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750)
- 2022(1561)
- 2021(1672)
- 2020(1490)
- 2019(3416)
- 2018(3419)
- 2017(7413)
- 2016(4115)
- 2015(4624)
- 2014(4776)
- 2013(4678)
- 2012(4500)
- 2011(3964)
- 2010(4288)
- 2009(4368)
- 2008(4331)
- 2007(4020)
- 2006(3784)
- 2005(3772)
- 2004(3353)
- 学科
- 管理(14702)
- 业(14483)
- 济(13880)
- 经济(13849)
- 企(12429)
- 企业(12429)
- 财(7246)
- 制(5698)
- 方法(5260)
- 务(5242)
- 财务(5228)
- 财务管理(5216)
- 农(5201)
- 企业财务(5018)
- 数学(4494)
- 数学方法(4369)
- 中国(4084)
- 银(3786)
- 银行(3786)
- 法(3755)
- 体(3561)
- 行(3462)
- 农业(3325)
- 融(3282)
- 金融(3282)
- 税(3194)
- 人事(3129)
- 人事管理(3128)
- 业经(3113)
- 体制(3034)
- 机构
- 大学(56554)
- 学院(56497)
- 济(23403)
- 经济(22752)
- 管理(21867)
- 中国(19271)
- 研究(17713)
- 理学(17490)
- 理学院(17339)
- 管理学(17084)
- 管理学院(16985)
- 财(14810)
- 京(12165)
- 财经(10846)
- 银(10281)
- 江(10278)
- 中心(9985)
- 银行(9910)
- 经(9704)
- 行(9453)
- 所(9431)
- 农(9418)
- 科学(9123)
- 人民(8579)
- 州(8422)
- 北京(8360)
- 财经大学(7952)
- 研究所(7757)
- 国人(7485)
- 中国人(7447)
共检索到101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韶华
新修订的《企业破产法》草案以及《物权法》草案均已进入二审阶段并有望近期出台。《物权法》草案再次重申《担保法》有关担保物权人可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规定,但新的《企业破产法》却对旧法将担保债权作为别除权的内容进行了修改,设置破产财产清偿顺序时,担保债权劣位于企业所欠职工工资、社会保险以及欠缴国家税款。这在金融界、法学界均引起极大争议。本文通过比较各国优先权规则以及立法发展趋势,结合国情,权衡利弊,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优先权 担保物权 清偿顺序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胡海
税收优先权是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制度;担保物权则重点保护债权人利益,关注交易安全。当一项财产同时成为税收优先权和担保物权的行使对象时,二者哪个更优先便会产生冲突。文章对这两项权利的理论基础等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基础上,税收优先权与抵押权、质权的冲突应通过实证研究来判断谁更优先,同时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欠税公告制度;其次,税收优先权与留置权产生冲突时,留置权的行使应先于税收优先权。
关键词:
税收优先权 担保物权 效力冲突 优先原则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艳 郭菊娥 王乐 曹华
担保定价是贷款担保实践的核心问题。担保实践中担保与借款公司一对多和存在优先求偿权的两个重要特征会对担保的价值产生影响,现有的模型没有准确刻画此两个特征。本文将这两个重要的特征同时纳入到担保定价模型中,在分析贷款担保期权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担保与借款公司一对多模式下,存在优先求偿权的贷款担保定价模型。通过求解分析给出了定价公式,并通过实例测算了具有不同优先求偿权的贷款担保价值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具有次级优先求偿权的贷款担保价值不但受到自身和担保方风险因素的影响,还受具有优先求偿权的贷款担保的影响。最后通过与传统的担保定价模型的比较给出了担保实践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沈理平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中,探讨了税收优先权的范围和法律地位及其与其他优先权的关系,并结合我国法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了税收优先权与担保物权的关系。
关键词:
破产清算 税收债权 税收优先权 税收保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詹云燕
产生优先权的顺位问题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优先权体系内部的权利冲突;另一种是与担保物权发生竞合。本文探讨在同一财产上发生优先权的权利冲突时,应当如何依据权利自身的性质与法律的价值理念,来确定冲突权利实现过程中的先后顺序。
关键词:
优先权 担保物权 顺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朱敬忠
本文认为我国担保物权制度的确立、完善、实施进程表明,担保物权制度已融入经济金融生活,调节与规范经济金融的作用日益显现,不仅对银行信贷创新与投入意义重大,物权实现环境也有明显改善。同时,物权在实现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与障碍也是必须重视与研究的。
关键词:
担保物权 制度变迁 信贷创新 实现环境
[期刊] 预测
[作者]
孙艳 郭菊娥 王乐 曹华
本文分析论证了贷款担保的期权特性;针对我国贷款担保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担保物权未按比例分配的有风险贷款担保定价模型;通过求解和Monte Carlo模拟测算分析,给出了贷款担保价值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贷款担保实践中相关的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世君
