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28)
2023(3524)
2022(2915)
2021(2911)
2020(2419)
2019(5229)
2018(5427)
2017(10260)
2016(5890)
2015(6410)
2014(6476)
2013(6438)
2012(6035)
2011(5531)
2010(5785)
2009(5412)
2008(5483)
2007(5291)
2006(4684)
2005(4122)
作者
(18072)
(15904)
(15268)
(14470)
(9667)
(7783)
(6713)
(6204)
(5966)
(5719)
(5479)
(5105)
(4886)
(4862)
(4850)
(4848)
(4655)
(4551)
(4337)
(4302)
(4048)
(4024)
(3906)
(3784)
(3756)
(3690)
(3559)
(3389)
(3387)
(3368)
学科
(43334)
农业(28803)
(25708)
经济(25691)
(24394)
业经(10902)
农业经济(9529)
(8785)
农村(8779)
管理(8288)
方法(7044)
(6977)
土地(6660)
数学(6566)
(6464)
劳动(6464)
数学方法(6408)
农业劳动(6262)
发展(6119)
(6118)
(6067)
人口(6036)
收入(5792)
中国(5739)
动力(5727)
劳动力(5706)
农业人口(5660)
地方(5571)
(5496)
分配(5484)
机构
学院(86075)
大学(78065)
(45522)
农业(35125)
(35030)
经济(34332)
管理(31337)
研究(30785)
理学(27350)
理学院(27122)
管理学(26497)
管理学院(26377)
业大(24888)
中国(24398)
农业大学(21277)
科学(20799)
(17536)
(17398)
(16619)
研究所(15950)
中心(15573)
(14541)
(14538)
经济管理(12851)
科学院(12460)
(12139)
(11181)
(11051)
(10123)
发展(10025)
基金
项目(57229)
科学(43068)
研究(42239)
基金(39015)
(35159)
国家(34701)
科学基金(28222)
(26849)
(25957)
社会(25451)
社会科(23560)
社会科学(23553)
基金项目(21109)
编号(19696)
(19475)
自然(17826)
教育(17458)
自然科(17383)
自然科学(17380)
自然科学基金(17038)
资助(15309)
成果(14820)
(14316)
(14078)
农业(13251)
重点(12483)
(12369)
课题(12236)
(11747)
计划(11237)
期刊
(53900)
(47056)
经济(47056)
农业(37332)
中国(21381)
研究(19293)
学报(18773)
(16968)
业经(15550)
科学(15257)
大学(14205)
学学(14003)
农业经济(13013)
农村(12514)
(12514)
(10151)
金融(10151)
农村经济(8468)
业大(8327)
(8000)
技术(7945)
农业大学(7798)
(7562)
问题(7483)
世界(7068)
教育(6650)
经济问题(6600)
管理(6077)
社会(5795)
中国农业(5639)
共检索到131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继2002年"籼粳稻杂交新株型创造与超高产育种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课题组先后又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农业部超级稻育种重大专项项目等研究任务,继续围绕超级稻的优质化育种技术、新品种选育和配套生产技术集成开展深入研究。经过10年的努力,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为:(1)首创了"以优质籼稻做母本,高产粳稻做轮回父本,通过多次回交和定向选择减少粳稻遗传背景中影响米质的不利籼型遗传累赘,实现超高产与优质相结合"的超级稻优质化育种方法和选择指标体系,实现了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技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优质多抗高产高效北方粳稻新品种选育”课题组  
在综合研究水稻优质、多抗、高产、高效的生理基础、生态条件和关键性状遗传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多元杂交,混系结合,株型理想,优化选择”方法,选出了优质、多抗、高产、高效的理想稻新品种。其中沈农8718、沈稻7号通过国家审定熏沈稻4号、沈稻5号等通过辽宁省审定。新品种的产量超过对照品种。经检测熏7个品种的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米一级或二级标准熏其余达到三级标准。新品种各性状组配合理熏抗病性、耐寒性、耐旱性较好。采用的优化育种方法熏实现了育种目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隋明  史国宏  阙补超  黄雅琼  李刚  全美兰  唐亮  
