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50)
2023(6128)
2022(4950)
2021(4749)
2020(3629)
2019(8226)
2018(7695)
2017(15550)
2016(8450)
2015(9000)
2014(8698)
2013(8362)
2012(7483)
2011(6550)
2010(6662)
2009(6226)
2008(6276)
2007(5678)
2006(5017)
2005(4661)
作者
(21523)
(17920)
(17809)
(17124)
(11379)
(8521)
(8109)
(6696)
(6681)
(6305)
(6078)
(6022)
(5705)
(5698)
(5520)
(5495)
(5438)
(5354)
(5200)
(5083)
(4423)
(4412)
(4288)
(4068)
(4043)
(4039)
(3993)
(3743)
(3567)
(3546)
学科
(32985)
经济(32942)
管理(31709)
(31416)
(29606)
企业(29606)
(17021)
方法(16081)
数学(14414)
数学方法(14253)
(13951)
财务(13929)
财务管理(13907)
企业财务(13523)
(10484)
(8591)
(8532)
业经(8410)
中国(7561)
体制(7535)
产业(5728)
公司(5657)
(5338)
农业(5329)
银行(5328)
(5271)
金融(5270)
结构(5249)
地方(5180)
(5023)
机构
学院(115319)
大学(113633)
(46372)
管理(45769)
经济(45492)
理学(39759)
理学院(39422)
管理学(38916)
管理学院(38703)
研究(33440)
中国(27809)
(27130)
(22076)
财经(21408)
(19574)
科学(17941)
(16330)
财经大学(16243)
(15625)
中心(15570)
经济学(14291)
商学(13964)
北京(13888)
商学院(13860)
(13828)
业大(13648)
研究所(13533)
(13291)
经济学院(12939)
(12697)
基金
项目(74068)
科学(59603)
研究(55434)
基金(55374)
(47089)
国家(46680)
科学基金(41418)
社会(37196)
社会科(35390)
社会科学(35375)
基金项目(28911)
(28454)
自然(25951)
教育(25798)
自然科(25349)
自然科学(25346)
自然科学基金(24949)
(23676)
资助(22517)
编号(22240)
成果(18477)
(16951)
重点(16570)
(15529)
(15424)
(15423)
国家社会(15414)
教育部(15229)
(15035)
课题(15030)
期刊
(51839)
经济(51839)
研究(33664)
(24879)
中国(19669)
管理(18118)
学报(15959)
科学(14515)
(14414)
金融(14414)
(13677)
大学(13169)
学学(12785)
财经(11380)
(9582)
教育(9449)
业经(9060)
农业(8816)
经济研究(8631)
技术(8540)
财会(8131)
会计(7355)
问题(6585)
(5850)
通讯(5403)
会通(5392)
理论(5240)
现代(5161)
(5061)
商业(4999)
共检索到168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魏静芳  
中国证券市场正处在重要转折时期。股票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虽然已经过了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但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而解决股权分置也并不能在短期内使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变及消除股市的所有问题,但它确实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制度上的必要条件。它从根本上修正了中国股票市场长期存在的制度扭曲,为上市公司改善法人治理结构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从这一点来说,股权分置后置时代的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前景是乐观的。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改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现状,提出了股改后置时期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完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敏  李剑文  
公司制的核心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是科学地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而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 ,即处理好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本文针对当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普遍存在的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职工主人翁地位虚置以及如何处理好新老“三会”等几个难点问题 ,进行分析探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宏远  郑绸  孙明贵  
法人治理结构是基金管理公司规范运行的基石和证券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而优化基金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途径在于:注重保护投资人的权利,加强投资人对董事的监督;发挥基金管理公司的独立董事作用;强化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基金管理公司的监管体系;突破现有的激励约束机制瓶颈;强化信息披露制度,严禁基金内幕或关联交易;构建基金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评价方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朝斌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很多缺陷 :股权结构不合理 ,董事会独立性不强 ,形同虚设 ,股东法律保护程度低 ,信息披露不规范等。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必须改善股权结构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强制采用“累积投票制” ,建立有效地股东民事赔偿制度 ,建立中小股东维权组织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志萍  
