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46)
2023(4111)
2022(3426)
2021(3056)
2020(2710)
2019(6076)
2018(5921)
2017(11504)
2016(6510)
2015(6964)
2014(7114)
2013(7232)
2012(6949)
2011(6199)
2010(6444)
2009(6007)
2008(5909)
2007(5519)
2006(4993)
2005(4723)
作者
(19160)
(15744)
(15732)
(15314)
(9935)
(7530)
(7222)
(6113)
(5953)
(5832)
(5346)
(5341)
(5198)
(5094)
(5091)
(5039)
(4791)
(4687)
(4544)
(4515)
(4372)
(3962)
(3868)
(3676)
(3594)
(3586)
(3562)
(3432)
(3270)
(3133)
学科
(31079)
经济(31053)
(18129)
管理(17232)
(15058)
企业(15058)
方法(10644)
数学(9067)
地方(8884)
数学方法(8884)
(8658)
产业(8408)
中国(8371)
业经(8216)
(7647)
(6888)
结构(6691)
(6428)
(5636)
农业(5431)
技术(5277)
地方经济(5197)
(4878)
银行(4868)
体制(4714)
(4669)
(4349)
金融(4349)
(4235)
贸易(4229)
机构
学院(92029)
大学(91124)
(39924)
经济(39083)
管理(34122)
研究(33327)
理学(28696)
理学院(28361)
管理学(27789)
管理学院(27617)
中国(25543)
科学(20088)
(19696)
(18661)
(16832)
(16456)
中心(15564)
(15325)
研究所(15068)
财经(14164)
业大(12943)
(12712)
北京(12630)
(12606)
(12440)
师范(12300)
经济学(12295)
(12221)
(12089)
农业(11783)
基金
项目(58921)
科学(46674)
研究(42771)
基金(42194)
(36692)
国家(36400)
科学基金(31213)
社会(27606)
社会科(26433)
社会科学(26428)
(24191)
基金项目(21821)
(19705)
自然(19668)
自然科(19193)
自然科学(19190)
教育(19086)
自然科学基金(18887)
资助(17854)
编号(16674)
(14328)
成果(13928)
重点(13694)
(12582)
课题(12380)
(12259)
发展(11733)
(11576)
创新(11541)
国家社会(11381)
期刊
(49188)
经济(49188)
研究(30407)
中国(20069)
管理(14272)
(14237)
(14195)
学报(14003)
科学(13272)
大学(10880)
学学(10105)
(9907)
金融(9907)
教育(9895)
农业(9215)
业经(8841)
技术(8758)
经济研究(7872)
财经(7268)
问题(6760)
(6490)
技术经济(5213)
统计(4994)
图书(4903)
商业(4805)
(4742)
(4687)
(4621)
科技(4617)
经济问题(4423)
共检索到149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皎  郑小兰  王勃  
在"十五"期间,中共江西省南昌市委、市政府狠抓产业基础,制定了合理的产业政策,定期或不定期发布产业政策信息,引导、鼓励、扶持产业发展。2005年,全市一、二、三产业比例为7.1∶54.5∶38.4,形成了三大产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如何推动南昌经济的快速跨越式发展?打牢产业基础是关键。本文运用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理论,对南昌市产业基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发展产业集群、培育支柱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型服务业及生态产业等有效措施,为促进南昌快速崛起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鹤  刘洋  许旭  
优化、高效的产业结构及布局是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借用区位商的指标设计理念,尝试性地提出了产业环境商和区域环境商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并以此为基础对成渝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进行了优化,为基于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产业竞争力等经济社会指标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的传统范式加入了新视角和新方法,也为环保部门参与综合决策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从缓解酸雨问题入手,基于各行业SO2排放的区域环境商和产业环境商测算结果,对成渝经济区产业结构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以造纸业为例,基于各地市SO2排放的区域环境商的测算结果,结合各地市SO2的可增排量和造纸业的产业发展现状,对成渝经济区造纸业的空...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世伟  
本文介绍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出,分析了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所面临的结构布局难题,研究了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等化发展、反鸿沟战略、实现城市图书馆纵向统筹的总分馆制等的理念和实践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雄  
现代中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强烈的地域空间依存性。中药生产过程既是人们的劳动生产过程,也是药物的自然生产过程,中药的品质和功效对气候、土壤、水质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鲜明的选择性。特殊的自然条件和适宜的技术工艺生产出地道的高品质药物。文章以长江上游为例,提出因地制宜地发展中药产业,这既是国家产业布局的重要内容,又是区域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选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万钟  曹金喜  祝兆松  
九十年代,我国国土工作已由国土资源调查、摸清家底,向制定地区产业发展规划方向发展。联系各地区实际,运用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进行产业发展的定向与定位,科学地提出规划区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方案,已成为提高国土规划水平的中心环节。1 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是根据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特点,运用一定的理论和原则,提出该地区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在未来与现实之间架起一座可以通达的桥梁。国土规划是带有长远性、战略性的地区经济建设规划,理应为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代合治  
