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97)
- 2023(7850)
- 2022(6194)
- 2021(5857)
- 2020(4587)
- 2019(10368)
- 2018(9823)
- 2017(17255)
- 2016(10022)
- 2015(11205)
- 2014(11245)
- 2013(10321)
- 2012(9680)
- 2011(8607)
- 2010(9126)
- 2009(8720)
- 2008(7637)
- 2007(6955)
- 2006(6180)
- 2005(5966)
- 学科
- 济(31913)
- 经济(31889)
- 融(24743)
- 金融(24739)
- 中国(23633)
- 业(21959)
- 管理(21692)
- 银(21659)
- 银行(21658)
- 行(21124)
- 教育(20326)
- 企(19145)
- 企业(19145)
- 方法(11354)
- 理论(11149)
- 地方(11080)
- 财(10959)
- 中国金融(10949)
- 制(9384)
- 业经(9192)
- 农(9150)
- 数学(8863)
- 数学方法(8742)
- 学(8011)
- 务(7840)
- 财务(7827)
- 财务管理(7820)
- 企业财务(7547)
- 农业(6901)
- 教学(6531)
- 机构
- 大学(129886)
- 学院(126375)
- 研究(46154)
- 济(45978)
- 经济(44695)
- 管理(39013)
- 中国(35668)
- 理学(33171)
- 理学院(32573)
- 管理学(31837)
- 管理学院(31554)
- 教育(29554)
- 范(28823)
- 京(28748)
- 师范(28708)
- 科学(24333)
- 师范大学(23851)
- 财(23640)
- 中心(22307)
- 所(21586)
- 江(19906)
- 研究所(19508)
- 北京(19269)
- 财经(18691)
- 州(17152)
- 经(16936)
- 院(16416)
- 银(16051)
- 融(15956)
- 职业(15731)
- 基金
- 项目(79740)
- 研究(69317)
- 科学(64459)
- 基金(54514)
- 家(45400)
- 国家(44769)
- 社会(43205)
- 社会科(40682)
- 社会科学(40676)
- 教育(39345)
- 科学基金(37953)
- 省(31795)
- 编号(31002)
- 成果(28858)
- 划(28731)
- 基金项目(27447)
- 课题(24593)
- 年(21580)
- 资助(21322)
- 自然(20006)
- 重点(19757)
- 发(19723)
- 自然科(19530)
- 自然科学(19528)
- 性(19443)
- 部(19310)
- 规划(19295)
- 项目编号(19283)
- 自然科学基金(19190)
- 教育部(17877)
共检索到210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茂庆 苏天一 周驰亮
优秀民族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儿童价值观教育遵循必要的逻辑进路,其逻辑起点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目标,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本质要求,以准确把握中华文化与各民族优秀文化关系为关键基点,促进民族地区儿童形成价值共识。优秀民族文化贯穿于民族地区儿童的日常生活,其价值逻辑体现为传承文化基因,推进以文化人;挖掘文化价值,深化以文育人;促进文化共生,实现以文成人。基于此,深化教育主体的优秀民族文化认知,科学挖掘优秀民族文化资源,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是优秀民族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儿童价值观教育的应然选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杰远
民族地区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是民族教育、乡村教育和价值观教育视域融合后产生的特定议题,是铸牢民族地区乡村儿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文化价值共生和社会治理的关键。民族地区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的前提在于,充分认识作为客观条件与限定的多重现实场域,即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国家及世界;突破传统价值观教育概念,创新价值观教育方法,提取现代价值观教育实践新形式。民族地区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特别强调发展儿童理性价值判断力和塑造儿童正确的少数民族文化价值观、乡村社会价值观和中国—世界政治价值观。家庭是价值观"模仿"之源,学校是培育价值观的主阵地,社区则为价值观养成不可或缺的"闲暇"教育空间,民族地区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发力、联合促动。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乡村社会 儿童 价值观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亚萍 付茁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有效建构学生数学概念的诉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多重价值: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二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需要;三是加强文化自信的需要;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使之达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在掌握数学知识与能力的过程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在探索数学过程与方法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在感悟数学情感体验与塑造价值观的过程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茂庆 陈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的逻辑进路至关重要:明晰学校教育基本要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是其融入学校教育的基础条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坚持优化各个培育要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的方法论原则;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同、提升教师政治素养、构建科学教学体系以及营造校园文化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的路径选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温雪秋
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融入当代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让正处于人生价值观树立关键节点的青少年们沐浴在优秀文化阳光的照耀之下,是民族文化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当前,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特质完美契合了现代思想道德政治与法治课堂的要求。唯有以核心价值观作为课堂建构的重要价值引领,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根基,才能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娟 鲜耀
校内、校外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上发挥着各自的功能。我们在强调学校教育重要性的同时,社区教育在普及文化、整合文化资源、开展文化活动中的功能不可忽视。社区教育是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使民族文化以一种"活"的方式传承下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卫英 彭云青 李鹤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时代与政策变迁、观念与思想整合以及家国情怀与文化传承转换同构的演化视野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双向奔赴的互动关系。基于中华文明的统一性、连续性、包容性的基础上建构身份认同、唤醒集体记忆、拓展育情场域,从而多维度实现两者高度的统一。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智慧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实践需求结合起来,以“协和万邦”理念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以“家国同构”情怀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史料体系;以“重德贵和”传统重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从历史文化的元素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认同。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钟志勇 李家莹 马琪乐
