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18)
2023(4093)
2022(3116)
2021(3100)
2020(2229)
2019(5215)
2018(5132)
2017(6977)
2016(5144)
2015(5791)
2014(6027)
2013(5106)
2012(4649)
2011(4449)
2010(4655)
2009(3867)
2008(3650)
2007(3303)
2006(3024)
2005(2805)
作者
(11514)
(9612)
(9527)
(9192)
(6096)
(4638)
(4450)
(3892)
(3678)
(3554)
(3441)
(3210)
(3085)
(3044)
(2975)
(2935)
(2821)
(2818)
(2804)
(2775)
(2637)
(2445)
(2396)
(2301)
(2253)
(2211)
(2208)
(2120)
(2115)
(2110)
学科
教育(18533)
(12626)
经济(12615)
中国(11288)
(8865)
农业(6523)
(6203)
管理(6044)
(6001)
理论(5933)
发展(5869)
(5746)
教学(5655)
业经(5062)
(4740)
农业经济(4101)
地方(4033)
方法(3880)
(3820)
数学(3461)
(3427)
企业(3427)
数学方法(3383)
(3298)
研究(3267)
改革(3214)
高等(3156)
思想(3147)
政治(3014)
思想政治(2846)
机构
大学(65441)
学院(61105)
教育(26413)
研究(25376)
(20736)
师范(20683)
师范大学(17321)
(15866)
管理(15658)
(15399)
经济(15212)
科学(14533)
理学(13600)
理学院(13291)
管理学(12886)
管理学院(12728)
(12063)
职业(11573)
中国(11120)
研究所(11059)
(10913)
技术(10789)
北京(10429)
教育学(10233)
中心(10152)
(9016)
(8864)
(8247)
职业技术(7832)
(7624)
基金
项目(38831)
研究(36710)
科学(32482)
教育(25902)
基金(24691)
社会(21419)
(20497)
国家(20128)
社会科(19855)
社会科学(19852)
编号(17772)
成果(17124)
(16926)
科学基金(16552)
(16169)
课题(16077)
(13950)
基金项目(12282)
规划(11795)
(10526)
重点(10490)
(10293)
(10089)
(9986)
项目编号(9959)
教育部(9822)
研究成果(9184)
资助(9055)
年度(8965)
(8852)
期刊
教育(44980)
研究(29166)
中国(23551)
(18830)
经济(18830)
职业(10700)
(10613)
技术(8916)
学报(8518)
大学(8080)
科学(7871)
农业(7798)
技术教育(7035)
职业技术(7035)
职业技术教育(7035)
学学(5732)
高等(5192)
(5089)
(4766)
论坛(4766)
(4761)
成人(4755)
成人教育(4755)
高等教育(4539)
管理(4264)
业经(4101)
发展(4025)
(4025)
职教(3627)
比较(3484)
共检索到101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锋亮   洪清  
本研究采用CGSS2018的微观数据,对城乡及其内部家庭经济社会阶层在优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上的差异进行探讨,并重点比较城乡与家庭社会阶层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同阶段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优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上,(1)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机会差异持续存在,但逐渐转变为以家庭社会阶层差异为核心的城乡之内的多元层级关系;(2)整体而言,城镇家庭与农村家庭之间机会差异显著,优势阶层家庭与中等阶层和弱势阶层家庭之间机会差异显著;(3)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期,城乡之间的机会差异总体不明显,但城乡内部机会差异不断拉大;城镇优势阶层家庭、农村优势阶层和农村弱势阶层家庭的机会均有所增加,尤其农村优势阶层家庭在精英高校的入学机会上增幅最为明显;与此相反,城镇弱势阶层家庭和农村中等阶层家庭的机会获得性却在不断降低。可见,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教育公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带来了新增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在城乡内部社会阶层间分配格局的变化,并有可能产生新的机会不平等。建议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注重差异性公平的政策价值取向、实现教育精准扶贫。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乔锦忠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主要特征是,城乡差异在不断缩小,但差异仍然十分明显,特别是重点大学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还比较大。城市化和高校扩招对缩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缩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应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逐步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的差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苟人民  
近来,教育公平成为备受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从学界的研究和社会的舆论观察,确实有必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化对教育公平的认识,在实践上更加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当前教育公平的实际状况,特别是要分清公平性原则对于各级各类教育的不同要求及内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运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这是一个基本立场和方法问题,关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莹  王琦  
本文借鉴机会不公平的“环境-努力”二元分析框架,从可及性、公平性与公平的可及性三个维度量化研究高等教育的城乡差异,并采用不同的分解方法探析背后的成因与机制。研究发现:扩招导致城乡内部高等教育可及性、公平性与公平的可及性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中城镇的变动幅度更大,扩招带来的利好更多地被城镇群体捕获,从而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可及性与公平性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城乡户籍导致的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并没有随着扩招的持续出现明显减弱。城乡公平的可及性差异中,扩招带来的规模效应占首位,机会公平改善带来的均等效应次之,环境因素本身的差异带来的结构作用较小则限制了农村居民公平可及性这一综合指标的改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樊明成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比较明显;从性别、学校类型、学科以及入学分数等角度看,城乡居民之间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更加突出;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近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总体差异以及城乡之间在性别、学校类型等方面的入学机会差异都有明显的缩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龙超  
在我国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云南省的流动性相对不足。在云南省城乡之间流动性的分布严重不平衡,云南农村流动性十分匮乏,农民支付能力贫弱,农业发展资金瓶颈突出,云南省各级政府应该对农村流动性不足的状况有清醒的认识,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增加云南农村地区流动性供给,促进云南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倩  
