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1)
2023(923)
2022(875)
2021(801)
2020(663)
2019(1400)
2018(1406)
2017(2313)
2016(1367)
2015(1474)
2014(1520)
2013(1522)
2012(1502)
2011(1331)
2010(1358)
2009(1198)
2008(1163)
2007(1023)
2006(872)
2005(852)
作者
(4446)
(3812)
(3718)
(3567)
(2557)
(1849)
(1728)
(1470)
(1438)
(1351)
(1346)
(1327)
(1319)
(1300)
(1197)
(1178)
(1168)
(1103)
(1085)
(1009)
(959)
(921)
(890)
(873)
(849)
(846)
(812)
(798)
(794)
(779)
学科
(5577)
经济(5568)
管理(2902)
地方(2816)
(2689)
(2042)
企业(2042)
方法(1696)
(1634)
中国(1604)
(1594)
地方经济(1592)
数学(1484)
数学方法(1442)
业经(1306)
农业(1109)
(1021)
(905)
(881)
(847)
贸易(845)
及其(821)
环境(815)
(791)
(708)
(695)
金融(695)
教育(690)
(683)
(678)
机构
大学(18734)
学院(18564)
研究(8376)
(6324)
经济(6166)
科学(5856)
管理(5777)
中国(5775)
理学(4785)
(4778)
理学院(4683)
(4665)
管理学(4564)
管理学院(4527)
(4420)
研究所(4331)
农业(3805)
(3621)
业大(3604)
中心(3526)
(3114)
(3061)
(2988)
师范(2938)
(2740)
(2639)
北京(2591)
技术(2587)
(2574)
科学院(2549)
基金
项目(13267)
科学(9967)
基金(9172)
研究(8666)
(8516)
国家(8451)
科学基金(6837)
(5411)
社会(5129)
社会科(4829)
社会科学(4828)
基金项目(4813)
自然(4797)
(4705)
自然科(4679)
自然科学(4677)
自然科学基金(4589)
教育(3993)
资助(3693)
编号(3314)
重点(3306)
(2976)
计划(2870)
课题(2770)
(2700)
成果(2682)
(2673)
科技(2672)
创新(2554)
科研(2514)
期刊
(8092)
经济(8092)
研究(5448)
中国(4999)
学报(4976)
(4289)
科学(3683)
大学(3534)
学学(3382)
农业(2834)
管理(2711)
教育(2568)
(2135)
(1823)
技术(1753)
业大(1751)
(1726)
金融(1726)
林业(1611)
资源(1439)
(1238)
业经(1235)
经济研究(1142)
问题(1077)
科技(1072)
农业大学(1048)
(997)
(975)
财经(939)
(871)
共检索到31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来法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秀庭  邱程明  王白坡  章新华  沈爱巧  
以杨梅Myricarubra为试材,研究了日光大棚温度和湿度变化,及其对丁岙梅开花、果实发育和促成果实提早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1~5月中午前后棚内平均气温可达20 8~33 3℃,比棚外高11 4℃。寒流期间棚内气温比棚外高4 8~7 0℃,当棚外气温下降到-3 0℃时,棚内仍可保持在1 0℃。棚内20cm深处地温稳定在12 0~14 0℃,比棚外高5 0~6 0℃。棚内空气湿度多在85%以上,比棚外高4%~5%。棚内适宜的温、湿度促成杨梅提早15d和19d萌芽和开花,果实生长发育期也相应提前,成熟期则提早14d。大棚覆膜时间以12月底为宜,提前覆膜对更早成熟无相应效应。棚内单产8 865t...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森苗  张淑文  任海英  郑锡良  戚行江  
【目的】研究蜡杨梅与杨梅的嫁接亲和性及亲缘关系,为杨梅扩展栽培提供参考。【方法】连续3年在浙江余姚滩涂上(土壤pH8. 01),以蜡杨梅和杨梅为砧木,以4种主栽品种‘荸荠种’‘东魁’‘夏至红’和‘水晶种’为接穗的种间嫁接,并基于SSR对蜡杨梅和杨梅进行亲缘关系鉴定和聚类分析。调查各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及相关指标。【结果】杨梅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为:70. 08%~83. 75%,其中‘夏至红’接穗的嫁接成活率最高(81. 98%),‘荸荠种’次之(80. 43%);蜡杨梅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为27. 51%~38. 29%,其中,‘东魁’接穗的嫁接成活率最高(34. 88%);杨梅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极显著高于蜡杨梅砧穗组合。不同组合间的T-test显示:蜡杨梅砧穗组合BQ4-6、DK4-6和SJ4-6分别在冠径、干周和植株高度等指标上显著性高于杨梅砧穗组合。6个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2个砧木群体在连续3年的试验中,嫁接成活率与植株高度和冠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砧木高度与植株高度均呈现显著性负相关。利用127对SSR标记对2个砧木及4个接穗材料进行了多态性检测,聚类分析后分为3个群体,蜡杨梅与杨梅的种间亲缘系数为0. 31,杨梅砧木与‘夏至红’亲缘关系最近,与‘荸荠种’次之;蜡杨梅与‘东魁’亲缘关系最近;与嫁接成活率的表现一致,亲缘关系越近成活率越高。【结论】蜡杨梅砧木与杨梅接穗间存在一定的亲和性,而且更适合生长在碱性土壤中。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苏芳芳  周林军  曾明  