美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美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与董事会、董事会与高级经理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组成,一般不设监事会。但在董事会内设有一个高级主管委员会,负责执行日常监督事务。(一)产权基础:美国公司制企业是建立在高度分散化的个人产权基础上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有300多万股东,没有1人持有全部股份的1%。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个人或家庭都无力独自承担企业扩张所需的资本,只能通过证券市场募集,同时又降低了风险,这样所有权逐渐分散化了,以至任何股东都不可能对所投资的公司具有控制权。正因为此,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了分离,产生了职业经理和专业投资人,使社会分工更精细化、专业化,从而提高了企业运营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志银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由股东会、董事会和总经理组成的企业组织体系,其基本框架是由各国的公司法或相关的法律所规定的。公司作为法人,在股东投资入股并在政府有关部门注册登记以后,便对自己的资产拥有合法的财产权,投资者只就其投入公司的出资拥有股东权。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拥有公司的最终控制权。通过股东大会,公司的股东可以参与公司的决策过程。法律规定了股东所拥有的权利和股东大会的权限。董事会是公司股东大会的一种常设机构,由于公司股东众多,不可能通过股东定期召开股东大会来直接管理经营企业,因此,就有必要由董事会受全体股东的委托,来代表全体股东发展和保护股东的投资,使股东的投资保值和增值。董事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维中  
本文在分析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缺陷的基础上,指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应内外联动,综合治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志平  
文章认为,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既要借鉴别国的经验,更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为此,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以及企业与职工等方面的关系;二要建立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包括委托人的人格化,委托——代理关系的法制化,努力降低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性,以及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三要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约束机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万利民  周德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罗涛  
凡勃仑关于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学说,是其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凡勃仑从二分法出发,在并不否定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一制度安排本身的前提下,批评了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由金融寡头主宰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一独特观点不仅在当时很有现实意义,就是现在看来,也很有预见力和创见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志  万利民  
公司监事会作为公司内部专门行使监察权的必要并常设监督机构,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监事会监察权的合理及有效行使,是制衡董事权力,确保公司合法经营,保护股东投资权益和公司债权人的重要措施。然而,目前一些国有控股公司的董事、经理人员损害公司利益,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以致于被绳之以法或者使公司倒闭的现象时有发生,但却很少见到监事在事发前发现并加以制止。监事会制度徒有虚名,监察权不能有效行使已成公认的事实。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法中监事会制度的规定,使监事会监察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烽  李苗  
本文从理论层面对国有金融控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现状及其优化路径进行了探讨,初步得出以下重要结论:(1)在控股经营的组织模式下,国有金融控股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较一般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而言,因其治理目标和机制的不同而被赋予新的内涵;(2)由于国有金融控股公司的股东性质为国有股权,因此"国有产权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同样存在,因此,强化股东权利、防范"内部人控制"的有效途径在于引入非国有的产权主体,而这一过程可以分步实现;(3)国有金融控股公司所处金融行业为竞争性行业,而国有金融产权则处于"国退民进"的政策大背景下,因此,国有金融控股公司国有金融股权集中度的改变是必然的趋势。若集团层面保持纯国有产权性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运成  
一、产权结构与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制的基本特征是所有与控制的相分离,在所有者作为直接的经营者时,他(她)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竭尽全力地工作,期望通过努力使其资产获得最大的增值。但是,当所有者将其资产委托给代理人——经理和经理班子——去管理和经营时,由于资产不归经理人员所有,经理人员如果由于能力不足或失职造成的损失则要由资产的所有者——股东——来承担。由于存在着这种区别和利益冲突,就存在着经理人员通过牺牲股东利益而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可能性。由于经理人员能力不足或工作失误所造成的损失在经济学中称为代理成本。为了减少这种代理成本,必须设置一种恰当的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