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91)
2023(10949)
2022(9721)
2021(9220)
2020(7871)
2019(18212)
2018(18293)
2017(34614)
2016(19357)
2015(21972)
2014(22044)
2013(21661)
2012(19629)
2011(17549)
2010(17483)
2009(15712)
2008(15058)
2007(12893)
2006(11056)
2005(9383)
作者
(56711)
(47084)
(47059)
(44493)
(30313)
(22801)
(21195)
(18748)
(17932)
(17034)
(16167)
(15873)
(15028)
(14962)
(14590)
(14444)
(14320)
(14131)
(13566)
(13454)
(11934)
(11610)
(11589)
(10689)
(10623)
(10585)
(10561)
(10320)
(9668)
(9474)
学科
(74961)
经济(74891)
管理(55650)
(53671)
(45518)
企业(45518)
方法(39831)
数学(35102)
数学方法(34547)
(18806)
中国(17933)
技术(17614)
(16978)
(16069)
业经(15721)
理论(15135)
地方(14266)
农业(12779)
(12392)
贸易(12387)
(11988)
(11972)
环境(11678)
教育(11330)
(10664)
财务(10591)
(10575)
财务管理(10574)
(10495)
企业财务(10029)
机构
大学(270701)
学院(270415)
管理(109598)
(99820)
经济(97518)
理学(96300)
理学院(95244)
管理学(93179)
管理学院(92713)
研究(88355)
中国(60862)
科学(58966)
(57872)
(47978)
业大(45726)
(45364)
研究所(41955)
(41852)
中心(39333)
(38270)
农业(38181)
北京(36086)
(35889)
师范(35526)
财经(34778)
技术(33011)
(31778)
(31740)
(31584)
经济学(28501)
基金
项目(194901)
科学(151757)
研究(139448)
基金(139008)
(122630)
国家(121639)
科学基金(103784)
社会(84114)
社会科(79708)
社会科学(79685)
(78950)
基金项目(74303)
自然(70324)
自然科(68745)
自然科学(68734)
自然科学基金(67431)
(66128)
教育(66005)
资助(58457)
编号(57345)
成果(45269)
重点(43943)
(42131)
(41439)
(40788)
课题(40090)
创新(38551)
科研(37488)
计划(36863)
大学(35945)
期刊
(102003)
经济(102003)
研究(73601)
中国(50388)
学报(47963)
(43264)
科学(42196)
管理(39389)
教育(36301)
大学(35177)
学学(33177)
农业(31569)
(29655)
技术(28232)
(16727)
业经(16702)
(16504)
金融(16504)
经济研究(15936)
财经(15780)
科技(15583)
图书(15170)
技术经济(14991)
业大(13647)
(13303)
理论(13104)
问题(12997)
(12782)
实践(12318)
(12318)
共检索到3768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包灵丰  林纲  赵德明  李云武  贺兵  
以优质香型杂交水稻宜香2292为材料,在四川南部主要针对基本苗、施肥水平对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本研究设置了9.0、18.0和36.0万株/hm23种水平的基本苗;3个施肥水平,水平1为纯N 75 kg/hm2、P2O537.5 kg/hm2、K2O 60kg/hm2,水平2为纯N 112.5 kg/hm2、P2O556.25 kg/hm2、K2O 90 kg/hm2,水平3为纯N 150 kg/hm2、P2O575 kg/hm2、K2O 120 kg/hm2。结果表明宜香2292随着肥力水平的提高,要求基本苗随之提高;在相同基本苗水平和相同肥力水平下,适度密植有助于提高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广春  孟维韧  全东兴  陈温福  
为了明确水稻高产条件下的栽培模式,增加水稻产量,本研究采用规范化设计,以辽优9466为试材,研究了氮、穗肥施用、播量、插秧穴距和苗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杂交稻产量的影响为施氮量>播量>插秧穴距>插秧苗数>穗肥施量。增施氮肥、适当降低栽插密度是实现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在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栽培措施的适宜取值为:施氮量172.4~177.6kg/hm2,穗肥施量14.1~15.9kg/hm2,播量2.2~2.4粒/钵,插秧穴距484.2~515.8cm2,苗数2.9~3.1株/穴,按此栽培方案,可获得9.97t/hm2以上的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成贵  资月娥  陈路华  梅贵华  杨光利  叶琳华  郭肖艳  赵国珍  
