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17)
- 2023(13273)
- 2022(10683)
- 2021(10022)
- 2020(8183)
- 2019(18711)
- 2018(18484)
- 2017(35260)
- 2016(18397)
- 2015(20344)
- 2014(19830)
- 2013(19560)
- 2012(17696)
- 2011(16055)
- 2010(16669)
- 2009(15987)
- 2008(14575)
- 2007(13396)
- 2006(12029)
- 2005(10903)
- 学科
- 济(75225)
- 经济(75155)
- 业(64705)
- 管理(50610)
- 农(49938)
- 企(43626)
- 企业(43626)
- 农业(33432)
- 方法(30094)
- 融(27219)
- 金融(27218)
- 数学(27078)
- 数学方法(26492)
- 中国(26480)
- 银(25339)
- 银行(25312)
- 行(24490)
- 业经(23462)
- 制(18939)
- 技术(18734)
- 财(17986)
- 地方(17572)
- 学(12970)
- 体(12672)
- 农业经济(12594)
- 贸(12551)
- 贸易(12537)
- 发(12506)
- 理论(12292)
- 易(12290)
- 机构
- 学院(255878)
- 大学(249349)
- 济(107231)
- 经济(104919)
- 管理(100549)
- 理学(86698)
- 理学院(85902)
- 研究(85285)
- 管理学(84202)
- 管理学院(83775)
- 中国(75189)
- 农(62601)
- 京(51454)
- 科学(51414)
- 农业(47964)
- 财(47306)
- 业大(44657)
- 中心(43647)
- 所(42337)
- 江(40040)
- 研究所(38179)
- 财经(36716)
- 经(33455)
- 州(32453)
- 北京(32007)
- 经济学(31635)
- 范(30439)
- 院(30121)
- 师范(30037)
- 农业大学(29425)
- 基金
- 项目(172114)
- 科学(136242)
- 研究(126722)
- 基金(124248)
- 家(108814)
- 国家(107801)
- 科学基金(93086)
- 社会(81232)
- 社会科(76856)
- 社会科学(76834)
- 省(71304)
- 基金项目(65175)
- 自然(59637)
- 自然科(58359)
- 自然科学(58347)
- 划(57790)
- 自然科学基金(57353)
- 教育(56908)
- 编号(51682)
- 资助(50484)
- 创(41484)
- 成果(40769)
- 发(38888)
- 重点(38608)
- 创新(37930)
- 部(37130)
- 课题(36000)
- 农(34702)
- 业(33592)
- 国家社会(33554)
- 期刊
- 济(122800)
- 经济(122800)
- 研究(74030)
- 农(67089)
- 中国(59169)
- 农业(44781)
- 融(44411)
- 金融(44411)
- 学报(40079)
- 科学(38389)
- 管理(36670)
- 财(34743)
- 大学(32232)
- 学学(30913)
- 教育(26426)
- 业经(26206)
- 技术(24245)
- 业(21489)
- 经济研究(17656)
- 财经(17544)
- 农村(15977)
- 村(15977)
- 问题(15893)
- 经(15003)
- 农业经济(14868)
- 版(14606)
- 科技(14525)
- 技术经济(14122)
- 世界(12830)
- 策(12617)
共检索到396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晓玲
1.营造良好的信贷运作环境,引入准入和市场退出机制。农村金融机构和政府作为信贷组织主体,可尝试借助培训教育等形式来增加"健康信贷"的宣讲力度。一方面,提高农村贷款居民的还款意识;另一方面,建立贷款者的信用档案,将日常走访和调查到的农户实际资料进行归类,作为衡量其贷款和还款能力、信用水平的依据。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准入机制的完善可从三方面出发:进行村镇银行各类股东持股比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晓玲
1.营造良好的信贷运作环境,引入准入和市场退出机制。农村金融机构和政府作为信贷组织主体,可尝试借助培训教育等形式来增加"健康信贷"的宣讲力度。一方面,提高农村贷款居民的还款意识;另一方面,建立贷款者的信用档案,将日常走访和调查到的农户实际资料进行归类,作为衡量其贷款和还款能力、信用水平的依据。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准入机制的完善可从三方面出发:进行村镇银行各类股东持股比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晓玲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信贷模式优化和创新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梳理了当前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运行现状,重点分析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信贷运行问题。文章提出优化和创新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信贷模式的建议:营造良好的信贷运作环境,引入准入和市场退出机制;稳定资金来源、拓宽渠道,强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针对农村小额信贷需求特征,转变经营思路、培育忠诚客户;以满足农村多样化信贷需求为出发点,创新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模式;创新农村小额贷款抵押担保方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春晖 孙良顺
新一轮增量式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加快了培育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完善农村金融功能和促进农村金融组织进一步发展与壮大的步伐。随着改革的推行,农村金融的主要矛盾已逐渐由竞争主体不足转向农村金融监管滞后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增长的矛盾。因此,农村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农村金融机构监管模式创新。认真分析当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监管存在的问题,系统提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监管模式——"目标导向"监管模式的内涵、目标与原则,从建立统一核算系统,建立信用管理系统,完善法律制度以及改善监管环境等方面创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监管模式具有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奇
信贷风险控制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生存和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不仅决定自身的经营发展,而且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改善,兴农科技的推进,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风险管理体系、农户信用评级体系、农村信贷平台、农村市场、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业务结构、农村金融市场等几个方面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控制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信贷风险 创新研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寒菊 刘宏军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认识和研究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建立起经济运行中的信贷资金风险约束机制,探索出一套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风险管理模式,稳定金融运行,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社会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重点解决和强化治理的问题。
