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58)
- 2023(9142)
- 2022(7421)
- 2021(6901)
- 2020(5029)
- 2019(11706)
- 2018(11476)
- 2017(19632)
- 2016(11605)
- 2015(12931)
- 2014(13242)
- 2013(12670)
- 2012(12392)
- 2011(11719)
- 2010(12173)
- 2009(11147)
- 2008(10634)
- 2007(10018)
- 2006(9349)
- 2005(8523)
- 学科
- 济(49985)
- 经济(49937)
- 农(28275)
- 业(25372)
- 中国(23363)
- 地方(21506)
- 管理(20051)
- 教育(19601)
- 农业(19270)
- 业经(14621)
- 发(13987)
- 企(12577)
- 企业(12577)
- 发展(11539)
- 展(11412)
- 地方经济(11301)
- 学(10695)
- 方法(10409)
- 制(9542)
- 融(9225)
- 金融(9221)
- 农业经济(9063)
- 银(8924)
- 银行(8913)
- 数学(8843)
- 行(8805)
- 理论(8759)
- 数学方法(8727)
- 财(8421)
- 技术(7783)
- 机构
- 学院(162491)
- 大学(161208)
- 研究(66743)
- 济(61529)
- 经济(59843)
- 管理(51281)
- 中国(45367)
- 理学(42368)
- 理学院(41633)
- 管理学(40808)
- 管理学院(40453)
- 科学(38996)
- 京(37461)
- 范(34631)
- 师范(34439)
- 所(34008)
- 农(31984)
- 教育(31510)
- 研究所(30525)
- 中心(29312)
- 江(28142)
- 师范大学(27912)
- 财(27430)
- 北京(25086)
- 院(23463)
- 农业(23395)
- 州(22987)
- 业大(22523)
- 省(21362)
- 技术(20821)
- 基金
- 项目(99573)
- 研究(83475)
- 科学(78921)
- 基金(65875)
- 家(56138)
- 国家(55379)
- 社会(51369)
- 社会科(48016)
- 社会科学(48011)
- 科学基金(45753)
- 教育(43554)
- 省(42238)
- 编号(37664)
- 划(36323)
- 基金项目(34007)
- 成果(33859)
- 课题(29890)
- 发(29836)
- 年(25148)
- 资助(25110)
- 发展(24831)
- 自然(24354)
- 展(24331)
- 重点(23877)
- 自然科(23693)
- 自然科学(23690)
- 自然科学基金(23216)
- 规划(22542)
- 部(22531)
- 性(22102)
共检索到279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丽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既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也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的实现。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促进民族地区崛起离不开教育的先行。稳固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积极探索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对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防巩固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关键词:
优先发展教育 乡村振兴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晓巍 张诗亚
西部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事实上并没有完全形成民族地区发展的独特优势,反而增加了民族地区发展中的结构性失衡。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必须与民族地区的实际相结合,并且内化为整个民族的现代化需要。这一任务的达成急需在民族地区优先发展教育,只有民族地区人力资本的增加和改善,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民族地区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
民族教育 共生 共荣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勇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农业农村发展改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复杂深刻变化,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农业农村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农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粮食产量达到12358亿斤,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增加。籽粒玉米调减约2000万亩,粮改饲面积超过1300万亩,大豆种植面积连续两年恢复性增长。农村产业融合
关键词:
振兴战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振国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民族地区分布广泛,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增加民族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地区经济的重要路径,对于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导向,对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兔儿干村乡村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和面临困境给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乡村产业发展 路径 多元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童书玮
我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为经济的迅速崛起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然而,在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不理想,致使其教育发展水平与全国的差距不断拉大,已成为制约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和跨越发展的重要短板。正确看待和系统研究教育优先发展问题,不仅事关边疆民族地区自身,而且事关我国改革发展大局,有利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边疆稳定、民族团结,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落实不到位的深层次原因分析,重点针对国家和省级层面如何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改革创新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推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边疆民族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教育优先 反思 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波 邹洋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当前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应有之义。民族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往往出于污染防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管控过当、开发不足,形成了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限制性因素,究其根本在于针对性的生态补偿机制运行僵化,存在明显的体制、机制短板。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作为十九大中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组成,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健全、完善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能有效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解决我国当前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民族地区 生态补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力阳 文晓娟 景福辉 罗其友 刘洋
