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73)
2023(10318)
2022(9138)
2021(8610)
2020(7198)
2019(16511)
2018(16700)
2017(31474)
2016(17275)
2015(19439)
2014(19531)
2013(19356)
2012(17641)
2011(15658)
2010(15545)
2009(13956)
2008(13349)
2007(11640)
2006(9974)
2005(8580)
作者
(51310)
(42565)
(42339)
(40094)
(26848)
(20335)
(19107)
(16945)
(16033)
(15145)
(14464)
(14131)
(13382)
(13315)
(13067)
(12963)
(12900)
(12820)
(12041)
(12026)
(10684)
(10291)
(10252)
(9609)
(9558)
(9449)
(9366)
(9318)
(8610)
(8468)
学科
(66366)
经济(66296)
管理(52175)
(50389)
(42685)
企业(42685)
方法(32812)
数学(28339)
数学方法(28013)
(17666)
技术(16659)
中国(16290)
(15746)
(15158)
业经(15077)
地方(13371)
农业(12133)
理论(11930)
(11735)
贸易(11731)
(11393)
(11172)
环境(10856)
(10462)
财务(10398)
财务管理(10383)
(10360)
企业财务(9838)
(9724)
教育(9592)
机构
大学(244543)
学院(243297)
管理(100479)
(91532)
经济(89364)
理学(87736)
理学院(86786)
管理学(85310)
管理学院(84888)
研究(79945)
中国(56366)
科学(52484)
(52405)
(42317)
(40460)
业大(40305)
(39267)
研究所(37307)
中心(35916)
(34118)
农业(33510)
北京(33019)
财经(32247)
(31854)
师范(31552)
(29421)
(28861)
技术(28328)
(28320)
经济学(25903)
基金
项目(174583)
科学(136450)
研究(126331)
基金(125603)
(110728)
国家(109851)
科学基金(93676)
社会(76916)
社会科(72889)
社会科学(72866)
(69133)
基金项目(67681)
自然(62864)
自然科(61372)
自然科学(61356)
自然科学基金(60234)
(58646)
教育(57652)
编号(51867)
资助(51249)
成果(40965)
重点(39058)
(37828)
(37196)
(36995)
课题(35459)
创新(34680)
科研(33463)
计划(32721)
项目编号(32140)
期刊
(96748)
经济(96748)
研究(68125)
中国(44804)
学报(41648)
(38182)
科学(37777)
管理(36154)
大学(30237)
教育(28649)
学学(28485)
(28319)
农业(27222)
技术(24157)
(15922)
金融(15922)
业经(15742)
财经(14682)
经济研究(14638)
(14584)
科技(14384)
图书(14305)
技术经济(13558)
理论(12596)
(12375)
问题(12360)
实践(11855)
(11855)
现代(11149)
(11114)
共检索到342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盛莲  雷振生  吴政卿  赵献林  杨会民  杨攀  何宁  王美芳  晁岳恩  李巍  
郑麦366是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审定的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为建立郑麦366相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郑麦366的精确施氮量。结果表明:在240 kg.hm-2范围内,适当增加施氮量能改善后期旗叶光合性能、提高产量和品质,过量施氮肥效果降低。经模拟分析,施氮量为235.8和279 kg.hm-2时、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综合产量、品质和效益,每公顷施氮量应控制在230~280 kg之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凌启鸿  张洪程  戴其根  丁艳锋  凌励  苏祖芳  徐茂  阙金华  王绍华  
以水稻高产优质为目标,以斯坦福方程为理论基础,配合现有阶段性的、单项的定量测试方法,对水稻精确定量施氮技术理论的3个参数进行测定及验证,初步找到了一些研究思路和方法。提出了按产量等级测定需氮量的新方法,形成把秸秆还田归为土壤氮素供应量的研究新思路,并发现氮素化肥前后分配比例对氮肥的当季利用率有巨大影响。研究解决了施氮总量及施氮量分配两个方面的精确定量技术问题,使精确定量施氮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同时为“3S”技术的应用提供知识支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振生  吴政卿  田云峰  罗鹏  杨会民  刘媛媛  白由路  孙克刚  
研究了同一优质小麦品种在河南省不同地点和土壤条件下种植所产生的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由北向南种植和从西向东种植,主要加工品质指标湿面筋含量和粉质仪稳定时间均有降低的趋势。其中,尤其以湿面筋含量的降低最为规律,分析认为这种规律性的变化主要与年降雨量的梯度变化有关,因而年降雨量是影响小麦品质的主要自然生态因子;测定了不同土壤养分含量状态下所生产商品麦的主要品质指标,表明湿面筋含量及稳定时间与土壤中的速效氮(NH4+-N)含量均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因而增加氮肥用量可以改善品质。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提高湿面筋含量并无多大作用,但与面团稳定时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河南省各地土壤的类型,土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爱大  蔡金华  温明星  李东升  曲朝喜  
