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99)
2023(9826)
2022(8903)
2021(8458)
2020(7149)
2019(16514)
2018(16512)
2017(32099)
2016(17628)
2015(19827)
2014(19824)
2013(19617)
2012(17938)
2011(16184)
2010(15959)
2009(14437)
2008(13951)
2007(11912)
2006(10367)
2005(8884)
作者
(52333)
(43062)
(42869)
(40641)
(27497)
(20918)
(19391)
(17157)
(16426)
(15391)
(14848)
(14391)
(13695)
(13586)
(13278)
(13192)
(13036)
(12739)
(12251)
(12195)
(10838)
(10444)
(10368)
(9693)
(9650)
(9601)
(9503)
(9397)
(8723)
(8541)
学科
(66564)
经济(66495)
管理(48439)
(45594)
(38573)
企业(38573)
方法(32390)
数学(27755)
数学方法(27355)
(17039)
(16566)
中国(16533)
(15626)
业经(14545)
地方(14327)
理论(12027)
(11901)
贸易(11895)
(11629)
(11519)
农业(11344)
(10880)
技术(10594)
环境(10539)
(10278)
财务(10216)
财务管理(10199)
(9779)
企业财务(9658)
教育(9467)
机构
大学(246065)
学院(244003)
管理(98713)
(90901)
经济(88689)
理学(86148)
理学院(85117)
研究(84451)
管理学(83431)
管理学院(83007)
中国(60023)
科学(55700)
(53595)
(43522)
(43166)
业大(40573)
研究所(40067)
(39454)
中心(37363)
(34474)
农业(34233)
北京(34115)
(32631)
财经(32332)
师范(32308)
(31405)
(29381)
(28516)
技术(27001)
师范大学(26302)
基金
项目(174478)
科学(135507)
基金(125279)
研究(124434)
(110804)
国家(109920)
科学基金(93398)
社会(75069)
社会科(71017)
社会科学(70996)
(68641)
基金项目(67554)
自然(63566)
自然科(62068)
自然科学(62053)
自然科学基金(60908)
(58466)
教育(56571)
资助(52176)
编号(50821)
成果(40950)
重点(38974)
(37509)
(36617)
(35988)
课题(34996)
科研(33777)
创新(33532)
计划(32977)
大学(32034)
期刊
(96608)
经济(96608)
研究(70248)
中国(43945)
学报(43417)
科学(38935)
(38607)
管理(35998)
大学(31656)
学学(29757)
(27979)
教育(27573)
农业(27536)
技术(20905)
(17274)
金融(17274)
业经(15609)
经济研究(14900)
图书(14868)
财经(14459)
(14420)
科技(13114)
理论(12831)
问题(12546)
(12143)
实践(12075)
(12075)
业大(11753)
(11588)
技术经济(11570)
共检索到347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宗华  王庆东  赵武英  汤继华  胡彦民  陈伟程  杨鹏鸣  
以代表不同种质类群的国内16个常用优良玉米自交系为材料,从140多对SSR引物中筛选出91对能够较清晰反映其多态性的引物,依SSR多态性,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同时按GriffingⅣ交配设计,对所组配的120个杂交组合进行产量、穗长、穗粗等性状调查,并依各组合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对16个自交系进行种质类群划分。结果表明:分子标记分析结果将供试自交系分为6个优势类群,与配合力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其中自选系87-1、87-3与带有明显热带血缘的自交系P138、许178聚为一类,证明87-1、87-3含有部分热带种质成份;群间杂种优势明显,分属Ⅱ、Ⅲ类群的自交系87-1与综3间的遗传距离较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新海  袁力行  李晓辉  张世煌  李明顺  李文华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 70份我国主要玉米 (ZeamaysL .)自交系的遗传变异。用 6 4对扩增带型稳定的引物 ,从供试材料中检测出 2 4 8个等位基因变异 ,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 2~ 9个 ,平均 3.88个 ,平均多态性信息量0 .5 2 3。用UPGMA方法将 70份自交系划分为四平头、旅大红骨、PA、PB、BSSS、Lancaster等 6个类群 ,划群结果与其系谱分析和育种家经验基本相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雪飞  李婷婷  郑云霄  李召辉  贾晓艳  赵永锋  祝丽英  宋伟彬  郭晋杰  
