(30084)
师范(29748)
财经(29671)
(27848)
(27073)
(26176)
技术(25451)
师范大学(24130)
基金
项目(167151)
科学(129650)
基金(120262)
研究(118351)
(106184)
国家(105327)
科学基金(89804)
社会(71502)
社会科(67578)
社会科学(67559)
(66036)
基金项目(65206)
自然(61498)
自然科(60030)
自然科学(60013)
自然科学基金(58926)
(55795)
教育(53871)
资助(49680)
编号(48310)
成果(38440)
重点(37174)
(35635)
(34929)
(34614)
课题(33026)
科研(32626)
创新(32222)
计划(31693)
大学(30771)
期刊
(85437)
经济(85437)
研究(62405)
学报(42407)
中国(37959)
科学(37413)
(35913)
管理(32716)
大学(31208)
学学(29566)
农业(25645)
(25189)
教育(24800)
技术(19058)
(14867)
金融(14867)
业经(14399)
图书(13564)
财经(13347)
经济研究(13125)
科技(12686)
(12605)
理论(11895)
业大(11870)
林业(11707)
(11283)
实践(11243)
(11243)
(11168)
问题(11138)
共检索到312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苏梅  师刘琦  戴武  
【目的】观察优雅粗端叶蝉(Taurotettix elegans(Melichar))雌、雄成虫触角及其感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为叶蝉科(Cicadellidae)昆虫触角感器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扫描电镜,系统观察优雅粗端叶蝉雌、雄成虫触角及其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结果】优雅粗端叶蝉雌、雄成虫触角结构相似,均呈刚毛状,包括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其中柄节和梗节较粗短,其上分布有许多鱼鳞状突起;鞭节细长,由许多亚节组成。优雅粗端叶蝉成虫的触角感器分为4种类型,其中毛形感器(Ⅰ、Ⅱ和Ⅲ)和锥形感器(Ⅰ、Ⅱ和Ⅲ)主要位于梗节和鞭节基部,钟形感器(Ⅰ和Ⅱ)位于柄节和鞭节基部,腔锥形感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席驳鑫  尚素琴  胡桂馨  陈建纲  刘艳君  王彦  崔晓宁  
白刺粗角叶甲(Diorhabda rybakowi)是严重危害我国西北荒漠草地防风固沙先锋植物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和泡泡刺(N. sphaerocarpa)的主要害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该虫的触角超微结构进行研究,并比较雌雄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白刺粗角叶甲雌、雄成虫触角均为丝状,鞭节分为9个亚节,且雄虫触角(4 174.5μm)显著长于雌虫(3 780.5μm)(P=0.006)。雌、雄虫触角表面均分布有大量表皮孔和鱼鳞状感觉附肢。雌、雄虫共鉴定到6种感器,分为刺形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和B?hm氏鬃毛;其中,腔锥形感器仅在雄虫触角梗节少量分布。这为研究白刺粗角叶甲感知寄主挥发物或性信息素的嗅觉分子机制进而为其综合防控奠定了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曼  任春光  杨茂发  姚松林  徐思远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竹织叶野螟雌雄蛾触角感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竹织叶野螟触角呈丝状,由柄节、梗节和分为74~80个亚节的鞭节组成。触角上存在7种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其次是耳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Ⅰ型、耳形感器Ⅰ型、栓锥形感器、鳞形感器和Bhm氏感器为雌雄蛾所共有,腔锥形感器Ⅱ型、耳形感器Ⅱ型仅分布于雄蛾触角上,且腔锥形感器Ⅱ型为螟蛾科首次发现。对竹织叶野螟触角各感器的形态、分布以及雌雄间触角感器形态和数量差异进行描述,此外就竹织叶野螟与其相近种昆虫触角感器间的差异进行讨论。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月芹  董钧锋  孙会忠  段爱菊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暗黑鳃金龟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暗黑鳃金龟成虫的触角由1节柄节、1节梗节和7节鞭节组成,其中,鞭节的端3节特化形成鳃片.共发现5种类型的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板形感器、腔锥感器和耳形感器,每种感器均包括2个亚类.感器主要分布于鞭节的鳃状部,其中,毛形感器仅分布在触角的外表面,其他类型的感器则分布在鳃片的内侧面.雌、雄成虫触角上的感器类型一致,但数量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骁  张雅林  冯纪年  
【目的】研究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特征,为进一步探索其各类感器的功能和感受机理、与外界的化学通讯机制等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扫描电镜,对苹果蠹蛾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苹果蠹蛾成虫触角上存在8种感器:毛形感器(Ⅰ型和Ⅱ型)、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耳形感器(Ⅰ型和Ⅱ型)、锥形感器、鳞形感器、B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鳞形感器仅存在于触角背面,栓锥形感器分布于触角鞭节各亚节腹面远端,其他类型感器在触角腹面、背面均有分布。每种感器的形态和分布在两性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类型感器在苹果蠹蛾成虫触角上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佳宁  孙媛媛  任昊杰  孙悦  刘用垄  左城  王荣  
运用扫描电镜对木毒蛾成虫触角的外部形态、感器的分布及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木毒蛾雌虫触角线状,雄虫触角羽状。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相同,均有6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2种亚型)、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2种亚型)和B?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耳形感器数量最少。除毛形感器有直立和弯曲2种形态外,其余4种感器均直立。刺形感器和B?hm氏鬃毛长度在雌、雄成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余4种感器长度在雌、雄成虫之间无显著差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方梅  黄忠宝  赵立嵚  戴武  
