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50)
2023(11478)
2022(9529)
2021(8835)
2020(7726)
2019(17440)
2018(16963)
2017(33122)
2016(17334)
2015(19200)
2014(18609)
2013(18110)
2012(16240)
2011(14212)
2010(13740)
2009(12604)
2008(12149)
2007(10179)
2006(8382)
2005(7245)
作者
(46944)
(39081)
(38791)
(36858)
(25166)
(18775)
(17788)
(15376)
(15117)
(13585)
(13443)
(13250)
(12273)
(12261)
(12111)
(11885)
(11811)
(11414)
(11408)
(11310)
(9603)
(9480)
(9173)
(9169)
(8850)
(8815)
(8576)
(8304)
(7794)
(7631)
学科
(66600)
经济(66514)
(53627)
管理(52812)
(44974)
企业(44974)
方法(36270)
数学(32427)
数学方法(32041)
(21634)
中国(17503)
(16036)
(15687)
财务(15654)
财务管理(15621)
企业财务(14981)
业经(14493)
(13873)
(12674)
(11753)
银行(11726)
(11706)
贸易(11701)
(11426)
(11039)
(10993)
(10959)
金融(10958)
保险(10947)
理论(10770)
机构
大学(235149)
学院(233652)
管理(96647)
(96266)
经济(94494)
理学(84323)
理学院(83544)
管理学(82140)
管理学院(81715)
研究(71537)
中国(58273)
(47430)
(47239)
科学(43041)
财经(38354)
(36443)
(35236)
中心(34818)
业大(34529)
(33934)
(32958)
研究所(30865)
经济学(30186)
财经大学(29322)
北京(28891)
农业(28749)
经济学院(27399)
(26885)
(26756)
师范(26517)
基金
项目(167150)
科学(133600)
基金(125866)
研究(119220)
(110288)
国家(109413)
科学基金(95799)
社会(78237)
社会科(74226)
社会科学(74203)
基金项目(66678)
自然(64055)
(63554)
自然科(62648)
自然科学(62627)
自然科学基金(61557)
教育(55188)
(54471)
资助(51280)
编号(46562)
(37868)
重点(37531)
(35740)
成果(35511)
(34392)
创新(33364)
科研(33316)
国家社会(33270)
教育部(33141)
人文(32334)
期刊
(94886)
经济(94886)
研究(65577)
中国(39992)
(38819)
学报(36009)
管理(35298)
科学(33590)
(31046)
大学(28331)
学学(27086)
(25377)
金融(25377)
农业(21012)
技术(20199)
财经(18984)
教育(18860)
(16113)
经济研究(15752)
业经(15342)
问题(12191)
财会(12039)
理论(11720)
(11697)
技术经济(11305)
(11060)
统计(10692)
实践(10663)
(10663)
会计(10134)
共检索到3291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温作君   刘维奇   张信东  
本文选取2006—2022年中国沪深A股日度数据,融合本源思想,构建优势强度水平指标以刻画股票的优秀程度。本文基于累积前景理论,采用Fama-Macbeth回归和投资组合检验方法,深入探讨优秀股票的未来表现及其深层驱动逻辑。结果表明,优秀的股票能够有效预测未来正向收益,并在不同市场状态和持有期下均表现稳健。值得注意的是,优秀且低风险的股票,在未来收益表现上更加卓越。进一步分析发现,股票的优秀表现根本来源于公司内在价值和错误定价,并非风险补偿机制。此外,优秀股票的特质不仅表现在日间收益的显著正向预测能力,还体现在成功克服隔夜折价损失的强大能力。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温作君   刘维奇   张信东  
本文选取2006—2022年中国沪深A股日度数据,融合本源思想,构建优势强度水平指标以刻画股票的优秀程度。本文基于累积前景理论,采用Fama-Macbeth回归和投资组合检验方法,深入探讨优秀股票的未来表现及其深层驱动逻辑。结果表明,优秀的股票能够有效预测未来正向收益,并在不同市场状态和持有期下均表现稳健。值得注意的是,优秀且低风险的股票,在未来收益表现上更加卓越。进一步分析发现,股票的优秀表现根本来源于公司内在价值和错误定价,并非风险补偿机制。此外,优秀股票的特质不仅表现在日间收益的显著正向预测能力,还体现在成功克服隔夜折价损失的强大能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爱群  李静波  张宁  
R&D投资的风险定价是资本市场有效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所在。本文以2008-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应用Fame-Macbeth两步回归法从个股层面实证检验发现,R&D投资对股票收益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当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越高、所处的产品市场环境竞争越激烈时,R&D投资对股票收益的正向影响更强烈,结果支持"风险定价假说"。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国内相关R&D投资效应的文献,同时对于政府、企业和投资者未来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柏  王馨竹  
