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46)
2023(12081)
2022(10033)
2021(9507)
2020(7989)
2019(18129)
2018(17804)
2017(34727)
2016(18846)
2015(20677)
2014(20301)
2013(19439)
2012(17469)
2011(15398)
2010(15251)
2009(13445)
2008(12660)
2007(11005)
2006(9448)
2005(8006)
作者
(46617)
(39306)
(38811)
(37153)
(24418)
(18717)
(17641)
(15394)
(14977)
(13590)
(13231)
(13178)
(11966)
(11879)
(11791)
(11785)
(11710)
(11498)
(11259)
(11247)
(9643)
(9515)
(9412)
(9165)
(8986)
(8762)
(8737)
(8421)
(7776)
(7707)
学科
(72227)
经济(72147)
(56992)
管理(47834)
(46772)
(36287)
企业(36287)
方法(31465)
农业(31042)
数学(28383)
数学方法(27915)
中国(22502)
业经(20478)
(17219)
(14841)
地方(14513)
技术(13111)
(12427)
贸易(12419)
(12152)
理论(11403)
(11115)
(10938)
(10736)
(10596)
农业经济(10469)
(10262)
银行(10253)
(10023)
财务(9969)
机构
学院(243607)
大学(234832)
(101608)
经济(99597)
管理(98197)
理学(86072)
理学院(85321)
管理学(83849)
管理学院(83395)
研究(73131)
中国(56594)
(52334)
(46128)
(44019)
科学(42366)
农业(39671)
业大(39485)
中心(37754)
(36862)
财经(35391)
(33675)
(32533)
(32398)
师范(32127)
经济学(30515)
研究所(30433)
经济管理(28884)
(28575)
经济学院(27698)
技术(27676)
基金
项目(171212)
科学(138086)
研究(132424)
基金(124624)
(106301)
国家(105267)
科学基金(92936)
社会(85634)
社会科(80868)
社会科学(80849)
(69477)
基金项目(66366)
教育(63288)
自然(57761)
(57149)
自然科(56500)
自然科学(56488)
编号(56467)
自然科学基金(55446)
资助(48966)
成果(43125)
(39208)
(38247)
重点(38154)
课题(38136)
(36969)
国家社会(35417)
(34580)
创新(34434)
教育部(34387)
期刊
(109954)
经济(109954)
研究(64497)
(55967)
中国(51181)
农业(37995)
教育(33051)
(33041)
管理(32449)
学报(31922)
科学(31159)
技术(27823)
大学(26949)
学学(25568)
业经(25489)
(23240)
金融(23240)
(17447)
财经(16673)
问题(16082)
经济研究(15164)
职业(14388)
(14342)
农村(14136)
(14136)
农业经济(13882)
(12685)
经济问题(11821)
技术经济(11656)
世界(11583)
共检索到350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陆素菊  
职业教育是提升劳动者职业能力、促进劳动力有序流动的有效途径。明确职业教育对于促进劳动供求匹配的作用,理性分析劳动力供给者的需求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研究视角。在整体把握农民工这一流动就业群体近年出现的流动就业特点和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从劳动力供给的视角,结合劳动力供给和流动就业理论进行学理性解读,从确立紧贴劳动者就业需求的办学理念、发展城乡统筹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构建多元参与灵活多样的办学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优化农民工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向思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文翠  张术环  
农民工作为我国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长期以来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农民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却没有享受到国民待遇。从产权方面讲,这是由于农民工劳动力产权缺失造成的。本论文将着重分析农民工劳动力产权,并说明确立农民工劳动力产权的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章华丽  陆素菊  
提高农民工培训参与率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满足农民工的培训需求,在劳动力供给视角下,农民工作为劳动力市场供给主体,其培训需求在于培训意愿和培训能力。其中,农民工的培训意愿主要取决于其对提高未来收入和劳动能力的期望,而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农民工的培训能力又有显著影响。开展农民工培训的有效途径包括: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培训意愿;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能力;以技能培训为主,加强城市适应能力培训。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浩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再到新一轮的"民工荒",农民工劳动力供给行为呈现动态变化过程。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不同时期,包括劳动力供给主体、劳动力供给的区域结构、劳动力供给的代际差异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农民工劳动力供给行为的动态变化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均衡配置;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加快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有利于建立针对不同代农民工群体的回流和畅流机制,全面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拓宽农民工的就业出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玲  