【目的】探索陆育4号低耗高效栽培的科学肥水运筹方案,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6Y-27/银光为母本,陆育1号为父本通过常规杂交和系谱法选育,育成了常规粳稻新品种陆育4号。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以氮肥施用量为主区因素A,水浆管理为副区因素B,研究不同肥水管理对陆育4号机插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不同肥水处理,陆育4号的全生育期、最高分蘖数、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存在显著差异,穗实粒数差异不显著。相同氮肥处理,水浆管控由B_1→B_2→B_3变化,全生育期延长,产量显著降低,最高分蘖数、有效穗、结实率、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变化不显著。产量为8 733~12 717 kg/hm~2,最高的是A_2B_1处理,最低的是A_5B_3处理。产值最高的也是A_2B_1处理,为33 271元/hm~2,分别比常规栽培(A_1B_3)增产24.7%和增收25.6%。氮肥利用率最高的是A_5B_1处理,比常规栽培高18.5%。综合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最好的肥水管理方案是A_2B_1,其次是A_3B_1。【结论】水稻新品种陆育4号低耗高效栽培的肥水处理方案为施氮量(尿素)312~351 kg/hm~2,采用干湿交替进行水浆管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包灵丰  林纲  赵德明  李云武  贺兵  
以优质香型杂交水稻宜香1577为材料,在四川南部主要针对密度对该品种的强化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本研究设置了14.1、9.0和4.0万株/hm23种密度,结果3种密度下叶龄变化进度一致;密度为4.0万株/hm2的单株分蘖较前两种密度的多,最高苗时已达极显著水平;3种密度下每10 d增蘖数变化进度一致;密度为9.0万株/hm2的产量最高,较密度4.0万株/hm2的产量达极显著增产。可见在四川南部宜香1577适宜按9.0万株/hm2的密度进行强化栽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晓  胡尚钦  童文  牟方生  黄璐琳  杨伟华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不完全设计研究氮肥、密度和缩节安对抗虫杂交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索川杂13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栽培因子对群体总果节量、成铃率、总铃数、单铃重、霜前皮棉产量及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施氮增加铃重、籽指;增加种植密度将降低籽指和单铃重;施缩节安提高籽指,降低衣分和单铃重.建立了抗虫杂交棉川杂13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型,经回归模拟寻优,获得皮棉产量在1650~1800kg/hm2的技术组合为施纯氮332.0~339.6kg/hm2,密度36520~37089株/hm2,缩节安98.0~100.8g/hm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雷晓兵  赵保献  梁晓伟  宋汉强  李林  陈润玲  卫勇强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对洛玉4号玉米新品种进行密度和N、P、K不同配比的优化施肥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洛玉4号高产种植最适宜密度为6~7万株/hm2左右,高产栽培应在稳定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穗数。洛玉4号最高种植效益时的N、P、K最佳使用比例为N∶P2O5∶K2O=1.82∶1∶1.19,具体使用量为N 270.4 kg/hm2,P2O5148.3 kg/hm2,K2O 177.2 kg/hm2。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贺喜全  盛良学  
科湘11号玉米新品种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用自选系ISA01和ISA02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玉米新品种。经过湖南省区试、生产试验和示范、抗性鉴定和品质分析,该品种表现生育期适中,优质,高产,抗性较好。适应湖南省及周边地区种植。其在湖南省的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为适时播种(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初播种),合理密植(密度范围是45000-52500株/hm2),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应斌  
对中国籼型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生理、生态适应性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指出现已育成的籼型超级杂交稻在我国南方多种生态区域作一季稻种植产量达到12t.hm2,表现出根系旺盛、分蘖力强、足穗大穗、源库协调、耐肥抗倒、以及前期能早发和后期抗早衰的潜在高产优势。有关栽培生理、生态适应性和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显示,超级杂交稻在保持较高经济系数的同时,通过增加生物产量是超高产栽培的主要途径。进一步研究超级杂交稻的产量稳定性、产量形成机理、适宜种植区域,群体诊断指标、优质与高产相协调的关键栽培的技术等,对于建立超级杂交稻的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开阳  蔡明历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了Ⅱ优 5 0 1的生育特点和高产栽培技术 ,结果表明 ,Ⅱ优 5 0 1作中稻栽培 ,具有生育期适中 ,较耐高温、穗大粒多和结实率高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早、大田有效分蘖期短 ,株型较好 ,生物产量、净同化率和经济产量高等特点。生产上宜采用每hm2 2 5 .6万穴 (11.7cm× 33 .3cm)的密度和促蘖保花法 ,培育带蘖壮秧 ,够苗晒田提高成穗率、确保足够穗数是获得高产的关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白朴  
