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21)
- 2023(17594)
- 2022(14906)
- 2021(14315)
- 2020(11434)
- 2019(26651)
- 2018(26596)
- 2017(49668)
- 2016(27562)
- 2015(31155)
- 2014(31207)
- 2013(29965)
- 2012(27271)
- 2011(24367)
- 2010(24384)
- 2009(21630)
- 2008(20708)
- 2007(18126)
- 2006(15775)
- 2005(13292)
- 学科
- 济(102180)
- 经济(102069)
- 业(73636)
- 管理(68602)
- 企(52392)
- 企业(52392)
- 农(51760)
- 方法(45931)
- 数学(39696)
- 数学方法(39112)
- 农业(34495)
- 中国(30992)
- 业经(28054)
- 教育(24746)
- 财(23483)
- 地方(22134)
- 学(22110)
- 理论(20565)
- 制(18372)
- 技术(17336)
- 贸(16934)
- 贸易(16925)
- 发(16792)
- 易(16444)
- 环境(15480)
- 和(15455)
- 策(14244)
- 务(14124)
- 财务(14053)
- 财务管理(14021)
- 机构
- 学院(371207)
- 大学(369331)
- 管理(144811)
- 济(138596)
- 经济(135280)
- 理学(126616)
- 理学院(125197)
- 管理学(122795)
- 管理学院(122091)
- 研究(120990)
- 中国(85837)
- 京(78147)
- 科学(75533)
- 农(71870)
- 财(60140)
- 业大(59319)
- 所(58494)
- 范(58131)
- 师范(57711)
- 中心(56801)
- 江(55116)
- 农业(54838)
- 研究所(53654)
- 北京(48946)
- 财经(48841)
- 师范大学(46595)
- 州(46569)
- 经(44749)
- 院(43747)
- 技术(42652)
- 基金
- 项目(260623)
- 科学(206079)
- 研究(199111)
- 基金(185344)
- 家(159870)
- 国家(158316)
- 科学基金(136461)
- 社会(123268)
- 社会科(116182)
- 社会科学(116151)
- 省(104575)
- 基金项目(98683)
- 教育(96588)
- 划(87850)
- 自然(86658)
- 编号(85443)
- 自然科(84583)
- 自然科学(84564)
- 自然科学基金(83003)
- 资助(74183)
- 成果(69675)
- 课题(59749)
- 重点(58750)
- 部(58295)
- 发(57052)
- 创(54459)
- 项目编号(50515)
- 创新(50412)
- 教育部(50368)
- 大学(49505)
- 期刊
- 济(151625)
- 经济(151625)
- 研究(110060)
- 中国(78106)
- 农(72923)
- 教育(69676)
- 学报(57018)
- 科学(52623)
- 农业(50076)
- 管理(48192)
- 大学(45663)
- 财(43698)
- 学学(41837)
- 技术(37094)
- 业经(31465)
- 融(29102)
- 金融(29102)
- 业(23564)
- 财经(22259)
- 经济研究(21275)
- 问题(21129)
- 图书(20080)
- 版(19359)
- 经(18922)
- 职业(18503)
- 科技(17544)
- 资源(16551)
- 理论(16393)
- 技术经济(16339)
- 现代(15821)
共检索到536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大拱 陈李花
中国农耕文明在历史的传递与嬗变中不断吸取精华、弃其糟粕,形成了优秀农耕文化。近年来,温州市泰顺县积极开展农耕文化特色社区教育实践活动,打造农村特色品牌、注重乡土人才储备、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彰显乡土农耕文化特质。为此,以农耕文化为基石,在阐述农耕文化内涵和农村社区教育发展乏力的现状下,聚焦温州泰顺县的实践案例,探讨优秀农耕文化嵌入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创新的可能,并思考通过设立协同联动平台、提炼文化价值标准以及发挥村落教育价值来进一步完善优秀农耕文化嵌入农村社区教育的方法路径。
关键词:
农耕文化 农村社区教育 发展路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晓辉 李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今对其文化功能认可并未达到普遍共识,对其内容和价值的挖掘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合理有效的建设对策。从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所包含的文化传承功能、文化创新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实践功能的分析出发,探讨高等农业院校弘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着力点:自农耕神话发展的“人本精神”与自然和谐发展观、自农耕文化引申的守望相助的家庭伦理与耕读传家思想观,指出高等农业院校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可行路径,包括强化高等农业院校党委统筹领导、引导课程思政挖掘农耕文化资源、推动农耕文化建设区与农林特色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耕读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及农林特色校园文化景观,在传承中发展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进而推动高等农业院校的文化建设和国家文化的总体发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晓辉 李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今对其文化功能认可并未达到普遍共识,对其内容和价值的挖掘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合理有效的建设对策。