【目的】观察比较条沙叶蝉(Psammotettix striatus)成若虫、雌雄两性的触角及其感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为条沙叶蝉的行为生物学、化学生态学和电生理学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电镜扫描技术,系统观察条沙叶蝉的触角及其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结果】条沙叶蝉成虫两性间无差异,触角呈刚毛状,包括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柄节及梗节较粗短,其上具众多耳状突起,梗节近端部着生有3~5根毛形感器;鞭节细长,分为多亚节,第1、2、4亚节上各有1个锥形感器,第3亚节上着生1毛形感器,其余亚节上均无感器存在。【结论】条沙叶蝉的触角感器类型及数量在雌雄个体间无差异,若虫触角上感器的分布、数量及种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喜建  黄蓬英  刘馨怡  陈伟军  陈思涵  蔡立君  
米象SitophiluS oryzae(l.)是重要的储粮害虫,如何有效防控仍是世界性的研究难题.应用扫描电镜研究了米象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证实了米象触角上仅分布3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及锥形感器;采用嗅觉行为仪测定了米象对5种粮食的取食偏好性,结果表明:粮食对米象的引诱由强至弱依次为:燕麦>湖北丁优大米>黑米>莲子>薏米;同时观察了5种粮食对米象F1代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发现在莲子中米象F1代发育历期最长,米象F1代种群数量在供试粮食中由多到少依次为:黑米>燕麦>薏米>湖北丁优大米>莲子.研究其触角感器与取食偏好可为探索米象防治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朱雪姣  马涛  张蒙  杨兴翠  温秀军  孙朝晖  李亦震  
利用扫描电镜对迟眼蕈蚊触角的形态和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迟眼蕈蚊触角呈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整个触角长度为0.83~1.14 mm,鞭节长度为0.99~1.00 mm,分为14亚节。触角上的感器有9种,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缘感器、柱形感器、乳状感器、Bohm式鬃毛,不同感器在触角上的分布不同。其中,毛形感器的种类和数量在触角感器中居首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全坡  张然然  陈辉  
【目的】研究松六齿小蠹成虫触角感受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特征,为明确松六齿小蠹触角感器的功能和寄主树木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松六齿小蠹雌雄成虫触角外部形态与感器进行超微形态观察。【结果】松六齿小蠹雌、雄成虫的触角感器分为毛形感器(Ⅰ型和Ⅱ型)、锯齿形感器、刺形感器、芽形感器、锥形感器和槽纹感器等6类。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85%;锯齿形感器的分布最广,在触角各节均有分布。触角锤头部感器的种类和数量最多,6种感器均有分布,占全部感器数量的92.3%;柄节的感器数量最少,仅占3.4%。【结论】松六齿小蠹雌、雄成虫触角的形态及感器类型和分布无明显差异,其中毛形感器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国辉  宋月芹  田晓丽  仵均祥  
【目的】明确梨小食心虫触角外部形态及其感器种类与分布,以期为深入了解其化学感受系统,揭示其寄主选择行为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取当天羽化的梨小食心虫雌、雄成虫各10头,对触角进行处理后,利用扫描电镜对梨小食心虫成虫触角形态及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梨小食心虫成虫触角呈丝状,触角感器共有7种,分别为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和B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各有2种类型。梨小食心虫雌、雄成虫之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均无明显差异。不同感器在触角上的数量与分布不同。【结论】梨小食心虫有丝状触角,其上共分布有7种类型的感器,且雌、雄成虫之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及分布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永生  原国辉  罗梅浩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铜绿丽金龟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并讨论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铜绿丽金龟成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由8个亚节组成。在触角上可见到毛状感受器、刺状感受器、锥状感受器、腔状感受器、腔锥感受器、腔柱感受器和腔乳头状感受器7种感受器,其中腔柱感受器和腔乳头状感受器在鞘翅目已有的研究资料中还未见报道。雌雄间感受器种类无明显差异,但在分布和数量上有差异,触角感受器主要集中于鞭节鳃叶状的6~8亚节上,且以几种腔状系列的感受器为主;分布在鞭节1~5亚节上的主要是数目相对较少的毛状、刺状和锥状等感受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洪亮  王丙丽  李广花  
应用电子扫描技术,对日本草履蚧雌、雄成虫触角、足及雄虫翅上的感受器的种类、数量、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雌、雄体表共存在5种类型的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腔形感受器、C形感受器和腔锥形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受器最多,触角、足、翅上均有大量分布,占总感受器数量的90%。其他类型的感受器数量均较少,仅占总感受器数量的10%。腔形感受器、C形感受器只分布于雄虫,而腔锥形感受器仅见于雌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慧  严善春  李杰  高璐璐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落叶松重要枝梢害虫松瘿小卷蛾触角感器类型、结构、分布进行研究。松瘿小卷蛾触角共有8种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耳形感器、栓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板形感器和Bhm氏鬃毛。雌雄触角感器分布特点相同,但类型、数量不同,有性二型现象。在鳞翅目昆虫触角上观察到板形感器,其顶端具孔,可能具有味觉功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玲  耿硕  仵均祥  张国云  李怡萍  
金龟甲是危害严重的一类地下害虫,其成虫和幼虫均可造成危害,防治比较困难。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小黄鳃金龟(Metabolus flavescens brenske)和小黑棕金龟(apogonia chinensis Moser)2种金龟甲触角感器超微结构。结果表明:2种鳃金龟触角的柄节和梗节形态基本相同,鞭节分为棒状部和鳃状部,鳃状部都是鞭节末端3节扩展构成,棒状部都由4节组成,小黄鳃金龟触角感器有6种,小黑棕鳃金龟触角感器7种。2种鳃金龟雌、雄个体间触角感器种类、分布无明显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