对1990年至2010年间内蒙古城乡少数民族子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变化状况的实证研究表明:城乡少数民族子女总体的入学机会差异缩小了。在入学质量上,城乡少数民族在重点本科高校的入学机会差异一直在缩小,在一般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的差异先快速缩小后有所扩大,扩大后城乡差距的表现形式变为"农村高于城镇"。这一时期,院校层次越高,城乡少数民族入学机会不平等下降得越慢。从性别差异来看,少数民族女生的入学机会明显高于男生。今后应继续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农村少数民族子女的入学质量,缩小城乡少数民族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质量上的差异。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伟宜  桂庆平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近三十多年来,在男女生参与高等教育的机会均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高等教育领域逐渐呈现出"男少女多"现象;除重点高校外,女生在普通本科及专科院校中的优势越来越凸显;学科分布中"男工女文艺"现象一直存在且日益明显;选择基础学科的男女生人数趋于减少,而选择热门的应用学科的人数却增长较快。为了促进两性自由充分的发展,应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行性别敏感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以吸引优秀的男生立志从教;通过倾斜政策与激励措施,引导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基础学科,同时要在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做出更加科学的选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曦  王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伟宜  
实证调查结果表明,近30年来,我国社会各阶层子女间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总体上一直在缩小。就不同类型高校而言,重点高校的入学机会差异经历了一个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普通本科和专科院校的入学机会差异自1982年以来一直处于缩小的态势。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MMI和EMI理论。今后应通过各种干预措施切实改善弱势阶层子女的就学环境,提高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的办学质量,以进一步提高各阶层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的均等化程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赵延东,王奋宇  
本文使用了国际间移民研究中常用的理论概念,通过对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对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经济地位获得情况及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与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城乡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对其经济地位获得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正规教育与培训的作用。流动人口的社会资本对其经济地位获得的作用则更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流动人口不仅面临着对原有的人力资本进行转换,使之能更好地在新的环境中发挥作用的问题,还面临着突破在“乡土社会”中形成的“原始社会资本”的束缚,建立新型社会资本的任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罗立祝  
根据报录比这一指标对高考招生、保送招生、自主招生、艺术院校招生、高考加分以及独立学院招生等招生制度所产生的农村家庭子女与城市家庭子女之间的入学机会差异进行量化比较,发现高考招生所造成的城乡差异最小,而保送招生与自主招生所产生的城乡差异最大。运用社会冲突理论对不同高校招生制度所产生的城乡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城市家庭子女因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本、经济资本或权力资本,往往在越是招生标准缺乏刚性与招生程序不够严密的招生制度中,越能比农村家庭子女获得更多、更优质的入学机会。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国锋  李安程  徐瑾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创业的影响及信贷获得的中介效应,并进一步分析城乡间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创业具有促进作用;互联网使用在对家庭创业决策影响中存在信贷获得的中介作用;相较于城市家庭,信贷获得的中介作用对农村家庭的影响更显著。进一步分组后研究发现:物质资本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家庭受信贷获得的中介作用影响更大,而社会资本分组中,低社会资本家庭受信贷获得的中介作用影响更明显。这表明深入推进互联网普及,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红利,有助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落实,实现稳就业保民生的战略目标。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谢勇  赵晓倩  
童年留守经历是留守者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对其成年后的终身发展往往存在着持久的影响。基于长期的视角,探讨了青少年时期的留守经历影响高等教育获得的理论机理,并使用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 2018)进行了相关的计量检验。研究发现:留守经历对个体的高等教育获得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有留守经历者获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概率显著下降5%,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概率显著下降2.7%。其中“全部留守”(父母都不在身边)和“高中留守”的负面效应更加突出,该结论在对留守经历的内生性进行控制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研究显示,留守经历对高等教育获得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城乡效应”和“独生子女效应”,即显著降低了农村个体和非独生子女获得高等学历的可能性。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孟凡强  初帅  李庆海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城乡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不断上升,但这一比例攀升是否在城乡间同步,高等教育扩张能否有效缓解城乡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引起学界关注。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3)对这一问题进行解析,研究发现:扩招政策对提高城乡居民获取高等教育机会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是这种机会在城乡居民间的分配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农村居民,城市居民更容易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说明扩招政策实施后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更加严重。对影响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扩招政策通过家庭特征对城乡居民产生的差异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