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35)
2023(9769)
2022(8763)
2021(8372)
2020(6993)
2019(16349)
2018(16394)
2017(30915)
2016(17395)
2015(19688)
2014(19716)
2013(19376)
2012(17592)
2011(15805)
2010(15717)
2009(13974)
2008(13263)
2007(11335)
2006(9699)
2005(8272)
作者
(50396)
(41672)
(41452)
(39483)
(26616)
(20005)
(18791)
(16543)
(15940)
(15008)
(14397)
(13972)
(13187)
(13084)
(12846)
(12804)
(12781)
(12577)
(11881)
(11782)
(10593)
(10240)
(10068)
(9432)
(9355)
(9352)
(9350)
(9099)
(8467)
(8343)
学科
(61800)
经济(61729)
管理(46262)
(43825)
(36731)
企业(36731)
方法(30617)
数学(26434)
数学方法(26101)
(16485)
中国(16266)
(15546)
(15106)
业经(13679)
地方(13272)
理论(13075)
教育(11248)
农业(10992)
(10798)
(10632)
贸易(10625)
技术(10592)
(10296)
(10261)
环境(9930)
(9753)
财务(9696)
财务管理(9682)
企业财务(9183)
(9015)
机构
大学(237620)
学院(236447)
管理(94654)
(85048)
经济(82925)
理学(82649)
理学院(81648)
管理学(80059)
管理学院(79658)
研究(78901)
中国(55482)
科学(52980)
(51606)
(40800)
(40198)
业大(39656)
(37576)
研究所(37177)
中心(35049)
(33793)
北京(32794)
(32450)
师范(32139)
农业(32047)
财经(30775)
(29471)
技术(28149)
(28062)
(27918)
师范大学(25789)
基金
项目(170585)
科学(131875)
研究(123474)
基金(120687)
(106307)
国家(105411)
科学基金(89506)
社会(73176)
社会科(69137)
社会科学(69117)
(68541)
基金项目(65280)
自然(60684)
自然科(59230)
自然科学(59213)
自然科学基金(58112)
教育(57853)
(57636)
编号(51403)
资助(50033)
成果(41436)
重点(38309)
(36550)
课题(36038)
(35652)
(35510)
创新(32998)
科研(32938)
大学(31735)
计划(31721)
期刊
(90086)
经济(90086)
研究(67174)
中国(45196)
学报(42606)
科学(37796)
(36688)
管理(33774)
教育(33728)
大学(31583)
学学(29606)
(26732)
农业(26002)
技术(21465)
(16224)
金融(16224)
业经(15003)
图书(14093)
财经(13919)
经济研究(13695)
(13619)
科技(13052)
林业(12668)
理论(12199)
(11661)
实践(11512)
(11512)
问题(11507)
业大(11461)
(11291)
共检索到334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根林  李晓储  梁珍海  倪竞德  李玉巧  黄利斌  
以大叶冬青具节茎段芽体增殖产生试管苗,适宜培养基为MS+1.0μmolNAA+8.8μmolBA或MS+1.0μmolNAA+9.1μmolZT;幼叶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块转培于WPM+5.0μmolTDZ+3.0μmolIAA培养基上,能产生较多不定芽苗(每一愈伤组织块平均产生11.2株);BA对大叶冬青外植体不定芽的处理能产生较好的增殖系数与高生长;试管苗适宜生根处理为1/4MS+1.0μmolNAA(或+1.0μmolIBA);室外移栽成活率达9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永川  王良衍  宋坤  陈波  
“近自然”林业的发展和城市“近自然森林”建设对乡土树种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以具有优良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乡土树种小果冬青Ilex micrococca和毛枝冬青I.buergeri为例,在对其分布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育苗及栽培试验,并提出了2种冬青的生物生态学特征、观赏价值以及采种、育苗和造林等技术措施。2种冬青当年采集的果实贮藏至翌年3月,经处理后,小果冬青可直接播种,发芽率为12.0%。而毛枝冬青种子具有较长休眠期,处理后贮藏至10月播种,发芽率为9.8%。基于2种冬青在自然分布群落中的地位,造林以混交林为宜,采用1年生小果冬青幼苗造林后第3年,平均树高2.5 m,胸径1.2 cm,而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芳  马显达  陈娟  左显东  
In order to propagate and cultivate Sequioa sempervirena,taking 63 clones introduced from France as samples,the study on techniques and measures of tissue culture of Sequioa sempervirens was carried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sample preparing,explant differentiation inducting,bud propagating,and root g...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晨  张俊红  张苗  许雯婷  楼雄珍  童再康  
