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83)
2023(4837)
2022(3981)
2021(3893)
2020(3092)
2019(6772)
2018(6902)
2017(13381)
2016(7287)
2015(7829)
2014(7787)
2013(7797)
2012(6968)
2011(6535)
2010(6758)
2009(6319)
2008(6206)
2007(5854)
2006(5436)
2005(4659)
作者
(20373)
(17659)
(17167)
(16267)
(10463)
(8535)
(7553)
(6740)
(6644)
(6029)
(5929)
(5624)
(5350)
(5281)
(5206)
(5108)
(5095)
(5007)
(4757)
(4732)
(4473)
(4326)
(4181)
(4150)
(4020)
(3965)
(3951)
(3681)
(3590)
(3578)
学科
(44134)
(33247)
经济(33110)
农业(29343)
(26914)
管理(14653)
业经(14243)
农业经济(9861)
方法(9580)
(9013)
农村(9008)
(8874)
中国(8698)
环境(8623)
(8240)
企业(8240)
地方(8197)
发展(7332)
(7326)
(7211)
土地(7106)
数学(6741)
(6730)
劳动(6729)
数学方法(6615)
收入(6509)
(6431)
建设(6346)
农业劳动(6323)
人口(6305)
机构
学院(104856)
大学(97459)
(44846)
经济(43999)
(42032)
管理(40883)
研究(36220)
理学(35791)
理学院(35461)
管理学(34867)
管理学院(34712)
农业(31461)
中国(28647)
业大(24471)
科学(23109)
(19727)
农业大学(19257)
(18443)
中心(18003)
(16944)
研究所(16681)
(16614)
经济管理(15338)
(14771)
(14105)
(13929)
师范(13861)
(13373)
财经(13187)
科学院(13169)
基金
项目(71610)
科学(56525)
研究(55271)
基金(51214)
(44289)
国家(43751)
社会(37671)
科学基金(37382)
社会科(34043)
社会科学(34027)
(30510)
基金项目(27892)
(26109)
编号(24517)
(23599)
教育(22682)
自然(22212)
自然科(21531)
自然科学(21529)
自然科学基金(21130)
资助(19004)
成果(18536)
(17384)
(15742)
重点(15589)
课题(15276)
(15070)
国家社会(14949)
(14846)
(14617)
期刊
(60707)
经济(60707)
(49320)
农业(33382)
研究(26555)
中国(24098)
业经(17709)
学报(17563)
科学(16764)
(14587)
大学(14415)
学学(14072)
农业经济(13236)
农村(12875)
(12875)
(11143)
金融(11143)
(10596)
管理(9311)
问题(9200)
农村经济(8706)
(8366)
教育(8364)
资源(7976)
技术(7783)
经济问题(7719)
世界(7607)
社会(7570)
社会科(6842)
社会科学(6842)
共检索到157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本效  
置身于陌生人社会,农民工没有声望、形象等储蓄,“过路人”心态给予他们以危险的误导:越轨行为可以以较小的代价换取巨大收益。优化农民工的城市社会生态,构建城市和谐社会,是城市管理者的重要任务。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粟后发  
中国中西部地区“二代农民工”回到家乡的县城或市区购房是当下的普遍趋势,学界称为“就近城镇化”。对此,以往的研究多将其视为制度性阻碍或家庭策略的结果,但难以解释在制度性障碍消失后农民工返乡购房的情况。本文研究发现:“二代农民工”返乡购房更多是受乡土性“社会生活”方式(以家庭为本位,以乡土网络为依归)的影响和主动平衡不同生活需求与期待的结果。特别是家乡的乡土网络,由于可以缓解城市生活带来的压抑和疏离,对他们返乡购房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家庭纽带和乡土网络的联结,进城的“二代农民工”并没有脱离乡村社会,而是在“村庄-县城或市区-务工城市”频繁往返,这使得中国城镇化呈现不同于西方“拔根的城市化”(乡村的原有生计方式、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被破坏殆尽)的特征。不过,由于产业基础薄弱,中西部地区一些地方就近城镇化的发展并未达到健康状态。对此,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在政策制定方面,应注重将农民工视为家庭和社会关系中的“人”,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以原有的社会文化基础为资源(或加以转化),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延辉  龚紫钰  
文章基于"社会质量视角下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问卷数据,从社会质量视角审视我国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数据分析发现,厦门、深圳、苏州、东莞四城市农民工总体市民化进程指数为0.563,达到"半市民化"水平,而包含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社会增能四个维度的社会质量是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具体影响方式上,社会经济保障水平越高,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就越高;社会越是团结,即农民工社会信任水平越高、越是具有利他主义倾向,其市民化水平就越高;社会包容程度越高,即农民工感知到的社会歧视越少,社团参与越积极,其市民化进程就越快;社会增能水平越高,即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和相信依靠后天努力能够改善生活的预期越积极,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就越高。文章据此提出了推动农民工有序实现市民化的路径构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婵  罗剑朝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农民工难以真正地融入城市,阻碍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本文分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推行的障碍,并从社保资金筹集、制度推广、经办单位和相关政策建议四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建立一个过渡性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海华  王涛  刁光涛  