近年来"民工荒"的出现,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工劳动力供给长期、稳定地增长,对促进我国人口红利增加及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等具有重要意义。当今中国农民工已经不再是一个高度同质的群体,在其内部已产生了分化。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群体中的重要生力军。该文首先对"民工荒"现象进行经济学分析,进而对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力供给稳定增长的对策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群  李潇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4年数据,探析了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对其定居意愿的影响及群体差异,结果表明: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水平较低,仅为0.347,也只有13.27%的农民工愿意定居城镇;其中,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对农民工城镇定居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适应能力影响不显著;就群体差异而言,生存能力与发展能力对新一代农民工和异地农民工定居意愿影响更甚,对老一代农民工与本地农民工影响较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瑶  彭开丽  李崇光  
实现高质量就业是当前受雇农民工流动的主要驱动力,职业流动能否提升受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对这一问题的探究有助于促进我国劳动力市场向着公平竞争、高质量就业的方向发展。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和内生转换模型,分析职业流动对受雇农民工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职业流动的发生对受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有0.78%的正向影响,并且不同类型职业流动的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高技能流动和行业内流动都能显著提升受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提升程度分别为4.84%和2.78%;低技能流动和跨行业流动都能显著降低受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降低程度分别为2.87%和1.26%。平均处理效应显示,已经发生了职业流动的受雇农民工如果未发生职业流动时,就业质量会下降11.42%。倘若未发生职业流动的受雇农民工能发生职业流动时,其就业质量能上升15.46%。受雇农民工提高就业质量的最佳选择是高技能且行业内流动,低技能者无论是行业内流动还是跨行业流动都会显著降低就业质量。据此,提出针对受雇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受雇农民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引导他们实现理性、有序的行业内流动,降低跨行业流动造成的损失等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胜利  
系统阐述了包含一般的、平均的劳动力价值构成及其变化界限、工资变动等方面内容的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以此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乡镇企业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工资的形成机理,初步估量了2004年中国农民工在不同劳动力市场的工资,试图探究农民工工资低的原因并提出提高农民工工资的相应对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田松青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取消了一系列对农民工就业的限制性规定,加大了对农民工的保护力度,但是,农村户口劳动力和城镇户口劳动力的工资决定机制仍然存在差别,农民工依然处于次级劳动力市场,就业部门分割不但没有弥合,反而有扩大的趋势,这说明基于户口差别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仍有扩大的趋势。也就是说,虽然针对农民工的外生性制度有了很大改进,但现实的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改善。这要求我们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考虑内生性制度变迁的渐进性以及与外生性制度变迁相比的滞后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苏燕平  谷小勇  杨学军  
农民工就业问题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市化的关键,难点在于农民工就业的弱势特征。本文从劳动力产权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工就业弱势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民工劳动力产权和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几点思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鉴君  桂又华  贾健  
农民工劳动力价格是农民劳动力再生产的经济基础,关系到农民收入利益和农民工的供给,更为重要的是影响到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以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为契入点,重点考察农民工劳动力价格特点及其影响,探求解决不合理农民工劳动力价格的办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千慧雄  刘晓燕  
经济的空间集聚会产生一个劳动力池效应,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池效应主要表现为通过劳动力的供求匹配,提高工人的工资和企业的收益。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池效应则是通过降低市场的不确定性,提高企业的或然收益,降低工人的就业风险。劳动力池的公共物品性质则要求政府应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兴华  
本文在对城镇劳动力市场进行细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模型来分析农民工对城镇劳动力就业的替代性,并运用北京市的统计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农民工不会对一类劳动力市场上的城镇劳动力产生替代关系,相反,从动态看,由于规模效应的存在,农民工还会促进其就业。农民工对二类劳动力市场上的城镇劳动力既存在替代效应,也存在规模效应。至于总效应,则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对比。如果替代效应大于规模效应,则总效应为负值,二类市场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减少;反之,如果替代效应小于规模效应,则总效应为正值,二类市场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增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许经勇  
在我国特定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概念,同时又代表着一种身份。农民作为一种特殊社会身份,是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联系在一起。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把农村人和城市人严格划分开来,把农民禁锢在农村社区范围内。目前我国进城的农民工数量(据2004年6月统计已突破1亿大关)已经超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的总和(6000多万人)。但从身份意义上仍然属于农民。他们在现行的户籍制度下,仍然被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