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14)
2023(3757)
2022(3152)
2021(3080)
2020(2621)
2019(5770)
2018(5771)
2017(11249)
2016(6383)
2015(6945)
2014(6915)
2013(7148)
2012(6815)
2011(6273)
2010(6278)
2009(5860)
2008(5717)
2007(5287)
2006(4842)
2005(4163)
作者
(19475)
(17299)
(16463)
(15575)
(10174)
(8354)
(7187)
(6710)
(6364)
(5947)
(5741)
(5499)
(5234)
(5229)
(5169)
(5148)
(4881)
(4796)
(4666)
(4492)
(4483)
(4219)
(4120)
(3996)
(3967)
(3857)
(3778)
(3623)
(3591)
(3510)
学科
(44314)
农业(29454)
(29355)
经济(29329)
(24392)
业经(11231)
农业经济(9918)
地方(9741)
(8943)
农村(8938)
管理(8046)
(7485)
土地(7430)
方法(7228)
数学(6939)
数学方法(6895)
中国(6713)
(6597)
劳动(6597)
发展(6405)
(6401)
(6354)
农业劳动(6285)
人口(6246)
收入(6159)
动力(5749)
分配(5734)
劳动力(5726)
农业人口(5678)
及其(5556)
机构
学院(90633)
大学(82760)
(47391)
(38850)
经济(38086)
农业(36290)
研究(33784)
管理(33606)
理学(29401)
理学院(29148)
管理学(28644)
管理学院(28517)
业大(26291)
中国(26227)
科学(22912)
农业大学(22093)
(18915)
(17846)
(17698)
研究所(17265)
中心(17205)
(16630)
(16130)
经济管理(13894)
科学院(13479)
(13416)
(12332)
(11959)
(11344)
师范(11241)
基金
项目(63368)
科学(48739)
研究(46753)
基金(43769)
(38948)
国家(38447)
科学基金(31755)
(31013)
社会(29212)
(27947)
社会科(27069)
社会科学(27059)
基金项目(24279)
(22032)
编号(20857)
自然(20076)
自然科(19567)
自然科学(19561)
自然科学基金(19176)
教育(18849)
资助(16434)
(16178)
(15368)
成果(15217)
重点(13877)
农业(13756)
(13599)
课题(13574)
(13227)
发展(13157)
期刊
(55323)
(52230)
经济(52230)
农业(37801)
中国(23202)
研究(21605)
学报(19852)
(17226)
业经(16815)
科学(16749)
大学(14888)
学学(14711)
农业经济(13361)
农村(12935)
(12935)
(11170)
金融(11170)
农村经济(8796)
问题(8448)
业大(8224)
(8107)
农业大学(7631)
(7431)
经济问题(7349)
世界(7278)
技术(6971)
资源(6757)
社会(6246)
管理(6161)
中国农业(6102)
共检索到140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伍小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志忠  王兆晓  崔瑞敏  
采用棉属种间杂交和染色体加倍技术,进行了(石短 5号×瑟伯氏棉)及(邢台 6871×武安中棉)的杂交,获得了“石瑟”和“中陆”两种类型的新种质,对杂种及其后代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规律和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选用多个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及优异特性互补的栽培品种作母本与其回交,然后,将回交后代复交,经连续定向选择,育成高产稳产、优质抗病的种间杂交新品种冀棉25号。1994~1995年通过河北省区试及生产试验,霜前皮棉分别比对照中12增产23.3%和19.5%,均居第1位。1995~1997年通过全国黄河流域区试及生产试验,霜前皮棉分别比对照中12增产7.9%和8.5%,分别居第3位和第2位。枯萎病指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丽芬  李增书  赵国忠  李爱国  
冀创棉一是利用双价转基因抗虫棉SGK321与抗病材料5013杂交育成,突出表现为抗棉铃虫、高产、抗病、优质。在河北省区域试验中2年皮棉总产分别比对照新棉33B和DP99B增产21.5%和19.2%,2006年通过河北省审定。该品种适宜冀中南棉区和同类生态区域种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惠吉  张蜀宁  王华  
采用秋水仙素诱变二倍体青梗白菜早油冬 ,获得四倍体白菜 (Brassicacampestrisssp .chinensisMakino) ;将其与另两个四倍体苏州青和热优 2号的亲本R1杂交 ,从后代中筛选出两个形态及生理特性差异明显的株系 ,分别育成自交不亲和系。用这两个自交不亲和系配制成F1代杂交种 ,即获得青梗、优质、抗热的同源四倍体白菜杂交新品种———暑优 1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魏忠芬  王军  李德文  张太平  