目的:初步探讨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特点。方法: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量表对361名农民工子女进行了调查。结果:社会支持在诸多维度上有显著差异;社会支持源和支持利用度欠佳。结论:农民工子女社会支持有着自身的特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竹林  
农民工问题大多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低运行状态有因果关系,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于解决农民工问题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如果企业作为用工主体不能有效化解微观层面的农民工问题,则大部分农民工问题就会演化和升级为宏观的社会问题。只有加强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道德自律和价值观进化,催生企业管理阶层的形成,才能走出企业低社会责任的陷阱,增强企业的持续竞争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丽娜  曹广伟  
农民打工以挣钱为目标,农民工在城市与乡村夹缝中的生活是一个"半结构化"的生活,由此而塑造了农民工特殊的行为模式。理解中国式农民工的社会性质,首先要理解中国式农民工的行为模式以及其背后的社会生态。本文以"挣钱"、"过日子"的概念为突破口来讨论农民工"半结构化"的身份和在此身份背景之下的行为逻辑,以此来回应中国式农民工社会性质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卢海英  
现在上亿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近年来,农民工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也逐步进入政府视野,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纳入政府工作日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桂萍  
农民工进城务工,为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做出了贡献。但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仍不完善,大多数人没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保障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国民待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立文  余冲  
近年来,我国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文章在系统反思农民工现行支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对农民工社会支持的不足是影响农民工城市适应的根源。因此,建立和完善含社会政策、社会组织、农民工主体和专业社会工作者等在内的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是提高农民工适应性的长效措施,这对于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将产生深远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曹飞  陈鹏联  
法律作为政府进行社会整合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实现政府对农民(农民工)、农村有效的社会整合。契约环境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客观上需要农民工的信任机制由特殊信任向普遍信任转型,而良好的法律素质有助于实现农民工在陌生人社会里的权益保护与冲突化解。机械团结向有机整合的转型客观上需要回应型法律进行社会分工协作的规范与协调,而农民工社会失范行为的依法规正,有助于其实现自身市民化、现代化。但无论是在政府层面、社会层面,还是农民工自身层面,农民工社会整合的法律实现都存在现实的难题,因而农民工社会整合的法律实现是有限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智勇  
在意识到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解释变量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制定各种正式制度,以期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然而非正式制度往往发挥着出人意料的效果。本文以社会资本为例,分析了非正式制度在农民工实现城乡转移和顺利就业中的作用机理,对东南沿海地区的"民工荒"呈有组织式的发生给出了初步解释,并指出了社会资本在农民工就业中的局限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石智雷  朱明宝  
促进农民工在城市"落地生根"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命题。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构建了社会保护理论分析框架,然后利用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专项调查数据检验了农民工所拥有的社会保护对其在城市中市民化水平的影响。在克服了异方差、多重共线性和内生性等问题的基础上,研究结果显示,和其他因素相比,社会保护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因素;城市社会保护对农民工市民化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社会保护对农民工市民化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保护对弱势群体的市民化作用更为明显;在农民工群体内部,文化程度或者职业地位越低,社会保护对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丁宪浩  
新二元社会结构降低和谐社会构建质量,延缓和谐社会构建速度,加大和谐社会构建成本,应通过积极推动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才能尽快弱化消除这一新二元结构。影响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主要障碍有制度障碍经济障碍、公民素质障碍和文化障碍。实现农民工社会融入目标,需分阶段进行,根据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单菁菁  
采用系统模式研究了进城农民工的社会网络重构过程,指出随着谋生方式由农业生产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进城农民工正在逐步建立起以业缘关系为基础的新的社会纽带,并使之成为其社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由进城农民工一手构建的社会关系网络正在成为他们在城市生活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