[目的]厘清乡村振兴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演化规律,以期为特色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边疆民族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基于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研究框架,通过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遥感生态指数模型(RSEI),分别测算2003-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其14个地级市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广西自治区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1)2003-2021年,广西自治区乡村振兴指数从0.222增长到0.730,总体呈现波动中上升的趋势,整体水平不高;各地级市乡村振兴水平稳步增长,但差异较大,呈现出“两核表现突出、其余显著落后”的空间格局。(2)2003-2021年,广西自治区生态环境指数(RSEI)均值为0.686,生态环境质量为良好水平,总体略有缓慢上升的趋势;各地级市多年平均RSEI差别不大,中北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较明显。(3)2003-2021年,广西自治区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较低,整体表现为缓慢上升态势,耦合协调度从0.529上升到0.657,耦合协调类型由弱度协调变为低度协调。[结论]未来应深化对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研究,实现以生态环境促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强生态环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芳
<正>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推进,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动不断增加,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且存在较大差异。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建设和发展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其可持续的发展,旨在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等,实现当地经济发展。因此,如何促进民族地区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由贺卫光、尹伟先、祁进玉等人编写的《民族地区发展与乡村振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6月)一书,通过对不同民族地区的调研和分析,探讨民族地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全书主要特点如下。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杜尚荣 王著琴
民族地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是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的助力器,二者有效衔接是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题中应有之举。二者有效衔接意味着回归立德树人在地化的价值本位,巩固赓续民族文化的价值基调,坚定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立场,铸牢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在衔接的底层逻辑中,巩固拓展民族地区教育脱贫成果是衔接的前提,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是衔接的重心,激活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力是衔接的动能,发挥民族地区的区域特色优势是衔接的蹊径,形成民族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良性循环是衔接的旨归。在具体衔接路径上,应建立民族地区教育脱贫成果数智化动态监测机制,稳固衔接的基础;借助民族教育提高村民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夯实乡村持续发展基因;依托民族教育盘活本土资源,实现特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挖掘各类民族教育助农功能,促进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教育脱贫攻坚成果 乡村振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秀萍
一、党中央确立了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邓小平同志一贯重视教育,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中都有论及科技、教育的篇章。早在1977年7月19日,邓小平同志在同当时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谈话时就十分明确地指出:"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利民 王嘉毅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再度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刊编发在近年来的讨论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观点、建议,旨在从理论与政策层面上引发更加广泛、深入的思考,以推动教师教育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2018年财政部国际财金合作司组织青年干部调研团赴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开展以"利用多双边国际组织资源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景宁视角"为主题的调研活动。调研组深入田间地头,入村入户,通过座谈走访开展调研,在此基础上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以期为利用多双边国际组织资源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提出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景宁县 畲族文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久军 巴登尼玛
民族地区乡村人才振兴视角中的职业教育改进需要回到职业教育毕业生在乡村所处的生存与发展境域,确立乡村发展需要与个体发展需要双向整合的分析视角。适应民族地区乡村人才振兴发展战略,职业教育需要破解"留得住""靠得住""沉下去""出得来"四个难题。相应地,民族地区乡村人才振兴中职业教育改进有四个基本路径:一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要与乡村产业结构匹配,帮助学生"从乡土情怀到‘用武之地’",从而使人才留得住;二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要契合乡村的发展需要,开展"技能型人才的‘个性化’培养",从而使人才靠得住;三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要将"乡土责任教育和个人理想教育融合",从而使人才能沉入乡村振兴一线;四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要助力乡村人才"基于持续创生的自我实现",从而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艳梅
明确职业教育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指向、价值耦合是提出实践策略的前提和基础。职业教育的开放性、职业性、跨界性是其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其与民族地区乡村空间、主体及要素特殊性联结的关键耦合点。特征耦合决定价值耦合,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动力系统的核心和终极旨趣在于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主体的自我价值、实践价值、精神价值、伦理价值与社会价值,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职业教育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可从人的专业教育、文化自觉、育人理念、内涵发展角度出发,促进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朱胜晖 刘义兵 宁莎莎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首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立场与研究方法论,从“大语言观”和“大教育观”出发,提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一个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两个功能维度是承接外部支持与培育内生动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五条路径包括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其次,分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面临的学习者内生动力不足、利益相关者协同不够、教育内容针对性有所缺失、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有效性评估缺失等现实挑战。最后,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家校社一体化、坚持乡土性与技术性相统一、坚持专兼职并重、坚持评价引领的“五个坚持”层面提出新时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