运用定量方法分析了90年代以来山东省及其各地市乡村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与类型,确定了全省两类6大乡村产业基地的布局与发展方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长全  杜旻  
本文从国际大都市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国际大都市的基本特征,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特别是以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为例,分析了这些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逆工业化趋势,以及工业地位演变所表现出的“倒U型”特征。最后对国际大都市工业布局演变所表现出新特点进行了概括,即逆工业化和制造业扩散的趋势、都市产业在城区旧工业区的聚集,以及工业企业按价值链在都市区进行的布局调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诚固  
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李诚固(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春130024)1东北工业基地发展区域优势分析1.l对外开放区位优势度日趋提高随着东北亚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日益加强、东北区作为东北亚经济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周围国家的经贸交往不断...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少华  熊曦  
按照绿色化要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是湖南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目前湖南产业结构存在绿色化层次偏低、绿色化程度不高、绿色化转型滞后、主体功能区布局的导向力不强等问题,要按照绿色化要求推进湖南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从供给侧改革入手,一是通过进一步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二是通过进一步优化产业内部结构,丰富产业结构内涵;三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业绿色化程度;四是通过创新政府管理,为产业结构调整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少华  熊曦  
按照绿色化要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是湖南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目前湖南产业结构存在绿色化层次偏低、绿色化程度不高、绿色化转型滞后、主体功能区布局的导向力不强等问题,要按照绿色化要求推进湖南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从供给侧改革入手,一是通过进一步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二是通过进一步优化产业内部结构,丰富产业结构内涵;三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业绿色化程度;四是通过创新政府管理,为产业结构调整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璐  赵作权  
首次应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同时测算了多区域空间分布模式下北京市17类产业的中心性和聚集性特征,定量化分析了北京市产业空间的圈层结构,并提出了北京市产业空间发展布局优化建议。研究发现,北京市产业空间表现为多功能单中心聚集的结构,具备多维向心性的空间圈层分化特征,共包括7个圈层,其中,金融业高度聚集在核心圈层,并且聚集程度持续提升;科技、信息等生产者服务业高度集中于中心圈层;居民服务等主要生活性服务业处在产业空间的中间圈层,并且逐步表现为空间均衡化发展;第二产业分布在产业空间的外围圈层,特别是制造业处在最外围圈层且持续郊区化分散发展;北京市第二产业表现为空间离散化聚集发展,第三产业基本表现为空间集中化聚集发展。金融、信息、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区域的高度聚集持续发展可形成强大的推动力,促进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逐渐向外围圈层甚至跨区域扩散。中间圈层既是现代工业经济以及由中心圈层向外扩散的传统工业等的重要分布区域,也是北京市主要的消费和生产服务业集中区域,这将导致中心城区服务功能的高度集中,因而应加快中心城区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的疏解以及多中心城市空间格局的发展。目前北京市制造业布局主要是东北—西南方向,北部地区布局规模较大,从京津冀区域格局出发引导制造业向东南方向集中应是未来北京经济空间布局的重要方向。此外,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时要充分考虑产业的空间共聚集性和空间依赖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璐  赵作权  
首次应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同时测算了多区域空间分布模式下北京市17类产业的中心性和聚集性特征,定量化分析了北京市产业空间的圈层结构,并提出了北京市产业空间发展布局优化建议。研究发现,北京市产业空间表现为多功能单中心聚集的结构,具备多维向心性的空间圈层分化特征,共包括7个圈层,其中,金融业高度聚集在核心圈层,并且聚集程度持续提升;科技、信息等生产者服务业高度集中于中心圈层;居民服务等主要生活性服务业处在产业空间的中间圈层,并且逐步表现为空间均衡化发展;第二产业分布在产业空间的外围圈层,特别是制造业处在最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朱丹娅  苏墨  罗罡辉  
深圳市基本农田管理范围外存在大量零星破碎的耕地,管护十分困难,且易被违法侵占。通过耕地空间布局优化,确保规划期末行政区内耕地数量不少于耕地保有量,将保护与利用紧密结合,探索并建立高度城市化地区耕地保护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戴井冈  邱国华  杜瑛  贺绍禹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校设置和布局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为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础。认真总结经验,研究分析高校布局结构的现状及特点,思考和谋划下一阶段我国院校设置、布局调整的发展大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院校设置重点、发展思路以及行动框架,对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