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80)
- 2023(12025)
- 2022(10520)
- 2021(9833)
- 2020(8152)
- 2019(18695)
- 2018(18700)
- 2017(35868)
- 2016(19530)
- 2015(22276)
- 2014(22441)
- 2013(22147)
- 2012(20521)
- 2011(18465)
- 2010(18440)
- 2009(17247)
- 2008(16840)
- 2007(14977)
- 2006(13133)
- 2005(11082)
- 学科
- 济(78098)
- 经济(78006)
- 业(55610)
- 管理(54462)
- 企(44558)
- 企业(44558)
- 方法(35871)
- 农(31395)
- 数学(29771)
- 数学方法(29361)
- 业经(21135)
- 农业(20774)
- 中国(20592)
- 财(19439)
- 学(18057)
- 地方(17029)
- 理论(14747)
- 制(14513)
- 和(13291)
- 贸(12984)
- 贸易(12977)
- 教育(12932)
- 易(12579)
- 务(11900)
- 财务(11837)
- 财务管理(11813)
- 技术(11470)
- 环境(11381)
- 企业财务(11187)
- 银(10990)
- 机构
- 大学(281276)
- 学院(280572)
- 管理(112405)
- 济(104211)
- 经济(101592)
- 理学(97810)
- 理学院(96706)
- 管理学(94906)
- 管理学院(94402)
- 研究(90402)
- 中国(66360)
- 京(60051)
- 科学(58068)
- 农(48574)
- 财(46988)
- 所(44907)
- 业大(43580)
- 中心(41684)
- 研究所(40966)
- 江(40893)
- 范(39744)
- 师范(39431)
- 财经(37895)
- 北京(37712)
- 农业(36897)
- 经(34338)
- 州(33668)
- 院(32437)
- 师范大学(31707)
- 经济学(29893)
- 基金
- 项目(193070)
- 科学(150932)
- 研究(143434)
- 基金(138603)
- 家(119725)
- 国家(118591)
- 科学基金(101793)
- 社会(89178)
- 社会科(84023)
- 社会科学(84000)
- 省(76204)
- 基金项目(74303)
- 自然(65637)
- 教育(65315)
- 自然科(64072)
- 自然科学(64059)
- 划(63302)
- 自然科学基金(62886)
- 编号(60445)
- 资助(56349)
- 成果(49647)
- 重点(42337)
- 部(41857)
- 发(40845)
- 课题(40835)
- 创(39532)
- 项目编号(36731)
- 创新(36567)
- 科研(36400)
- 大学(36048)
- 期刊
- 济(120460)
- 经济(120460)
- 研究(81098)
- 中国(53660)
- 农(49589)
- 学报(46702)
- 科学(42805)
- 管理(39718)
- 大学(35945)
- 教育(35100)
- 财(34928)
- 学学(33657)
- 农业(33632)
- 技术(23650)
- 业经(22550)
- 融(22298)
- 金融(22298)
- 财经(17985)
- 图书(17411)
- 经济研究(17016)
- 问题(15661)
- 版(15381)
- 经(15225)
- 业(14914)
- 科技(14053)
- 理论(14012)
- 技术经济(13214)
- 实践(13088)
- 践(13088)
- 业大(12793)
共检索到4065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娟 彭莎 欧阳论 郭瓛 付美云
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的符号,是优秀文化的代表,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力。文章从乡村振兴战略出发,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视点,分别从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对湘西乡村振兴起到的助推作用,分析其在乡村振兴价值应用下所面临的困境及针对面临困境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新的举措借鉴。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乡村振兴 价值 湘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阳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文件发布,其作为2021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对"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巩固脱贫""推进振兴"和"加快现代化"进行了解答。随着该文件的发布,全国乡村振兴工作开始了总动员。在全国人民共克时艰、努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逐渐受到关注,其与乡村振兴的联系逐渐被我国学者所发掘。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工作融入乡村振兴过程中,有利于促进二者的协同发展。由李红艳和齐健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齐鲁文化》一书,详细梳理了齐鲁文明的渊源、发展以及延续,同时结合齐鲁大地上的文化载体,向读者展现出齐鲁文化的魅力。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军 张晏齐
乡村振兴固本铸魂必须将乡村视为优秀的文化主体,以乡村传统文化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础。本文认为:第一,乡村传统文化数千年的流变说明,乡村传统文化早已扎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并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创新性和韧性,至今仍拥有旺盛的生命力。第二,乡村传统文化主要载体包括农业古迹遗存、农业文化遗产、农书、农谚、民俗文化、乡规民约等,这些载体在当前乡村产业发展、精神传承、文化供给等方面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以潜移默化的文化力量对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产生影响,进而作用于个人追求、国家治理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第三,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对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均具有重要意义,由其衍生的思想观念、经验智慧、话语体系、文化感召和制度传统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朱海英 张琰飞
教育扶贫是贫困地区提升贫困居民自我发展能力,助推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教育扶贫不仅有利于乡村人才培养与就业,对于乡村人力资本提升和乡村人才振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湘西地区教育扶贫助推乡村人才振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继续强化义务教育保障力度,完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大农民职业教育推进力度,提升农民职业教育质量,创新人才集聚体制机制。
关键词:
教育扶贫 人才振兴 助推路径 湘西地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祝平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保障民生的出发点,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继承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乡村文化和民生问题,深入研究继承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系统回顾了乡村文化传承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参与群体、文化活动和建设投资三个方面,从文化民生的角度提出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战略。
关键词:
文化民生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付斌
<正>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宝贵财富,传承与保护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承继,能够强化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乡村振兴需要树立全面的发展观,而文化自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保护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激发乡村居民的文化自豪感,进而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和发展动力。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华农耕文化科普读本》一书对此进行了详细论述。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才志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当前农村地区发展的薄弱点,乡村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突破原有的乡村文化冲突与道德困境。坚持以多维性、人本性和先进性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传统乡村文化的挖掘与转型,与时俱进的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的文化诉求。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文化建设 价值取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蔡新良 虞洪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在乡村振兴的视角下,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推动乡村振兴和旅游业发展。研究从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公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五个方面阐述传统文化资源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在旅游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春伟
