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25)
- 2023(7062)
- 2022(5307)
- 2021(4688)
- 2020(3860)
- 2019(8490)
- 2018(8598)
- 2017(16639)
- 2016(9271)
- 2015(10237)
- 2014(10385)
- 2013(9804)
- 2012(8879)
- 2011(7904)
- 2010(8069)
- 2009(7689)
- 2008(7815)
- 2007(7150)
- 2006(6666)
- 2005(6212)
- 学科
- 济(39967)
- 经济(39932)
- 管理(29510)
- 业(25916)
- 企(21009)
- 企业(21009)
- 方法(14563)
- 数学(12386)
- 数学方法(12166)
- 农(11728)
- 中国(11484)
- 财(11149)
- 环境(10839)
- 业经(9789)
- 学(9131)
- 地方(8107)
- 农业(7847)
- 务(7740)
- 财务(7707)
- 财务管理(7697)
- 划(7590)
- 企业财务(7373)
- 发(7152)
- 制(7077)
- 融(6653)
- 金融(6652)
- 理论(5929)
- 贸(5846)
- 贸易(5844)
- 发展(5820)
- 机构
- 大学(138206)
- 学院(136920)
- 济(54568)
- 经济(53452)
- 管理(48659)
- 研究(48392)
- 理学(41749)
- 理学院(41260)
- 管理学(40341)
- 管理学院(40123)
- 中国(35784)
- 科学(30351)
- 京(29167)
- 财(26437)
- 所(25300)
- 农(23936)
- 研究所(22959)
- 江(21197)
- 财经(21114)
- 中心(21005)
- 业大(20184)
- 经(19145)
- 农业(18746)
- 范(18736)
- 师范(18535)
- 北京(18246)
- 院(17595)
- 经济学(17074)
- 州(16917)
- 财经大学(15559)
- 基金
- 项目(90888)
- 科学(71474)
- 基金(66806)
- 研究(64534)
- 家(59321)
- 国家(58857)
- 科学基金(49886)
- 社会(41949)
- 社会科(39777)
- 社会科学(39756)
- 基金项目(34982)
- 省(34807)
- 自然(32288)
- 自然科(31504)
- 自然科学(31492)
- 自然科学基金(30929)
- 划(29679)
- 教育(29001)
- 资助(26977)
- 编号(25381)
- 成果(21263)
- 重点(20926)
- 部(19731)
- 发(19686)
- 创(18108)
- 国家社会(18032)
- 课题(17764)
- 科研(17592)
- 创新(17027)
- 教育部(16683)
共检索到2059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关今华 关玉洪
优化法律环境是成功吸引他人资本的基本保证。我国与亚太地区来往和关系密切,具有优越的地利条件,因此,研究投资环境的优化及其健全法律制度,对我国进一步发展与亚太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春业
目前,我国大陆高校有大学章程的为数不多,即使某些高校有章程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重要的根源之一是大学章程没有被法律化,其效力没有得到各级政府、社会机构甚至高校师生的认可,大学章程无法作为高校治理学校的法律依据。为此,必须把大学章程予以法律化,以法律渊源的形式来体现其内容。在各种法律渊源中,地方性法规由于其独特作用,作为大学章程的体现形式更适当。在大学章程法律化的过程中,采取起草与审议通过相分离原则,即起草工作完全交给各高校,让高校在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积极参与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成熟的文本;然后交由高校所在地的省级或副省级地方权力机关审议通过,转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地方性法规。
关键词:
大学章程 法律渊源 地方性法规 法律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薛虹
版权人在网络时代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好在技术为保卫版权人的利益创造了新的机会,版权人用技术筑起坚固壁垒,希望以此断绝侵权之路。例如,许多因特网网主采用电子水印技术保护自己的版权材料,盗版图像在网上一出现,版权人就能凭借辨别水印的方法将其识破。 但是,技术的方法总能被更新的技术所战胜,再深奥的技术屏障也能被更聪明的头脑所破解,而且不断升级的技术保护还培养了一批以“反保护”为乐的网络“无政府主义者”。近几年来,一些国家政府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龙
环境道德法律化,是当前解决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需要。然而现实中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错误的环境道德观,使得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面对着这一难以调和的矛盾,有必要将一定的环境道德上升为具有国家强制约束力的环境法律,通过树立"生态中心主义"环境伦理道德观,赋予自然体法律主体地位,以及加快国际合作的步伐,力求实现环境道德法律化,使得环境法律规范具有更高层次的环境道德内容,实现环境立法的理论成熟规范,从而促使人类道德关怀对象从人类扩展到整个生态系统,进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伟
理性主义光芒之下的法律与标准,旨在通过理性的规则构建克服经验主义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无规则性,使全人类在处理社会与科技问题上有规则可循。文章通过分析法律与标准的关系,旨在为强制性标准找到一条新的出路,在标准与法律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强制性标准真正得以贯彻实施,发挥技术规范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标准 强制性标准 法律 援引性规定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楼继伟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完善不同层级政府特别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法律制度"。我们要准确把握这一决策部署的内涵,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有效落实,确保完成中央提出的目标任务。一、充分认识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的重要意义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郭冬乐 王济光 李健 陈黎