【目的】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外植体丛芽分化能力强而芽伸长不足。为探索分段培养过程中的柳杉不定芽诱导与增殖、伸长培养及生根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建立柳杉分段培养的高效组培快繁体系。【方法】以20年生柳杉优良无性系的当年生带芽茎段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段培养的组培体系。柳杉外植体分段培养再生体系主要包括丛生芽诱导、伸长、生根及移栽等步骤。【结果】(1)在3种基本培养基(MS、DCR和WPM)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6-苄氨基腺嘌呤(6-BA)、吲哚丁酸(IBA)及水解酪蛋白(CH),3个柳杉无性系均能诱导出不定芽,但诱导率存在显著差异,以WPM+1.00 mg·L-16-BA+0.10 mg·L-1IBA中不定芽诱导率(100%)和增殖系数(9.13)最高。(2)高质量浓度激素培养基与低质量浓度激素培养基交替分段培养方式对柳杉无性系进行继代增殖培养,效果良好,有效枝条增长率可达到456.87%。(3)柳杉无性系离体生根的最适宜培养基为DCR+0.10 mg·L-1 IBA,且3个无性系生根率最高可达100%。(4)生根的无菌苗移栽至V(泥炭)∶V(蛭石)=1:1的混合基质,经过15-20 d炼苗,成活率高达96.70%,繁殖潜能达3 865株·母株-1·a-1。【结论】柳杉分段培养的组培模式极大提高了柳杉组培再生效率,有助于柳杉优良品种的工业化育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品周  李昆  孙永玉  陈又清  
以紫胶蚧优良寄主植物久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研究法研究了其种子育苗技术、造林技术、枝条利用及紫胶蚧在寄主植物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破壳处理可极大提高种子发芽率,一般在开春(3月)采用容器育苗,雨季初期(6—7月上旬)造林;造林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的山坡中、下部,阳坡效果更好;雨季前松土除草和追施氮肥相结合,可明显促进幼树生长;久树是紫胶蚧最优良寄主植物,冬、夏代放养结果稳定,既适于保种又适宜产胶,寄主植物每年可利用1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续九如  李春立  孙建设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毛叶枣的组培快繁技术进行了研究 .证明 3、4月是 1年内采集外植体的最佳时期 ,在此阶段对外植体进行培养时 ,有效萌芽率最高 .以MS为基本培养基筛选出适合毛叶枣组培各阶段的适宜激素浓度和配比 ,分别为 :启动培养基MS +6 BA 0 8mg L +IBA 0 4mg L ;增殖培养基MS +6 BA 1 2mg L +IBA 0 5mg L ;生根培养基 1 2MS +IBA 3 0mg L .并阐明了继代次数与增殖系数和生根率的关系 ,提出毛叶枣继代次数以 8代左右为宜 ,8代之后应进行生根培养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烈健  陈祖旭  张赛群  梁日高  
相思(Acacia Mill.)类树种(俗称相思树)属含羞草科(Mimosaceae)金合欢属(Acacia Mill.),在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云南和江西等地均有栽培。相思树植株高大挺拔,根系发达具根瘤,具有耐干旱贫瘠及抗风的特性,是水土保持及改良土壤的优良树种;同时,相思树还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其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孟路  刘勇  王小平  李进宇  贺国鑫  薛敦孟  邢丽霞  李世安  
【目的】为探索出不同基因型楸树离体培养条件的差异,并分别建立相应的快繁技术体系,以期为今后楸树良种产业化生产和繁育提供理论借鉴和科学依据。【方法】以‘洛楸1号’‘朝霞楸’‘云朵楸’和‘鲁楸1号’4个楸树优良品种为试材,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诱导、增殖及生根培养的影响,并对4个品种的植株再生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4个楸树品种对培养基所用的外源激素的要求不同,诱导阶段:6-BA质量浓度为1.0 mg/L时,‘洛楸1号’和‘鲁楸1号’的诱导率可达100%;6-BA质量浓度为2.0 mg/L时,‘朝霞楸’和‘云朵楸’的诱导率最高,依次为100%,81.82%。增殖阶段:同一增殖处理对楸树4个品种的增殖效果不同,1.0 mg/L 6-BA最适于‘洛楸1号’增殖,增殖系数为4.70;1.5 mg/L 6-BA最适于‘云朵楸’和‘鲁楸1号’增殖,增殖系数依次为3.38、5.68;6-BA 3.0 mg/L最适宜‘朝霞楸’增殖,增殖系数为5.49。生根阶段:相同质量浓度的NAA比IBA能更好地促进楸树4个品种生根,0.1 mg/L NAA最适合‘朝霞楸’生根,生根率为97.50%;0.2 mg/L NAA最适合‘云朵楸’和‘鲁楸1号’生根,生根率依次为76.67%、93.33%;0.4 mg/L NAA最适合‘洛楸1号’生根,生根率为96.97%。【结论】4个楸树品种在组织培养阶段对培养基所用的外源激素的要求不同,繁殖能力存在差异,应针对品种建立相应的快繁技术体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传壁  郑芳楫  任华东  方玉霖  刘石俊  张庆华  