破产重整制度的立法目的在于拯救企业,减少因破产清算对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因此,重整程序开始后担保债权将遭受重大限制而无法正常行使,以此来维护企业的财产作为其复兴的物质基础。对此,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国家立法都对担保债权人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护,力图在保障重整制度发挥预期作用与保护担保债权人的利益之间进行平衡。我国破产法也明确规定重整期间,对债务人的特定财产享有的担保权暂停行使,但却未能提供完善的法律保护措施,应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完善。
关键词:
破产重整 担保债权 法律保护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易楚晨
采用国际保理业务依然有风险,实务界应该熟悉哪些保理业务可做,哪些保理业务要审慎从事;而对法院和仲裁机构来说,则应熟悉国际保理纠纷的形式,以及该如何借鉴国外相关成案来处理这些纠纷。虽然保理商作为受让人在法律上的基本要求是:对受让的应收帐款能够取得完全排斥第三者权利和利益要求的完整所有权。但保理商仍然面对着供应商和债务人任何一方违约的风险,如果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就可能导致保理商和他人的权利冲突问题。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慈强
自从《税收征管法》设置税收优先权制度以来,关于这方面的内容一直备受争议。在破产清算程序中,税收债权的内容复杂多样、性质各异,因此讨论其税收优先权更具有典型意义。本文采取类型化的分析思路,首先将破产清算程序中的税收债权是否属于破产债权进行区分,在此基础上进而讨论税收债权的不同分类与相应的税收优先权,并针对不同层次的税收优先权内容提出了对于《税收征管法》和《破产法》的立法协调和修订完善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破产清算 税收优先权 税收征管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胡明 关儒
《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破产人所欠税款"优先于"普通破产债权"受偿,但对欠税具体范围的认定陷入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困境。为防止税收优先权的不当扩张适用,维护普通债权人合理利益和私法交易秩序,应采取严格主义立场对欠税予以合理界定:欠税范围应包括企业年度欠税、涉税利息及补偿性滞纳金,而税收罚款、非补偿性滞纳金、须返还税收优惠等与欠税存在本质区别,不宜纳入税收优先权范围。欠税范围之总体界定可通过正面规定当然范围和反面列举排除情形来确定,未来修订《税收征管法》还可对税收优先期和税收优先度予以进一步规范。
关键词:
税收优先权 破产清算 税收债权 欠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梁启星
在委托贷款业务中,委托人为了预防借款人无法归还欠款,受托银行又怠于行使债权,往往通过设立担保权保障自己的权益。然而基于委托贷款的特殊性,委托人并非委托贷款担保合同的当事人,担保权往往无法有效发挥预期的作用。本文通过明确受托银行的贷款风险、突破担保法律关系中的预设原理、引入信用违约掉期(CDS)制度这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为委托人摆脱困境提供破局之道。
关键词:
委托贷款 担保权 信用违约掉期(CDS)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琳 李宗龙 陈瑞
"借新还旧"型的破产撤销,并非仅看债务成立的时间和担保物权设立的时间是否一致,也会实质地分析是否有损于其他债权人的受偿利益。登记对抗类担保物权在临界期间迟延登记的,若迟延登记不是债权人主观因素造成的,则需区分不同原因区别对待。登记生效类担保物权能否被破产管理人撤销,需要判断临界期间的登记是否是合理原因造成的时间差。对此,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业务中应充分了解合同相对方的资信状况、认真核查担保物权的登记状况、谨慎识别银行方与债务人是否"借新还旧",以避免担保风险导致其权益受损。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黄少安 赵海怡
《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草案)》中提出破产企业劳动债权优于有担保债权受偿,引起众多争议。从社会收益角度看,这种顺序安排在我国是实现公平、维护稳定和有效激励对劳动债权受偿之社会监督的有益的举措,从社会成本角度看,时下反对这种顺序安排的人士所考虑的担忧或者是缺乏根据的,或者是可以通过完善配套制度来防范或解决,或者相对于社会收益而言是值得牺牲的。建议破产法草案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对不同性质的劳动债权区别对待,缩小这种顺序安排对社会信贷和企业债权人带来的可能的损害。建立针对劳动债权的审查机制以防给欺诈破产和恶意破产留下可乘之机。在破产法之外,建立针对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用的公示制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蒋亚含 苑泽明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推行至今,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科技型中小企业仍很难获取所需贷款。本文从信贷配给角度,在信息甄别理论以及银行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基础上,揭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难以推广的内在机理,使其能从信贷层面进行合理解释。基于此,本文提出收益权担保的创新借贷技术,以增加担保物的效用价值,有效降低银企信息不对称,使科技型企业可以不被排挤在信贷配给之外。而且,本文还对收益权担保借贷技术进行了论证,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推行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