瑞士经济秩序的法律化管理郭冬乐王济光李健陈黎瑞士处在欧盟包围圈中的能够独立自主地发展,并成为欧洲重要的金融中心,有其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其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注意政府的适度干预与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重视市场法规建设和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力求避免市场垄断、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曹雷
市场经济体普遍面临信贷市场配置失灵问题,各国都积极寻求解决途径,信贷政策法律化是其中之一,以美国的社区再投资法(CRA)最为典型。本文侧重介绍和分析美联储(FRB)在执行CRA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信贷政策法律化、规范化和综合化特征,进一步分析美联储信贷政策所面临的矛盾及其经验启示。
关键词:
信贷政策 法律化 CRA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凤鸣
《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实现了"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法律化。具体标志是,明确了"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具有法律强制性和普遍性:县级人民政府必须建设总分馆体系;县级人民政府是"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设主体;以"因地制宜"为法定建设原则;实行相对集中的业务管理和统一的文献资源管理;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总分馆发展方向和时代特色。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肖奎喜 李潇 张志明
区域贸易协定(RTA)的缔结对推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异质性视角,构建了RTA框架下跨国企业与东道国政府的两阶段博弈模型,从理论层面厘清了RTA法律化水平对OFDI的作用机制。通过对RTA条款进行“法律化水平”赋值,并以2003~2019年中国对147个国家或地区OFDI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其对中国OFDI的影响。研究表明,RTA法律化水平显著促进了中国OFDI;且缔结高法律化水平RTA能够弥补东道国制度缺位、弱化国家双边制度距离的投资抑制效应,来促进中国OFDI发展。文章进一步将RTA条款进行细分量化构建异质性条款法律有效指数,检验结果表明RTA法律化水平对中国OFDI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条款异质性。基于以上结论,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树训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气候变化诉讼具有积极意义。但因气候变化诉讼概念不清,立法不明,从而导致实践无所适从。为增加可诉性,需从立法上解决“谁因何提起何种诉讼”这一基本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解决路径,即技术进路和规范进路。进入法典化时代,在立法形式上宜采用生态环境法典+气候变化应对法的形式。为准确判断和辨识气候变化应对案件,在立法内容上应从因果关系角度转向以诉讼标的来解析“气候变化诉讼”,从权利本位构建模式转向以国家义务作为诉权基础。同时在坚持“义务论”基础上选择和完善气候变化行政公益诉讼。在起诉主体上,以监督权为基础赋予社会组织补充起诉实施权,在审判对象上,以充分保障气候环境利益为基础授予法院针对部分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树训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气候变化诉讼具有积极意义。但因气候变化诉讼概念不清,立法不明,从而导致实践无所适从。为增加可诉性,需从立法上解决“谁因何提起何种诉讼”这一基本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解决路径,即技术进路和规范进路。进入法典化时代,在立法形式上宜采用生态环境法典+气候变化应对法的形式。为准确判断和辨识气候变化应对案件,在立法内容上应从因果关系角度转向以诉讼标的来解析“气候变化诉讼”,从权利本位构建模式转向以国家义务作为诉权基础。同时在坚持“义务论”基础上选择和完善气候变化行政公益诉讼。在起诉主体上,以监督权为基础赋予社会组织补充起诉实施权,在审判对象上,以充分保障气候环境利益为基础授予法院针对部分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铁水
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启动以来,中国加强与次区域各国的合作,卓有成效地实施了100多个合作项目,建成了一批标志性工程,促进了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中方既是次区域合作的受益者,也为次区域的发展作出贡献。但是,在次区域的法律框架内,没有具体的执行机制,影响到经济合作的进程。为此,需要将次区域各国的优惠性贸易安排提升为法律,将各项贸易安排及具体执行措施法律化,在此基础上构建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区域性法律体系,作为次区域合作的规范和保障,以营造一个鼓励和便利贸易与投资的法制环境,推动次区域的建设与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锋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化、法律化是我国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中一个很重要的层面,人与自然关系法律化的观念已经开始逐渐影响到法学理论和实践的变革,即将自然的权利纳入法律关照的视野,考察自然权利在现实法律中的渗透机制以及对自然权利进行司法救济的现实路径,才能实现对自然权利的有效保护。而前提是打通对自然权利进行司法救济的理论基础,在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通过对信托理论和代理制度的一般原理和环境公共信托理论的发掘,探讨自然权利司法救济的理论依据,为自然的法律地位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美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为开拓保护自然的权利路径提供了借鉴意义,更为本文论述的理论增加了实践的可行性支持。实现有司法救济的自然...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法律化 理论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