民族院校是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通识课程则是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关键。本研究聚焦6所国家民委直属民族院校,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通识课程现状进行剖析,并总结实践经验及存在困境。研究发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相关课程具有占比大、类别设置多样、内容选择异中有同等特点,但也存在分布比例失衡、班额偏大、实施方式参差不一等问题。建议增设通识课程类别与模块,调整课程比例与方式,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民族院校协同合作。本研究可为探究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通识课程提供新的理论观点与实践路向,同时也可为民族院校促进课程体系高质量发展、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新思路。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军
本研究以我国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术教育工作的精神与要求为切入点,分析民族地区传统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局限性,探讨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育的实施路径及价值取向。首先,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从多重视角剖析本土美术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问题。其次,以民族地区美术教育的文化多元性与实践方式的交互性为依托,立足传统文化的语义特质与学校美术教育实施路径建构两个维度,剖析民族地区学校美术教育的方向性及宏观架构,以及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特质与新时代美术教育互鉴融合的学理体系。本研究基于以美术教育为切入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文化认同的研究范式,在拓展民族地区美术教育实施路径与文化内涵,持续推进民族地区美育发展中体现出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徐荣丽
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语境冲突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是增强民族文化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前提,也是提升在校大学生阅读体验的迫切需要。文章以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和融合为切入点,从"适应时代要求、提供精神支撑、积极推陈出新、助力民族复兴"等逻辑路线出发,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双重实践向度。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江涛 杨兆山
职业教育的职责定位、办学方向、办学格局和育人机制为其推动民族地区的共同富裕提供了充分条件,彰显了其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民生发展保障、推动区域产业进阶、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在职业教育推动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中,必须遵循“政治性、全面性、适配性、文化性”等实践逻辑,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职业教育实践的“总纲”,以产教同频共振发展助推民族地区产业高移,以促进全员发展和全面发展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以文化性视角推动民族地区物质和精神的“双维度”富裕。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以结构性改革优化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以技能培训提升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水平、以研发服务助力民族地区产业迭代、以技术牵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商兆奎 谢佳丽
基于脱贫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所处的战略意境、风险环境和问题情境,以生计韧性、产业韧性、生态韧性、文化韧性、组织韧性五大要素构建韧性乡村评价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2011—2020年大湘西地区韧性乡村建设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研究发现:样本地区韧性乡村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并呈现阶段性特征,“十三五”时期提升幅度较为显著;各维度韧性贡献力呈不均衡发展趋势且建设水平差异明显,文化韧性、生计韧性和产业韧性是推动韧性乡村建设水平持续提升的主要动力源泉;空间分异特征显著,总体呈现出以“芷江侗族自治县-中方县-溆浦县”一线为分界线且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脱贫民族地区应厚植内生性韧性治理理念,构筑高质量韧性乡村要素体系,完善多元化韧性乡村系统功能,打造一体化韧性乡村空间协同机制,促进韧性乡村建设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朱玉福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面临困境,如何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成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和难题。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学校不同程度开展了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也面临不少问题。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人口较少民族干部群众要求将本民族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育的呼声和愿望日趋强烈。学校教育作为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平台,在人口较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大有可为,相关部门尤其是学校必须加强民族文化传承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杰远
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认同是重点与难点;认同逻辑作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心理基础,其主旨在于对人心进行导引,使不同族群的人对文化、民族、政治和国家产生认同。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认同逻辑与结构中,文化认同是逻辑起点,民族认同是主体自觉,政治认同是信任基石,国家认同是精神导向。教育在促成文化认同、民族认同、政治认同和国家认同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对应价值分别在于建构治理的民族文化心理场、夯实治理的民族融合基础、优化治理的公共权力服务和凝聚治理的集体精神力量,建构从"乡土"到"天下"的治理逻辑链条。
关键词:
社会治理 民族地区 认同逻辑 教育支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卢德生
不论从世界社区教育发展的特点还是从民族村寨发展的需要来看,民族村寨需要带有本土性的社区教育。文化是民族村寨社区教育的立足点,建立文化中心是民族文化与村寨双向滋养的社区教育的可行模式。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村寨 社区教育 文化中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