广西地理标志是优秀的公共性资源。近年来,广西地理标志研究取得可喜成绩,但广西地理标志融入乡村振兴文创产品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仍有较大的探索空间。站在新时代历史方位,面对多元社会价值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复杂语境,如何将广西地理标志科学融入乡村振兴文创产品设计,相关研究十分必要。由中国农业出版社于2022年8月出版的《广西乡村振兴报告》,作者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广西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和广西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会,对相关主题所进行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文举 李亚楠
<正>在乡村校园空间中,采用“乡村校园+”策略,让乡村校园多元化、差异化发展,赋能乡村校园新业态。新时代不同主题的乡村校园设计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地变化,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与乡村校园设计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从传统文化元素中提取出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内容,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俊渠 秦红增
乡村振兴与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统一于村落社区整体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就是要以村落社区为基本载体,通过村落社区的整体发展来实现农村文化资源的整体性传承。基于南宁市的案例分析发现,村落社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的机理表现为三种基本类型:村落自治组织引导下的草根文化团体、政社互动下的公共文化事业、资本和市场引导下的文化产业。要实现村落社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需要进一步从村落社区规划、村落产业开发、村落组织建设、村落主体培育以及多元主体参与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征杰 余广俊 程琳杰
乡村传统文化的发展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在城市化和现代化冲击下,乡村传统文化的发展短板逐渐暴露,发展困境不容忽视。因此,积极探索乡村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策略是当务之急。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乡村传统文化发展的现实状况,归纳总结传统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传统文化特点和乡村文化振兴的要求,从赋予乡村传统文化时代内涵以及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等方面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建设。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 创新策略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烜伯 喻兴洁 张家其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因历史建筑集聚及民族文化深厚,具备旅游开发的理想资源条件。然而,欠发达地区的传统村落因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可进入性差、非农产业发展艰难等问题,使其旅游开发严重受阻。基于此,对传统村落地理位置与交通可达性进行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为加速传统村落乡村振兴进程提供理论支持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空间句法模型,从拓扑学连接的角度对湘西州传统村落空间关系进行评价,并提出适应于该地区的旅游开发空间区划策略。结果表明:(1)湘西州传统村落分布不均衡,总体呈局部凝聚型,主要在西南部、中部和西北部形成三个高密度集聚区;(2)湘西州传统村落的全局可达性和局部可达性总体水平较低,而感知可达性总体水平较高,其中地形地势、水系和路网等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传统村落可达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运用多因子综合叠加分析法、旅游区位商模型和"点—轴系统"理论,构建"三核、双轴、三圈"的湘西州传统村落旅游空间结构系统,为不同发展类型传统村落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可达性 旅游空间结构 湘西州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娜
红色文化是我国革命、改革和建设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红色文化不仅对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作用,还关系到农村全方位的改革与发展。本文以乡村文化振兴为主要研究切入点,深入阐述红色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的文化自信问题,分析了当前红色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发展不足与困难,并立足于乡村红色文化现状,提出整合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发挥红色文化价值的对策思路,推动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振兴,并最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志远
[目的] 乡村振兴背景下,探析广西乡村人居环境演变趋势,识别发展短板,为区域乡村建设提供借鉴。[方法] 基于狭义的乡村人居环境概念和乡村振兴背景构建广西乡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熵值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和Arcgis空间分析法对其乡村人居环境水平进行测算,并分别从市和县级层面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结果] (1)2012—2022年间广西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指数水平基本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指数值由2012年的0.379增长至2022年的0.670,年均增长率为6.27%。其中,公共服务和卫生环境2个子系统指数值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99%和12.78%,是乡村人居环境提升的主要因素;居住设施和交通条件2子系统增长幅度相对较小;农业环境子系统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增长幅度不明显。(2)市域层面,乡村人居环境水平指数值以桂林最高,其次是北海、白色、防城港,其他市相对较低,河池和梧州2市最低;从变化趋势来看,提升最快的是柳州,其次是桂林、河池和来宾,其他区域增长相对较低;贺州和崇左2市乡村人居环境虽然整体水平相对较高,但是研究期内出现了负增长,尤其是崇左市下降趋势明显。(3)县域层面,乡村人居环境水平指数基本呈现增长趋势,但是区域发展变化差异较大。从2012年和2022年各县域乡村人居环境排序等级划分来看,研究期间,等级提升的县市共计有14个,占比16.28%;等级下降的县市共计29个,占比33.72%,其他区域排序等级不变。(4)2012—2022年广西县域乡村人居环境整体呈现向东北高西南低的方向演变。其中,桂南区域的各县市指数相对较高并略有提升,但该增长优势不断在弱化;桂东北区域指数水平较高,区域变化波动较大;桂西和桂西北山区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分布区,除了桂林市,其他区域乡村人居环境指数值整体提升不明显,指数等级基本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广西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整体得到持续改善,但是区域发展不协同和不平衡的特点突出,尤其是偏远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未来需要加强桂北、桂西北少数民族区域间合作,促进地区资源整合和乡村建设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