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93)
- 2023(11384)
- 2022(9889)
- 2021(9317)
- 2020(7615)
- 2019(17652)
- 2018(17508)
- 2017(33645)
- 2016(18481)
- 2015(20510)
- 2014(20506)
- 2013(20156)
- 2012(18109)
- 2011(16272)
- 2010(16113)
- 2009(14445)
- 2008(13766)
- 2007(11699)
- 2006(10158)
- 2005(8518)
- 学科
- 济(72089)
- 经济(72014)
- 管理(52020)
- 业(46001)
- 企(37796)
- 企业(37796)
- 方法(33041)
- 数学(28751)
- 数学方法(28371)
- 中国(20351)
- 农(18940)
- 地方(18249)
- 学(17196)
- 业经(15813)
- 环境(15742)
- 财(15621)
- 农业(12816)
- 和(12426)
- 理论(12082)
- 贸(11288)
- 贸易(11282)
- 划(11247)
- 易(10871)
- 技术(10800)
- 制(10412)
- 务(9829)
- 财务(9760)
- 财务管理(9746)
- 发(9539)
- 教育(9384)
- 机构
- 大学(254553)
- 学院(254100)
- 管理(103744)
- 济(94811)
- 经济(92423)
- 理学(90881)
- 理学院(89781)
- 管理学(88160)
- 管理学院(87724)
- 研究(84178)
- 中国(59431)
- 科学(56173)
- 京(54685)
- 所(41466)
- 财(41033)
- 业大(39826)
- 农(39360)
- 研究所(38414)
- 中心(37619)
- 范(35583)
- 师范(35300)
- 江(34801)
- 北京(34393)
- 财经(33809)
- 院(31564)
- 农业(30799)
- 经(30742)
- 州(29700)
- 师范大学(28824)
- 经济学(27367)
- 基金
- 项目(186163)
- 科学(146607)
- 基金(134644)
- 研究(134229)
- 家(117730)
- 国家(116804)
- 科学基金(100983)
- 社会(83587)
- 社会科(79226)
- 社会科学(79203)
- 基金项目(73588)
- 省(73461)
- 自然(67517)
- 自然科(65858)
- 自然科学(65846)
- 自然科学基金(64607)
- 划(61922)
- 教育(60172)
- 编号(54753)
- 资助(54081)
- 成果(42629)
- 重点(41326)
- 发(39844)
- 部(39455)
- 创(38271)
- 课题(37303)
- 创新(35656)
- 科研(35316)
- 计划(33916)
- 大学(33825)
共检索到350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志远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复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城市生态环境功能和提供生态产品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城市居民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场所,合理有序的生态空间是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河南省各城市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全省城市生态空间呈现面积持续增加、空间结构不断优化的特征。但是,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城市相比,特别是与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河南城市生态空间建设仍存在数量不足、分布不均、使用负荷较重等问题和不足,亟待在今后的城镇化建设中加以完善提升。
关键词:
生态空间 空间分布 生态服务价值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宋伟
2002年以后河南县级城市、地级城市、郑州市均进入了一个城区人口快速增长期,但进入新常态后增速发生分化:县级城市城区人口快速增长趋于结束,进入增速放缓的内涵式发展期;地级城市城区人口增速小幅放缓,基本能够维持稳定增长;郑州大都市区城区人口仍将维持快速增长态势。展望2030年,河南多数县级城市、地级城市应适度控制城市空间规模扩张,重点转向已规划区、建成区优化发展,提升生态、宜居、宜学水平,吸引更多农民进城、提升人口集聚水平。郑州大都市区应提升规划层次和水平,从省级层面制定具有较强约束力的整体规划,打造组团发展、分工合理、功能完善、优势突出的全国一流都市区。
关键词:
人口空间格局 城镇化 城镇体系 河南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范辉 冯德显 余国忠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省在1996年和2006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格局与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全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2)与1996年相比,2006年全省各城市之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有所扩大。(3)在不同的研究年份,土地投入水平、土地产出水平、土地利用水平和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等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中发挥的作用有较大差异。(4)在研究期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其4个影响因素各自变化幅度差异显著,且同一地区各自的变化幅度也不完全一致。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河南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孟德友 赵文亮
采用GIS网络分析获得城市间公路交通的OD时间距离对引力模型的距离进行修正,对河南各地市间1997年和2007年的经济联系进行测算和比较,继而采用分形模型对各城市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及联系强度的分形维数进行测算,探讨了地市对外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河南各城市经济联系总量等级特征明显,地市间经济联系初步形成了"十"字形主轴的网络化发展空间结构;郑州对外经济联系趋于约束型位序-规模分布,大多数城市对外经济联系空间分布向位序-规模分布态势演变;通过对河南中心城市间经济联系空间结构的研究,有利于识别各地市对外经济联系的空间导向,有利于协调地区间经济联系与合作,为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史本林 孟德友 万年庆
高速公路建设最直接的空间经济效应是缩短地区间的时空距离,进而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借助于GIS空间分析功能结合场强模型对河南省2004和2011年中心城市辐射场强运算的基础上,对各区域的空间场能进行比较与分类,继而依据场强取大原则对各城市的腹地范围进行划分。研究表明:随着全省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和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各地区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场能均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地区间空间分异特征还较为显著,中心城市及邻接地区的场能较强,中原城市群地区高于外围地区,豫东平原地区高于豫西山地区;腹地划分显示郑州以其优越的交通优势和较强的综合实力而在腹地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多数城市的腹地范围与行政区划存在较大的偏差,由此认为按照腹地原则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或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场强模型 城市腹地 河南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家星 张昱镇 连紫璇 殷敏 欧维新