生态高效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本文论述了杂交水稻生态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成果,将其概括为:在优化种植模式和选用优良组合的基础上,采用培育壮秧、适龄早栽、壮秆健身栽培、科学水肥管理和协调库源矛盾实现高产;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积极推广水稻专用肥和改进施肥措施实现减量精确施肥;运用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辅之以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农药污染。2005—2008年在浙江省温州市推广应用该项技术174500hm2,产量增加745.5—873.5kg/hm2,累计增产稻谷143700t,增加效益3.36亿元;同时较大幅度减少了稻作过程对环境的面源污染,实现生态高效栽培的目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自1997年,课题组针对花生生产现状,瞄准花生产业的比较优势及自然条件,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花生优良种质资源的收集与筛选、花生新品种的引进和培育,以及提升花生产量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为:(1)针对辽宁省花生品种严重退化、老化、单产水平较低等现状,从国内外引进花生品种330余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邹应斌  周上游  唐起源  
综述了近年有关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栽培特性和生态适应性的研究结果.指出目前已育成的超级杂交水稻在中国南方多种生态区域作—季稻栽培,产量可达12t/hm2,生育期130~150d,颖花量5.5~6.0万/m2,叶面积指数9~10,株高100~110cm,分蘖力偏强,表现出足穗大穗、源库协调、耐肥抗倒的潜在高产优势.通过对超级杂交水稻的生长发育、光合生产及其分配、分蘖及其成穗、根系生长及其活力、适宜种植区域及其栽培期、超高产途径与技术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初步明确了单本稀植、增施氮肥条件下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栽培环境和农艺调控技术.为了充分发挥超级杂交水稻的高产潜力,有必要对其足穗大穗与高结实率相互协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承柳  蔡明历  
1992~1994年对5088s/R187、7001s/1514和3130ls/1514等两系晚粳杂交新组合的生育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组合具有分蘖力较强,光合势大,稳粒数多,生物产量高等优点;但由于结实率较低,使其潜在产量优势发挥不理想。生产上应用这些组合时应以保证足够稳数,提高结实率为重点,切实抓好早播、壮秧、苗足、前促、中控、后健等措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秦俭  蒋开锋  罗婧  李昭祥  杨乾华  杨莉  曹应江  游书梅  李赓觅  张涛  郑家奎  
【目的】比较不同氮肥水平下香型杂交水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特点,筛选对氮环境具有广适性的高产香型杂交水稻品种,为香型杂交水稻高产氮高效栽培和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长江上游和四川近年审定的8个香型杂交水稻品种和3个非香型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在低(施氮0 kg/hm~2)、中(施氮120 kg/hm~2)、高(施氮210 kg/hm~2)3个施氮水平下进行大田裂区试验,通过对比、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不同氮水平下各品种籽粒产量差异和产量构成特点。【结果】供试香型杂交水稻品种产量水平整体高于非香型对照品种冈优725和II优838,但低于F优498;不同氮水平下香型水稻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品种产量差异主要体现在低氮下的产量和中氮增加到高氮时的产量变化。施氮增加了有效穗和每穗粒数,进而提高了颖花量和单穗重从而使水稻增产,香型品种施氮平均产量增幅小于非香型品种。与非香型品种相比,香型杂交水稻有效穗和千粒重优势明显,但每穗粒数和单穗重低于非香型品种。低氮下,香型水稻产量与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颖花量显著正相关,中、高氮水平下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均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中、高氮下产量因子间相互抑制作用加剧。通径分析表明,颖花量均是不同氮水平下香型水稻产量的最大贡献因子,其次为单穗重。水稻品种产量在不同氮水平间呈现一定的直线相关性,中氮和高氮下产量相关性较好,但低氮和中氮下相关性略差。【结论】德优4727、德香146和花香7号在低氮水平下颖花量大,中、高氮水平下各产量因子相对协调,因而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均能收获较高籽粒产量,是本研究筛选出的高产高效香型杂交水稻品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熊洪  徐富贤  洪松  冉茂林  熊远俸  雷达  刘代银  
本文根据目前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和青壮年劳力短缺的实际,研究了冬水田区杂交稻抛秧栽培的育秧方式、本田技术等。肯定了冬水田区杂交稻抛栽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中苗秧的标准和相应的高产技术,可供指导该项技术在省内推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