为了实现沈农系列超级稻品种高产和优质的结合,以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培育的130份粳稻新品系为试材,对粳稻粒型和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研究粒型与加工、外观、营养和食味性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粳稻新品系是研究粒型和品质性状的良好材料;相关分析表明,粒宽与各品质性状相关密切,而粒长与各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适当加大粒宽有利于提高加工品质和改良营养食味品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有随粒宽增加变多的趋势,影响外观品质,但供试材料中存在部分品系长宽比较小同时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少。可见提高粒宽是提高沈农系列高产新品系粳稻品质的重要方式之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国珍  陈国新  刘吉新  世荣  
以具有高抗稻瘟病新基因的云系2号为母本,高产感稻瘟病的滇榆1号作父本进行杂交。从集团个体选拔开始,每年都对供试系统进行高产、品质、抗病、耐冷四特性同步鉴定,作为选拔的科学依据。与此同时,对合系34号的丰产性、适应性、抗病性、耐寒性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文静  张燕之  王昌华  赵家铭  李晶  
本文采用《农业科研成果及效益评价方法》,对辽宁省中熟水稻品种辽星1号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辽星1号因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自推广以来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3年内在辽宁及河北地区推广了838万亩,新增稻谷45335.8万公斤,新增纯收益98352.1万元,还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78785.95万元,年经济效益:29523.0万元;科研投资年均收益率:96.6元/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鄂麦22(原代号为40019)是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用鄂恩1号变异株与荆州323杂交,经系谱法选择培育的优质中筋小麦品种。该品种于2004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丰产、较稳产,农艺性状和籽粒商品性均好,适用于当前粮食优质品种推广的需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启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秋  李铷  李楚  段飞  黄慧珍  杨芳  邬航兵  傅杨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杂交粳稻新品种的稻瘟病抗性、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进行测定,以期为云南省水稻品种的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以云南省11个水稻新品种和滇禾优34(CK)为材料,利用田间异地自然诱发病圃法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同时结合9个海拔地区农艺性状以及稻米品质进行测定,并运用模糊数学模型隶属函数法进行新品种品质综合评价分析。【结果】11个水稻新品种的田间抗性鉴定显示,除滇禾优801和滇禾优811品种的综合抗性指数为3.25和3.79,达到中抗水平外,其余品种的综合抗性指数均高于4.5,属感病品种。其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新品种的有效穗、穗长、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在不同生态区均存在差异,平均有效穗为267.28万 ~ 382.57 万/hm~(2),最高的是保两优285;平均穗长为20.00 ~ 22.49 cm,最长的是滇禾优81;平均结实率为72.42% ~ 86.90%,最高的是滇禾优801;平均千粒重为22.11 ~ 26.57 g,最高的是滇禾优81;平均产量为7636.65 ~ 9844.17 kg/ hm~(2),最高的是保两优285,与滇禾优34(CK)相比增产14.88%。11个新品种的米质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的品质指标变异系数为0.3% ~ 38.2%,其中垩白度变异系数为38.2%,数据离散程度最大,不同品种间差异性较大,保两优284、滇禾优801和滇禾优34(CK)的垩白度达到部颁二等标准,占供试品种的25%。供试品种的出糙率全部达到部颁一等标准,直链淀粉含量全部达到部颁二等标准以上;但整精米率和胶稠度达标率较差,未达到优质稻米标准的品种,这2项指标是制约云南省杂交粳稻品质等级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差异较大的指标进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平均隶属函数位于前3的品种为滇禾优801、滇禾优811以及对照品种滇禾优34,平均隶属函数值分别为64.52%、61.47%、60.19%,最低的是滇禾优80,平均隶属函数值为27.14%。【结论】利用隶属函数法筛选出滇禾优811和滇禾优801这2个综合评分最高的优良品种,对进一步推广利用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萍  马勇光  李兴涛  吕文彦  吕香玲  于翠梅  
以超级稻沈农9741的成熟胚为外植体,通过筛选基本培养基、优化激素组合和调节培养基渗透压,构建了适合水稻特定品种的高效再生体系。试验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采用I3(NBB+2.0mg·L-1 2,4-D)培养基可获得95%的愈伤诱导率;愈伤组织继代培养采用S3(NBB+1.5 mg·L-12,4-D+0.2 mg·L-16-BA+500 mg·L-1脯氨酸)的培养基能使愈伤快速增殖,并且保持良好的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培养采用D2(NBB+3.0 mg·L-1 6-BA+0.5 mg·L-1NAA+500 mg·L-1脯氨酸)的培养基可获得85%的幼苗分化率。该体系可用于超级稻沈农9741的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仁才  熊兴耀  李顺望  王宇道  吕长平  肖建国  林太宏  牟敦荣  