随着区域协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水土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巨大压力。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是缓解生态系统保护与人类社会发展矛盾的有效途径。选择苏南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综合MSPA方法与景观连通性评估筛选生态供给源地,利用生态稀缺度评价筛选生态需求源地;进而采用最小阻力模型提取耦合供需空间的生态廊道,并结合战略点设置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苏南城市群生态供给源地总面积为4 876.76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7.36%。生态需求源地总面积为2 099.8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8%;(2)共构建生态供给廊道55条,生态供需廊道199条,总长度2 296.95 km;(3)共得到98处战略点,作为未来城镇生态建设优先考虑的关键空间节点。研究可为包括苏南城市群在内的长三角地区在共守生态安全前提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供参考,也为国内其他高密度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借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元亮
在综合测度城镇化水平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2003—2013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城镇化水平重心在113.540 5°E—113.574 5°E、34.451 3°N—34.504 7°N之间波动,重心轨迹向东南方向移动,10年间移动距离16.792km,重心向东偏移的距离大于向南偏移的距离。城镇化水平的标准差椭圆变化幅度不大,呈现东北—西南格局,且有向东—西格局转变的趋势。标准差椭圆中心位于中部偏北的位置,范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元亮
在综合测度城镇化水平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2003—2013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城镇化水平重心在113.540 5°E—113.574 5°E、34.451 3°N—34.504 7°N之间波动,重心轨迹向东南方向移动,10年间移动距离16.792km,重心向东偏移的距离大于向南偏移的距离。城镇化水平的标准差椭圆变化幅度不大,呈现东北—西南格局,且有向东—西格局转变的趋势。标准差椭圆中心位于中部偏北的位置,范围以郑州为中心,东至商丘西部、周口中部,西接三门峡,南连驻马店北部、南阳东北部,北抵鹤壁中部、安阳南部。这表明位于河南省东部和南部的黄淮地区尤其是东部城镇的空间集聚能力不断提高,城镇转移农业人口的绝对量逐渐变大,城镇化水平提升加快,对城镇化的影响日益增强。根据预测,2020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重心进一步向东南方向偏移,呈现东北—西南格局,并继续向东—西格局演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发曾
河南城市发展与布局的历史启示王发曾城市的今天是过去的延续,城市的演化深刻反映了一定区域人文、社会、经济、环境演化的历史进程,也为区域城镇体系今后的发展与布局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河南城市发展的历史沿革我国的城市最早诞生于中原地区。本世纪70年代在河南...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兰 孙学敏 张启
分析了河南省城市的形成发展和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认为: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的分布、开采和利用状况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对城市的分布特征、发展程度、城市功能有着深刻的影响。指出自然资源的匮乏与不合理利用是城市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城市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城市形成 城市发展 河南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岩
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有助于准确反映城市旅游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潜力,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本文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因子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选取河南省辖18个市级行政区划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河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现状进行了总结。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楷 赵彤新
从城市、区域与交通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出发,扼要论述了宁西、京九铁路的开发与兴建,给河南东南部的区域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并提出迎接这一机遇采取的主要政策性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书杰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也在变大。文章利用河南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的统计数据以及衡量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相关指标,采用定量实证分析方法对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差距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了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合理化的一些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居民消费 城乡差距 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文峰
在构建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河南省2001—2010年各地市单元为数据样本,引入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模型将多维评价指标投影为一维投影数据,采用加速遗传算法优化投影指标函数寻求最佳投影方向,根据投影值的大小对河南省各地市城市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近10年来河南省各地市城市化水平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尽管地区间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有所减缓,但两极分化趋势依然显著,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地区是河南省城市化进程的核心区,豫西北部地市高于豫东南部地市,加快推进豫东、豫东南部传统农区的城市化进程是实现河南地区间城市化水平协调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投影寻踪模型 城市化水平 区域格局 河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