以15年生"荸荠"种杨梅为材料,正交设计不同硼、锌配比研究对杨梅品质的影响,并通过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 Content,SSC)、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ity,TA)、可溶性糖(Soluble Saccharide,SS)、维生素C(Vitamin C,Vc)等生理指标,对处理后的杨梅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探讨硼锌元素的不同配比对杨梅果实发育及品质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单施Zn组合中,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等含量虽有一定的提高,但无显著差异,说明单施Zn对改善杨梅果实品质作用不明显;单施B组合中,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孟赐福  姜培坤  曹志洪  徐秋芳  周国模  
综述了硼在杨梅Myrica rubra营养中的地位,缺硼的营养诊断,施硼对杨梅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及杨梅最佳施硼技术。硼是对杨梅生长、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的营养元素。杨梅缺硼最典型的症状是叶小,新发枝条簇生,梢顶枯萎。缺硼会严重抑制其生长,甚至导致树体的死亡。杨梅施硼不但可以促进杨梅春夏梢的发生,显著提高杨梅果实产量,改善果实品质,而且还能减轻杨梅结果大小年的现象。杨梅土壤缺硼的临界值为0.3 mg.kg-1,叶片缺硼临界值为17.0 mg.kg-1。可以通过每隔3 a施硼砂50 g.株-1或每年在花芽萌动前叶面喷施2.0 g.L-1硼砂溶液来矫正杨梅缺硼。图1表1参29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任如红  胡毅敏  李红叶  曹若彬  
掌握杨梅根腐病早期症状是取得既经济又有效的防治效果的基础。在调查该病害发生情况的基础上 ,采用断根和接致病菌等方法模拟其早期症状。发现单株早期症状主要是 :盲芽增多 ,叶色变淡 ,非正常落叶增加 ,部分枯梢 ,老干上抽生细小新梢复又枯死。根系的早期症状表现为部分细根和根瘤先枯死 ;多数树体的坡下侧根系先发病枯死。在诊断中还要区分枝叶病虫害和生理病害引起的症状。在群体 (成片 )发病的早期诊断中 ,宜把成片的杨梅林看作是一棵“大杨梅树”。单株发病死亡 ,就是群体早期症状的开始。表 2参 1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梁森苗  王伟  戚行江  张玉  王君虹  郑锡良  胡桂仙  
为研究不同品种杨梅Myrica rubra果实在成熟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以‘早佳’‘Zaojia’和‘荸荠种’‘Biqizhong’2个杨梅品种为试材,比较研究了果实的单果质量、可食率以及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有机酸、维生素C质量分数和在成熟过程中糖和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早佳’杨梅单果质量高于‘荸荠种’杨梅,可食率及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总酸质量分数相近。随着果实成熟,2个品种杨梅的总糖质量分数在果实成熟中后期均快速上升,总酸质量分数在果实成熟期都呈现出先缓慢上升后快速下降的趋势,而2个品种维生素C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沈利芬  项伟波  范彩廷  金鹏  周明兵  徐川梅  
为了系统了解杨梅Myrica rubra开花生物学特性,以杨梅品种东魁Myrica rubra‘Dongkui’雌株和雄株为材料,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其雌雄花的外部形态,采用石蜡切片、荧光及曙红染色等技术,研究其花粉活力及内部发育结构。结果表明:杨梅为风媒花,柔荑花序。雄花中每朵小花具有8~20枚花药,每枚花药具有4个花粉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主要以四面体型为主,少量为连续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具3个萌发孔,刚散粉的花粉活力达到90%以上。杨梅雌花序中的小花主要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等3部分组成,单心皮,1室,子房上位,直生胚珠,单珠被,厚珠心。图4参3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晓丽  顾小平  
研究4种土壤盆栽杨梅生长及结瘤固氮特性表明:花坛土有利于杨梅的生长和结瘤固氮,其生长量、结瘤量及根瘤固氮活性分别为31.687g/株、1.789g/株和3.420μmolC2N4/(g鲜瘤·h);红壤十砂(2:1混合)次之,在这种土壤上栽植的杨梅,其生长量略低于花坛土,结瘤量及根瘤固氮活性接近于花坛土;砂十花坛土(10:1混合)居第三;红壤最差,仅为8。322g/株、0.333g/株和1.315μmolC2H4/(g鲜瘤·h)。红壤施用石灰(15g/盆)土壤pH为5.4~6.0时杨梅的生长量、结瘤量及根瘤固氮活性最高,分别为18.524g/株、1.182g/株和2.524μmolC2H4/(g...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开拓  郑永华  
