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53)
- 2023(3951)
- 2022(3324)
- 2021(3176)
- 2020(2826)
- 2019(6441)
- 2018(6289)
- 2017(12515)
- 2016(6741)
- 2015(7598)
- 2014(7524)
- 2013(7453)
- 2012(6573)
- 2011(5580)
- 2010(5842)
- 2009(5595)
- 2008(5721)
- 2007(5131)
- 2006(4481)
- 2005(4151)
- 学科
- 业(30882)
- 管理(27843)
- 企(27556)
- 企业(27556)
- 济(22067)
- 经济(22025)
- 财(15669)
- 方法(13116)
- 务(12628)
- 财务(12602)
- 财务管理(12572)
- 企业财务(12172)
- 制(11874)
- 数学(11699)
- 数学方法(11532)
- 险(10870)
- 保险(10779)
- 银(9908)
- 银行(9903)
- 行(9317)
- 融(7687)
- 金融(7687)
- 中国(7361)
- 体(7300)
- 体制(6909)
- 度(5466)
- 制度(5464)
- 业经(5444)
- 公司(5183)
- 技术(4474)
- 机构
- 学院(89885)
- 大学(89609)
- 管理(39594)
- 济(35980)
- 经济(35091)
- 理学(33345)
- 理学院(33131)
- 管理学(32684)
- 管理学院(32537)
- 中国(25818)
- 财(24160)
- 研究(22999)
- 财经(18312)
- 京(17590)
- 经(16748)
- 财经大学(13991)
- 江(13139)
- 中心(12705)
- 科学(11907)
- 融(11746)
- 商学(11566)
- 商学院(11496)
- 金融(11494)
- 北京(11410)
- 州(10815)
- 公司(10784)
- 所(10714)
- 经济学(10381)
- 业大(10324)
- 银(10224)
- 基金
- 项目(55948)
- 科学(44826)
- 基金(42439)
- 研究(40567)
- 家(35699)
- 国家(35395)
- 科学基金(32157)
- 社会(26553)
- 社会科(25203)
- 社会科学(25198)
- 基金项目(22560)
- 自然(21869)
- 自然科(21384)
- 自然科学(21381)
- 自然科学基金(21056)
- 省(20989)
- 教育(19006)
- 资助(18346)
- 划(17516)
- 编号(16022)
- 部(13211)
- 成果(13028)
- 重点(11950)
- 教育部(11905)
- 创(11738)
- 人文(11650)
- 制(11518)
- 性(11471)
- 科研(11096)
- 创新(11004)
共检索到139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金龙
<正>2023年9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保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50%监管标准不变的基础上,从差异化调节最低资本要求、优化资本计量标准和优化风险因子三个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及阐述,旨在完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优化保险公司资本计量标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万俊文
偿付能力监管是各国保险监管的中心内容 ,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又是其主流 ,我国试行的偿付能力法规在吸收国外的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国内情况作了必要调整 ,为偿付能力监管奠定了基础。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对标准本身和相关制度进行修正和完善 ,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落实
关键词:
保险公司 偿付能力 监管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育新
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监管工作的重点。加强保险公司基层分支机构偿付能力监管,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内控严密有效,是完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重要保证。偿付能力监管系统主要包括现场监管、非现场监管、资金运用监管和内部控制监管。影响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偿付能力的主要因素有业务异常波动、经营管理不善、欺诈误导、内控制度执行不力、数据不真实。加强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偿付能力监管,应以《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为依据,以数据真实性和内控制度建设为核心,以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为手段,运用有效措施,促使分支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防御风险能力、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整体的偿付能力监管打好基础。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沈毅群
一、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概念 (一)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特殊性。 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与一般企业的偿付能力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般企业只要资产能完全偿还其负债,即具有了偿付能力,而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不单单要求资产能够完全偿还负债,而且要求资产必须要超过负债达到一定额度,即要维持最低偿付能力额度(如图1)。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为山
偿付能力监管处于保险监管的核心地位。金融服务一体化和全球化力量正驱动着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升级和改进。本文概括了国际保险监管的新发展,分析了巴塞尔2号协议基本理念用于保险监管的可行性,比较了银行和保险部门资本监管的不同点。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评估全球性框架》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简要评价和启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天舒
