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50)
- 2023(6779)
- 2022(5844)
- 2021(5312)
- 2020(4593)
- 2019(10065)
- 2018(9957)
- 2017(19285)
- 2016(10826)
- 2015(11886)
- 2014(11957)
- 2013(11706)
- 2012(10664)
- 2011(9561)
- 2010(9878)
- 2009(9683)
- 2008(9750)
- 2007(9020)
- 2006(8254)
- 2005(7934)
- 学科
- 管理(40337)
- 济(35946)
- 经济(35856)
- 业(32411)
- 企(28842)
- 企业(28842)
- 税(21742)
- 财(20712)
- 税收(20300)
- 收(20118)
- 制(14976)
- 方法(12123)
- 中国(11239)
- 农(10353)
- 务(10154)
- 数学(10121)
- 财务(10115)
- 财务管理(10085)
- 体(10036)
- 数学方法(9917)
- 财政(9807)
- 企业财务(9551)
- 业经(9495)
- 体制(8588)
- 银(8285)
- 银行(8275)
- 政(7967)
- 行(7827)
- 家(7564)
- 融(7326)
- 机构
- 大学(148265)
- 学院(147122)
- 济(61168)
- 经济(59731)
- 管理(55333)
- 研究(47976)
- 理学(46251)
- 理学院(45801)
- 管理学(45228)
- 管理学院(44924)
- 财(41673)
- 中国(39248)
- 京(30617)
- 财经(29627)
- 经(26600)
- 科学(25821)
- 江(25670)
- 所(23516)
- 中心(22700)
- 财经大学(21654)
- 研究所(20005)
- 经济学(19572)
- 北京(19557)
- 农(19531)
- 州(19500)
- 省(18652)
- 经济学院(17511)
- 业大(17328)
- 院(17252)
- 范(17065)
- 基金
- 项目(89628)
- 科学(71019)
- 研究(68784)
- 基金(66109)
- 家(56207)
- 国家(55735)
- 科学基金(48407)
- 社会(45400)
- 社会科(43109)
- 社会科学(43099)
- 省(33934)
- 基金项目(33757)
- 教育(31308)
- 自然(28991)
- 自然科(28320)
- 自然科学(28315)
- 划(28270)
- 编号(27938)
- 自然科学基金(27842)
- 资助(27265)
- 成果(25360)
- 制(24241)
- 部(20614)
- 重点(19766)
- 性(19743)
- 课题(19638)
- 国家社会(19367)
- 创(18729)
- 教育部(18289)
- 发(18130)
共检索到245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梁育从
对增值税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是近年来政府工作的突出亮点,也是当前减税降费的重中之重。本文在梳理当前留抵退税分担机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进一步优化政府间分担机制提出意见建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刘怡 耿纯 赵仲匡
本文通过2004年我国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的自然实验,研究了中央和地方分权制度对出口的影响。通过将不受退税政策影响的加工贸易作为对照组与一般贸易出口进行比较,本文倍差法的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参与退税分担使全国一般贸易出口下降约391.36亿美元,占2004年全年出口的6.6%。而且这一效应只在高退税负担的省份显著;随着地方退税负担的增加,出口额将进一步下降。机制上,出口的降低近90%来源于外资存续企业产品出口规模的萎缩。
关键词:
出口退税 负担机制 产品出口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登山
由于中国跨省区的出口货物中所含增值税的"征税地"与"退税地"不一致,导致了"退税地"政府向"征税地"政府的转移支付,引发了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问题的核心是确定中央和各省级政府应负担退税份额的方法不科学。通过借鉴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构建了该问题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相应的算法。增值税出口退税分担机制的解决,将有助于缓解地方保护主义,发挥沿海和内陆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提升经济运行效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钟油子
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因时应势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的重要举措。作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为各类市场主体纾困减负的重要内容之一,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也是进一步优化增值税制度、提升税收治理能力的精进之举。本文在理论上阐述了留抵退税政策的主要功能,介绍了湖北省税务系统实施留抵退税政策的主要经验,分析了贯彻落实留抵退税政策需要处理的三个关系,并对进一步深化留抵退税政策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静 傅明宸
本文利用2016—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绩效影响及其机制,得出如下结论:整体来看,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政策有利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政策实施通过增加企业投资、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力度以及“效率工资”渠道提高了企业绩效;异质性分析发现,政策实施对销项税额较大的企业不存在显著性影响,但对于销项税额较小的企业实施效果显著。因此,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使增值税链条更加畅通,有助于避免由于政府占用企业资金而导致的税收中性偏离,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因此,进一步深化增值税税制改革、提高留抵退税水平,对于我国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留抵退税 增值税 企业绩效 税制改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课题组
随着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任务的完成,留抵退税工作已转入常态化阶段,但留抵退税的风险管理问题仍比较突出。这对税务部门的风险防范力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结合增值税留抵退税风险防控的深圳税务实践,分析当前留抵退税风险防控面临的挑战,从多方面提出建立常态化增值税留抵退税风险防控机制的对策建议,以有效防控增值税留抵退税风险的形成。
关键词:
增值税 留抵退税 风险防控 五措并举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史剑春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执行以来,企业待抵扣进项税由远期不确定收益直接变成了现时存款,引发了众多企业对涉税业务的思考。公交企业作为民生公益企业,营收少、支出大,财政补贴多,对税收政策的敏感度较高。本文就公交企业留抵退税存在的问题,对其涉及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事项进行分析,提出公交企业强化税收管理的建议,以期合法合规降低企业税负。一、公交企业留抵退税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涉税 公交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朝阳 李傲洋 王硕 王贺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在企业纾困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被寄予厚望。笔者以2018年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改革为契机,利用2014—2019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检验留抵退税政策对制造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投资和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留抵退税政策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投资,但对劳动力就业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留抵退税政策通过降低企业资本成本、提高主营业务专注度促进制造业企业研发投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对民营企业作用相较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更为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要系统认识留抵退税政策的“光”与“影”,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与稳就业政策协调配合,降低制造业企业社保缴费比例,并适度给予财政补贴,以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广义投资水平。
关键词:
留抵退税 固定资产投资 研发投资 就业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远慧 孟苗苗
以2013—2021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的研究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有利于促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且地方政府补助有助于提升该效应。具体而言: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可以通过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和数字技术产出,增强企业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并在企业间产生数字知识溢出效应;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增值税留抵税额更多的制造业企业以及处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效果更明显。为进一步促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议如下:加快增值税立法,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落实为一项长期性制度安排;降低制造业企业留抵退税门槛;简化增值税留抵退税流程,进一步提高留抵退税效率;加大地方政府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补助力度。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文清
出口退税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的、意在鼓励各国出口货物公平竞争的一种税收措施。按照原有出口退税分担机制,超基数部分由中央与地方共同负担,企业出口的越多,地方财政负担就越重,导致部分地区出口退税负担不均衡。对此,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促进外贸稳定发展,国务院下发《关于完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从2015年1月1日起,出口退税(包括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出口退税)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郭吉毅
免、抵,退税办法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先进的出口退税管理方法。我国于1997年开始使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2002年在全国范围内的生产企业中推广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全面推行,对于有效缓解出口退税指标不足,减少企业资金占用,促进外贸体制改革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免、抵、退税办法也存在诸如管理复杂、操作性差、业务难度大、工作成本高等问题,需要妥善解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波 范方志 汤玉刚
文章通过分析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前后地方政府间财税关系不平衡的两种表现形式,说明了现有出口退税分担机制只是一个过渡性的临时制度安排,从长期来看它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此在此基础上的机制优化是必需的。文章提出缓解地方政府间财税关系不平衡的三大基本解:发展外贸代理制的市场解,中央计划解和地方政府分散合作解。三个基本解的搭配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地政府间财税关系不平衡可能引发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记者9月4日从财政部了解到,为进一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联合发布公告称,符合条件的部分先进制造业纳税人,可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公告称,自2019年6月1日起,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部分先进制造业纳税人,可以自2019年7月及以后纳税申报
关键词:
留抵税额 纳税人 先进制造业 增值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蔡伟贤 沈小源 李炳财 柴美华
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如何运用财税政策有效激励企业研发创新是当前理论和实践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2014—2019年上市公司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2018年增值税留抵退税试点政策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研发创新,这一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倾向得分匹配、排除其他竞争性假说及更换因变量等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扩大投资规模、提升风险承担能力和促进研发人员雇佣激励企业加强研发创新。此外,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在民营企业、高科技行业、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更为明显,且政策实施有助于企业的实质性创新产出,加强税收征管有利于放大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为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深化现代财税改革及实现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借鉴。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朱江涛
受市场变化、购销周期、税制设置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出现增值税进项留抵税额乃是一种客观普遍现象。对留抵税额实行退税政策有其充足的理论逻辑,主要为消费型增值税性质、税收公平原则和国际通行惯例所决定。退税政策具有多重效应,对企业可增加现金流,降低资金成本,稳定市场主体;对财税收入短期减收明显、波动加大,中长期影响甚微;对经济运行的效果,则视政府与企业收入的替代效应而定。定位于完善增值税制度的重要安排,宜进一步体现留抵退税政策的公平性,充分赋予企业自主选择权;科学确定留抵退税周期和最低标准,大力提升政策运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防、打、惩“三位一体”的留抵退税管理机制,有效遏制骗取留抵退税行为发生;按照有利政策实施和分享与负担对等原则,建立健全规范化制度化的留抵退税资金垫付与增量收入返还制度。
关键词:
增值税 留抵退税 留抵税额 结转抵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