30个黑荆树国内外种源,在我国南方四省(区)5个点营造了13hm2种源试验林,5年生时的调查材料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生长、发育、通直度、树皮厚度、单宁含量、抗性等性状差异显著。各试点6个入选种源的平均单株材积,比总体平均值大21%~95%,单宁含量比总体均值高2%~7%,种源与地点的互作不显著,说明种源表现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根据生长量、产皮数量与质量、抗逆性及种源稳定性等指标,综合评定出6个适合在我国黑荆适生范围推广的优良种源。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叶润燕  童再康  张俊红  朱玉球  
以当年生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6-苄基腺膘呤(6-Ba)和萘乙酸(naa)在初代培养和继代培养过程中对樟树茎段腋芽及丛生芽诱导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腋芽诱导培养基为mS(muraShige and Skoog)+1.00 mg·L~(-1)6-Ba+(0.01~0.10 mg·L~(-1))naa。继代培养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培养基筛选,经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知丛生芽发生率较高的培养基为mS+1.00 mg·L~(-1)6-Ba+0.10 mg·L~(-1)naa,而丛生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0.50~1.00)mg·L~(-1)6-Ba。将...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朱玉球  黄华宏  陆海根  童再康  
以光叶石楠Photiniaglabra当年生枝的茎段为材料,进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光叶石楠腋芽诱导、增殖、分化、生长及生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MS+0.5mg.L-1BA+1.0mg.L-1KT+0.1mg.L-1NAA为腋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腋芽诱导率达93.3%;MS+1.0mg.L-1BA+0.1mg.L-1NAA为芽增殖最适培养基。1/2MS+0.1mg.L-1IBA和1/2MS+0.1mg.L-1NAA为光叶石楠试管苗生根较为合适的培养基,生根率分别为83.3%和93.0%,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表3参5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叶小玲  胡晓敏  朱军  唐伟洲  郑珂媛  邓小梅  
以大岛樱成年优良单株‘小乔’樱的半木质化嫩枝为外植体,通过基本培养基设置、不同激素成份及浓度水平配比优化,建立其高效、稳定的离体植株再生技术。结果表明:最佳腋芽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6-BA1.5 mg/L+NAA 0.1 mg/L+蔗糖30 g/L+琼脂6 g/L,腋芽诱导快,诱导率达100%;较好的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6-BA1.0 mg/L+NAA 0.1 mg/L+蔗糖30 g/L+琼脂6 g/L,15 d增殖系数可达4.56;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改良MS+NAA 1.0 mg/L+蔗糖1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暴甜  苏淑钗  高赫  陈一帆  
近年来,毛梾作为油料树种,其果实油用价值被逐步开发利用,但因优株材料数量有限,传统的实生苗繁殖变异系数大,而无性繁殖技术尚不成熟,繁殖系数低,难以满足短期内提供大量苗木的需求,因此需要建立毛梾组培体系达到快速繁殖目的。目前对毛梾组培的研究仅到初代培养,污染率高诱导率低,生产中无法应用。本试验以结果盛期的优良单株为试材,选用一年生休眠枝水培出的新梢为外植体,进行毛梾优良无性系组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消毒方式为2%次氯酸钠消毒15 min,污染率4.4%;最适基本培养基为DKW培养基,试管苗生长良好,叶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慕德宇  董智  李周岐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组培白榆无性系耐盐响应,以期探索白榆无性系耐盐机制,为白榆耐盐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前期优良组培白榆无性系耐盐筛选试验结果为基础,对试验筛选出的3个耐盐型(30号、51号、65225号)白榆无性系与3个非耐盐型(7号、46号、68号)白榆无性系组培盆栽苗进行盐胁迫对比试验,通过控制NaCl浓度(0,0.3,0.5,0.7,0.9%)及水分(土壤水分过充足)的条件下,研究盐胁迫对耐盐型与非耐盐型白榆无性系生长量(树高增长率、地径增长率、干物质量)、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渗透调节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英  曾炳山  裘珍飞  谌红辉  曾杰  
以8个月生苗木上采集的枝条作为外植体,通过激素、大量元素配比等试验,成功地研发出一套西南桦以芽繁芽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1 选择邻近顶芽带腋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用HgCl2消毒3min效果最佳,诱导成功率达10%;2 其侧芽诱导与增殖培养宜选用低浓度(0 2mg L-1)的IBA或NAA;3 大量元素配比满足K∶Ca=1∶0 04~0 08、K∶Mg=1∶0 02~0 04、N∶P=1∶0 02~0 03三个比例关系时,外植体侧芽能正常萌发生长,并迅速进入增殖状态,40d转接1次,增殖倍数在4倍以上;4 选用NAA浓度为0 50mg L-1的0 4MS培养基进行生根诱导,生根率达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