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17)
- 2023(15476)
- 2022(13378)
- 2021(13010)
- 2020(10817)
- 2019(25325)
- 2018(25716)
- 2017(47633)
- 2016(27048)
- 2015(30545)
- 2014(30876)
- 2013(29382)
- 2012(26565)
- 2011(24048)
- 2010(24762)
- 2009(22675)
- 2008(21893)
- 2007(19054)
- 2006(17046)
- 2005(15279)
- 学科
- 济(94545)
- 经济(94425)
- 管理(72312)
- 业(64410)
- 企(54884)
- 企业(54884)
- 方法(43771)
- 数学(37765)
- 数学方法(36972)
- 中国(30735)
- 农(26462)
- 教育(25627)
- 财(23675)
- 学(23237)
- 理论(22571)
- 业经(21987)
- 制(21615)
- 地方(19047)
- 农业(17094)
- 和(16743)
- 贸(15640)
- 贸易(15628)
- 技术(15579)
- 教学(15540)
- 银(15256)
- 银行(15210)
- 易(15150)
- 行(14496)
- 环境(14470)
- 体(14196)
- 机构
- 大学(365070)
- 学院(361660)
- 管理(138129)
- 济(130086)
- 经济(126540)
- 研究(122075)
- 理学(118581)
- 理学院(117165)
- 管理学(114604)
- 管理学院(113919)
- 中国(87393)
- 京(80322)
- 科学(76869)
- 财(62472)
- 所(61686)
- 范(58116)
- 师范(57693)
- 江(56584)
- 研究所(56022)
- 农(55391)
- 中心(55210)
- 业大(52190)
- 北京(51944)
- 财经(48754)
- 师范大学(46630)
- 州(45756)
- 教育(44885)
- 院(44221)
- 经(44078)
- 技术(43862)
- 基金
- 项目(241788)
- 科学(189433)
- 研究(183433)
- 基金(169557)
- 家(146635)
- 国家(145240)
- 科学基金(124080)
- 社会(110077)
- 社会科(103869)
- 社会科学(103840)
- 省(96810)
- 教育(91907)
- 基金项目(88690)
- 划(82730)
- 自然(80364)
- 编号(79189)
- 自然科(78387)
- 自然科学(78368)
- 自然科学基金(76896)
- 资助(71027)
- 成果(67055)
- 课题(57201)
- 重点(55168)
- 部(53706)
- 发(51585)
- 创(50036)
- 项目编号(48439)
- 年(47001)
- 教育部(46535)
- 创新(46315)
- 期刊
- 济(148111)
- 经济(148111)
- 研究(114911)
- 中国(83756)
- 教育(76480)
- 学报(55940)
- 管理(51219)
- 科学(50791)
- 农(50172)
- 财(47125)
- 大学(42842)
- 学学(38184)
- 技术(36965)
- 农业(34708)
- 融(29263)
- 金融(29263)
- 业经(25073)
- 图书(24162)
- 财经(22888)
- 经济研究(22677)
- 职业(20352)
- 经(19562)
- 业(18118)
- 问题(18105)
- 理论(17022)
- 坛(16775)
- 论坛(16775)
- 书馆(16772)
- 图书馆(16772)
- 科技(16612)
共检索到550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罗尧成
认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可以通过实现环境的范式性转换、学习的积极性投入以及知识的跨学科构建来促进研究生学术创新环境的形成。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理念的指导下,以开放思想重构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要求我们实现如下培养过程改革:课程模式从专有走向共享,指导制度从单一走向协作,人际网络从一维走向立体,以形成支撑研究生学术创新的开放式培养环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海港 于宝莹 杨迎春
4+2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各大师范院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从目前的情况看,多数院校毕业生以中学教师为最终就业目的,这个模式的理念是以职业为目标开展研究生教育。这种研究生4+2模式与职业教育的4+2模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关键词:
4+2研究生 职业教育 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叶志明
阐述了研究生教育与培养中的若干问题,包括:招生与选拔、分类培养与学制、课程教学与教材、社会资源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利用、研究生的学术活动与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学术论文、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姜楠 罗尧成
阐述了人际网络的内涵及其对于促进研究生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的意义和作用机制。指出应通过确立开放式的研究生培养观念,探索多样化的人际网络形式,建立全国性的优质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等举措,拓宽研究生的人际网络,实现研究生教育优质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有效共享。
关键词:
优质资源共享 人际网络 研究生培养质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田蔚风 冯晖 孙跃东 罗尧成
介绍了近年来上海高校探索研究生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的各种途径和形式,主要有"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模式、"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模式、"大学城"模式、"三区联动"模式、"学位点资源共享"模式以及"联合共建实验室"模式等模式类型。说明了通过探索与实践这些共享模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方面取得的成效。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玉凤 齐红岩 须晖 齐明芳 孙周平 李天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已经迈入历史新阶段。农业工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大背景,也给高等农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农科研究生提出新要求,在园艺专业研究生培养教育过程中,本专业生源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定位不清晰,从事农业的信念不坚定;科研创新能力不强,科学研究归纳水平不高;农业实践素养偏低,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不够。尤其跨专业硕士研究生迫于自身提高学历水平,工作和学习的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专业知识相对薄弱,专业学习面临困难多、需要学习的知识更多;专业技能操作较差,掌握科研技能难度大、需要锻炼的时间更长,因此,结合园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自身特点,加快本专业和跨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高等农业院校必须全面提高研究生自身的专业兴趣爱好,增强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单独开设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课程,充分发挥跨专业知识应用的优势,更加注重培养适应社会的新时代复合型专业人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柯勤飞 丁明利