研究了48℃、3 h的热空气处理对采后杨梅果实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及其与果实生理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可显著抑制杨梅果实贮藏期间细胞膜氧化相关酶磷脂酶C(PLC)和磷脂酶D(PLD)活性的上升,同时延缓果实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的下降以及饱和脂肪酸棕搁酸和硬脂酸含量的上升,从而维持了细胞膜不饱和度和流动性,抑制了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降低了腐烂率。结果表明,热处理可以通过调控杨梅果实细胞膜氧化酶活性以及维持果实细胞膜脂肪酸的不饱和度来延缓果实在贮藏期间的衰老进程,减少腐烂的发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玉琼  李安琪  孟燕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温度、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对藤茶黄酮、二氢杨梅素浸提率、粗黄酮纯度及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时间和料液比均能极显著影响藤茶黄酮提取率;建立的黄酮及二氢杨梅素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达极显著水平,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较好。结合粗黄酮的纯度和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活性分析,藤茶黄酮的最佳浸提条件:乙醇浓度67%~85%,浸提温度控制在52.5~77.5℃,浸提时间60~100 min,料液比1∶31;二氢杨梅素的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温度控制在65℃,浸提时间94 min,料液比1∶35,乙醇浓度74%。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纪予  叶兴乾  
该文首次以杨梅核为原料制备了木醋液,采用Folin-酚法、FRAP体系、DPPH法和ABTS法研究了杨梅核醋液(PA)及其二氯甲烷提取物(PAE)的总酚含量、总还原力、清除DPPH.和ABTS+能力。结果表明:杨梅核PA及其PAE的总酚含量分别为28.25和412.54 mg/g;PAE表现出较强的还原力,相同浓度下约是Trolox的1.3倍。PAE对DPPH.和ABTS+均具有较高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其半抑制率IC50高于抗坏血酸(VC)低于Trolox;PA和PAE的总还原力(FRAP法)、DPPH.和ABTS+清除能力与总酚含量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范建新  邓仁菊  刘涛  彭思维  朱英  刘永翔  
为了给贵州杨梅雄株资源的保护利用及其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利用扫描电镜对贵州12个杨梅雄株资源花序的形态特征和花粉活力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贵州12个杨梅雄株花序的平均长度为2.569~4.235 cm、粗度为0.582~0.698 cm,每个花序有小花81.2~123.9朵,花序有红黄色、玫瑰红、粉黄色、浅粉色、黄绿色、粉色和红色7种颜色,花药充实度和花粉量均以9号和10号样品最好。2电镜扫描观察12个杨梅雄株花粉粒的大小为(25.3×28.5)~(19.2×22.8)μm,萌发孔横径为3.29~4.35μm,生活力为68.64%~87.39%,花粉均有3个萌发孔,外壁纹饰清晰,并呈颗粒状突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冯健玲  何新华  李一伟  李峰  秦荣耀  
采用根瘤切片法从广西本地杨梅根瘤中分离获得3株内生菌,经镜检、革兰氏染色和BAP无氮培养基培养,证实这3株内生菌为Frankia sp.,分别命名为MF3、MF6和MF9。对这3株分离株在不同碳源、氮源和pH值的培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在分别以吐温-80、葡萄糖、丙酸钠为碳源的BAP培养基上生长良好,3株分离株对琥珀酸钠的利用较差;适宜的氮源为酵母膏、酪蛋白和氯化铵,尿素的利用率低。3株分离株均适合在pH 5.5~6.5范围内生长,pH 7.0以上生长受到抑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立中  邓先琼  
杨梅腐烂病是湖南省杨梅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危害杨梅主干分枝处,引起干腐和枝枯。经鉴定,杨梅腐烂病菌为核果壳囊孢菌(Cytospora leucostoma)。室内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抑制该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是扑菌特、甲基硫菌灵、多菌灵、退菌特、炭必灵和波尔多液;红杀和湘研植病灵抑制菌丝生长效果较好,但抑制孢子萌发的效果较差;石硫合剂、新万生、疫霜锰锌和敌克松抑制孢子萌发的效果较好,而抑菌丝生长效果较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