本文通过考察世界各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模式,并回顾了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历史,以探讨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保险公司 偿付能力 监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武城钢
针对保险公司风险形态的变化,发达经济体经历了从静态偿付能力监管到动态偿付能力监管的变革过程。在制度逐步完备的情况下,这些国家仍然出现了很多偿付能力监管失灵的情形,大量保险公司因此破产。本文对动态偿付能力约束条件与偿付能力理论假设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证分析,指出了现有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的缺陷,提出了完善制度设计、建立中国保险业动态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约束条件 偿付能力 监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韩亮 贺栋
偿付能力是保险企业的生命线,是保险业监管的核心。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了全球性的偿付能力危机,引发了新一轮全球性的偿付能力监管改革浪潮。因此重新审视我国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改革和完善其监管效率将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财务的角度全面分析了我国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现状,重点从财务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偿付能力监管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改善我国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粟芳
目前各国的保险监管都在由严格监管向松散监管转变 ,即保险监管部门仅严格控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而不再过多地控制其具体经营事项 ,而且监管方法以定量监管为主。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偿付能力的监管指标体系 (如 :美IRISSystem ,FASTSystem)。这些指标体系在国外已经运用了近二十年 ,实践证明是可行而且有效的。因此从中国保险业现状出发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根据中国现行的保险法律法规 ,提出一套符合中国保险业现状的偿付能力监管指标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艳 方璐 万里虹
保险公司融资行为受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影响较大。本文选取99家保险公司2009~2017年的年度财务报表数据,研究偿付能力监管对保险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保险公司面临的偿付能力监管压力是其进行对外融资的直接动因,随着监管压力的增加,保险公司进行外源性融资的可能性增加。在外源融资决策中,股权融资决策受监管压力影响显著,而债权融资则受监管压力影响不显著。本文建议保险公司应结合自身条件,合理运用内源资金,并且完善长期投融资发展策略;监管机构可调整相应约束条件,引导保险公司的融资行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徐英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偿付能力监管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但是依然存在偿付能力监管法规的协调性以及法规与实际操作的协调性问题,这就造成了监管实践中法律适用困惑以及监管执行不力的现象。因此,如何解决监管法规之间的协调性,以维护保险监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保险公司 偿付能力监管 协调性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黄亚锋
为了保证我国保险业的稳健发展 ,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保险法》及《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从业务经营、财务管理及资金运用等方面 ,对保险监管作了许多专门规定。其中 ,非现场监控系统、现场检查系统、资金运用监管系统、内控制度监管系统等 ,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它对防范和化解保险市场风险 ,保证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为 钟春平
实施偿付能力监管是国际公认的有效监管模式。尽管世界各国偿付能力监管 的法规内容及程序基本相同,但由于各国国情互异及保险业发展历史长短不一,偿付能力监管 法规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具体可分为英国体系、澳大利亚体系和北美体系;而澳大利亚体系对 我国的保险监管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偿付能力 监管法规 国际比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唐金成 胡珊珊
我国保险业近年来发展强劲,保险公司资产规模迅速扩大,但经营风险也在逐步累积,偿付能力不足尤为严重。为此,2016年1月我国正式施行了保险业"偿二代"监管体系。本文分析了中国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现状及存在的监管问题,探讨了欧盟保险偿付能力监管II框架对我国的启示,提出了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二代"监管体系下进一步加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隋学深 奚冬梅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拓宽和保险资产总额快速增长,使得保险资产风险增加,这些新增风险需要在偿付能力指标上进一步充分体现,即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偿付能力和保险资产风险之间的联动监管机制。资产认可是建立偿付能力和保险资产风险之间联动监管的桥梁,应借鉴银行业贷款风险等级分类法,细化保险资产认可分类。同时,应提高根据偿付能力充足率对保险资产投资分类监管相关规定的可操作性,并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