介绍了东华大学提出的"122"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探索"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与国外联合培养单位的深层次合作与交流机制,促成青年教师赴企业挂职工作和海外交换等来保证"122"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推行,同时指出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观念转变的困境和执行不力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策略。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122”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肖国芳 吴松 彭术连
近年来,上海市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努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机制的改革,上海交大与宝钢在联合培养研究生方面也做了些有益的探索。笔者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分析“交大-宝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征与机制,得出了几点启示。
关键词:
产学研结合 研究生培养 新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程斯辉 王传毅
探讨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内涵,梳理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对为什么要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加以说明,同时综述了五个方面的观点,对如何进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加以阐述。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培养模式 会议综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小明
对“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张小明“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连读”作为一种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一经提出就引起了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广泛的兴趣与持久的讨论。目前,对此主要有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一种认为“硕博连读”有可能冲击现行研究生学位制度,硕士学位作为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操太圣 雷万鹏
当人们对我国现行研究生培养模式给予一定程度的关注时,往往会产生如下印象:即无论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设置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师资组成,还是大学与科研机构的关系,与社会的结合程度,乃至于与外国同行的交往方式,均呈现出相当严重的封闭性。一定意义上“,封闭性”正暴露出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症结所在。本文希望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现象进行剖析,将各种习以为常的现象“问题化”,进而讨论可能的思考方向和可行的改革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玉华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初显端倪,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愈加备受重视,而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愈加依赖于研究生教育。外语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与其他专业相比虽然有许多共性,但也有鲜明的个性。外语专业研究生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了大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甄良 康君 英爽
针对目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紧密结合研究生培养目标及类型、培养过程及方式、质量评价及保障等方面,尝试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以形成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提高各类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模式 主要问题 改革思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颖伟 鹿雪文
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课程内容随着科学发展而不断变化,有利于研究生掌握学科前沿动态。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进一步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研究生教育是继本科教育之后的高一级教育,处于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当前,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己任的研究生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数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高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于福莹 肖宏 王加春 漆汉宏
简要介绍国内外工程硕士教育现状及CDIO工程教育模式,解析CDIO理念与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设想。
关键词:
全日制工程硕士 CDIO 研究生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