为筛选爆裂玉米不同类群的优异种质资源,采用40对玉米核心SSR分子标记对来源广泛、遗传多样性丰富的132份爆裂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类群划分,并测定爆裂相关性状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爆裂玉米自交系间的籽粒膨爆特性和穗部性状遗传变异系数为3.34%~42.26%,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膨爆特性、果穗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爆花率与膨爆倍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行数、行粒数均呈显著负相关;膨爆倍数与穗行数、行粒数均呈显著负相关;穗长与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粗与穗行数和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穗行数与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利用核心标记将爆裂玉米自交系分为5个杂种优势类群,结合表型性状鉴定,各类群共筛选出21个优良自交系,其中Ⅱ类群的‘XF 133’在所有优良自交系中膨爆倍数最高,是最优异的种质资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懿波  王振华  王永普  张新  陆利行  
根据配合力、杂种优势、系谱关系、生理和遗传特点及形态特征等,结合育种实践,将我国玉米种质分为改良Reid、Lancaster(Mo17和自330两个亚群)、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其它(外杂选、综合品种选、Suwan和低纬度种质4个亚群)5个杂种优势群9个亚群,提出了若干改良利用意见。并对种质基础狭窄、杂优群划分与利用、种质改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敏生  戴景瑞  王守才  
利用17个玉米优良自交系,配成完全双列杂交。以杂种优势距离为指标,对17个亲本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个自交系可分成六类优势群,群间具有较大优势,聚类结果与自交系的亲缘关系一致。另外,本文初步研究了玉米的杂种优势模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玉玲  王延召  陈绍江  汤继华  
利用113对SSR多态性引物研究了来源比较广泛的56个爆裂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并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间存在较丰富的SSR多态性;56个爆裂玉米自交系可划分为6个杂种优势群,其中Ⅰ,Ⅴ,Ⅵ类群以国内种质选系为主,Ⅱ,Ⅲ,Ⅳ类群主要为外引杂交种选系,第Ⅰ类群又可分为3个亚群。该分群结果与杂交组合的组配效果相吻合,高优势组合的亲本均属于不同的优势类群(亚群),而在类群(亚群)内未组配出优良组合。SSR标记可以用于研究爆裂玉米自交系的种质基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敏  刘欣芳  王贺  李倩  王延波  张立军  
用SSR标记对辽宁省的54个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区试玉米品种一致性及真实性DNA指纹检测技术》所用的20对SSR核心引物在所有的供试材料中都有多态性,共扩增出85个等位基因,每一个位点上检测到2~7条,平均为4.25条,其PIC值在0.1045~0.8820之间,平均为0.7099。54份自交系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11~1.42,采用UPGMA(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arithmetic average)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分为5个类群,基本与系谱一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新芝  彭泽斌  傅骏骅  黄长玲  李连城  
以15个我国生产上常用的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表型性状、杂种优势和RAPD分子标记三种聚类分析方法对玉米自交系的组群划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表型聚类因以表型性状为依据,受环境影响较大,其聚类结果与实际系谱来源出入较大。与表型性状聚类相比,杂种优势聚类与已知系谱来源更接近。RAPD分子标记,具有标记性状数量较多,不受生长发育时期限制和环境影响,无功能性表型效应,无上位及多效作用等诸多优点,其聚类结果与已知系谱符合率较高,反映出的类群关系比较可靠和真实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鹏文  杨勇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30份糯玉米(Zea mays ceratinaKulesh)自交系的遗传变异。用21对扩增带型稳定的引物,从供试材料中检测出101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10个,平均4.81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0.60。经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把供试糯玉米自交系划分为6个类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文华  黄云霄  蒋辅燕  陈秀华  汪燕芬  罗黎明  张培高  尹兴福  何羊涛  
【目的】研究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系杂种优势关系并划分杂种优势群。【方法】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23个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系和3个测验种配制69杂交组合,在云南省3种不同生态环境下对这些杂交组合进行农艺性状和产量配合力分析,评价群体的应用价值和利用潜力,再根据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自交系L1、L5、L6、L7、L8、L11、L16、L20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10个强优势杂交组合T3×L20、T1×L8、T3×L21、T2×L20、T3×L1、T3×L11、T3×L5、T2×L6、T3×L12、T1×L4的SCA分别是13.69、28.14、24.08、9.02、9.97、6.09、9.02、17.75、14.40、16.94,除了T3×L11(6.09)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结论】温热玉米种质改良系L8、L11、L16、L20在育种中利用潜力较大,尤其是L11和L20是不可多得的温热玉米改良系。本研究将供试改良系划分为3大类群:L3、L5、L6、L11、L17、L19、L20、L21、L23与掖107划分为Reid群;L1、L2、L12、L13、L16、L18、L22和YML1671划分为非Reid群;L4、L7、L8、L9、L10、L14、L15和YML146划分为Suwan1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祁志云  杨华  李淑君  邱正高  张亚勤  袁亮  金川  
