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68)
- 2023(7693)
- 2022(6383)
- 2021(5652)
- 2020(4437)
- 2019(9971)
- 2018(9706)
- 2017(17773)
- 2016(9798)
- 2015(10622)
- 2014(10739)
- 2013(10588)
- 2012(10258)
- 2011(9540)
- 2010(9944)
- 2009(9090)
- 2008(9016)
- 2007(8156)
- 2006(7668)
- 2005(7454)
- 学科
- 济(47045)
- 经济(46995)
- 管理(23618)
- 业(22733)
- 地方(19522)
- 中国(17984)
- 企(15690)
- 企业(15690)
- 农(14846)
- 业经(11893)
- 地方经济(10879)
- 农业(10227)
- 方法(10127)
- 发(10097)
- 银(9537)
- 银行(9526)
- 行(9359)
- 融(9348)
- 金融(9347)
- 学(9207)
- 制(9038)
- 数学(8382)
- 环境(8263)
- 数学方法(8189)
- 财(7809)
- 贸(7653)
- 贸易(7638)
- 发展(7423)
- 展(7397)
- 易(7238)
- 机构
- 学院(138268)
- 大学(135472)
- 济(56023)
- 研究(55156)
- 经济(54541)
- 管理(47022)
- 中国(42911)
- 理学(38150)
- 理学院(37521)
- 管理学(36804)
- 管理学院(36542)
- 科学(33674)
- 京(31147)
- 所(28368)
- 财(26823)
- 中心(25483)
- 研究所(25199)
- 江(24690)
- 农(24386)
- 范(22719)
- 师范(22524)
- 北京(20525)
- 州(20349)
- 院(20282)
- 省(19742)
- 财经(19507)
- 业大(18771)
- 农业(18559)
- 师范大学(18041)
- 经(17393)
- 基金
- 项目(84710)
- 科学(66781)
- 研究(63777)
- 基金(58695)
- 家(51087)
- 国家(50590)
- 科学基金(42981)
- 社会(40264)
- 社会科(38239)
- 社会科学(38230)
- 省(35261)
- 基金项目(30692)
- 划(29184)
- 教育(28584)
- 编号(26362)
- 自然(26237)
- 自然科(25613)
- 自然科学(25609)
- 发(25157)
- 自然科学基金(25091)
- 资助(23354)
- 成果(22195)
- 发展(20511)
- 课题(20165)
- 展(20144)
- 重点(19585)
- 创(17351)
- 部(17207)
- 年(16541)
- 创新(16299)
共检索到240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金英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单独成章,被提升到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这是对以往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过分强调发展速度、片面追求GDP的适时矫正,也是对人民福祉的长远考虑。十八大报告在阐述生态文明建设时,首先提出了优化国土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肖金成 欧阳慧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一个国家依托一定地理空间通过长时间生产和经营活动形成的经济要素分布状态。本报告分析了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现状与问题,探索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思路,即集中发展,多极化协同集聚;集约发展,高效利用国土空间;人口与GDP相匹配,产业集中和人口集中相同步;因地制宜,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点、线、面耦合,构建"城市群—发展轴—经济区"区域空间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打造发展轴、发展城市群、培育增长极、构建经济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强化粮食能源和生态安全保障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设想。
关键词:
国土空间 区域空间体系 开发格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口与产业空间发展趋势、经济增长格局、国土开发理念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经济区组织不够合理、区域开发综合绩效相对低下等问题也开始显现。"十二五"时期,应以提升区域发展效率为重点,重塑我国经济区组织,加强推进国土空间网络化开发,探索国土精细开发模式,构建高效、有序的国土开发空间结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曹英志 王海波 庞静茹
党的十八大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明确部署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战略任务,对海域空间开发优化问题提出了迫切要求。文章首先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依据,从海域的自然属性出发,阐述了我国蓝色国土与陆域国土空间开发的关系,并分析了两者在整个国土空间开发布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在深入分析我国海域空间开发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后,文章从贯彻海洋功能区划、围填海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我国蓝色国土空间开发的具体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欧阳慧
近年来,我国在国家层面加强了对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指导和规划引导,有效地促进了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优化和调整。然而,国土空间开发是一个长期性的重大战略问题。根据国土开发呈现的新特征和规划引导面临的问题,及时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胡勇
立足现实国情,探究中国未来发展空间的土地制约瓶颈等问题。一方面从体制、机制的视角剖析中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另一方面从土地公共政策制定、土地管理的视角,分析优化国土空间执行层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绩效评价,从顶层设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城外借鉴等维度进行综合探究,并强调要立足中国陆地国土空间与海洋国土空间的统一性及各系统相对独立性的实情,提出国土空间协调开发等政策建设。
关键词:
国土空间 开发格局 区域政策 绩效评价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汪阳红
本报告详细分析了影响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财政和规划两大体制、区际利益和政绩考核两大机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合理确定事权与支出责任,建立有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的收入划分制度,明确空间规划的定位,完善空间规划的体系及其相应的作用,处理好各类规划间的关系,建立区际利益协调的多元化治理机制、组织机制及其法律法规,根据不同类型区域特点制定具体的政绩考核评估体系和完善政绩考核配套措施等。
关键词:
空间开发 体制 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曹祺文 蒋仁开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国家应对外部形势复杂多变、实现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国家空间可持续发展的蓝图和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和制度支撑。本文从贯彻国家意志、主体功能区定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塑造绿色生态空间、满足多元民生需求、构筑开放共赢型空间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服务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思考和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美球 严格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彰显大国责任和担当的重要举措,也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进新时代低碳绿色发展的客观需求。国土空间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构建低碳型国土空间格局及"双碳"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本文从国土空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式的转变、加强国土空间布局统筹协调的角度,阐述了构建低碳型国土空间格局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构建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陶跃中
受限于全市耕地后备资源枯竭、占补平衡压力大、基本农田保护率高,浙江省平湖市整体建设用地空间极其有限,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保发展和保红线层面显现了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规划实施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原有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与实际建设发展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规划执行过程中,面临着以下问题和困难:相对过高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率,给耕地保护和用地空间的拓展带来巨大压力。根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贾克敬 何鸿飞 张辉 郭杰
研究目的:探索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路径,为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优化、"三条控制线"划定等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理论与方法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归纳演绎法与地理空间模型法,融合"自上而下"的承载能力约束与"自下而上"的适宜性评估,以"数量管控—空间布局—多目标协同"的逻辑主线进行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研究结果:(1)基于"双评价"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需考虑尺度与区域差异;(2)以表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约束作为多目标优化的数量约束,融合开发适宜性的空间转换规则及空间约束,构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模型,能够为生态、农业和城镇空间的合理布局提供优选方案;(3)基于"双评价"的区域多目标优化,强调生态安全、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等多目标协同,将提供促进区域空间均衡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方案。研究结论:基于"双评价"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可有效耦合多目标,推动国家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普荣 杨琦 白海霞
根据各功能区的主体功能定位来优化物流产业的布局,并针对不同的功能区域提出相应的物流业发展路径:将优化开发区的物流产业打造成我国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重要基地,重点开发区致力于打造成带动区域发展和城市群建设为目标的区域性物流中心,限制开发区的物流业必须依托区域实际走特色化和生态化之路。
关键词:
国土空间开发 物流产业 布局 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樊杰 周侃 陈东
党的十八大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升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为经济地理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需求与发展机遇。经济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国土空间格局成因与演变规律,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供了前瞻性的科学基础和科技支撑。文章结合近年来中科院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研究团队围绕国土开发的学术创新与应用实践,重点讨论了基于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和生产—分配—消费立体系统的区域发展均衡模型,阐释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自然对人文作用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基于地域功能成因理论与识别方法尝试开展的综合地理区划,以及纳入面状形态完善点—轴系统理论和利用三种功能空间比例关系表达空间结构。研究与实践表明,从应用需求中凝练科学问题、在解决科学问题中推动学科建设及提升支撑应用需求的能力,是比较合理的学科发展方式。未来,按照十八大在国土空间格局中提出的"均衡、开发强度、空间结构、功能区、格局"等主题词,持续发展经济地理学,发挥经济地理学对国家战略决策的科技引领作用和支撑作用,实现学科建设的新跨越。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肖金成 申兵
本文简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演变过程,重点分析了我国当前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促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调整的政策建议。我国目前已形成了"三核多极、三轴四片"的多核、多轴、分片型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但也存在着经济布局与资源空间分布失衡、经济布局与人口分布不匹配、城乡建设用地低效扩张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人口、产业、土地、生态补偿以及环境保护等政策加以解决。
关键词:
国土空间 开发格局 政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慧 叶尔肯·吾扎提 王成龙
"一带一路"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总体方略。建设"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长期的国家战略,必将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在分析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现状特点的基础上,从全方位对外开放、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条件改善、能源供应系统的变化、贸易畅通和人文交流与合作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对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途径和方式。重点论述了陆上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海上国际大通道建设等"一带一路"具体行动对区域国土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战略对国土空间格局将产生重要影响,不同国际经济走廊影响的重点区域不同,有助于促进均衡国土空间的形成;2"一带一路"战略将促进内陆地区形成若干个大都市经济区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同时,强化与"一带一路"国际大通道相对接的国内开发轴线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土空间格局;3"一带一路"战略将进一步增强沿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形成"高效"的国土空间;4"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快内陆沿边地区主要口岸和沿边城市的发展,使沿边地区成为重要的国土开发新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