从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所包含的文化传承功能、文化创新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实践功能的分析出发,探讨高等农业院校弘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着力点:自农耕神话发展的“人本精神”与自然和谐发展观、自农耕文化引申的守望相助的家庭伦理与耕读传家思想观,指出高等农业院校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可行路径,包括强化高等农业院校党委统筹领导、引导课程思政挖掘农耕文化资源、推动农耕文化建设区与农林特色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耕读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及农林特色校园文化景观,在传承中发展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进而推动高等农业院校的文化建设和国家文化的总体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瑞明 史新星
“第二个结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主要体现在农村社会治理、农耕技术发展、农事习俗形成等方面。在现代农业技术与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虽然农耕文化的传承面临诸多挑战,但其所蕴含的田野智慧却依然能为乡村振兴,乃至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诸多有益滋养。以“第二个结合”为指导,新时代要把优秀农耕文化传承融合于乡村振兴战略这一主题中,通过乡风道德营造、多元乡村治理构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等多种路径去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悦
现阶段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基层组织涣散、产业结构不完善、经济发展缓慢、公共事务受关注度不高等现象。农民合作社可以呈现出多项乡村治理优势,能够满足乡村治理实践工作开展,以农民为主体能够发挥资源共享作用,使得农民个体力量得到有效集中,从而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推广。本文梳理农民合作社在乡村治理中的具体嵌入背景,结合相应原因,提出具有可实施性的改进建议,农民合作社嵌入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优化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田真平 王志华
职业教育是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力量。基于角色理论,文章构建职业教育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角色分析框架。脱贫攻坚阶段的扶智者、乡村振兴阶段的供给者、共同富裕阶段的协调者是政府及社会对职业教育角色的一般期待。针对职业教育角色扮演过程中出现的角色冲突、角色错位和角色不清等问题,可以通过差异化角色定位下的功能嵌入、角色比较优势下的资源嵌入及角色互动下的关系嵌入等路径重塑职业教育角色,提升职业教育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际效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悦 陈卫平
通过中国117家返乡下乡创业的生态农场实证样本,本文研究了资本下乡嵌入本地农村社区的影响因素。在控制农场和农场主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农村社区环境和村企互动两方面选取测量指标,构建有序logit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村庄的自然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社会人文环境、政策支持环境对下乡资本的本地嵌入有正向作用。(2)村企互动中的非契约互动,如村庄帮建农场、农场与村民熟识度、农场人情活动有助于下乡资本构建良好嵌入关系,而正式契约互动,如优先雇佣本地人对农场的本地嵌入没有显著影响,村企共申项目甚至呈现负向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韩鹏辉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通过信息化和产业化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村社区嵌入型创业与电子商务有效融合,能够更为有效的整合农村资源,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发展方式,因此,应该从多个层面推动农村社区电子商务嵌入型创业发展。
关键词:
电子商务的勃兴 中国农村社区 嵌入型创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田鹏
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新农村建设的多元化推进模式及多样化地域类型,使得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实践和制度改革呈现动态性、渐进性等特征,同时,农村集体产权的嵌入属性及其不同价值取向导致农村集体产权实现方式和治理机制兼具复杂性、整体性。完成身份界定、权能设置、组织"翻牌"后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如何通过产权治理过程中的主体重塑、目标融合、规则转型和机制健全,真正实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归属清晰、权能完善、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基本目标,就成为农村集体产权所有制变迁和治理体系重构的关键。本研究在产权的"嵌入性假说"及农村集体产权的嵌入性理论视角基础上,进一步从权能结构和治理机制两个维度构建农村集体产权治理的类型化分析框架,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不同资源类型及其多元产权功能属性及权能价值取向的差异化治理机制进行系统的对比阐述。因此,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应从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治理能力提升、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完善以及政府监管体系优化等方面入手,有效规避改革风险,合理分担改革成本,共同分享改革红利,并通过重塑农村集体产权治理主体及其社会行动体系,切实保障改革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农村集体产权 嵌入 治理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旋迪