关键词:
金融机构 信贷资金 风险管理 创新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路耀芬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在我国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普遍居高的现状下,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模式亟待需要创新。本文直面我国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环境现状,探究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深层次问题,结合国内外信用风险管理的新方法,提出改革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的创新模式,实现风险管理的高效能,为构建稳固的信用风险共同体提供借鉴,以期改善农村小型金融环境并推动农村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升级,促进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平稳、高效的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宋晓薇
农业经济的弱质性和较差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给小型金融机构带来了较高的信用风险,而信用风险作为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面临的最棘手的风险种类,目前一直沿用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引进前沿、新型的风险管理方法,创新改革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有效分散和转化信用风险,推动农业生产的结构化调整和转型升级进程,促进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平稳、快速、高效的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肖诗顺 高锋
本文通过产权分析模型及经验数据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已经完全具备了排他性、可分割性以及一定的可转让性,因此,从理论上讲土地权利可以作为与农村金融机构进行贷款交易的标的;经验数据证实了农村土地产权的融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开展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抵押形式的农户贷款模式对于缓解农村地区的资金"瓶颈"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段洪阳 王培霞 陈月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普惠"三农"的涉农金融发展迅速,但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脱农化现象,其中涉农信贷模式不合理是重要原因。为发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作用,本文基于机构内部视角挖掘涉农金融偏离服务"三农"的内因,有针对性地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小额信贷模式,立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在精准信贷定位、强化信贷风险管理、优化贷后管理延伸贷后服务、打造"双专业"信贷队伍等方面进行内部信贷模式重塑,建立一套具有经营持续性、操作可复制性的涉农信贷模式。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村镇银行 信贷模式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海龙
我国传统的金融监管以限制竞争、保障安全为主,虽然比较好地维护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却是以牺牲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为代价。有必要针对我国农村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存在的缺陷和监管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以增强农村法人金融机构竞争力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妥善处理好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强化对农村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的监管。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农村法人金融机构 监管探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覃俊杰
农村金融机构重组后农村信贷资金运行方式变化及对策建议覃俊杰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将进行大的改革。这一改革会给农村倍贷资金运行方式与特征带来什么变化,由此对农村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谢升峰
在世界范围内,微型金融是对贫困及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的金融制度安排形式,其发展目标有所谓"福利主义"与"制度主义"之分。我国早期设立的微型金融以缓贫为目标,现阶段的亮点是发展以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及互助资金组织为主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实证表明,我国新型微型农村金融在缓贫及对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支持方面,发展目标定位尚不清晰,覆盖面、盈利性及可持续性受到挑战。解决思路是重点提高缓贫及对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支持的覆盖面,增强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降低经营成本,调整监管指标,并加强监管与政策扶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永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农村地区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农村金融体制的推行,成为破解当前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关键,在创新的视野下,积极推行"信贷+保险"的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将有力化解我国农村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深入开展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创新发展 信贷+保险 金融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永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农村地区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农村金融体制的推行,成为破解当前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关键,在创新的视野下,积极推行"信贷+保险"的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将有力化解我国农村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深入开展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创新发展 信贷+保险 金融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