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33)
- 2023(6431)
- 2022(5447)
- 2021(5193)
- 2020(4143)
- 2019(9488)
- 2018(9128)
- 2017(17544)
- 2016(9442)
- 2015(10511)
- 2014(10080)
- 2013(9700)
- 2012(9431)
- 2011(8524)
- 2010(9020)
- 2009(8275)
- 2008(8294)
- 2007(7501)
- 2006(6959)
- 2005(6487)
- 学科
- 济(37440)
- 经济(37405)
- 管理(26535)
- 业(26112)
- 企(20681)
- 企业(20681)
- 农(13222)
- 地方(11752)
- 中国(11218)
- 方法(10172)
- 策(9989)
- 财(9173)
- 农业(8705)
- 业经(8578)
- 学(8340)
- 贸(8302)
- 贸易(8294)
- 数学(8246)
- 数学方法(8081)
- 易(8008)
- 制(7703)
- 及其(6824)
- 划(6376)
- 银(6280)
- 银行(6277)
- 环境(6268)
- 行(6099)
- 政策(5927)
- 地方经济(5850)
- 融(5743)
- 机构
- 学院(132513)
- 大学(129350)
- 济(55352)
- 经济(54082)
- 研究(50933)
- 管理(49465)
- 理学(41247)
- 理学院(40693)
- 管理学(40082)
- 管理学院(39793)
- 中国(38781)
- 京(31511)
- 科学(29609)
- 财(26368)
- 所(25483)
- 研究所(22891)
- 中心(22534)
- 农(21503)
- 江(21221)
- 北京(21066)
- 财经(19733)
- 范(19286)
- 师范(19202)
- 院(19111)
- 业大(18398)
- 经(17809)
- 州(16613)
- 农业(16477)
- 经济学(15570)
- 师范大学(15373)
- 基金
- 项目(83984)
- 科学(66313)
- 研究(64448)
- 基金(59763)
- 家(52016)
- 国家(51542)
- 科学基金(43629)
- 社会(40007)
- 社会科(37779)
- 社会科学(37773)
- 省(31402)
- 基金项目(30906)
- 教育(28667)
- 划(27834)
- 自然(27761)
- 编号(27194)
- 自然科(26993)
- 自然科学(26985)
- 自然科学基金(26487)
- 资助(24313)
- 成果(22613)
- 发(19907)
- 课题(19869)
- 重点(19175)
- 部(18178)
- 创(17038)
- 性(16885)
- 发展(16377)
- 年(16194)
- 展(16133)
共检索到213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锐 赵岩
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有着极其厚重的历史,但近年来由于拆迁纠纷不断,频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这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保护与发展矛盾交织的一个缩影,关键问题在于当前针对此类传统民居型的历史街区的改造更新模式遇到了发展瓶颈。本文通过对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的现状分析,尤其针对老城南南捕厅地块老龄化问题严重的现象,从景观视角下对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的开放式养老街区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期为类似地块的开发建设提供借鉴思路。
关键词:
历史街区 老龄化 景观复兴 南京老城南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航军 张京祥
长期以来,我国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淹没在城市更新的洪流之中,要么实行大规模的拆除重建,要么处在"水深火热"的静态保护之中。然而历史证明,单一地从任何一个视角出发,都难以达成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平衡,无法实现历史街区的持续复兴。在建立历史街区可持续更新改造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将南京老城南的更新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厘清了各个阶段的逻辑与问题,认为更新动力的不可持续是当下亟需破除的难题;进而提出通过发展权转移制度创新、重塑居民主体性、历史文化挖潜、社区治理下沉等策略创造全周期的更新动力,最终走向可持续的历史街区更新改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宁
保护与复兴是历史城区城市设计的首要前提,而城市环境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应具有鲜明的历史延续性。多进穿堂式的平面布局形成的小空间格局、传统的街巷脉络是南京古城城市空间的精髓所在,是古城风貌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良好的尺度关系、清晰的街巷肌理和空间围合,在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复兴中需要着力传承。对于传统的建筑的保护,南京城南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复兴实践有许多成功的尝试。
关键词:
历史街区 保护与复兴 城市设计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凤阳 王子强
以历史街区的景观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从视觉图式的角度,总结苏州地区视觉图式要素,探讨其在历史街区景观空间组织中的运用。区别于常见的三大景观空间类型,本文提出图式视角下节点景观空间、街巷景观空间、整体景观空间和景观意境空间四大历史街区景观空间类型,并通过传统图式符号景观化方法的总结,分别对四大景观空间的组织进行讨论,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总结的方法,为景观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视觉图式 历史街区 景观空间组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谢辉 何益 刘畅
随着国内各地对历史街区开发力度的加强,视觉景观的更新设计产生模式化、同质化现象。面对历史街区更新中的这一共性问题,以听觉感知为切入点,选取重庆市弹子石老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声环境测试和声景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历史街区更新设计的总体规划思路中应当合理组织声景序列,建议以地域文化特色声景为媒介,唤起历史空间的文脉记忆,营造历史街区场所感,凸显地域特色。
关键词:
声景 历史街区 更新设计 重庆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涛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脱胎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围绕保护与发展这一主题,保护理论与方法不断积累完善。历史性城市景观理论的出现,提供了街区保护的新视角。本文回顾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的演变,结合本轮规划的研究与编制过程,简述本次规划在保护方法上的探索与收获。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彭恺 周均清
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复兴是当今关乎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复兴,需要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和合作。但是在市场机制下,由于各方追求的利益不同,导致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并未达到理想效果。本文引入利益相关者与合作博弈理论,在具体识别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建立合作博弈机制以促进城市历史街区的真正复兴。
关键词:
历史街区 复兴 利益相关者 合作博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翔宇 潘琳 李鸽
文化与消费结缘,就意味着文化作为特殊的商品参与了消费,文化消费对社会建构的影响日益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层面。以文化消费为视角,以我国近代商业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从我国近代商业历史街区的发展历程入手,阐释了近代商业历史街区的文化消费特征;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我国近代商业历史街区的更新策略。
关键词:
近代商业历史街区 文化消费 更新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姜妍
历史街区民居建筑的保护是颇受关注的城市问题,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对这一问题提供相关生态化的保护策略。文中首先对典型的三种民居保护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出目前民居建筑保护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然后阐述生态化保护的概念,并说明这种保护方式的原则,最后提出了生态化保护的策略——功能再利用策略、技术普及策略、因"国"制宜策略以及相关保护政策的制定,并就每种策略列举相应实例,为历史街区民居的生态化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历史街区 民居保护 生态化保护 保护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升洲路与中山南路的交叉口,有一条徽派和民国建筑风格交融的街巷,"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以著名的甘熙宅第俗称"九十九间半"为文化依托,亲历了中国近现代几乎所有战乱和硝烟,目睹了人世间无数次的悲欢和离合,如今静静得卧在这里,安详地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缓缓地摇着蒲扇,娓娓道来过往的故事。南京除了令人津津乐道的明文化、民国文化外,还有一个就是鲜有人提及的清文化。"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这里粉壁黛瓦、雅致风华的江南建筑风貌凝聚了南京历史文化之魂,显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形态,更展示了一个城市的人文和艺术水平。穿过醒目的"熙南里"牌楼,走进不远处的街区内景——甘熙宅第,这里有云锦、剪纸、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新杰 赵寰熹
游览路线是游客体验环境并获得感知的核心空间要素,景观价值是环境与感知的“桥梁”,引入公众参与式制图方法,探索景观价值感知与游览路线的关系。结果表明:(1)游客的主要游览路线受自然要素的影响,游客更倾向于选择景点少而精的游览路线。(2)游客更加关注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3)不同的景观特征会影响游客对景观价值的感知。对经济价值的感知受到商业布局的影响,对学习价值的感知受到博物馆类景点的影响。(4)游客对部分景点的价值评分会提高游客对该景点所在路线的价值评分。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微观角度深入刻画游客的游览空间偏好、准确把握游客的价值感知,为人与环境的交互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南 鲍妍驰
从景观美学的角度,以地方人文资源为背景,以城市街区为研究对象,探讨景观美学营造的本质与方式。城市街区景观美学营造的本质是激发街区使用者的集体潜意识以进行景观创作;城市街区景观美学的营造方式包括街区景观的肌理之美营造、街区景观的色彩内涵之美营造、街区景观的体验之美营造、街区景观的历史之美营造、街区景观的文化之美营造和街区景观的艺术之美营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曼琦
一条历史街道的风貌特色是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的,包括历史建筑、街道界面的所有元素在内的景观要素。围墙作为建筑与城市街道对话的媒介,既要起到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作用,还要对体现历史街区风貌起到积极作用,而不是历史建筑融入城市的屏障。因此如何体现历史街区的围墙风貌、并且更好地形成历史建筑与城市间丰富的关系,是历史地段风貌保护工作应该重视的问题。本文以武康路为例,对历史地段的围墙进行分析与思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耀志 罗曦
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视觉影响评价,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成熟的方法和标准,文章从历史文化街区在景观视觉方面的重要性谈起,分析了一般景观视觉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并以苏州寒山寺景区为例,探讨了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一种新的可行的景观视觉影响评价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景观视觉影响评价 寒山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心菡 徐宁 王伟 徐小东
我国城市建设已进入“存量优化”的阶段,作为居民重要公共活动空间的老城背街小巷却日益面临环境老化、功能衰退等诸多问题。文章选取南京老城40条代表性背街小巷为研究样本,运用矢量地图、POI及实地观测数据分别对其行人活动与环境品质进行测度,探索背街小巷的活力表征与环境品质要素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街巷活力表征,不同影响要素的作用效应差异显著,研究成果可为背街小巷整治提供更有效、更具针对性的策略指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