在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空巢”现象愈发突出的背景下,在农村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成为必然趋势。社会工作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在养老服务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将社会工作嵌入农村养老服务,能有效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但由于独特功能隐匿、保障机制不健全的原因,社会工作嵌入农村养老服务陷入困境。通过优化从业人才结构、构筑保障机制,才能有效推进社会工作嵌入农村养老服务,进而为农村养老服务作出贡献。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农村 养老服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芳芳
在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下,乡村旅游开发的项目也越来越多样化,而在乡村旅游产业中融入农耕文化意识,有利于让群众全面认知当地乡村的特点,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传统农耕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对游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本文从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协同关系分析入手,提出了打造与乡村旅游结合的农耕文化特色体系,构建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结构等路径,旨在加快实现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望超凡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提高农村社会的自治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浙江宋村的治理实践表明,基层政府以改善村民自治运作条件为核心的行政介入是提高农村社会自治能力的有效路径之一。随着农村社会的持续快速变迁,保障村民自治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正在逐渐瓦解,其结果是农村社会的自治能力快速弱化。通过选择性治理事务下沉、民主性议事规则供给、发展性经济资源输入,基层政府可以将行政力量有效嵌入村级治理。生活性治理事务下沉可以重建农民与村级治理间的利益关联,从而增强村级组织对农民的动员能力;规范性协商规则供给可以为农民之间的理性协商提供空间与指导,从而引导农民围绕治理事务达成共识;发展性经济资源嵌入可以壮大集体经济,从而为自治活动提供灵活、持续的资源保障。由此,基层政府的行政介入能够重塑村民自治的实践基础,进而再造农村社会的自治能力。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强
本文梳理了农村集体收益分配的双重逻辑,指出了行政权力嵌入其中的基本路径。研究表明,效率逻辑主导下的农村集体收益分配实践,尤其是乡村干部报酬管理,是行政权力积极介入的主要领域。通过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报酬管理的经验考察,文章发现效率逻辑的应用在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出现了分化。处于一线的基层政府通过调整报酬构成项目、稳定报酬增长趋势、软化行政考核效力等方式,偏离了根据贡献确定回报的效率逻辑。在这一过程中,基层政府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干部通过持续互动与有效合作,共同分解了集体收益固定板块的分配权。最终,干部报酬异化为基层政府完成多元化治理目标的行政资源和满足乡村精英群体需求的特定利益。作为农村集体收益分配的重要项目,干部报酬应提高与工作绩效的匹配度、与集体成员的关联度,以保障集体经济的平稳运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培琪 齐静 赵卫红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工作稳定性和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嵌入程度直接影响其工作态度及行为。研究基于工作特征的视角,从技能多样性、任务完整性、任务重要性、工作自主性以及反馈等五个维度,分析工作特征对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的影响,并相应地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程度的提升建议。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工作嵌入 工作特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放 马洪旭 沈苏燕
提升社区慈善组织化进而实现价值共创有利于提升民生福祉、助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本文融合价值共创理论与嵌入性理论,提出“制度—组织—价值”的分析框架,剖析山东省W村社区慈善价值共创的制度嵌入机制。研究发现:农村社区慈善组织化面临治理资源匮乏、治理主体流失、慈善内生秩序弱化的发展困境;信用制度嵌入通过信用基金筹集、运行规则设置与自治机构再造,将资源、规则与主体嵌入社区慈善价值共创过程,在提升社区慈善组织化的基础上,以资源动员建构价值共识、以规则下沉规范价值共生、以主体再造助推价值共赢,最终以慈善的直接效应、强化效应以及扩散效应创造了个人福利价值、社区共享价值与社会文化价值。本文拓宽了价值共创与嵌入性理论的应用领域,制度嵌入的机制呈现对发展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社区慈善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