为了给江苏淮南地区的优质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强筋小麦品种‘镇麦168'为试验材料,设置75、112.5、187.5 kg/hm23个追氮水平和苗期、拔节期、孕穗期3个追氮时期,于2010-2012年研究了追氮量和追氮时期对‘镇麦168'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年试验结果表明,‘镇麦168'的籽粒产量随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以追氮187.5 kg/hm2时,籽粒产量最高;从苗期到孕穗期,随追氮时期的后移,籽粒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以拔节期追氮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镇麦168'的公顷穗数和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千粒重随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公顷穗数随追氮时期的后移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年四季  袁青  殷幼平  蔡俊  王中康  
【目的】建立荧光定量PCR体系以准确灵敏的鉴定小麦黑穗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TCK)【方法】根据筛选的TCK独有差异基因片段(1322bp)设计特异性引物对CQUTCK4/CQUTCK5和TaqMan探针CQUP1,建立SYBRGreenⅠ荧光染料法和TaqMan水解探针法定量PCR检测体系,并对体系进行优化。【结果】建立的两套定量PCR检测体系的检测下限相当,可达到0.1fg,对应的拷贝数为2.31×104个,检测灵敏度比常规PCR高2~3个数量级,均可成功鉴别出TCK与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illetiacaries(DC)Tul,TCT),并可快速准确检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艳琦  刘琼  边巴拉姆  陈松鹤  张恒  李朝苏  杨洪坤  郑亭  黄秀兰  樊高琼  
为明确施氮量对四川稻茬弱筋小麦原粮品质及大曲品质的影响,于2019-2020年在四川省大邑县进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弱筋小麦品种绵麦367和蜀麦1671,副区为5个氮水平,分别为0(N_0),90(N_(90)),135(N_(135)),180 (N_(180))和225 kg/hm~2(N_(225)),除N_0外,其他处理底肥氮水平为45 kg/hm~2,剩余氮肥于四叶一心期追施。结果表明,两品种籽粒容重均高于750 g/L,粉质率均大于70%,N_(225)处理显著增加了籽粒的硬度指数、降低了粉质率;N_(90)处理下千粒质量最高;随施氮量增加,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蜀麦1671)或先升后降(绵麦367),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在225 kg/hm~2处理下最大;N_(135)水平下淀粉含量达到最大值;降落值和RVA特征值随施氮量增加逐渐增加或趋于平稳;脂肪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大曲的感官评价总分、糖化力、酸度分别在N_(180)、N_(135)、N_(135)水平下达到最高值;感官评价主要受淀粉、脂肪含量的影响,其次是蛋白质;糖化力和酸度均在淀粉含量较高时达到最大值。研究认为,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对大曲品质形成尤其重要,合理增施氮肥可以优化弱筋小麦原粮特性,进而促进大曲制作适宜性,建议西南地区用于制作大曲的稻茬小麦的适宜施氮范围为135~180 kg/hm~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慎举  侯乐新  王绍中  
采用5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强筋小麦的播期、基本苗、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等5项农艺措施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及其交互作用;建立了产量、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和弱化度等7个目标性状的数学模型;实现7 500 kg/hm2以上产量水平、品质指标达国家强筋小麦二级以上标准的最佳农艺措施方案为:播期10月6~7日,基本苗104.8~106.8万/hm2,施氮(N)量294.9~308.0 kg/hm2,施磷(P2O5)量139.2~152.2 kg/hm2,施钾(K2O)量180.1~200.3 kg/hm2;经在同样生态类型区45.9 hm2麦田示范应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季书勤  郭瑞  赵淑章  王汉芳  张德奇  
2001~2004年连续4年在大田和池栽2种条件下研究主要栽培措施(氮磷钾、灌水和喷洒杀菌剂)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氮肥运筹以“前轻中重后补充”模式的产量品质俱佳;施用氮肥对强筋小麦的面团稳定时间有明显的正效应,对蛋白质、湿面筋有一定的正效应,尤其在肥力偏低的地块,施氮效果十分明显,而磷、钾肥对几项指标都有一定负效应;强筋小麦的品质指标有随灌水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产量和品质俱佳又节水的处理为小麦生育中期供水即浇拔节期水;喷洒杀菌剂可以显著提高子粒千粒重,喷洒1次杀菌剂对子粒品质无明显影响,喷洒3次子粒的品质有下降的趋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贵勇  宁波  刘玉文  胡慧  王安东  李加华  夏琼梅  邓安凤  杨从党  
