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65)
2023(3306)
2022(2607)
2021(2788)
2020(2208)
2019(5158)
2018(5207)
2017(6720)
2016(5825)
2015(7202)
2014(7445)
2013(5808)
2012(5363)
2011(5167)
2010(5564)
2009(4300)
2008(4195)
2007(3908)
2006(3574)
2005(3278)
作者
(11664)
(9633)
(9571)
(9470)
(6198)
(4724)
(4642)
(3971)
(3855)
(3761)
(3486)
(3471)
(3167)
(3141)
(3109)
(3096)
(3028)
(2968)
(2956)
(2892)
(2793)
(2708)
(2577)
(2342)
(2286)
(2257)
(2245)
(2209)
(2111)
(2060)
学科
教育(23308)
教学(10928)
中国(10924)
理论(9339)
学法(6056)
教学法(6056)
管理(5449)
研究(5353)
学理(5039)
学理论(5039)
学校(4796)
思想(4579)
政治(4471)
高等(4381)
思想政治(4320)
政治教育(4320)
治教(4320)
德育(4294)
(4075)
改革(4017)
(3931)
(3656)
(3414)
发展(3318)
(3191)
(3075)
经济(3068)
研究生(3062)
教育改革(2903)
(2792)
机构
大学(65794)
学院(57502)
教育(33156)
研究(24799)
(23500)
师范(23419)
师范大学(19371)
(16729)
职业(15474)
技术(14347)
科学(14251)
教育学(12672)
(12173)
北京(12057)
(11964)
研究所(10890)
职业技术(10745)
管理(10449)
技术学院(9687)
教育学院(9466)
中心(9339)
(9219)
中国(9207)
(9138)
理学(8637)
(8434)
理学院(8301)
经济(7710)
管理学(7635)
管理学院(7494)
基金
研究(36311)
项目(33496)
教育(30184)
科学(26794)
成果(20532)
编号(19807)
课题(19358)
(17364)
(16808)
(16607)
社会(16599)
基金(16247)
社会科(15153)
社会科学(15148)
规划(13174)
(12460)
国家(12094)
(11990)
研究成果(11839)
项目编号(11490)
年度(10996)
(10337)
大学(10091)
重点(9942)
(9889)
(9574)
(9544)
(9521)
阶段(9511)
教育部(9124)
期刊
教育(64130)
研究(33041)
中国(31992)
职业(15692)
技术(11358)
技术教育(9791)
职业技术(9791)
职业技术教育(9791)
(9582)
经济(9582)
高等(9403)
大学(8781)
学报(8351)
高等教育(8056)
成人(7387)
成人教育(7387)
(6199)
(6133)
论坛(6133)
科学(5398)
(5256)
图书(5240)
职教(4940)
农业(4797)
学学(4764)
教研(4638)
高教(4638)
发展(4522)
(4522)
比较(4240)
共检索到1101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志  明兴建  逄丹  
作者通过对大学生有关学校、家庭、自身和社会等四个方面生活满意度的调查,揭示了优秀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邓德英  
把超常教育视为培养我国高科技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已被教育界所公认。为早出人才、出高质量人材,不失时机地选拨和培养一定数额的少年大学生也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战略。继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招收首批21名11岁至15岁的少年大学生之后,全国已有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相继开办了不同专业的少年大学生班。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招收近400名左右少年大学生。他们分别来自除台湾和西藏之外的28个省、市、自治区。所学专业几乎覆盖所有自然科学领域。有关超常教育的刊物及专著多达十几种,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新宇  
文章在阐述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对建设创新型高校意义和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高校创新创业教学内容进行了顶层设计,从大学生三个模式(Three-Patterns)、四个阶段(Six-Stages)、三个层次(Four-Levels)构成广谱式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模型,简称"PSL"模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游旭群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教育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基础性、先导性和持续性作用。乡村振兴必先振兴乡村教育,而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核心是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乡村教师。一、培养乡村需要的教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更加重视教育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的重要作用。返贫致贫风险长期存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单中元  姜丹  贾翔翔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真正卓越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以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正在普遍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探讨了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背景下高校应该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适应和促进高校大学生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彭小奇  刘志敏  陈梦稀  蒋蓉  李茂平  
国家之盛衰视人才,人才之盛衰视教育,教育之盛衰视教师。教育之关键在基础教育,教育公平之关键在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着教师年龄老化、知识老化、学历偏低、数量不足、优质师资流失严重及师范生"下不去"、"留不住"、"干不好"等问题,教师队伍建设面临严峻挑战。经过长期深入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关键在于为农村培养大批优秀小学教师,而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模式将是目前的较优选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石文玉  
对东北的一所地方大学在校生关于宗教文化了解程度及宗教信仰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剖析了大学生对宗教的态度,并提出初步的调查结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曼茵  李广德  夏冬梅  
国家开放大学2004年启动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应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形式就地培养乡村振兴本土人才的先行探索。计划实施14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培养乡村本土人才的经验,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和政治素质高、有管理能力的农村基层干部,在带动地域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乡风文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向世界展现了培养乡村本土人才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新时期,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吸收借鉴项目实施的先行经验,通过加大办学支持、加强顶层设计、着力均衡发展、强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扩展社会参与等方面推动项目持续发展,以更好培育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汤根沐  万里鹏  陈明贵  
信息素养是对信息社会中人的信息行为和思维方式的整体描述,它包含信息发现、评价、利用、交流等各种功能。21世纪人类将迈入信息时代,高等教育必须对此作出积极回应与变革,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郑运权  
在国内外SIYB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高校外贸类专业教育中,应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并提出了双轨螺旋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丰娴静  
新时期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充分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以创新的模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瑰宝,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中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学生也能够自觉自愿的接受并领会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以期希望可以为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苏寄宛  王红  
作者从中国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承担的历史使命出发,认为应在大学生中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教育,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以及教育应坚持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于潜驰  苗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发展,高校人才培养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校源源不断输送的人才。但是,高校阶段的人才培养不应只局限于对专业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兼顾思政教育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事业中。目前,我国高校阶段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培养模式正在不断变革,在国家提倡青年创业的背景下,高校需要加强对学生创业思想、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优秀的创业工程案例,帮助、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理性投入到择业、创业的实践中,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步入社会、融入社会,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晓昀  
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道德认同教育,是培养其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思政课应承担起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重要历史使命。对人的教育和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醍醐灌顶,而是润物细无声的长期熏陶。高校是全面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基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优秀传统道德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必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保健  
文化软实力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但现实中对待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认知方面却出现了偏差,导致中国传统文化遭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压制,纠正这个偏差已刻不容缓。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充分认识高校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使命,充分重视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