为选育和发展综合性状优良的优质耐贮猕猴桃品种 ,历经 2 0余年的研究 ,从湖南省东山峰农场野生猕猴桃资源中选育出优质新品种沁香 .该品种属美味猕猴桃 ,植株生长势较强 ,叶片大 ,果形较大 ,果实肉质鲜嫩 ,风味浓郁 ,品质极佳 ;果实耐贮藏 ,10月上中旬成熟 ;早果、丰产 ,综合性状良好 ,遗传性状稳定 .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作为湖南猕猴桃换代推广良种 .沁香对肥水条件要求较高 ,以海拔 30 0~ 80 0 m的山区栽培最宜 ;采用“T”形小棚架或棚架栽培 ,每公顷 4 95~ 85 5株 .配置湘峰 83- 11授粉品种 ,雌雄配置比例为 (6~ 8)∶ 1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田宏   张鹤山   熊军波   陆姣云   刘洋  
针对长江中下游中低山及丘陵地区夏季优质豆科牧草新品种匮乏的现状,以草产量高、品质优良且对高温高湿条件适应性强为育种目标,利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开发神农架林区乡土资源,采用单株选择和混合收种系谱选择法,历经13年选育出饲用型灌木新品种‘鄂西北’美丽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 ‘Exibei’),通过2021年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为野生栽培品种。新品种在湖北、湖南、安徽等地生长状况良好,平均干草产量5.16 t·hm~(-2),较对照品种‘晋农1号’达乌里胡枝子(L. davurica ‘Jinnong No.1’)和‘延边’二色胡枝子(L. bicolor‘Yanbian’)增产比率分别为353.52%和538.55%,差异显著(P <0.05)。通过综合评价,新品种丰产性和稳定性最好;品质优良,分枝期的粗蛋白含量为13.1%,粗脂肪含量为2.19%,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50.9%,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36.9%;抗逆性强,无病虫害,是南方栽培草地建植、草山草坡改良和水土保持的适宜品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君  张常在  吕丽俊  张俊杰  张福成  
科河11号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科河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01年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在3年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增产显著。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及适应性广等特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凤珍  
京抗2号是在广泛搜集抗源材料及品质优良的种质材料的基础上,用具有目标性状的材料,通过杂交、复合杂交、回交等手段进行抗病基因转育,达到基因重组。从各杂交、回交后代分离群体中,通过多代抗病鉴定筛选及经济性状选择,选育出既抗病又优质的亲本材料。通过配合力选择,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鉴定,最终获得优质、抗病的西瓜一代杂种。该品种抗病性强,兼抗枯萎病及炭疽病,果实美观,品质优良,果皮坚韧,耐运输,且具丰产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阳  张曙光  曾贞  王旭  董丽娟  
为选育优质绿茶新品种,以薮北种(♀)×优混(♂)人工杂交后代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了早生优质高产绿茶新品种“玉绿”.经多年品比试验、省级区试和多点试种,结果表明,“玉绿”为早芽种,春季萌发期与福鼎大白茶(对照)相当;产量高,经方差分析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内含物丰富,水浸出物、茶多酚和氨基酸均高于对照;适制绿茶,成品茶、汤色和叶底具有明显的“三绿”特征;抗寒性、抗旱性较强,均超过对照,抗瘿螨与对照相当.“玉绿”新品种于2005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喜林  曹寿椿  张蜀宁  张增翠  王建军  孙红霞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获得矮脚黄自交不亲和系,以其为母本,苏州青自交系为父本,选育出优质、抗病的新品种暑绿。其特点为:(1)优质:叶片与叶柄质量比为0.67,高于对照品种;维生素C含量211.4~219.0mg·kg-1,干物质6.18~6.64g·100g-1(鲜重),可溶性蛋白质0.39~0.41g·100g-1(鲜重),可溶性糖19.95~21.41g·100g-1(干重),均优于对照;粗纤维7.52~8.04g·100g-1(干重),低于对照。(2)抗病:对炭疽病、TuMV、霜霉病和黑斑病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病情指数分别为5.98(HR)、17.20(R)、16.06(R)和13.9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