随着社会各界对环保问题关注度的提升,企业开发绿色专利的积极性也在逐年升高。然而企业能否从绿色创新这一高风险项目中获得收益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检验绿色创新与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以考察绿色创新的经济效益。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绿色创新可以促进股票收益的提升,即企业可以从绿色创新中获取风险补偿。当市场竞争程度增加时,"风险补偿"也相应增加。对于处在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更低的环境中的企业来说,绿色创新和股票收益的关系更加显著,市场竞争的调节作用也进一步增强,即"风险补偿"效应依然存在。实证结论为绿色创新的经济效益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在新兴的环保市场中企业应认识到不同的竞争环境与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中绿色创新的不同收益,合理地把控绿色专利的研发进程,以便在绿色研发项目中获取最大效益。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雅慧  万迪昉  付雷鸣  
本文以富豪榜上榜事件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媒体关注度高的股票的收益反而低于关注度低的股票这一"媒体效应"的产生原因,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基于传统金融理论的"风险补偿假说"和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过度关注弱势假说"。研究结果显示,被报道股票在事件期内产生了负的超额收益,而通过倾向得分匹配算法构建的控制组股票超额收益并不显著,说明"风险补偿假说"不成立,"媒体效应"的来源并不是低关注股票的正收益。事件期内被关注股票的交易量显著放大,并且日历时间组合方法在事件日前得到了显著的正收益,在事件日后则转为显著的负收益,基本符合"过度关注弱势假说"。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柳楠  朱鹤  佟孟华  
本文基于剩余收益模型和相对估值法构建了三个测度股票错误定价程度的错误定价指标——RVI、RII和MPI,然后应用Fama-Macbeth回归方法,通过与传统BM指标进行对比研究来检验三个指标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套利风险和错误定价之间的关系给出理论解释,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计量研究。结果表明:RVI,RII和MPI三个测度错误定价的指标在预测层面可以有效度量股票错误定价程度;套利风险和错误定价呈显著相关性,但在低估与高估两类情况下有不同的表现,套利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错误定价的发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碧馨  
经典金融理论指出,金融市场整体的风险与收益呈正相关关系,但很多实证结果都背离了这一理论假设。笔者认为,实证结果与理论不一致的原因在于,风险收益关系不是静态的,而是随着市场有效性的变化而变化的。由此,笔者构建了非线性变系数风险收益模型,采用交易量代表信息交换行为的活跃度,用大宗交易股票数量来度量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性,使用上海股票市场2010—2015年的高频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上海股票市场的整体收益与风险始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单位风险所产生的收益则随着市场有效性的变化而变化。当市场有效性差时,信息交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碧馨  
经典金融理论指出,金融市场整体的风险与收益呈正相关关系,但很多实证结果都背离了这一理论假设。笔者认为,实证结果与理论不一致的原因在于,风险收益关系不是静态的,而是随着市场有效性的变化而变化的。由此,笔者构建了非线性变系数风险收益模型,采用交易量代表信息交换行为的活跃度,用大宗交易股票数量来度量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性,使用上海股票市场2010—2015年的高频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上海股票市场的整体收益与风险始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单位风险所产生的收益则随着市场有效性的变化而变化。当市场有效性差时,信息交换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增加,这时收益的自相关性增强,风险对收益的解释能力减弱。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燕  刘维奇  谢黎旭  