黔黄油21号是甘蓝型油菜黄籽不育系2225A与高含油量双低恢复系ZW3115杂交、鉴选出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双低黄籽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在贵州省油菜区试中的平均产量为175.27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7.00%,区试中最高产量达230.33kg/667m2。含油量为46.28%、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为22.27%、芥酸含量为0.20%、硫甙含量为22.48μmol/g·饼。于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显  王校栓  万艳霞  赵俊莉  史立强  
选用具有丰富遗传基础的海、陆、野姊妹系杂交后代 596为母本 ,早熟丰产品系 79- 366为父本 ,通过杂交输入远缘种质 ,改变遗传背景结合南繁加代 ,连年自交于 1990年选育出了具有早熟、高产、稳产、优质、多抗 (抗病、抗旱、抗棉铃虫、烂铃轻 )易管理诸优良性状在较高的水平上协调统一融为一体的优系 4 92 ,该系 1992~ 1993年参加了河北省区域试验和省区试生产试验。霜前皮棉每hm2 产量分别较对照中棉 12号增产 1 76%和 1 0 9%均居首位 ,为我国第一个通过海、陆、野种间杂交育成的新品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云  范妍芹  
冀椒 3号是以经多代选择、创新的NL、 811分别为母、父本培育成的适宜露地栽培的河北省第一个中晚熟杂交种 ,原名 88- 3 ,其具有高产、优质、抗病、商品性好的优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贺喜全  
在近日召开的湖南农作物品种审定会上,由中科院亚热带生态所选育的玉米新品种"科玉6号"通过审定。该品种是该所进入院知识创新工程序列以来选育的第6个通过审定的玉米新品种(其中鲜食玉米品种2个,普通玉米品种4个)。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贺喜全  
在近日召开的湖南农作物品种审定会上,由中科院亚热带生态所选育的玉米新品种"科玉6号"通过了审定。该品种是该所进入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序列以来选育的第6个通过审定的玉米新品种,其中鲜食玉米种2个,普通玉米种4个。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早熟高产抗病杂交辣椒新品种─—洛椒4号洛椒4号是洛阳市郊区辣椒研究所采用早熟甜椒自交系和早熟大果型羊角椒自交系配制的一代杂种,1992年参加河南省辣椒品种区试,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显著超过对照品种湘研1号。该品种现已推广到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平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包云秀  黄梅  杨兴荣  张俊  刘德和  唐一春  李友勇  张艳梅  
于1988年至2001年对茶树杂交新品种佛香1号、佛香2号和佛香3号在保山点、澜沧点开展区域适应性试验,以云抗10号和当地大叶种为对照,对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在定植成活率、生长势、产量、品质、抗逆性方面都优于2个对照,可在云南大叶茶种适宜地区推广种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国忠  眭书祥  冯恒文  李爱国  李增书  赵丽芬  朱青竹  
采用遗传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状上互为补充的多个亲本进行复合杂交,将杂种后代置于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交替选择,中选稳定株系再置于不同逆境条件下进行抗逆性鉴定,最后将优系混合繁殖。利用上述方法于1977年进行杂交组配,1986年选育棉花新品种石711。该品种于1992年被河北省审定,1993年被天津市审定,1994年被国家审定并被命名为GS冀棉17。GS冀棉17在1990~1994年累计种植面积35万hm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23品种来源:84WR(21)-4-2×洛8912产量表现:2004年度全国北部旱地冬麦预试,平均单产5323.5kg/hm2,2004—2006年度全国北部旱地冬麦区试,平均单产4539.75kg/hm2。1999—2004年度生产试验,平均单产3470.4kg/hm2。2003—2006年度示范种植,平均单产3618.9kg/hm2。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文静  张燕之  王昌华  赵家铭  李晶  
本文采用《农业科研成果及效益评价方法》,对辽宁省中熟水稻品种辽星1号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辽星1号因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自推广以来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3年内在辽宁及河北地区推广了838万亩,新增稻谷45335.8万公斤,新增纯收益98352.1万元,还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78785.95万元,年经济效益:29523.0万元;科研投资年均收益率:96.6元/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屈李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