以不同类群测验种、自育自交系及美国种质共24份,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供试材料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并对主要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用UPGMA方法,以产量特殊配合力为距离,把17个自交系分为6类,分类结果与自交系的亲缘关系基本一致,群间特殊配合力大于群内特殊配合力。通过相关分析可以看出:穗长、穗粗、结实长、结实性、行粒数、粒深、单穗轴重、单穗重、千粒重和出籽率共10个性状与小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位高和单穗轴粗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产量单穗粒重的直接贡献大小依次为单穗重>结实性>出籽率>穗长>粒深>千粒重>行粒数>穗粗>单穗轴重。其中,单穗重、结实性、出籽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洪  李爱军  董红芬  王守才  
【目的】GT-MAS:gk为抗黄曲霉菌的玉米群体,在美国作为抗源种质被释放利用,对该群体进行配合力测定与杂种优势群划分的研究,有利于外引群体在国内的有效利用和推动抗黄曲霉玉米育种工作在国内的开展。【方法】试验于2003~2005年在山西农科院谷子研究所(长治)进行;试验采用6×6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遗传设计,以6个骨干自交系为测验种对抗黄曲霉玉米群体GT-MAS:gk等6个外引群体进行配合力测定。【结果】GT-MAS:gk群体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GCA为-9.9,在被测的6个群体中居中等水平,与掖478、齐319和Mo17有相对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与黄早四、丹340和B73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为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健聪  徐春霞  陈洪梅  谭静  韩学瑞  黄必华  番兴明  
【目的】研究QPM种质与中国温带种质之间的杂种优势关系并划分杂种优势群。【方法】采用NCⅡ设计对24个热带、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QPM)自交系和4个温带普通玉米优良自交系配制96个杂交组合,在云南省3种不同生态环境下对这些杂交组合进行农艺性状和产量配合力分析,评价群体的应用价值和利用潜力,再根据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和系谱追踪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自交系YML761、CML171、CML172、中系096/o2、YML411、YML024和YML042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产量SCA效应较高的组合有YML401×黄早四、CML172×Mo17、YML761×掖478、长709/o2×Mo17、H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丹  
以5个来源不同的玉米自交系组成的杂交组合为材料,对旅大红骨群自交系为父本的F1产量等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旅大红骨群与Reid,PA,PB群组合的F1的杂种优势均随性状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种质改良过程中PA×旅组合后代的杂种优势较强,从抗旱性角度来看Reid×旅组合具有显著优势;旅大红骨群自交系作为父本对后代在多个性状上的影响大于母本自交系,在利用不同性状对后代进行改良时应注重旅群与其他群不同组合模式的应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天渊  吴永升  马琳  莫芳华  
以4份广西白粒骨干玉米自交系(南60-1、改良南60-1、大013和花83-2)与引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6份白粒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B.Griffing 4模式设计进行配合力分析,研究来自CIMMYT的白粒玉米自交系与广西骨干系的杂种优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自交系改良南60-1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最高,达到0.58;来自CIMMYT的CML268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次之,其值为0.42。改良南60-1与CML98的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最高,达到1.26。组配的优势杂交组合大部分符合温带系×热带系的杂种优势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