基于1999-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探索员工数量变化对股票收益的影响及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员工数量变化与股票收益负相关,且这种关系受企业性质和劳动密集程度影响,民营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员工变化对股票收益的影响更显著;渠道检验发现:劳动力调整成本的存在以及员工数量变化能够反映企业风险状况的特征使得员工数量变化能够负向预测股票收益。本文对于投资者投资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冯凌茹  
剩余收益模型是在进一步追踪企业内在价值源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价值估值计量模型。本文拓展了传统的剩余收益模型,假设剩余收益遵循一阶回归过程,由上一期的剩余收益、经营活动净资产及波动风险决定,然后在此基础上数理推导风险调整下的价值估值模型并研究其性质。研究发现风险的加入改变了线性信息动态过程模型的结构系数,从而改变了价值系数。具体而言,波动风险对剩余收益有显著的负向影响(-0.0875),风险的增加会降低剩余收益的持续性及解释力度,符合理论假设;净经营资产对剩余收益的影响为负,与理论假设不符,说明中国上市公司实际采用偏向激进的会计政策;波动风险对股价及未确认商誉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顾洪梅  张嫚玲  
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媒体新闻的内容和情绪会改变投资者决策并影响股票市场,因此从新闻情绪的角度分析风险收益的关系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采用新闻文本数据构建了新闻情绪这一指标,并利用滚动回归的方法构建新闻情绪风险指数,基于2005—2020年的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新闻情绪风险和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闻情绪风险较高的公司具有更高的市场风险和波动性,同时这些公司还具有市值较小、上市时间较短的特征;此外,新闻情绪风险较高的投资组合具有较低的超额收益,在公司规模相同的条件下依旧得到了相同的结论。由此可见,中国股票市场存在新闻情绪的低风险定价异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吴文锋  芮萌  陈工孟  
传统资产定价模型认为股票高收益仅用于补偿高风险 ,忽略了非流动性交易成本等其他重要因素。市场微观结构理论重新考虑非流动性问题 ,提出了收益的“非流动性补偿”假设。本文检验了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补偿”和“非流动性补偿”假设 ,发现“风险补偿”假设不成立 ;相反 ,结果支持“非流动性补偿”假设。这说明股票市场中非流动性交易成本在股票定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公司的非流动性效应更显著。管理层应该完善市场交易机制降低间接交易成本。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英杰   刘昌阳   汪勇  
本文通过套利均衡模型刻画了ETF折溢价的形成过程,分析了ETF折溢价预测未来ETF收益的条件,并利用投资组合和Fama-Mecbeth回归检验了ETF折溢价对未来ETF收益的可预测性。研究结果显示:ETF折溢价是噪声冲击和投资者对信息反应不足导致的错误定价,这种错误定价主要发生在ETF层面,错误定价的修正表现为折溢价对未来ETF收益有负向预测作用,溢价率越高,未来ETF收益越低,投资者利用多空对冲策略每周可以从ETF错误定价修正中获得0.94%的收益。同时,ETF折溢价对未来ETF收益预测具有持续性,平均而言,ETF折溢价对未来ETF收益的预测可以持续4周,意味着市场完全修正ETF错误定价至少需要4周时间。本文进一步从套利限制的角度解释了ETF折溢价对未来收益预测的持续性,发现套利限制越大,折溢价对ETF未来收益预测的持续性越强,投资组合获得的收益也越高。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然  李润泽  
本文从主动型基金持仓行为来研究公募基金持仓与被持股公司未来股票收益的关系。基于公司的基本面特征和动量信息,我们将主动型公募基金对目标公司的总持仓分解为正常持仓和异常持仓。我们发现,异常持仓可以预测公司未来股票收益:根据异常持仓构造的等权(市值加权)投资组合能获得年化8.60%(11.22%)的超额收益。 异常持仓对套利成本高和投资者注意力有限公司的股票有更强的预测能力。另外,异常持仓还可以预测公司未来基本面。本文的研究证明了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是有信息含量的,同时也提出了如何利用该信息的方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智颖  孙世敏  
以2015—2017年发生高管股票减持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收益风险偏好和薪酬外部公平性对高管股票减持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倾向于在股价和内外部风险较高时减持股份;薪酬外部公平性对高管股票减持强度的影响存在区间效应,劣势不公平时二者呈倒U型关系,优势不公平时二者正相关。进一步分析得知,薪酬劣势不公平程度较大时,高管减持行为由收益追逐转为损失规避;薪酬优势不公平状态下,风险规避是高管减持的主要动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