2010~2011年,在临沧市以再生力强的高产组合宜优673为材料,在头季稻种植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创造高产的基础上,设置播期、促芽肥用量及施用时期、留桩高度、不同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探索再生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种植的头季稻和再生稻均比当地高产栽培技术增产,两季增产3.21 t/hm2,增22.22%,其中再生稻增产2.16 t/hm2,增132.90%。在云南再生稻头季应在2月20日以前育秧,4月中旬前移栽,8月中旬前收获,再生季于10月中旬收获;再生稻的产量与头季稻的产量相关性达到极显著,要提高再生稻的产量,必须确保头季稻的高产。在云南省再生季的精确定量栽培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旭辉  李瑛  李立科  
在陕西省东部灌区土娄土上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陕 35 4冬小麦高产的氮、磷、钾肥合理施用量、氮肥适宜施用时期及有机无机氮肥配合比例。结果表明 ,在该试验条件下 ,氮、磷、钾肥对陕 35 4冬小麦均有不同的增产作用 ,其增产效果为氮 >磷 >钾 ;最佳施肥量为 N 2 6 0~ 2 80 kg/hm2 ,P2 O52 4 1~ 32 6 kg/hm2 ,K2 O 186~2 2 4 kg/hm2 ;氮肥基追比例 1∶ 1,较全施基肥增产约 7% ,较全施追肥增产约 14 % ;有机无机氮配合比例 1∶ 1~1∶ 3,比单施无机氮增产约 6 % ,比单施有机氮增产约 17%。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鄂麦22(原代号为40019)是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用鄂恩1号变异株与荆州323杂交,经系谱法选择培育的优质中筋小麦品种。该品种于2004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丰产、较稳产,农艺性状和籽粒商品性均好,适用于当前粮食优质品种推广的需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喻修道  徐兆师  陈明  李连城  马有志  
近年来植物转基因技术研究迅速发展,大豆、玉米、油菜和棉花等转基因品种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自1992年第一株转基因小麦诞生以来,小麦转基因技术发展较快,为开展小麦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目前,小麦遗传转化主要采用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分别占68.8%和15.9%。研究涉及抗病、抗虫、抗逆、品质改良、提高产量等方面,其中研究较多的为抗病(39.7%)和品质改良(25.6%),部分转基因小麦品系已进行环境释放及生产性试验。本文综述了小麦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讨论了小麦转基因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金保  马鸿翔  张平平  张鹏  杨学明  周淼平  
【目的】明确最佳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以提高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方法】以优质高产弱筋小麦宁麦18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施氮水平(120、180、240、300 kg/hm2)和4个种植密度(120、180、240、300万株/hm2),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宁麦18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均显著影响宁麦18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宁麦18的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量和种植密度超过适宜值(即施氮量N 180 kg/hm2、种植密度240万株/hm2)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学林  郭天财  朱云集  王晨阳  马冬云  王永华  
大田条件下,选用2个有代表性的强、弱筋型冬小麦品种,研究追肥时期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糊化时间外,其他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10%,而且两种筋型品种之间淀粉糊化特性的变异幅度有较大差异。强筋型品种豫麦34号的淀粉糊化特性值均高于弱筋型品种豫麦50号。随追肥时期变化,两种筋型品种的变化规律不同,且均以拔节期追肥表现较优,因此,拔节期是淀粉糊化特性的较佳施肥时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萍  马占鸿  
为构建不同施氮条件下,小麦条锈病病情光谱反演模型,设置了在不同氮素水平条件下接种小麦条锈病,将菌情指数与植被指数、一阶微分参数进行回归分析,构建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共5个模型。为了评估施氮量对病情反演模型的影响,在模型中加入氮素因子,模型病情反演预测效果表明,抽穗期模型加入氮素因子后预测效果有所提高,抽穗期的模型1-1(R2=0.392 8,P=0.005 4)、1-2(R2=0.449 8,P=0.011 3)、2-2(R2=0.573 3,P=0.001 7)预测效果较好且较稳定,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模型预测效果不理想。本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利用植被指数、一阶微分参数较好反演抽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